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溪舊事 第106章 和尚·因果·蓮柳(2)

    原來南渡時,臨安府最盛,只這通和坊這條街,金波橋下,有座花月樓,又東去為熙春樓、南瓦子,又南去為抱劍營、漆器牆、沙皮巷、融和坊,其西為太平坊、巾子巷、獅子巷,這幾個去處都是瓦子。一筆閣 www.yibige.com這柳翠是玉通和尚轉世,天生聰明,識字知書。詩詞歌賦,無所不通;女工針指,無有不會。這鄒主事十日半月來得一遭,千不合,萬不合,住在抱劍營,是個行首窟里。這柳翠每日清閒自在,學不出好樣兒,見鄰妓家有孤老來往,他心中歡喜,也去門首賣俏,引惹子弟們來觀看。眉來眼去,漸漸來家宿歇。柳媽媽說他不下,只得隨女兒做了行首。多有豪門子弟愛慕他,飲酒作樂,殆無虛日。鄒主事看見這般行徑好不雅相,索性與他個決絕,再不往來。這邊柳翠落得無人管束,公然大做起來。只因柳宣教不行陰騭,折了女兒,此乃一報還一報,天理昭然。後人觀此,不可不戒。

    有詩為證,詩曰用巧計時傷巧計,愛便宜處落便宜。莫道自身僥倖免,子孫必定受人欺。

    後來直使得一尊古佛,來度柳翠歸依正道,返本還原,成佛作祖。

    看官你道這尊古佛是誰?正是月明和尚。他從小出家,真箇是五戒具足,一塵不染,在皋亭山顯孝寺住持。當先與玉通禪師俱是法門契友,聞知玉通圓寂之事,呵呵大笑道「阿婆立腳跟不牢,不免又去做媳婦也。」後來聞柳翠在抱劍營顏藝擅名,心知是玉通禪師轉世,意甚憐之。一日,淨慈寺法空長老到顯孝寺來看月明和尚,坐談之次,月明和尚謂法空曰「老通墮落風塵已久,恐積漸沉迷,遂失本性,可以相機度他出世,不可遲矣。」

    原來柳翠雖墮福流,卻也有一種好處,從小好的是佛法。

    所得纏頭金帛之資,盡情布施,毫不吝惜。況兼柳媽媽親生之女,誰敢阻擋?在萬松嶺下造石橋一座,名曰柳翠橋;鑿一井於抱劍營中,名曰柳翠井。其他方便濟人之事不可盡說。

    後來又制下布衣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着布素,閉門念佛;雖賓客如雲,此日斷不接見,以此為常。那月明和尚只為這節上,識透他根器不壞,所以立心要度他。正是慳貪二字能除卻,終是西方路上人。

    再說法空長老當日領了月明和尚言語,到次日假以化緣為因,直到抱劍營柳行首門前,敲著木魚,高聲念道慾海輪迴,沉迷萬劫。眼底榮華,空花易滅也。一旦無常,四大消歇。及早回頭,出家念佛。

    這日正值柳翠西湖上游耍剛回,聽得化緣和尚聲口不俗,便教丫鬟喚入中堂,問道「師父,你有何本事,來此化緣?」法空長老道「貧僧沒甚本事,只會說些因果。」柳翠問道「何為因果?」法空長老道「前為因,後為果;作者為因,受者為果。假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是因,得是果。不因種下,怎得收成?好因得好果,惡因得惡果。所以說,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柳翠見說得明白,心中歡喜,留他吃了齋飯。後又問道「自來佛門廣大,也有我輩風塵中人成佛作祖否?」法空長老道「當初觀音大士見塵世欲根深重,化為美顏之女,投身及館,一般接客。凡王孫公子見其容貌,無不傾倒。一與之交接,欲心頓淡。因彼有大法力故,自然能破除邪網。後來無疾而死,里人買棺埋葬。有胡僧見其冢墓,合掌作禮,口稱『善哉,善哉!』里人說道『此乃昌吉之墓,師父錯認了。』胡僧說道『此非非也,乃觀世音菩薩化身,來度世上瀅預之輩歸於正道。如若不信,破土觀之,其形骸必有奇異。』里人果然不信,忙土破棺,見骨節聯絡,交鎖不斷,顏如黃金,方始驚異。因就冢立廟,名為黃金鎖子骨菩薩。這叫做清淨蓮花,污泥不染。小娘子今日混於風塵之中,也因前生種了欲之根,所以今生鷲墮落。若今日仍復執迷不悔,把倚門獻笑認作本等生涯,將生生世世浮沉咦海,永無超脫輪迴之日矣。」

    他這一席話,說得柳翠心中變喜為愁,翻熱作冷,頓然起追前悔後之意,便道「奴家聞師父因果之說,心中如觸。倘師父不棄賤流,情願供養在寒家,朝夕聽講,不知允否?」法空長老道「貧僧道微德薄,不堪為師;此間皋亭山顯孝寺有個月明禪師,是活佛度世,能知人過去未來之事,小娘子若堅心求道,貧僧當引拜月明禪師。小娘子聽其講解,必能洞了夙因,立地明心見性。」柳翠道「奴家素聞月明禪師之名,明日便當專訪,有煩師父引進。」法空長老道「貧僧當得。明日侵晨在顯孝寺前相候,小娘子休得失言。」柳翠舒出尖尖玉手,向烏雲鬢邊拔下一對赤金鳳頭釵,遞與長老道「些須小物,權表微忱,乞師父笑納。」法空長老道「貧僧雖則募化,一飽之外,別無所需,出家人要此首飾何用?」柳翠道「雖然師父用不着,留作山門修理之費,也見奴家一點誠心嚄。」法空長老那裏肯受,合掌辭謝而去。有詩為證追歡賣笑作生涯,抱劍營中第一家。終是法緣前世在,立談因果倍嗟呀!

    ……

    再說柳翠自和尚去後,轉展尋思,一夜不睡。次早起身,梳洗已畢,渾身上下換了一套新衣,只說要往天竺進香,媽媽誰敢阻當?教丫鬟喚個小轎,一徑抬到皋亭山顯孝寺來。那法空長老早在寺前相候,見柳翠下轎,引入山門,到大雄寶殿拜了如來,便同到方丈參謁月明和尚。正值和尚在禪床上打坐,柳翠一見,不覺拜倒在地,口稱「弟子柳翠參謁。」月明和尚也不回禮,大喝道「你二十八年煙花債,還償不夠,待要怎麼?」嚇得柳翠一身冷汗,心中恍惚如有所悟。再要開言問時,月明和尚又大喝道「恩愛無多,冤讎有盡,只有佛性,常明不滅。你與柳府尹打了平火,該收拾自己本錢回去了。」說得柳翠肚裏恍恍惚惚,連忙磕頭道「聞知吾師大智慧、大光明,能知三生因果。弟子至愚無識,望吾師明言指示則個。」月明和尚又大喝道「你要識本來面目,可去水月寺中,尋玉通禪師與你證明。快走,快走!走遲時,老僧禪杖無情,打破你這粉骷髏。」這一回話,喚做「顯孝寺堂頭三喝」。正是欲知因果三生事,只在高僧棒喝中。

    柳翠被月明師父連喝三遍,再不敢開言,臉上青澀一陣白一陣的。於是慌忙起身,依先出了寺門,上了小轎,分付轎夫徑抬到水月寺中,要尋玉通禪師來證明這件事情。

    卻說水月寺中行者,見一乘女轎遠遠而來,內中坐個婦人。看看抬入山門,忽忙喚集火工道人,不容他下轎。柳翠問其緣故,行者道「當初被一個婦人,斷送了我寺中老師父性命,至今師父們分付不容婦人入寺。」柳翠又問道「什麼婦人?如何有恁樣做作?」行者道「二十八年前,有個婦人夜來寺中投宿,十分哀求,老師父發起慈心,容他過夜。原來這婦人不是良家,是個唱歌級,叫做吳紅蓮,奉柳府尹鈞旨,特地前來哄誘俺老師父。當夜假裝肚疼,要老師父替他偎貼,因而破其顏戒。老師父慚愧,題了八句偈語,就圓寂去了。」

    柳翠又問道「你可記得他偈語麼?」行者道「還記得。」遂將偈語八句,念了一遍。柳翠聽得念到「我身德行被你虧,你家門風還我壞」,心中豁然明白,恰像自家平日做下的一般。

    又問道「那位老師父喚甚麼法名?」行者道「是玉通禪師。」


    柳翠點頭會意,急喚轎夫抬回抱劍營家裏,分付丫鬟「燒起香湯,我要洗澡。」當時丫鬟伏侍沐浴已畢,柳翠挽就烏雲,取出布衣穿了,掩上房門。卓上見列著文房四寶,拂開素紙,題下偈語二首。

    偈雲本因顏戒翻招顏,紅裙生把緇衣革。今朝褪得赤條條,柳葉蓮花總無跡。

    又雲壞你門風我亦羞,冤冤相報甚時休?今朝卸卻恩仇擔,廿八年前水月游。

    後面又寫道「我去後隨身衣服入殮,送到皋亭山下,求月明師父一把無情火燒卻。」寫畢,擲筆而逝。丫鬟推門進去不見聲息,向前看時,見柳翠盤膝坐於椅上。叫呼不應,已坐化去了。慌忙報知柳媽媽。柳媽媽吃了一驚,呼兒叫肉,啼哭將來。亂了一回,念了二首偈詞,看了後面寫的遺囑,細問丫鬟天竺進香之事,方曉得在顯孝寺參師,及水月寺行者一段說話。分明是丈夫柳宣教不行好事,破壞了玉通禪師法體,以致玉通投胎柳家,敗其門風。冤冤相報,理之自然。今日被月明和尚指點破了,他就脫然而去。他要送皋亭山下,不可違之。但遺言火厝,心中不忍。所遺衣飾盡多,可為造墳之費。當下買棺盛殮,果然只用隨身衣服,不用錦繡金帛之用。入殮已畢,合城公子王孫平昔往來之輩,都來探喪弔孝。

    聞知坐化之事,無不嗟嘆。柳媽媽先遣人到顯孝寺,報與月明和尚知道,就與他商量埋骨一事。月明和尚將皋亭山下隙地一塊助與柳媽媽,擇日安葬。合城百姓聞得柳翠死得奇異,都道活佛顯化,盡來送葬。造墳已畢,月明和尚向墳合掌作禮,說偈四句。

    偈雲二十八年花柳債,一朝脫卸無拘礙。紅蓮柳翠總虛空,從此老通長自在。

    至今皋亭山下,有個柳翠墓古蹟。有詩為證柳宣教害人自害,通和尚因顏墮顏。顯孝寺三喝機鋒,皋亭山青天白日。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但又不同於宿命論。

    古語有云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的觀念也早已深入「以善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有情眾生每一世的意識心都是生滅的,但是因果律的成立和運作,是基於實相心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真如)是不生不滅的,《大品般若丶小品般若》、《心經》所說的般若,就是在講這個「菩薩心、不念心」八不中道統統具足的心,他恆常不滅,是真正的我。

    《菩薩優婆塞戒經》異作異受即是自作自受之真義,意在於此。

    佛門施設種種戒律,實際是世尊基於對因果的洞徹而對眾生給予的保護,使眾生來生更圓滿。緣起性空只是解脫道的局部,但常被誇大成佛法真旨。若主張緣起性空,實際是否定因果,因果便無從建立,眾生皆可以成佛也成為戲論,如此之人便會口中說空、行在有中,以佛法名義造作種種不善業。

    佛法中說的因果主體、中道實相、般若理體、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來藏心體。一切法界無不賅攝於如來藏一法界中,即「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佛法中心思想。

    因果的因是能造作、產生一定後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產生的結果了。

    由佛教的緣起論產生了因果理論,因果理論是佛教輪迴解脫理論的基礎,隨着佛教的發展而對因果理論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教認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因,也可能成為果,沒有絕對的因,也沒有絕對的果。佛教所講的因,有時與緣並用且有一些區分,佛教否認了世間萬物獨立演化交織的因果,而是將所有的因果與業力串聯使客觀世界依附於眾生化現。

    因果說也有狹義和廣義之講的。

    狹義的因是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或內在原因,而緣則主要指產生結果的助因或外在的間接條件。

    廣義的因也包括緣,因果是對存在和行為的互相關係尤其是前後關係的一種認識,佛教的因果理論是其輪迴解脫理論的基礎,也是其人生現象理論的基礎,佛教中的十二因緣和六因、四緣、五果等說法都屬於佛教因果理論範圍。

    。



  
相關:  紅杏姑娘    大明流匪  我在秦朝當神棍  十國行周  掌門仙路  蘭若仙緣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玄溪舊事第106章 和尚·因果·蓮柳(2)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玄溪舊事"
360搜"玄溪舊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s 3.93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