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佐治亞州,對剛建國不久的美利堅是個沉重打擊,全國上下一片愁雲,難道擺脫英國統治真就這麼難嗎?
「……不難,我們還有四百萬人民,還有十二個依舊團結的廣袤國土,我們會在南卡羅納州,阻止英國人侵略的腳步……
……只要我們擁有無以倫比的勇氣和決心,會贏得最後勝利,上帝保佑美利堅!」
總統傑斐遜在白宮廣場上發表鏗鏘有力的演說,以求穩定民心,為接下來的南卡羅納州保衛戰打氣助威。
現在美利堅國內開始出現投降的聲音,認為英普聯軍實力太強大,不可能抵擋得住,與其做無謂的反抗,還不如現在就進行談判,反而要比最後失敗再來談判要有利的多。
這部分聲音雖然很小,並不夠成多大影響力,但也不乏有高官支持,國務卿詹姆斯麥迪遜就是其中之一,這位被美利堅人民譽為「憲法之父」的開國功勳人物,如今竟然和英國人眉來眼去。
英國間諜多次秘密接觸麥迪遜,給出的承諾是北美總督的職務,這可比他現在屈尊於總統傑斐遜之下要誘人的多,總督相當於殖民地無冕之王,對於從小深受封建貴族思想影響的麥迪遜來說毫無抵抗力。
正如查理知道後,搖頭苦笑道:「不是他經不起誘惑,而是沒有人可以抗拒得住高高在上的權勢,如果有誰不想擁有,只有一種可能,是他無法觸及得到,才選擇的一種妥協而已。」
雖然有麥迪遜唱反調,但美利堅社會主流輿論還是主戰,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新秩序下的受益者,如果要顛覆新秩序,最大受害者就是他們——新興資本家和農場主。
主和派必然會遭到清算,連馬德里也積極促成此事,對查理來說,這位在後世成為美利堅第四任總統的人物很感興趣,但現在重要的是在北美繼續點火,而不是滅火,任何阻礙計劃的人都必須清除。
連傑斐遜也在監視之列,整個北美戰爭機器必須按計劃繼續運行下去,直到馬德里親自喊停。
很快,美利堅國會通過罷免國務卿麥迪遜的議案,由他曾經政治盟友兼好友傑斐遜簽字生效,詹姆斯麥迪遜徹底告別美利堅政壇,事後他選擇前往加拿大定居,卻前往溫哥華的路上,被不明身份的人劫持,下落不明。
最大投降派倒台,美利堅國內又重新燃起對勝利的渴望,事實上民意也是如此,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南卡羅納州。
南卡羅納州,是美利堅重要的農業州,也是美利堅重要糧食產地,這裏分佈大大小小的農場,一旦被英普聯軍佔領,等於送給對方一個強大補給基地,必須堅守這裏不失。
美軍已在薩凡納河北岸構築防線,大批黑奴被拉來充當苦力,一條由石頭沙袋木樁構成的防禦工事,延綿一點多公里。
大量物資從陸上海上運抵前線,準備和英普聯軍大幹一場,誓要拿下一場勝利來重拾軍隊士氣。
這期間少不了如今在北美海域橫行無忌的波旁海軍的身影,他們有償為美軍提供海上巡邏護航任務。
英國海軍現在幾乎被擠壓到佛羅里達州近海,沒有之前的囂張氣焰,毫無作為的表現,讓他們正憋着一股氣。
英國國內為此爭吵不斷,海軍部不斷向首相官邸施壓,要求改變目前在海上的被動局面,但小皮特依舊不為所動,還強力壓制這股怒火。
像他在最近的發言中,就表示陸軍在此次軍事中的重要性,這讓受海軍長期壓一頭的陸軍部歡欣鼓舞,也加入聲討海軍不服從領導的行列。
國內的扯皮導致在北美的英國海軍只能選擇避讓,把之前的海上優勢拱手相讓,才有現在的局面,真不是非戰之罪,而是唐寧街十號主人不答應。
英普聯軍在失去海上支援後,也放棄進攻南卡羅納州沿海地區的作戰計劃,轉而向南卡羅納州內陸進攻,從里士滿縣進入南卡羅納州境內,已抵達美軍前線,面對美軍的防禦工事也不急發起進攻,而是隔河相互對峙。
薩凡納河由源出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塔加盧河和塞尼卡河匯合而成,全長約五百公里,是佐治亞州和南卡羅納州的分界線。
聯軍想進攻南卡羅納州,薩凡納河是他們必須要克服的一條天然屏障。
和物資充沛以逸待勞的美軍不同。
英普聯軍現在後勤補給有些跟不上,泥濘不堪的道路,讓很多物資都無法按時運抵前線,加上不時有美軍小股騎兵騷擾劫掠,使得進攻時間表一再推遲。
最鬱悶還是對岸美軍卻先發制人,主動發起攻擊,雖然都是不痛不癢的炮擊,此消彼長之下,信心滿滿的聯軍開始出現怠戰的現象,特別是散漫慣得英軍,竟然有軍官養起情婦來,甚至在佐治亞州都開始為情婦置辦房屋土地。
而普軍雖然出兵十萬人,但真正投入前線的只有七八萬兵力,很多還在佐治亞州收割戰利品,其餘的二十萬部隊陸續進入西部無人區,開始他們割據北美土地的行動。
對此事,英國人選擇默認態度,用小皮特的話說,這是必須要忍痛割愛的犧牲。
雖然事有不順,但英普聯軍還是在薩凡納河南岸囤積二十五萬人兵力,從邁阿密五十萬,到現在的二十五萬,連倫敦都也差異,這些兵都去那了。
這不難理解,整個後方必須有足夠兵力駐防,因為旁邊還有不斷在古巴增加軍力的波旁帝國,這頭餓狼也是眼巴巴的要分一杯羹,不得不防。
眼下參戰雙方的兵力對比是十五萬對二十五萬,英普聯軍佔據絕對優勢,無論從那個方面,聯軍都要碾壓美軍。
可有一點要注意,美軍主要是防禦,加上有薩凡納河作為防禦屏障,英普聯軍想要像佐治亞州那樣勢如破竹完成戰鬥顯然不可能。
時間來到4月5日,雙方已經相持十多天,英普聯軍緊急打造的登陸筏也已完成,木筏有五米長三米寬,比軍艦上划艇要大很多,可搭載十個士兵。
薩凡納河面寬度有兩百多米,水流緩慢,有利於大軍團渡河作戰,但有個棘手的問題,河灘十分狹小,這麼大的木筏如何放入河中,是個很大難題,聯軍嘗試放兩艘都被河水漂走,用幾個穩住木筏的士兵都紛紛跳水,幸虧都是水性好手,不然都成未戰先死的倒霉蛋。
實在沒辦法,只有人工挖平河堤,開鑿出一片人工河灘,這又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大工程,施工期間還要忍受來自對岸美軍的炮火襲擊,雖然英普聯軍的重炮更具威力,可還擊效果不佳,對方近兩米高,三米寬的防禦工事,足可以抵消炮彈殺傷力。
直到4月中旬,英普聯軍才完成所有站前準備,迫不及待的發起進攻,第一批渡河部隊,共出動三百艘木筏,一萬多人趁着夜色悄悄進入河中。
開始很順利,對岸並沒有察覺,但剛到河中間時,美軍工事上突然火光四起,已經消失很久的弓箭然着火苗,不斷飛向聯軍的木筏上,人與木頭一起被點燃,煤油可不懼水,河面頓時慘叫連連,落水聲此起彼伏,聯軍只好下令撤退,晚上開火可不是明智選擇,隨時發生自己人打死自己人慘劇。
聯軍第一波進攻以失敗告終,夜間突襲的計劃宣告破產,第二天剛亮,美軍用望遠鏡觀察戰果,欣喜發現,河對岸停靠的木筏很多還插着密密麻麻箭支。
河面上已經看不出昨晚戰鬥過的痕跡,只有緩緩流淌的河水,在無聲無息的吞沒掉所發生的一切。
為防止對方故技重施,美軍又腦洞大開,在河岸邊拉起鐵絲網,這種由波旁兵工廠生產的軍用鐵絲網,由三條長鐵片交織而成,上面佈滿鋒利刀刺,人一旦被包裹住,只要一掙扎會被活活割死。
聯軍對美軍打造的銅牆鐵壁有點無計可施,白天發動強攻也不太現實,木筏幾乎是對方的活靶子,一打一個準,除非繞開對方防禦工事,向薩凡納河下游偷渡。
既然沒有更好的計劃,聯軍決定放棄繼續渡河作戰的打算,大軍要開拔前往薩凡納河下游地區,問題也隨之而來,已經做好的木筏要不要隨軍運送過去,丟掉又太可惜,何況到下游一樣要渡河,也同樣要做木筏,但最後還是就地遺棄,為的是加快行軍速度。
不過聯軍二十多萬部隊撤離,自然瞞不住美軍,他們同樣在對岸保持相等移動,還利用的靈巧的小火炮不斷發動襲擾,讓聯軍很鬱悶,本來想到北美都是平原利於大軍團作戰,大開大合就可以完成戰鬥,現在卻被一條河流給攪拌住,如今該如何繼續這場戰爭也變得迷茫起來。
聯軍這種不斷折騰的軍事行動計劃,讓本就脆弱的同盟關係開始出現分歧,普軍對英軍這種臨陣逃避的行為十分不滿,揚言要獨立作戰,對此英軍堅決不同意,還威脅普軍要是敢脫離出去,就切斷他們的後勤補給。後勤補給可是英國人套在普魯士脖子上韁繩,只要一勒緊,就可以讓對方送命。
薩凡納河之戰就在聯軍這種不斷變換的行軍中,繼續進行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88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