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次會議,軍制的三項改革就這麼稀里糊塗的在五行營內部就這麼初步定下來了,只等天啟皇帝的批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會議散後,董宣武、信王、馬忠三人留下又留下細細討論這次軍制改革所有可能會面對的問題,會議中,董宣武沒有迴避問題,將自己的顧慮一一提了出來。
只到這個時候,朱由檢才明白這貌似簡單的軍制改革還會觸動這麼多人的利益,面可能對如此大的阻力。這件事也給年紀尚小的信王上了一課,讓他知道,任何制度的改變,都不能小窺。背後都隱藏着極深的利害關係。
董宣武並不是簡單地提出了問題,就拋下不管了。軍制改革實際可能主要會遇到三方面的阻力,首先是皇帝,其次是文臣,再次是武將。
董宣武認為天啟皇帝並不難說服,木匠哥年紀輕,而且本來就是一個接受力很強的皇帝,只要把新軍制的利弊一擺,讓他明白此舉有利於大明,有利於皇家,如果不遭到大臣的強烈的反對,估計他那邊是可以通過的。這件事自然是交給信王和馬公公去辦最好。
最難擺平的就是文臣和武將。
前者主要圖的是名和權,後者圖的是利。
針對這兩者可能的反對,董宣武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黨爭有黨爭的壞處,自然也有黨爭的好處。朝堂上的文臣現在主要分為東林黨和魏黨,只要擺平了這兩黨,其他人的反對就微不足道了。這世上真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談的嗎?
為了擺平東林黨和魏黨,董宣武決定出面分別與這兩者面談一次。他現在已經兵權在握,有了一定的資本,已經不必再像以前那般低聲下氣,可以適當發出一點自己的聲音。
天朝太祖說得好,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手中有刀有槍的人說話嗓門就大。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真不明白到了大明,這些武將們怎就活得這麼窩囊。
掌握在董宣武手中最大的王牌是,東林黨和魏黨都不願意看到董宣武倒向對方陣營,而且,這兩方都知道董宣武脾氣不好,不太好惹。還有一點優勢是,董家的勢力也不小,他們不能不仔細考慮。必要時讓出一部分利益,董宣武認為說服東林黨和魏黨不對五行營改制和他進行攻擊,還是蠻有把握的。
針對武將的反對,董宣武則祭出利益的胡蘿蔔,那就是一系列的軍工廠。
熟悉後世的董宣武知道,軍工這塊蛋糕究竟有多大,利潤又有多豐厚。這麼一大塊蛋糕,光靠皇家和他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隨着這個產業的壯大和發展,豐厚的利潤必然會引來無數人的眼紅,五行營和董宣武本人弄不好會成為眾矢之的。
拉攏一批人加入到這當中來,是勢在必行的事。
董宣武認為武勛這個團體是非常合適的。
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現在這個團體基本沒有太大的志向和報復,他們的身份和境況決定了他們很難有前途。只要利益給得讓他們滿意,這個團體其實很容易被控制。
衛所制度廢弛,徒有其名,原來的衛所兵早已淪落為無產農民,沒有什麼戰鬥力,靠打仗立軍功博前程,這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簡直就腦袋被驢踢了。
而由於軍籍身份,除非捨得捨棄既得利益,花大價錢買通關係,脫離軍籍,否則,一輩子只能老老實實當喝兵血的兵頭,土地主,想擠入文官體系,基本不可能。
文也不成,武也不行,就決定了武勛團體只能拼命撈錢,做個土財主,混吃等死。
第二點,這個團體除了喝喝兵血,倒賣一下軍用物資,實際上嚴重缺乏發財的途徑。其實這些人,說到底,就是一群沒有見識的土財主,採用的手段和方法,跟土財主別無二致,經商他們不懂門道,無非就是收點打點罷了。
而董宣武卻可以給他們提供一條發財的金光大道,他們憑什麼不肯與董宣武合作?
第三點,就是當武勛們從與董宣武的合作中嘗到甜頭以後,勢必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對麾下兵卒的盤剝也會有一定的放鬆,可以緩解兩者之間的矛盾。更重要的是,這些兵卒很可能被解放出來,成為日後各種工廠的工人,為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工業生產,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儲備。
有了這三個原因,董宣武認為武勛這個團體反對,完全是可以消弭於無形的。當然,董宣武所指的武勛,指的只是順天府內的武勛,包括大小千戶、百戶。至於順天府外的武勛,董宣武就懶得管了,順天府內的武勛團體不做聲了,順天府外的又能發出多大的聲音?
這方面,則是由董宣武、馬公公出面,信王只須偶爾露個面,表明一下態度即可。當然,這也需要徵得天啟皇帝的同意才行。
三人分好工,分頭行動。
正如董宣武所料,天啟皇帝果然很容易就搞定了。為了維持大明這一大攤爛攤子,木匠哥早已經是心神疲憊,只要對大明和皇家有好處,至少沒有太大的害處,又不引起大的爭論與動盪,天啟皇帝都是採取的一種聽之任之的態度。況且董宣武訓練新兵的本事已經得到了事實的證明,他還指望董宣武的五行營,能夠幫助孫承宗平定遼東叛亂呢!
東林黨人和閹黨比較難搞,經過二十多天艱苦的秘密會談,董宣武明確表示出如果誰率先攻擊他,他必然會毫不猶豫地倒向對方陣營,同時,又讓出了大量的利益,終於與兩黨達成協議,對五行營軍制改革之事,兩方都將裝作看不到,不聞不問。
對於東林黨人,董宣武讓出的代價是,五行營及以後的餉銀、補給、糧草等東西,將會按照其他衛所的慣例發放。這意味着,大量銀子將借着五行營的名義,進入貪官污吏的腰包。同時董宣武承諾,目前水泥廠、鋼鐵廠的礦石優先從一些指定的礦場進貨。
對於閹黨,對董宣武的要求反而少了許多,魏忠賢魏公公只是要求得到鋼鐵廠二成的乾股,魏公公果然是慧眼獨具,他看出來了,以董宣武新建鋼廠的煉鋼效率,利潤極為可觀。當然,他也不敢多要,因為鋼廠的五成股分還控制皇家的手中。
原本鋼廠的股分,除了皇家那一成,因為五行營也需要鋼廠利潤的補貼,所以佔有兩成的乾股。另外三成,是由信王、董宣武、郭振朝、薛榮、刁德嗣、熊廷弼等人分了。這其中信王和董宣武各佔一成。分出的這兩成乾股,就來自與這三成股分。信王、董宣武、郭振朝、薛榮、刁德嗣、熊廷弼六家不得不共分那一成的股分。這其中,信王和董宣武的損失最大。
武勛團體則沒有那麼麻煩,稍稍費了點工夫,在付出一定利益後,就搞定了。
武勛團體本就不是一個緊密的團體,只是一個憑着各種關係建立起來的鬆散的聯盟,大明不可能讓武人形成緊密的團體,文官更不可能讓武人形成緊密的團體。大明以文馭武是經過近兩百年來歷代文官不斷的努力,才總算將武人像養狗一樣圈養起來,文官又怎麼可能讓武人餘燼復燃呢?
正因為如此,才讓董宣武他們有各個擊破的可能。但即使是這樣,也花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兩個月前由信王、小太妹、李輕盈和孫小倩聯手正式出版的《射鵰英雄傳》已經熱遍大名,給董宣武帶來了很高的聲望,也是董宣武能順利掃除障礙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傳言,董宣武之所以善於練兵打仗,就是因為他得到了岳王爺的《武穆遺書》。
(本章要敘述的事情太多太複雜,本來打算展開敘述的,但想到讀者應該不喜歡,還是加快進度,也略寫為主,交代一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7s 4.000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