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農場 正文_第367章 四診之法⑶

    文字谷 www.wenzigu.com

    「幾千以來,中國的脈學一直都是百家爭鳴,在中醫四診法裏面,最為實用,所有中醫必須掌握的就是四診法裏面的切脈,也是我們常說的診脈,一個真正的中醫,只有切實的掌握診脈這種手段,才能夠有資格給人看病;診脈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臨床方面要掌握脈診的時間、病人的體位,醫生的指法和指力輕重,每次按脈時間,以每側脈搏跳動不少於五十次為限,同時要了解健康人脈象的變化情況,才能正確地進行脈診;脈診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中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更是以精於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司馬遷在當中還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他把古代脈診的發明完全歸功於扁鵲,這完全是不正確的論斷」

    「據歷史記載,中國脈診的淵源很古,比如,傳說中的上古醫生做貸季、鬼臾區等已經討論了脈診,到春秋戰國時期,脈診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當時開始出現的重要醫學著作和稍晚的中,已經對脈診有許多詳細論述;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醫藥文獻帛書——、,更是醫生用脈診判斷疾病的寶貴醫學文獻,這些都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脈學已成為中國古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到了漢代,脈診就更加普遍了,記載的另一位名醫淳于意,曾經跟從他的老師公乘陽慶學習脈法達三年之久,並且接受了公乘陽慶傳給他的;單單從記載的淳于意看病的『診籍』就是說病案當中就要看得出出來,當時他看病肯定是先診脈的」


    「東漢名醫張仲景的的記載,就可以看出脈診已經廣泛用於臨床,而且還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到了晉代,名醫王叔和綜合前人有關脈學的知識和經驗,寫成了這部醫典,這也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這本書把脈分為二十四種,對每種脈象作了說明,並且敘述了各種切脈方法和多種雜病的脈症,把脈診和病症進一步結合起來,使脈學成為更加實際的學問;這之後,中國古代脈學著述不斷的增多;許多名醫都精通脈學,比如,明代的李時珍對脈學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等籍;據歷史文獻記載,清代以前脈學業著述已經不下一百多種,其中雖說有重複,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國古代脈學的發展;診脈又稱切脈、按脈、持脈;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若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到影響,脈象就有變化;而脈象的變化與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相關,病位淺在表則脈浮,病位深在里則脈沉;疾病性質屬寒則脈遲,屬熱則脈數;邪氣盛則脈實,正氣虛則脈虛;脈診在臨床上,可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後比如久病脈緩,是胃氣漸復病情向愈之兆;久病脈洪,則多屬邪盛正衰的危候;外感熱病,熱勢漸退,脈象出現緩和,是將愈之候;若脈急數,煩躁,則病進」

    「脈診的方法我所使用的有三種:遍診法,切脈的部位有頭、手、足三部;三部脈診法,是指察人迎、寸口、趺陽三部脈,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經,以人迎、趺陽分候胃氣,也有加上足少陰以候腎的;寸口診法,是指診察腕後橈動脈所在部位,遍診法和三部脈診法已很少採用,只在危急的病證和兩手無脈時才診察人迎、趺陽、太溪,以確定胃腎之氣的存亡」

    「脈診的時候,也是要注意一些基礎要點的——時間:診脈的時間最好是清晨,就有記載:『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經絡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因為清晨之時,病人不飲食、活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體內外環境都比較安靜,氣血經脈處於少受干擾的狀態,故容易鑑別病脈;但也不是說其他時間就不能診脈,著名的醫家汪機認為:『若遇有病,則隨時皆可以診,不必以平旦為拘也』總的來說,診脈時必須要有一個安靜的內外環境;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使氣血平靜,診室也要保持安靜,以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和病人情緒的波動,並有利於醫生體會脈象,當然特殊的情況下,應該隨時隨地診察病人,又不必拘泥於這些條件的;體位:要讓病人以坐位或者正臥位,手臂放平與心臟近於同一個水平面,直腕,手心向上,並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於切脈,如果不正確的體位,就會影響到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響脈象;診脈的指法:醫生和病人側向坐,用左手按診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診病人的左手;診脈下指時,首先是用中指按在掌後高骨內側關脈部位,接着用食指按關前的寸脈部位,無名指按關後的尺脈部位,三指應呈弓形,指頭平齊,以指腹按觸脈體,用指腹感覺較為靈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長相適應,身高臂長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

    「診脈部位取準確後,三指平布的同時用力按脈,叫做總按;為了重點地體會某一部脈象,也可用一指單按其中一部脈象,如診寸脈時,微微提起中指和無名指;診關脈則微提食指和無名指;診尺脈,則微提食指和中指,臨床上總按、單按常配合使用;診小兒脈可用『一指定關法』,而不是細分三部,因小兒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關尺,而且容易哭鬧,不太合作;舉按尋:這是診脈時運用指力的輕重和挪移,以探索脈象的一種手法;滑伯仁在一書說:『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按、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伏於肉下者,陰也,髒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沖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這些的話意思,就是說,用輕指力按在皮膚上叫舉,又叫浮取或輕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間,叫按,又叫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輕不重,還可亦輕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尋;因此診脈必須注意體會舉、按、尋之間的脈象變化此外,當三部脈有獨異時,還必須逐漸挪移指位,內外推尋尋者尋找之意,不是中取之義;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診脈時,醫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勻,用一呼一吸的時間,去計算病人脈搏的至數,如脈之遲數,均以息計另外,還提示醫生診脈時,要虛心冷靜,思想集中,全神貫注地體會脈象,曾說:『持脈有道,虛靜為保』;五十動:每次診脈,必滿五十動,是說每次按脈時間,每側脈搏跳動不應少於五十次,意義是:一方面藉以了解脈搏跳動五十次中有沒有出現結、代、促脈」

    「不過在必要之時可以延至第二、三個五十動,總之以達到辨清脈象為目的,所以每次候脈時間以三至五分鐘為最佳,另外一方面,又提醒醫生診脈時不得三舉兩按草率從事;脈診要求醫生有解剖生理學等有關知識,這方面來說,中國古代有許多可貴的記述;關於心臟、血液和血管的關係,脈和血液以及心臟的關係極其密切;有着明確記述:『藏血,脈之氣也』,也提過:『五臟所主,心主脈一切血液和血管都受心臟控制;血管是血液流行的處所;心和脈是相合的;心氣絕了,脈就不通,脈不通,血就不流;脈道通了,血氣才流行』就明確指出脈是血脈,發源於心,脈搏是心臟功能的具體表現,尤其重要則是,這本書已經記述了血液循環的概念比如說,飲食經過消化系統,吸收營養而傳到肝臟,由肝傳到心,由心傳到肺,又由肺傳到心,然後輸布精氣於臟腑皮毛,有這樣的記載:『食氣人胃,散精於肝,……濁氣歸心,陰樟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含精,行氣於府』,而且還說脈管的血循環不停地流着,上下相貫,如環無端等等」


https://www.xs599.com/338919/592.html
相關:    [綜]完美攻略  鋼鐵仙蹤  養狐為禍  巫師紀元  絕世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逍遙農場正文_第367章 四診之法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逍遙農場"
360搜"逍遙農場"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4065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