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稱玉女簪,也是由女子髮簪變來的。筆神閣 bishenge.com峨眉派武功有所謂「動功十二樁」—天、地、之、心、龍、鶴、風、雲、大、小、幽、冥;又有所謂「靜功六大專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縮地功、懸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三大器械」一劍法、簪法(峨眉刺)、針法(暗器)。
峨眉派的絕技,不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還有峨眉劍法,其劍歌云:玉女素心妙入神,殘虹一式定乾坤,身若驚鴻鶯穿柳,劍似追魂不離人。臨敵只須出半手,縱是越女也失魂。峨眉派的劍法和簪法,姿勢優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的絕技。
峨眉武術岳門傳人、樂山著名武術老人王旭今年已經是耄耋高齡了,王老先生十一歲時便師從清末武術名家武志成學習三星樁、岳拳、七星單刀和峨眉單刀;後又師承王煜、陳德勝等四川武術界前輩。王老先生對古代嘉州武術文化了解甚多。
據老先生介紹,古代嘉州武術奇人輩出,中國古代「導引行氣術」的鼻祖彭祖即生活在原樂山地區的彭山縣;北宋的文學家蘇軾堅持靜坐養生,著有《養生頌》、《養生論》等傳世之作;南宋峨眉山白雲禪師創立了「峨眉十二樁法」集武、氣、醫為一體,融道家、佛家武功為一脈,創編了「樁」與「技」、「穴」與「氣」為一體的峨眉絕技;南宋峨眉山白眉道人模仿猿猴騰躍動作,自創拳法,所著的《峨眉拳術》一書,從理論上對峨眉派武術作了系統的總結。
這些形成了峨眉派是以內外兼修為一體的武術體系。到清代時,峨眉派高手輩出名揚天下,與武當、少林呈鼎立之勢。如二峨山豬肝洞的尹道士、蔡道士內力深厚,拳、掌均能擊碎巨石。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五花」是從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一、黃陵派,據說從陝西流入;二、點易派,以川東涪陵點易洞而得名;三、青城派,以川東道家勝地青城山得名;四、鐵佛派(雲頂派),川北較為盛行;五、青牛派。以川東豐都青牛山而得名。
一、僧門,據說傳自少林僧人,故名。又稱「申門」。特點是巧、快、靈、動,如猢猻狀,別名「猻門」。
二、岳門、據說由岳飛所傳,特點是矮樁,手法不劃圓不成拳。
三、趙門,據說為趙匡胤所傳,借鑑少林派太詛長拳(據說也是趙匡胤所傳)等拳法,特點是高樁。又因習練紅拳,稱為「紅門」。
四、杜門,以傳說中諸葛亮八陣圖之「杜門」而得名,一說拳法傳於自然門杜觀印。特點是封鎖嚴密,善於防守。
五、洪門,相傳以明太詛洪武年號而得名,習練大、小洪拳,特點是剛勁。
六、化門,又稱「蠶閉門」、「纏閉門」,三十六閉手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緊封敵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門,又稱「智門」,因收勢擺成字形而得名,特點是高樁長手,起伏大。
八、會門,又稱」慧門」,以神拳為代表,,講究觀師默像,念咒語,頗為神秘。
峨眉派總的特點,在於亦剛亦柔,如玉樹臨風,是諸家武術中姿態優美的一種。有詩讚峨眉派說:絕藝驚人俠士風,千年擊技古今同。堪開玄理樹新幟,悟透禪機棄舊功。
假身玉女虛是實,真諦峨眉有非空。諸家應復昔時而,妙處良然在個中。雖非「天下第一」,亦不妨自成一格吧。
峨眉山最早為我國道教佈道名山,比佛教來到峨眉山修行約早一千三百年時間。我國史書《山海經——西山經》、《五符經》、《魏書釋老志》、《漢書——地理志》、《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列傳第九》、《天尊老君名號歷劫經略》、《雲笈七籤》、《峨眉山志》、《明——峨眉道人拳歌》、《中國武術史》、《四川武術大全》、《樂山志》等書均有詳細記載。
自東周顯王二十二年(約公元前三七零年前後),峨眉山隱士和後來的道家信徒合成,正式在峨眉山形成第一大流派「道家經學學派」,其方術和神仙思想也在全國形成核心地位。
史載開創人為天師張陵,稱號為「正一盟威之道」,老子為道教教主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提出的。著名的道家經書《五符經》、《三皇經》、《九仙經》、《飛弦羽經》等經書隨之在峨眉山誕生。而同一時期誕生的另一武學流派「峨眉通臂拳」也由武術道人司徒玄空創立,並漸漸壯大。
道家經學學派的形成和發展,影響了相當一批授眾,張陵死後,其子張衡,孫張魯在原學派基礎上創立史上最大規模的道教流派「五斗米道」,本派弟子多至數萬戶。
到了漢靈帝熹平、光和年間,五斗米道在巴蜀地區廣泛傳播開來,峨眉山便在此期間成為仙道界最為核心的地方,該教義後改為我國正宗道教名稱「天師道」。其流派經典《丹經》一書和《想爾注》一書也在張魯時期全面修整完成。
公元四百七十七年南朝順帝時期,據《義傳》和《劍道》載,峨眉山道教歷經本教爭權奪利,發生三次較大規模的教派衝突。為保一方安定,於公元四百八十四年由太藥道長創立三門劍術,合稱為「峨眉劍仙派」。(一說為陝西全真派王重陽創建,但無史考。)峨眉劍仙派醉心於劍術、氣功、養生三大方向,與峨眉通臂拳重於防身不同。與此同時,另一劍術門派越女劍法術也漸漸形成一個峨眉山道家防禦性武術集體。
隋開皇楊堅(公元五百八十六年)年間,藥王孫思邈到峨眉山習煉藥膳,著書《千金要方》。修道人與孫思邈一同常年研習百藥,以茗載道,形成我國較早的一種茶藥人群組織,這便峨眉道家茶學學派的起始。
據《五燈會元》載,自唐朝文宗(公元八百二十七年)時期起,我國佛教南宗大系臨濟宗門派,曹洞宗門派相繼登陸峨眉山,大興佛教思想,道家學派隨之衰弱。佛教為世界最大的拿來主義宗派,凡是優秀的,符合佛教事業發展的,都一一收入教義全書。原峨眉山道家思想和創立的各大流派幾乎六成左右被佛教臨濟宗門派收入其中。
公元八百三十五間,峨眉山佛教臨濟宗門人靈龕和尚等人將臨濟氣功、峨眉通臂拳術、峨眉劍仙術三合一,創建了我國最完整的「峨眉派武術」宗源。
公元八百四十五年由昌福達院禪師將原峨眉山道家藥茶概念、道家養生經法和佛教禪悟思想融合,創立《峨眉茶道宗法清律》,形成最早期的峨眉派茶道宗源。
至此,峨眉山修身和修心的文武兩派於唐王朝時期起,正式支撐起了峨眉山道教和佛教兩大教義的平衡點,並發展至今。另外,目前關於峨眉山最為權威的地方志《峨眉山志》還對峨眉山歷代重要人物作過較為全面的描述,如趙公明、三霄娘娘、白蓮仙姑、東嶽大帝等,雖然說過於神化了,但因這些人在峨眉山所創的一些門派或取的地名,至今還能一一見證。
唯一遺憾的是,當今藍色星球國的峨眉派武術,沒能在峨眉山設立起宗源觀瞻之地。
峨眉派武術已分解成了四支不同的支系門派,他們分別在眉山市、樂山市、成都市和夾江縣各自營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4.04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