狼煙晚明 第十二章 新星

    「聖上大喜,大喜啊!」

    吳月先匹馬救父,大破建奴的消息叫京師沸騰了。

    忠孝二字是大明的國訓。忠臣良將必出孝子之門是所有人的共識,而且,關外屢戰屢敗的明軍也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當然,初出茅廬的吳月先也要有貴人提攜才能一鳴驚人。回城後,舅舅祖大壽感慨萬分地手撫其背道:「兒勿憂富貴,我*這就上奏給兒請功,向朝廷題請超擢!」

    一個能被六品通判拿捏得欲哭無淚的邊將的請功報告肯定算不得什麼,但因為長得一表人才又很機靈,吳月先很受一個人的賞識並認為義子:監軍太監高潛。

    新帝登基,遼鎮所有大小監軍太監都被召回京師,然後聖上卻把高潛派了過來,足見遼東局勢對聖上的重要性,也足見高公公在萬歲心中的地位——這位原是誠王府的內監,素與王府長史孟良卿相善!

    雖然武將們大多跟監軍太監走得近些,然以他們的處事之道,無非就是隔三岔五喝幾場大酒、請上幾台戲,再多送些錢罷了。吳襄可沒那個腦子去通過兒子結交高潛,這是大帥府「餵馬的雜役」蔣元標給吳大帥出的主意。公公沒有後人,最怕的是自己身故後斷了陽間的香火血食供奉在陰間挨餓受凍。這種心理,曾經的御史都老爺蔣元標一清二楚,所以叫吳大帥去拜會高公公時帶上了吳月先。小伙子帥氣再加上很有眼力界兒還能識文斷字,一見面便很得高潛的喜歡,幾杯酒下肚也就順水推舟地認了義子。吳月先大發神威有如天助般的雷霆出擊,高公公在城門樓上當然看了滿眼,那股高興勁兒就不用說了——聖上派自己過來最主要的固然是信任,而信任的基礎是聖上認為自己「知兵」。旁人做監軍時,兵力再多也是打一次敗一次,咱家這一來麼哼,看看吧,二十騎沖萬人陣,還大破之!

    我兒子!

    因此高公公那股興奮勁兒絲毫不在吳襄和祖大壽之下嗯,甚至比後者還略略過之!為防萬一,早早叫幾個跟班錦衣衛把城裏所有郎中一股腦抓來候着,也不管其所擅是婦科還是兒科。等吳月先回來,高公公第一個跑到城門外迎接,轟開眾人上前一把摟住:「真乃我兒也!」接着把臉一扭尖着嗓子對剛剛被自己踹到一旁的郎中們罵道:「都是死人吶!還不快給我兒敷藥?出點什麼差池看咱家不殺了你等狗頭!」

    回營後高公公叫人寫了兩封信。一封當然是奏摺,把吳月先的這場大捷繪聲繪色外加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通,然後轉彎抹角地提到,自己趕赴遼鎮後牢記使命不敢負聖上所望不辭辛苦晝夜巡視各營,終於發現了一個忠勇兼備的天下奇才這都是聖上洪福齊天吶!另一封,則是寫給侍讀學士孟良卿的私信。

    祖大壽沒有尚方寶劍,他的請功報告通政司完全有權壓下來不達上聽。如果沒有高潛給孟大人的私信,通政司也很可能就這麼做了——一個粗鄙武夫吹牛嘛,還不是為了騙朝廷的銀糧?啥?還有驗功的首級?哼,兵部不是還要驗麼!等着吧,誰知道你們是不是又在殺良冒功!不過這次可不一樣,首輔孟良臣大人親口交代下來,兵部的勘驗也稱神速:「送驗首級共二千三百七十一級,其中四百三十五級俱系真正壯夷!」新任通政使許九成(字得功,原通政司左參議)把祖大壽的奏摺放在一摞奏章的最上面敬呈御覽,後面就是兵部的驗收結論。

    事先已看過高潛的奏報,慶貞帝本就龍心大悅,再看內閣票擬過的通政司的報告,簡直有些喜不自勝了:「游擊?不行,太輕了!朕才不管是不是第一次打仗,朕要的是人才!打一次敗一次,敗過一百次就能做總兵大帥麼?笑話!傳旨,吳月先忠勇堪嘉,授其為遼東騎兵參將,加副總兵銜。賞銀二十兩,不,賞銀三十兩*!」

    「忠孝無雙!」

    「孝聞九邊,勇冠三軍!」

    「忠孝炙日,三軍楷模。」

    「少年英才,邊將莫之及也!」

    「卓勇超倫!」

    字字泣血句句砸坑的碼詞兒(無論是好是壞是褒是貶)功夫是大人們的看家本領。聖上開了金口,再加上朝中「奸佞」已去,盈朝的「眾正」們本就聲氣相通,更因為尤其包括自己在內的新朝新氣象——打得好,贏得漂亮,難道不是這屆領導班子最給力的如山鐵證麼?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吳月先一戰成名聲名鵲起,各種溢美之詞撲面而來,宛如一顆耀目的新星。一時間,從京師到九邊,人們都在念叨着這個名字。

    常言道福兮禍所依,滿朝的亢奮勁還沒過去,這話便有些應在了吳襄身上。


    努爾哈赤將三百戶編為一個牛錄。正紅旗有二十五個牛錄,理論上,戰時每戶出兵一人,一個牛錄便是三百人。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這種動員能力絕對屬於首屈一指的水平。要知道,這個時代普通人壽命很短,五十幾歲便差不多算該到人生盡頭了。一家有幾個壯小伙子的現象倒不是沒有,而是非常罕見。男丁長到成年,家裏就會想方設法幫他娶親自立門戶,好完成傳宗接代的人生唯一使命。一戶一兵便意味着一個三口之家只剩下主婦帶個小娃娃看家。當然,主要還是因為老汗把本族定位為職業強盜,所有人不務農桑專事搶劫——大部分吃穿用度靠搶,種田什麼的副業都交給包衣奴隸們去做。而在漢地則不同,種地交皇糧才是主業,還要留些人服勞役,故而一般是五丁抽一(不按戶,徵兵數量只落實到村、里一級),到三丁抽一就基本上算窮兵黷武的極限了。

    一般來說,一個牛錄三百人里真正的步甲和馬甲差不多能有百來個,其他人都算輔兵。百來人的戰兵里,真正比較能打的有四五成,白甲可能有四五個五六個的樣子。交戰時,這個牛錄便由幾個白甲兵領頭,帶着這四五十人披甲衝鋒。物資充裕的話,這些人會套上雙層甲,白甲兵甚至可能套三層甲,戰力相當可觀,跟絕大多數破衣爛衫、一半以上拿木棍做兵器的明軍對陣,說能夠以一當十也絕不為過。打贏了大家一起上,但這些人若是掛掉這個牛錄基本上也就廢了。

    按這種算法,正紅旗全旗戰輔兵合計該有七千五百人。這次色勒帶了一萬人出來,可謂傾巢而出了。色勒被吳月先陣斬,身邊的十名白甲護軍盡數送命,兵敗如山倒,在吳襄的騎兵與寧遠守軍的追殺之下,還有三十幾個全身重甲的白甲兵累脫了力死在亂軍中。這一戰,正紅旗白甲去了一半,戰兵死了二百餘,輔兵損失將近十倍!幸虧南路那一千騎兵見狀不妙衝上來冒死掩護,殘部方得以逃脫然後在歸途上又被蒙古的林丹汗趁火打劫了一番,再加上掉隊餓死的,最後跑回去的僅剩四千餘人,鎧甲物資什麼的更是啥都沒剩下。

    在寧遠吃了大虧,正紅旗幾乎被打斷了脊梁骨,皇太極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咽下這口氣——與明國相比,金國的體量在那裏擺着,如果不能保持戰無不勝的神話,不僅明國軍心士氣大振之下會失去好不容易獲得的局部優勢,連毗鄰的幾個蒙古部落都可能會來打落水狗了!

    於是皇太極要狠狠打一場,攻擊目標是廣寧左屯衛(錦州)。

    從輿圖上看,大明在遼東灣西側的轄區是一條寬度二三十公里的狹長地帶。而實際上真正能夠掌控的,也就是幾個孤零零的衛所城,這還是朝廷花了天文數字的人力物力用多年的時間一點點硬生生堆出來的。

    這種局面,究其根本還是由於朝廷的黨爭。

    李成梁死後,明廷面對女真的崛起和層出不窮的邊亂,其實有三種應對的辦法。第一種是撫策,通過嚴格控制規模的互市等手段,叫其始終處於吃不飽又餓不死的狀態,操控得宜的話,甚至可能令其為我所用,就像西南那些土司。第二種是守策,牢牢守住山海關,關外你們愛怎麼折騰自己去折騰,幾十年的小冰河期過來,全都得餓死。第三種便剩下剿策了,徹底清剿,一勞永逸。毫無疑問,這種方式代價最大,結果也最為難料,但卻有一個無可比擬的壓倒性優勢——政治正確。必須打啊,不打就是不愛大明!誰反對?反對就是人人得以誅之的懦夫叛徒賣明賊!

    那就只好打了。

    戰略性失誤固然可怕,但如果戰術得當,倒也有可能加以彌補。如果像熊廷弼主張的那樣,集中舉國之力對付羽翼剛成的女真,也不是沒有絲毫勝算。可大明的官員們,不僅在戰略上藐視對手,在戰術上同樣輕視敵人。好吧,不止如此,他們連「自己人」都視如草芥。一開始是在遼東灣東側,以毛文龍東江軍為代表的軍事力量剛剛打開局面,就被各種羈縻使絆子,別說武器鎧甲,連吃飽飯都是奢望。不過毛大帥很有一股子野蜂的勁頭:蜇不死你我煩死你,偷襲、投毒、綁票、放火、殺巡邏隊把後金恨得牙根兒痒痒的,偏偏還沒有辦法——毛大帥討飯出身,那鼻子可不是一般的靈,每一次都能在後金大隊人馬趕來之前撒腿跑路,甚至好幾次,後衛部隊就是在後金前鋒甲騎的眼皮子底下砍斷浮橋或放火阻路,然後大搖大擺地揚長而去

    嚴格來說,前朝帝師孫承宗跟東林清流關係非常密切,但本身作風卻比較務實。他對毛文龍的評價是「制奴雖不足,牽奴則有餘」,作為一種妥協,他實行的政策便是趁後金跟毛文龍較勁兒的空當一路築城,步步為營。

    不過毛文龍再能折騰,奈何手裏的本錢實在太過有限,這些年下來,遼東大部已在女真的控制下,只能偶爾蹦出來打打醬油,騷擾的規模和對後金的傷害則越來越小了。

    皇太極知道,要打疼明國,報正紅旗的一箭之仇還是要在遼西做文章:丐幫的毛幫主不僅滑得泥鰍一樣難抓,就算抓到又能怎樣?弄死他,大明國不僅不會掉一滴眼淚,明天隔海的登萊方向一準兒地會再來一艘破船送過來幾隻新馬蜂這日子啥時候能熬出頭啊!

    色勒去搶遼西,其實也是這個原因。遼東實在太窮了,每年冬天,東江軍自己都會餓死幾千上萬人,搶劫犯去打叫花子,百分百是虧老本!沒想到,最後還是失算了——新朝新氣象,遼西的傢伙們也開始挨餓了。偏偏又憑空蹦出來一個吳月先,皇太極不由感慨萬分:「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不過再怎麼說,這仗也必須打,而且要大打,打贏,才能穩住好不容易取得的心理和局部優勢。

    就是這次,大帥府「餵馬的雜役」蔣元標再立新功,救了吳大帥的性命。

    *古人也用「我」字,一般是上對下,或者特別親密的關係,比如吳三桂沖陣救父時就是高喊:「爹爹隨我來!」但對同僚、地位相當的朋友等一般不用,尤其與地位高者交談時要避免。當然,針對那些文化程度太低的人,有時也不能太過苛求。

    *您別笑,天子一張嘴賞銀千兩五千兩什麼的都是影視劇胡扯。在真實的歷史上,祖大壽為寧遠大捷立下汗馬功勞獲升副將,得到的皇賞是十五兩。在聖天子的觀念里(不管他自己是不是真信哈——扯遠一點,我認為其實皇帝心裏也門兒清:每次查處貪官動輒抄家就是幾十上百萬兩,按每石折銀一兩算,他難道會相信一二品大員就靠每年折銀七八百兩的工資養活全家?),官員們都該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纖毫不染,大明的低工資是全球之冠,二三十兩已經算巨額獎金啦。

    *這是皇太極的原話。事實證明,他的眼光和胸懷確實遠超同期的任何人:幾乎就是憑一己之力,吳三桂打下來清初的半個版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娛樂帝國系統  破天蹤  校花的貼身高手  不滅武尊  生生不滅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狼煙晚明第十二章 新星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狼煙晚明"
360搜"狼煙晚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92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