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泰最近忙的就是這件事情。在他看來,因為一場小小的疾病是退學實在太兒戲了,譚京這個孩子身世值得同情,成績也非常好——和毛子那樣的天才兒童不同,譚京非常勤奮刻苦,這樣懂事、有孝心的孩子輟學實在太可惜了。
可是現在的問題不是譚家人不讓他上學,而是譚京自己決定不上了,哪怕楊啟泰跑了幾趟,王大姐急得都給了他幾巴掌,他就是固執地不肯答應回學校。王大姐是個有成算的,家裏如此貧窮,孩子又是這麼優秀,如果沒有學習將來考出去這條路,孩子就毀了。
農村里很多這樣的孩子,十幾歲的時候就輟學在家,跟着父母下地幹活,農閒時出去打打零工。到了年紀女孩子出嫁,男孩子被介紹個妹子結婚成家。譚京大不了也這樣混下去,然而譚家註定不可能給他任何東西,到時候無片瓦遮身,他又如何結婚生子?
他要是個女孩子說不定譚家人都不會着急趕走,反正到時候說不定還能得一份嫁妝錢。可他是個男孩子,又是有正規收養手續的,到時候萬一要分房,分地,豈不是把自己家的東西給了外人?這才的譚家人處心積慮想要趕走他的原因,王大姐心裏非常清楚,如今他選擇輟學,將來等待他的不過是長大後孤身一人,無處藏身的結局。
她早就替這個孩子打算好了,哪怕砸鍋賣鐵,每天出去打零工掙錢也要把他供出去。可這孩子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氣急了打過以後,王大姐又抱着譚京哭,「我苦命的娃兒啊……」
弟弟還小不懂事,見媽媽抱着哥哥,自己也要擠進來求抱抱。譚京熟練的把弟弟抱起來——儘管他也只是小孩子,平靜地對母親說,「我不苦,媽媽。遇到你這麼好的媽媽我怎麼會苦呢?」又逗弄着調皮地在自己身上扭來扭去的弟弟說,「還有弟弟,你們都是我的親人,我不能只顧自己。」至於其他人……還是算了吧。
聽完楊啟泰講的經過,身為母親的易慧芬和楊小貝都義憤填膺,「豈有此理!這都什麼時候了,還供不了一個上小學的孩子?都是些什麼人哪!」「就是!當初既然收養了人家,就得負責到底。不是孩子的錯,怎麼能像阿貓阿狗那樣說不要就不要!」這孩子多可憐啊!
「其實他最幸運的不是沒被送走,而是遇到這麼好的一個養母,她太善良了!」楊啟泰說。也有一些這樣被收養的孩子,當父母有了親生子女後,對他們漠視、虐待等情況屢見不鮮,隔着肚皮,養的哪有生的親?王大姐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自始至終對這個還是不拋棄不放棄,並儘自己的能力給他最好的。
「對了,他這種情況難道不應該有補助,免學費嗎?」楊小貝想起來黃氏小學是有助學基金的,專門獎勵學習好的學生,還有貧困學生等。
「我也知道啊,但是他是正兒八經被收養的,又不是孤兒,家裏也不是五保戶,不符合條件!」楊啟泰也是今年才知道譚京的情況。當年楊小貝為了公平公正,定下來的章程是特困生補助需要村里出證明,符合條件才行。當初她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特殊情況啊!
「這有什麼難的,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唄!」楊小貝毫不在意地決定。說起來好笑,這個小學是楊小貝負責資金審核,楊啟泰負責學校教學運營,與其說是黃氏小學,還不如說是「楊氏小學」才對,楊家兄妹幾乎可以決定學校的一切事宜。還好黃智義也不在乎這個,他出錢不過是為叔叔買個名聲而已。
但是現在問題的焦點反而不是學費,而是譚家對孩子的苛刻態度。「唉,像譚家這樣的,真是苦了王大姐了!」易慧芬同情地說,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嫁到了這樣的人家,有這樣的老公,這就是她的命。這年頭也沒有離婚這一說,她真要離開這個家庭,在世人面前都會抬不起頭來。王大姐再苦再累也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這個家,她就是為了這孩子不值。
「我想起來了,那個孩子夏天的時候還來賣過黃鱔呢!」易慧芬說,想譚京那麼大的孩子,一到暑假除了瘋玩就是瘋玩,他卻小小年紀跟着去抓黃鱔、龍蝦賣錢。他年紀太小,每次都只是拎着一個小小的網兜過來,家裏人看他可憐都給他整數,每回也不過一元、兩元的。
那孩子很懂事,知道人家在幫他,每次都是很不好意思的道謝。但是要是多給他也不要,堅決自己賣多少是多少,很有骨氣。「是個很機靈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強,不想受人施捨。要不咱們去跟王大姐說一下,讓譚京到我們家來?」
易慧芬同情心泛濫,想着自家又不是養不起小孩,譚家不養不如楊家來。楊小貝可不會像她那麼單純,「譚京肯定不會同意的,王大姐辛辛苦苦護着他,他為了母親學都不上了,怎麼可能會離開她?」
說的也是哦!楊啟泰倒是有一個好主意,「要是我聘請王大姐到學校燒飯呢?這樣的話他和媽媽在一起,又有了穩定的收入,自然就會回來上學了。」
這主意不錯,學校里師生加起來也有百來號人,食堂里的工作雖然累一些,但是比起大冬天的在冰冷刺骨的泥水裏挖藕還是適宜多了。特別是食堂不愁吃喝,還能捎帶照顧孩子,簡直是皆大歡喜。譚家人因為王大姐得到了這份「美差」,每個月有了穩定的收入也沒有繼續作妖——他們倒是很清楚,學校是看在譚京的份上才給的這份工作,如果孩子還是不去讀書,那工作也就沒有了。
得到了學校這樣的照顧,王大姐感激涕零不說,譚京也特地去找了楊校長表示感謝。小小的孩子不會說豪言壯語,憋了半天,才說道,「以後我一定會報答您的,就像報答我媽媽一樣。」
楊啟泰把家裏老婆和妹妹給他準備的棉衣拿出來遞給他,笑着說,「報答媽媽的肯定的。學校的目的是不讓一個孩子失學,我們只是做了分內的事,你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就是對老師們的報答了。」
輟學在家沒有哭,被爺爺奶奶責罵、母親護着的時候也沒哭的譚京,抱着嶄新的棉衣走在學校里淚流滿面。他後來果然發奮讀書,如母親所願考上了大學,把媽媽和弟弟接到了城裏。工作以後他的工資就交到母親手裏,弟弟結婚、買房都是他一手包辦的,哪怕他明知道這個弟弟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
這就是他對母親的報答,還有楊老師。每年過年的時候他都會去給楊老師拜年,哪怕拿不起禮品,鞠個躬也是他的心意。後來出去後,還是堅持每年就寄禮物回來,幾十年從不間斷。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9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