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601章 皇帝的職責

    雖然朱由檢三言兩語便說散了那些隨大流而來的京城百姓,但是剩下的一二千人顯然是拿定了主意才來的,即便是身後大部分百姓都讓開了道路,他們也依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勢,不肯讓開。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余佑安此時也反應了過來,不管事情最後怎麼解決,他這個主持者必然都會惡了皇帝。如果攔下了皇帝出征,博取了一些名望的他大約還能得到身後那些貴人的保護,但要是搞砸了今天的事,不管是皇帝還是那些貴人的追究,他都擔待不起。

    余佑安頓時再次跪伏在了皇帝的馬前,口中聲嘶力竭的喊道:「陛下萬金之軀,乃是國之根本,不可輕率出征而動搖國本啊。學生余佑安今日願以死上諫,請陛下罷兵回宮,以安社稷人心…」

    余佑安的話語明顯帶動了不少人,近百士人也隨之呼喊着,請求崇禎以社稷為重,不要出城。

    朱由檢掃視了一眼剛剛讓到道路兩側的民眾,發覺有些人似乎又有所意動,顯然不管皇帝剛剛說的有多好,作為普通百姓總是認為同皇帝呆在一起,才是最為安全的。

    崇禎拉了拉韁繩,馭馬從前排的侍衛中擠了出去,直接站到了第一線,這才大喝了一聲:「腐儒之見。」

    皇帝的呵斥,頓時讓道路上還在苦苦哀求的士人百姓們停頓了下來,他們一臉茫然的抬頭向着皇帝望去,不知道皇帝為何勃然而怒。

    道路兩側小聲議論的百姓也瞬間安靜了下來,有些畏懼的看着突然從隊伍中挺身而出的皇帝。雖說崇禎登基以來,已經廢除了許多皇帝出巡時昭顯皇權的禮儀,比如黃土墊道,路上的行人要讓到道路兩旁跪迎,無功名者不得直視皇帝車駕等等。

    但是200多年來的習慣,和數千年的封建禮制,並不是這麼簡單就能從這些百姓心中驅散的。對於皇權的無上敬畏,依然埋藏在他們心中。

    是以崇禎剛剛三言兩語之間,就把隨大流阻路的百姓給哄離了大街,這也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了攔阻皇帝的理由,自然就不敢去觸犯皇權的威嚴。

    現在皇帝親自出馬呵斥,跪在道路上的士人百姓大約還能堅持下,已經退到兩側的普通百姓頓時就安靜了下來,生怕自己被皇帝所遷怒。

    崇禎掃視了一眼已經安靜下來的百姓,這才繼續說道:「古人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而朕身為大明皇帝,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一切所需皆仰賴於大明百姓之供給,你們說朕是國本,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是以,天下之根本在於百姓,而非是君王。爾等也是讀書人,連這個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今後豈能入仕為官,治理一地之民?

    余佑安,你身為舉人,又自稱是萬民之代表,你且起來同朕說說,這皇帝二字究竟是什麼來歷,為何歷代君王都要自稱皇帝?」

    余佑安瞠目結舌頓時楞在了當場,他是這個時代最為正經的讀書人,除了四書五經之外,其他雜學是不屑一顧的。皇帝要是問他四書五經的內容,他倒是能夠回答個**不離十,但是皇帝名稱之由來,他還真是一無所知。

    邊上圍觀的百姓對於崇禎剛剛說的這番話甚感新鮮,因此一個個都伸長了脖子看着這位余舉人,想要聽聽他能給出一個什麼答案了。

    在場的這些京城百姓對於這位余舉人還是頗有好感的,一來這位是舉人,是半隻腳踏入仕途的正經讀書人,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已經是代表官府的權威人士了。

    而且,在這個後金犯邊人心惶惶的危急時刻,有人敢站出來號召大家做些什麼以求自保,都會立刻成為一些沒有主見的人想要依靠的主心骨。

    余佑安聯合寓居京城的士人,號召集結住所周邊的百姓前來攔截皇帝出城親征,一個苦心勸諫君王不惜自身的正人君子形象,已經隱隱塑造了出來。

    是以在今天這場德勝門內的攔截事件中,這位余舉人倒是真的成了在場百姓的主心骨。雖然這裏大部分百姓迫於皇帝的威權而讓開了道路,但是其中不少人還是期待着,這位舉人老爺能夠把皇帝攔下來的。

    套用後世的說法,便是:雖然我們不能在物質上支持你,但是我們可以在精神上默默的支持你,你可千萬不能趴下,一定要頂住了。

    不過這些百姓雖然都有成為李天霞的潛質,但是余佑安卻真不是張靈甫。事實上當附庸而來的京城百姓退讓出去之後,這位在眾人面前慷慨激昂,說要效仿王累勸諫劉璋一般,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攔住皇帝的余舉人,頓時就有些心慌意亂了。

    而皇帝的一聲腐儒,更是讓余佑安面紅耳赤,心神混亂,那裏還答的出皇帝的問話。而他張口結舌不發一言的神情,也讓對他有所期待的圍觀百姓們大失所望。


    看着余佑安瑟瑟發抖的樣子,朱由檢也不由有些鄙夷起來了,這些讀書人想要壞他出征的大事,都挑不出一個有些膽識的。

    難怪明末的歷史上,就沒有什麼出彩的記錄。北宋滅亡之前,士大夫中好歹還出了一個宗澤啊。而明亡之後,南明除了一群腐儒之外,倒是投降滿清的幾個漢奸還頗有才幹。

    對於這樣一個無能對手,朱由檢也沒意思再追究下去了。他心裏想着要說些什麼,就此把這些失去了氣勢的人群驅散了事,不要耽擱了出兵的吉時。

    突然,一個聲音在他耳邊響了起來,「學生夏允彝願意替余兄代為回答這個問題,還請陛下恩准。」

    朱由檢心裏嘆了口氣,他其實並不想同夏允彝和燕京大學的學生在這個場合發生什麼衝突。因為在他心中,這兩者都是他未來的根底。

    他已經盡力無視了夏允彝和他身邊的那群學生,但是夏允彝卻依然跳了出來,他轉頭看了夏允彝一眼,才面沉如水的說道:「好,那便由你來說,站起來回話吧。」

    對於皇帝的優待,夏允彝並沒有推辭,他曲身對崇禎先拜了拜,才緩緩的站了起來,然後站在原地沉聲靜氣的為崇禎解釋,皇帝兩字的由來。

    夏允彝三言兩語之間便說清楚了,秦王嬴政統一中國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自己的稱號,自稱為始皇帝。期待後世子孫由一世而萬世,把大秦帝國永遠傳承下去。

    夏允彝解釋完了皇帝兩字的由來,便住口不語,並沒有把話題再扯回到親征上面來。這個表現倒是讓崇禎高看了一眼,這位江南士子下去走訪了一趟後,倒是變得沉穩了許多,不再像此前那麼剛直不折了。

    朱由檢稍稍沉思了片刻,今日德勝門前的這場鬧劇,似乎背後之人也並不是想要阻擾自己親征,否則就不會只有一些外地士子帶頭攔阻了,他們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崇禎心存疑惑的再次掃視了一眼道路兩側的百姓,他這才發覺這些百姓雖然不敢再繼續阻路,但卻大多面容哀戚,顯然心裏並不想他出城。

    他這才有所覺悟,有人是想要讓京城百姓對他感到失望。讓京城百姓覺得,他這個皇帝並不怎麼看重京城內的百姓,倒是對着外人更上心一些。

    所以這些士人和百姓想要攔阻的不是自己出城,而是借着這個舉動讓全城百姓知道,他對京城百姓究竟是一個什麼態度而已。

    想明白了這一點,朱由檢便終於知道,自己現在要說服的,不是這些跪在自己面前的士民,而是那些圍觀的京城百姓了。

    他清了清喉嚨,目光掃視着道路兩側的百姓說道:「是啊,三皇以德而稱皇,五帝以功而為帝。

    始皇帝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功業可謂前無古人,因此他自稱皇帝,以昭顯自己的功績。但以是始皇帝之赫赫武功,大秦卻二世就滅亡了,何也?」

    朱由檢的這一聲質問,倒是讓在場的士民集中起了注意力,暫時忘卻了關於皇帝親征的問題。

    夏允彝心裏頓時閃過了一句話,「以仁義之不修也。」但是他並沒有出聲打斷皇帝,只是繼續注視這崇禎說下去。

    「歸根結底,始皇帝和秦二世都忘記了,皇帝這個稱號從來不是孤家寡人的尊榮,而是維護百姓利益的功德所鑄就。

    三皇也罷,五帝也好,這些上古帝王不管在登基之前,還是在登基之後,都是始終如一的關心和維護百姓的利益。是以時至今日,天下人依舊在稱頌三皇五帝,而不是在懷念始皇帝。

    朕身為大明皇帝,首要之責,自然就是要維護大明百姓的根本利益。什麼是大明百姓的根本利益?朕以為,是安居樂業四個字。

    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受災時,朕應當予以賑濟;被強豪勢要欺凌時;朕要頒行法令加以保護;外敵入侵時,朕就應當帶兵出征驅逐賊寇。如此方不負這大明皇帝之號。

    京城百姓固然是我大明百姓之一員,薊州軍民,遵化軍民,遼東軍民,大明治下之民眾,同樣也是我大明百姓之一員。朕身為大明皇帝,同樣有保護他們的職責。

    何況,今日朕不帶兵前去解救薊州、遵化之百姓,來日京城有難,你們又能依靠誰呢?一方有難,八方來援,則大明國土即便縱橫千萬里,人口兆億,也只是一家人。

    若是以鄰為壑,只顧自家之安危,不顧鄰人之求援,縱然是都城之內,也是處處難行…」



  
相關:  火熱的年代    軍工科技  史上最強鍊氣期  武道霸主  萬古第一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挽明第601章 皇帝的職責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挽明"
360搜"挽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91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