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派來的使者萬萬沒想到,自己苦追大半年,總算趕上李信部後,竟被李信以「假傳詔書」為名給抓了起來,拷問一天後,便殺了!
但全軍的西入大宛,也為此耽擱,李信駐兵於行敦谷口,時值十月,牧草已經枯死,大軍再待下去,若糧食用盡,後果不堪設想!
作為嚮導的烏氏延很焦急:「過不過谷,都只在數日之內,再拖下去,恐怕又要耽擱一年!」
往來西域快八年了,烏氏延也搞清楚了這裏的氣候,就拿蔥嶺腳下打比方,他專門編了一首士卒也能記住的歌謠:「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開頭。」
再等數日,便會大雪封山,谷里也寒冷濕滑,難以通行。
而另一邊,作為軍正的安陸人喜,這位因惹怒秦始皇,被發配西域的瘦骨嶙峋老吏,在仔細琢磨詔令後,找到了李信。
喜舉着詔令,嚴肅地說道:「李將軍,這份詔令,光看璽印,文制,並無問題,將軍為何以為它是假的!」
「喜君說得沒錯,詔令是真的,使者也是新皇帝派來的。」
李信這兩日沉溺在葡萄美酒中,嘆息道:「天下人,已失始皇帝!「
「陛下當真不在了……」
喜有些失神,在帳內朝着東方長拜及地,三稽首後,才起身肅然道:「既如此,李將軍為何處死了使者,你此舉,已形同謀叛了!」
李信晃着杯中酒,盯着裏面的泡沫:「喜君認為,吾等應該回去?」
喜的言語不留情面:「這是咸陽的命令,合乎律令,自然要回。」
李信冷笑:「那喜君知道,吾等回去後,要面對什麼麼?」
「我讓人將那使者拷問了一夜,他總算說出了實情。」
喜皺眉:「什麼實情?」
李信舉起玉杯,笑道:
「叛亂的不止是六國故地。」
「黑夫,與喜君同縣的黑夫,南征軍的統帥,始皇帝的愛井,也叛了!」
「什麼!?」
喜愕然愣住了,相比於早有預料的秦始皇死訊,黑夫的「反叛」帶給他的衝擊力更大。
但仔細一想又不對,黑夫自得到秦始皇賞識後,一直兢兢業業,始終恪守秦吏的底線,為何會突然叛亂呢?
李信嘆道:「前因後果,難以盡知,使者只說,三十七年初,咸陽出了大變故,那位替喜君求情的公子扶蘇,因謀刺始皇帝,出奔咸陽,墨者也遭到剿滅。之後竟是少子胡亥被立為太子,始皇帝則南下,欲解除黑夫兵權……」
「黑夫先是詐死,被始皇帝封為武忠侯,但在始皇帝崩逝後,黑夫便再度出現,赫然反叛,如今已佔了南方數郡,正與咸陽朝廷,打得難解難分……」
「黑夫啊黑夫,你怎就走到了這一步。」
喜只感覺有些頭暈,一向不嗜飲酒的他,此刻竟也坐了下來,拿起案几上,他屢屢抨擊李信「太過奢侈」的玉盞,喝了一口葡萄酒,以此壓一壓內心的紛亂。
「正因朝中出了大變故,所以新皇帝,才想要召李將軍及眾人歸去?」
「所以我更不能回。」
李信態度很堅決:「使者說,黑夫反叛後,朝中大肆逮捕他與扶蘇的故舊,蒙恬兄弟、章邯、張蒼等人都遭了難。我素與黑夫齊名,還在擊匈奴時一起共事過,與蒙毅更是好友,可不想因為與黑夫、蒙氏走得近,有交情,入了玉門關後,便束手被擒,淪為階下囚!」
他將酒一飲而盡,重重砸在案上:「我更不想被迫打內戰,同室操戈,袍澤反目!」
李信不願歸去,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吾等奉始皇帝之命,馳援大夏,助其擊退條支,並向西尋找西王母邦。」
「自從三十六年,從咸陽出發,幾萬人走了八千里多路,降服了北道所有城邦,經歷了了許多兇險,才走到這,走到蔥嶺之下。眼見就要抵達大夏,看看山那邊的世界是何等模樣,一封輕飄飄的詔書,就要我捨棄?不,在完成這使命前,李信不會停下,更不會回頭!」
喜認真地說道:「李將軍,那你這就是抗命,在咸陽看來,你與反叛的黑夫,並無區別。」
李信卻搖了搖頭,不以為然:「兵法雲,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我只認一位皇帝……」
「始皇帝!」
他朝東方抱拳:「我立過誓,必為始皇帝,找到西王母邦!我既名為信,便須守信!」
喜卻厲聲道:「李將軍,醒醒吧,這世上就算真有西王母邦,始皇帝,也已不在了,你就算帶着長生不死藥回去,也遲了。這場遠征,結束了!想想外邊遠離故土,飽經風霜的將士罷,他們亦想回家,不想拋屍異國他鄉!」
「不!」
李信依然固執:「西王母既然能讓人長生不死,也能讓人,起死回生!」
「陛下沒有死!」
「他只是暫離人世,一定,一定還有辦法……」
說到這,李信竟情難自禁,痛哭流淚。
原來這幾天來,對始皇帝誓死效忠的李信,一直在為此神傷。
喜看着馳騁異域,英雄無敵的李信竟當場彈淚,神情複雜,良久後才嘆了口氣。
「李將軍,你果真是醉了。」
李信擦去涕淚:「我醉了,喜君醒着麼?你打算怎麼做?」
喜籠着袖子道:「我是秦吏,認的不是哪位皇帝,是大秦,是律令本身。」
「既然詔令合法,亦出自朝廷,我就得止步於此,再設法搞清楚中原,發生了什麼。」
「那正好。」
李信笑了起來:「喜君啊喜君,你說得對,對外面的將士而言,這場遠征,已經結束了。」
「是想要回家,回中原去趟那場渾水,還是繼續隨我,做這場醉夢,全憑他們自願!」
他眼睛裏,燃燒着不願熄滅的火焰:「接下來,無關軍令,而是李信一個人的固執,一個人的叛逆。」
……
突然有使者來喚歸,遠征軍士卒軍心已亂,當李信告知眾人自己的決定後,更是一片譁然!
兩年前,李信出玉門關時,一共帶着六萬人,兩萬兵卒,四萬民夫,驅牛趕馬,運送糧秣。
不過,因為距離太遠,損耗太大,民夫們基本沒有走到這的,他們大多在沙漠前止步,回了張掖郡,少數留在被李信征服的龜茲城(新疆庫車)屯田。
而兵卒,一路折損、逃亡、留守,也只剩下萬五千人。
最終的結果是,這一萬五千名遠征軍里,有一萬人選擇停下腳步,只有五千人願意繼續追隨李信,翻山越嶺。
李信崇拜秦始皇,忠於秦始皇。
而這五千人則多是景仰李信,忠於李信的單身士卒!
七八年來,李信馳騁於邊塞,逐匈奴,滅月氏,開西域,麾下士卒,受李信愛之如赤子,亦見證了身在中原時難以想像的美景,早已習慣了這兵戎生涯。
對他們而言,家已不在後方。
而在前方,在那些尚未被探索和征服的土地城郭,在李將軍旗幟之下,在馬蹄盡處……
而那些選擇回家的人,亦心中有愧,多垂着頭。
但在拔營當天的清晨,李信仍一個營一個營地認真巡視,與將士們開着玩笑,更為他們安排好了過冬的地點。
「西域苦寒,大雪快來了,汝等便去疏勒國(新疆喀什)過冬罷。」
喜決定留下,他有些憂慮:「疏勒一直為大軍提供糧食,已難以為繼,恐怕不會接納吾等。」
「不給,那就搶。」
李信很硬氣:「不過是千餘戶,不滿萬人的小國,難道他們忘了龜茲的教訓了麼?若是不從,讓羌璜都尉打下來便是,若有反覆,屠了便是!」
喜忍不住數落他道:「等到了大宛、大夏,皆大國也,便不比南北兩道城郭小弱可欺,李將軍還是少些這般行事罷。」
李信笑道:「喜君的囑咐,李信記住,只望喜君與眾人能慢些回,等到中原時,一切已塵埃落定。」
喜頷首,上萬人,八千里路,還多是雪山大漠草原,哪是說回就回的,吃飯就是個大問題,此去恐怕又要和來時一樣,過兩次冬,方能抵達關中罷。
玄色的秦軍旗幟隨風獵獵起舞,五千壯士將隨李信踏上新的征途,這一去,既是海闊天空,也是未知窮途。
李信翻身上馬,即將啟程,卻又回首與喜說道:「我不知何時能再翻過蔥嶺,喜君,你若能見到黑夫,幫我給他帶句話!」
喜肅然供手:「若老朽骸骨能歸於中原,還能見到黑夫,定將帶到!」
「我只想問他。」
李信仰望巍峨的雪峰,就像這三十多年來,一直仰望偉大的始皇帝陛下一樣:
「黑夫,還忠於始皇帝,記得始皇帝遺志麼?」
……
ps:推薦一本仙俠新書《仙子請自重》,作者是後宮老司機姬叉:
秦弈曾認為,修仙的人首要淡泊寧靜,無欲無求,耐得住性子,經得住誘惑。
可最終發現,仙首先有個人字旁。
仙路苦寒,你我相擁取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s 3.89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