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請客的消息,開始在京城傳遍,許多大臣在家坐等請帖。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等到請帖的大臣,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而沒有等到請帖的大臣,就像死了親媽一樣。
更有傳言說,此次皇帝請客,有龍肝鳳膽,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唯有德高望重者才有機會與皇帝共享。
更為奇怪的是,請帖上面並不直接註明被邀請者的名字,這讓許多被邀請的大臣有些摸不着頭腦。
那個時候通訊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可以說完全處於閉塞的狀態,所以究竟誰收到了請帖,完全是懵逼的,只能靠猜。
最先收到請帖的是各部的尚書、幾位總兵,內閣首輔,大學士,和其他一些官員代表,甚至還有一些生面孔:包括社會名流,各界精英,農民朋友代表,還有秀才,童生,社會憤青,以及少量的表現良好的囚犯。
在發出所有的請帖之前,所有的名單都是保密的,崇禎這樣做是有自己的目的的,而並非是心血來潮。
在發出所有的請帖以後,被邀請的都收到了一份「價值不菲」的禮物,有些是一瓶「可樂」有些是一瓶「雪碧」。收到這些奇怪的禮物以後,沒有一人敢打開這些飲料,因為他們對這些來自於未來世界的玩意一無所知,有的只有害怕和不安。
崇禎皇帝葫蘆里究竟在賣着什麼藥,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能猜的出來。這位剛剛上位的皇帝,顯然與天啟皇帝有諸多的不同。
與不喜歡朝政的天啟皇帝不同,崇禎皇帝似乎非常熱衷於朝政之事。不僅如此,凡事還喜歡親力親為,躬身而為,甚至有着及其明確的政治野心。
王振明很嗨皮,因為他發現,在這個孤獨的時代,有了一些樂趣,所有的一切都是拜「暴君系統」所賜。故此才能如此嗨皮,一個亡國之君,橫豎也逃脫不了世人的非議,橫豎也洗清不了亡國的罪名。該背的,不該背的鍋,都要背上。
不過,好在成為崇禎的王振明臉皮厚,心態好。也不存在要做一個斯文人的想法,一心只想做些事情。比如那個高高喊出「五年復遼」口號的袁崇煥,所提出的種種理念,其實早就被王振明所推翻。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躲,實在不行,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崇禎壓根就沒想過,要和建奴耗着,壓根就沒想過要和建奴打消耗戰。因為崇禎知道,皇太極那廝非常雞賊,打家劫舍的活乾的非常溜,不僅如此,臉皮厚如城牆,子弾都打不穿。
與此類人交往,也不必太過斯文,更不需要有太多的矯情。並且除了皇太極以外,還有內蒙古的林丹汗也不是善茬。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小小一個建奴的身上,就算建奴已經不是建奴,給自己取了一個「金」的國號,但還是掩蓋不了他們土豹子的本質,掩蓋不了窮苦人家的寒酸。
崇禎偷偷的派人去建奴那旮瘩看過,所有的東西咋的一看都還挺像回事,細細一看,卻發現出問題了,城市建設方面,方方面面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上不了大雅之堂。
不過,在比拳頭大小的時代,此消彼長之間,許多的力量就被消耗掉了,故此在許多時候大明朝,也只能是疲於應對。
當不被朱由校所喜歡的袁崇煥重新被啟用以後,這位老大哥便開始牢騷不斷。並且還侃侃而談,提出了許多建議。不過袁崇煥怎麼說也算是一個比較有頭腦的將領,何況目前是用人之時,崇禎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爭風吃醋之類的事情,在朝堂之上經常發生,是常有的事情。大多都是政見不和所導致,圍繞着某一個議題便開始互相開炮。
而這一次的宴請,卻悄然間捲起了一股風,一股互相猜忌和互相排擠的風,因為宴請的名單全部通過王承恩傳遞出去,並沒有被公開,故此朝堂上下許多人忍不住了。
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得到消息以後,許多官員便開始上下打探,誰收到了禮物,王承恩去了誰家府上。
幾位內閣大臣在收到請帖以後,碰了一個頭,紛紛搖頭表示不解,不知聖上究竟有何目的。
首輔周延儒善於揣測,故此深的崇禎喜歡,就像崇禎皇帝心裏的蛔蟲。並且周延儒膽子大,敢說話,故此大家紛紛看向了他,希望他能夠說出個所以然來。
而周延儒卻把目光看向了溫體仁,道:「溫大人,深受龍恩,相必一定比我們更加的了解聖上所思所想吧?」
溫體仁老臉一沉,看着諸位大臣不語,臉色及其難看。溫體仁與周延儒不同,不愛表達,更不讓人知道其心裏所思所想,隱藏極深,頗有城府,想了想道:「溫某實在是愚鈍,不知究竟何為!」
歷史上的溫體仁是崇禎年間任期最長的首輔。
明朝末年,崇禎帝朱由檢在位的十七年中,內閣大學士像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前後達五十人次。但溫體仁卻在頻繁的人事變動中穩居內閣首輔要職達八年之久。溫體仁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階左柱國,兼支尚書體祿,當時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幾位大臣終究也沒有議論出什麼,最後只我有不歡而散。
皇帝請客的消息不脛而走,在知道這個消息以後,無論是收到請帖還是沒有收到請帖的人,都開始變得極度不安起來,因為他們得知皇帝這次宴請的人不僅僅只是他們這些國之棟樑,不僅僅只是他們這些骨肱之臣。
還有一些是他們曾經連見上一面也會覺得噁心的人,監獄裏的囚犯,農民,還有一些是落魄的窮書生,將要與這些人為伍,這讓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朝廷重臣很不舒服。
但是由於此次宴請之事是完全的保密的,故此哪怕有官員得知了事情的緣由,也沒有人敢主動上書聖上,請求聖上三思而後行,這等於不打自招,泄露天機。
當這些大臣們收到第二封請帖以後,他們更加的驚呆了,一切都是因為請帖上面的內容,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9s 3.98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