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旱魃發動機運載測試成功,意味着人類航天又進入了新時代。墨子閣 m.mozige.com
它的實際應用,意義不亞於電磁軌道發射器。
偷偷說一句,旱魃也是首款使用了黑魔導超導材料的發動機。
前面介紹過,黑魔導是高溫區間型的超導體,只在高溫區的一兩範圍里會轉化成超導體,情況對於土球人比較反直覺,也不知道什麼地方才好用,因此一直只是以幾年前生產超導體的模式小規模生產供應實驗室。
而在研究零重力加工系統的資料時,大家才意識到黑魔導是幹什麼的。
簡單而言,它可以在指定的溫度區間,把專業的高溫發電機轉化出的電能導出。
……根銅導線好像沒區別。
區別其實不在導體,而在熱回收裝置的發電模式上。
熱回收裝置一般情況下以密閉燒開水方式發電,不過還有一套應急結構。
當溫度達到危險水平時,它會觸發一種壓力式發電機,這玩意通過定向的熱脹冷縮,對壓力板/發電機構提供一個力。
這種壓力發電機一旦啟動,結構件金屬疲勞現象十分嚴重,幾乎是一次性的危機處理結構,優點是極限發電量十分巨大,等着處理的熱能越多,溫度越高,它的發電量越大,如果不考慮溫度帶來的破壞,其能量甚至能輕鬆啟動核彈。
實際上,死亡權杖二號機上所用的部分核彈,已經在利用的該結構微型化裝置替代炸藥殼,為核彈進一步小型化做出了貢獻。只可惜因為需要惡劣高溫環境,它沒辦法用在普通導彈上。
而在高溫環境下,一般導體電阻反而會增大,根本無法有效導出大量電能,只有用超導體導出,才能有效快速的控制應急系統的溫度。
受到這套應急結構啟發,自然有實驗室展開專項研究,並順利的將其用到旱魃乙型上。
不過在旱魃上,它也是應急用,常規發電使用的是斯特林式發電機。
除了輔助變向的矢量電推,旱魃的發電機構還有一套專門的能量浪費裝置。
其實就是把轉化出來的電能,以電磁波的形式,大量往外噴,原理有點像武器雷達,只是結構更簡單,功率數量級還更大。
正是借着多種能量轉化與消費結構,旱魃才能夠控制溫度超過兩千度的極端工作環境產生的廢熱。
看測試結果,其工作後的外殼溫度還是會達到六百到九,可它絕對是高比沖核動力發動機里廢熱處理比例最大的一款,否則根本做不到土月往返,再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良,足以成為行星間載人飛船的基石。
再次說到廢熱,不得不提,它才是人類自第一次探索太空以來,面對的最大敵人。
衛星要處理受日照加溫帶來的廢熱,飛船更要謹慎處理發動機泄露出來的廢熱,為此,人類已經弄出來不少太空熱處理方式。
但以往受限於航天發射成本,大家主要方向都是用最少的重量,讓熱量以熱輻射方式散去。
現在隨着電磁軌道發射器頻繁使用帶來的經驗,發射重量的瓶頸已經不那麼讓人難受,c國相關機構,已經逐漸把目光放在廢熱再利用上。
外層空間裏,零度不叫低溫,零k才是。
燒開水發電的結構,能利用373k以上的熱能,實際操作中只能對380k以上進行利用。
那麼讓液氫沸騰驅動發電機,有沒有可能把14k以上的熱量都給回收了呢?
286k的溫度差,其中蘊含的能量極為誘人,不過跨度太大,能在那樣溫度下正常工作、保持強度的設備與材料都缺乏,必須退而求其次,選沸點更高的目標。
備選物質有三種,按照太空資源依賴度排序,分別是二氧化碳、氯、氡,沸點分別約195k、239k、211k。
二氧化碳一般只在固態和氣態間轉化,高壓情況下會變成液體,反而是最難模擬「燒開水發電」這個動作的。
氡是放射氣體,泄露造成的危險太大,也更容易造成設備損毀。
氯氣在溫度方面比較友好,但和氡類似,也屬於高危氣體,同時它也是活躍腐蝕性的氣體,對材料危害不小。
或許有同學要問了,為什麼這麼熱衷於燒開水?
因為人類只會燒開水。
仔細想想,除了燒開水,人類還掌握了什麼從熱轉化成電的手段?
斯特林發電機?一樣是熱、動能、電的過程,和燒開水沒有本質區別。哪怕是零重力工廠里的應急熱能發電裝置,還是熱膨脹做功發電。
因此,科學的本質就是燒開水,並非一點道理沒有。當然現在人類已經能用光能直接轉為電能,類似燒開水及演化出的各種動能發電已經不是唯一的方式。
動能發電的形式浪費的能量不少,真空的隔熱能力卻能解決不少問題,用反射材料擋一擋熱輻射就能夠有效提高熱轉化效率,在發射重量限制降低的今天,沒理由不繼續發展。
現在三種氣體都有人研究,同時也在尋找其它更可控、更安全、且能在太空裏經常用上的氣體、液體為基礎,尋找新的燒開水法。
遊戲裏深空工大的藏書里,其實有不用動能發電的模型,可惜,搞不懂。
搞不懂不是完全無法理解。
藏書里記載的方式很簡單,是一種類似於光敏陶瓷的東東,光敏陶瓷做光伏板,熱敏陶瓷自然能做熱輻射發電板。
土球人搞不懂的地方,在於怎麼把這類東西的熱效率,做到超過動能發電系統。
熱力動能的燒開水發電系統,包括燃煤、燃油、燃氣等等等等在內,熱能動能轉化率,最高百分之五十出頭,燃煤發電最終發電效率在30%到40%之間,燃油、燃氣的高几個百分點。真空環境通過各種設計,成本方面放寬些,降低環境損失,水、輪機、蒸氣在密閉環境裏作用,熱利用率還能再高一些。
現代人類掌握的最高光能轉化比例的光電,轉化率還沒到40%呢。
光伏都發展多少年了?
可以說除非突然找到某個可能存在的「唯一」正確答案,就算人類弄出來熱電轉化陶瓷之類的東西,要怎麼樣才能發展到超過燒開水技術?
與光伏不同,熱電直轉沒有類型優勢,既然都是熱到電的轉化,只要沒達到燒開水的利用率,不論怎麼吹噓,去推動技術發展的人都不會很多。
大氣內恐怕也用不上,說調控溫度吧,光伏覆蓋、地熱能做到同樣的事,畢竟大氣內的能量都來自陽光,光伏覆蓋地表以上,地熱覆蓋地表以下,完全沒有空隙留給熱電直轉。
燒開水技術應用規模大、成本低、技術成熟可靠度高,隨着環境標準提高污染率也降下來了,把風力、水力也包含進去,直接光伏之外沒有一個能跑掉的。土球人很難想像怎麼會出現一類材料,在完全沒有生存土壤的前提下,把發電效率發展到能與燒開水技術一爭高下。
土球的專業人士也並非頑固不化,猜出兩種情況,可以推動熱電直轉技術的發展。
第一是重量和可靠度方面的優勢。
燒開水雖然經過兩百多年的規模發展,可靠度已經夠高,不過在宇宙里會遭遇什麼樣的情況,人類的認知仍然比較有限,所以如果熱電直轉同等功率下有一定重量優勢,且更可靠,就有發展的基礎。
第二種情況,該技術根本不是外星人發展出來的,而是ai研發的!
該猜測只在c國科研體系內部流通,因為在這裏,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聽說了,《星球戰略》裏的機甲設計,是ai做的。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95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