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鯤鵬空間站完成了第一級微重力段建造後,於二月底,與等待了數月的超級動能蓄電轉子結合,得以在同步軌道實現724小時穩定供電。筆硯閣 m.biyange.net
這裏強調軌道高度,因為軌道越高黑夜佔比越低,例如同步軌道無光照時間也就一個小時出頭,一些定位緯度更高的,被主星遮蔽光源時間更短。
鯤鵬空間站位於同步軌道,夜晚時間短,十兆瓦動能轉子的重量並沒有特別重,但設計中有預留冗餘,以後可以通過調整轉速上限,犧牲一點壽命把儲能極限提高,最終重量仍然需要一枚特製火箭將其送來。
轉子及新增核心段與火箭分離,轉子安裝,火箭回投,這一套做下來工程量不小,到三月十日才完工。
其中火箭回投,也是近期完成標準化的流程,這類專供鯤鵬空間站的重型貨運火箭,是用之前捕捉小行星剩下來的那堆發動機等零部件弄的,一次能把一百噸貨物投上同步軌道,當然往返也得耗費幾十噸燃料。總共有三套,最近一次探傷檢查顯示,三套一起大約還能進行二十次運載。
與轉子一同上來的還有新增核心段。
不算離心重力模擬主活動區,此刻鯤鵬空間站的柱段從頭到尾,分為死亡權杖二號機、十兆瓦蓄能轉子及動量輪模塊、重力模擬區核心艙、實驗柱段以及泊位段。
新增核心段,則插入二號機和動量輪之間,主要用於後續發電設施、太陽能陣列、頭部泊位的擴建。
建築進度到此,也有了一定的物資儲備,鯤鵬空間站第二批人員已經可以入住,還是由未來空間站中轉。
a國的人類文明種子空間站計劃,也在第二批人員輪番上天時,進行了公佈。
它的計劃用一個詞就能描述:造奇觀。
所謂發展步驟,完全沒說明白。
a國的超導體才勉強進入量產階段,永磁鐵方面,也是在怪獸危機後,才開放許可挖自家的稀土,因為之前最後一家永磁鐵公司都跑去c國了,現在還沒有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技術勢力就更拉跨了。
這樣的基礎下,要推出自己的電磁軌道發射器遙遙無期。
他們的辦法是堆火箭發動機。
介紹火箭時,曾經多次提到過特徵比沖的概念,它是發動機最重要的能效指標。
技術水平不變,特徵比沖越大,必然造成推力減小。
其原理簡單說明,既比沖越高,燃料混合室的溫度也會越高,導致不得不對混合量進行限制,以控制溫度維持發動機工作。
很多外行光看推力,就覺得新發動機技術還不如幾十年前,完全是缺乏知識的表現。
比如只有十幾秒工作時間需求的單兵火箭彈發動機,它推力比還大呢,沒見人誇過造這玩意的吧。
a國在把航天工業打包給私人公司後,通過大量的毀傷實驗,在推力和特徵比沖之間進行取捨,得到發動機,然後便根據發射需求進行發動機堆填,今年三芯級聯裝共27發動機的款式,已經把發射重量堆到一千五百多噸,能投送近七十噸載荷進入低軌道。
此外,通過商人對極致利潤的追求,a國航天公司還掌握了鋼皮火箭和一級跳蚤火箭技術。
鋼皮火箭很特殊,這是一種極限降低發射成本思路的成果。不需要內部骨骼構架,不需要隔熱層,發射時會導致部分載荷燒壞也根本不在乎,就把幾毫米厚的鋼捲起來相互焊接成火箭及載荷段外殼。
優缺點都十分明顯,優點是成本極低,火箭外殼在總成本里幾乎可以忽略掉,缺點嘛,發射失敗變成常態,哪怕發展到今天,能有70%成功率都是天公作美。
跳蚤火箭,既一級火箭回收技術,但是和一般從海里打撈回收不同,它是通過飛行控制,讓火箭自己落回發射場的技術。
前面也介紹過,該技術經常讓人誤會a國人有外星科技加持,實際上跳蚤火箭的一級,根本就不會飛出大氣層,因為沒有出去,也沒達到軌道速度,回落時也並不會遭受最高點近兩千度的高溫灼燒。
但不得不承認,隨着這項技術趨於成熟,一級火箭能夠反覆使用三到五次,殼體通過維護還能用更多次,的確大幅度降低了發射成本。
綜合以上經驗積累和特色技術,a國是真的有實力,在沒有電磁軌道發射器的環境下,建設大型空間站。
只不過此前a國認為隨着人類對太空了解深入,能通過空間站獲取的新技術增長點太少,再投入巨資興建新太空站浪費錢,不如白嫖別人家的,因此並沒有推出新一代太空站計劃。
現在不一樣,二級怪獸連續出現,終於打碎了絕大多數人的幻想,大商人們總算捨得出錢了。
前面提過,c國提出的太空聯合體最無法讓a國接受的,就是軍事一體化。
而對於商人們,c國的鯤鵬號也有他們無法接受的東西——平等。
鯤鵬號採用了「資源點」的資源管理試行方法,其內部人員日常所需則根據有效資源進行平均分配,說白了是個烏托邦式的環境。
這意味着哪怕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富豪,進入鯤鵬空間站後,或許能找到幾個拍馬屁的,在原則上,並不會獲得任何資源、生活環境方面的優待。
a國排名前列的幾十個人,佔據的總資源甚至能在八十億人的世界總額里,按百分數來算,人上人都不足以形容,一半以上國家整體產出都被拋在後面,他們能接受和普通工程師、科學家以對等身份生活嗎?
更悲劇的是,就算其中有一兩個人能接受也沒用,因為按鯤鵬空間站已經公開的發展計劃,在地表工業生產鏈完全癱瘓之前,都不會有大款們啥事,前期安排的都是工程師、科學家以及實幹型年輕學者。
所以二級怪獸連續出現後,感覺自己也需要找後路的a國大佬們,開始推着a國啟動空間站計劃。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事,a國計劃在一年半內,建設一個總噸位超過兩千噸的超級空間站。
兩千噸,相當於現役國際空間站重量的五倍,因為不需要負擔那麼繁重的科研任務,有效容積比和物資囤積量會大得多,足以提供二十人左右長期生活。
然後質疑就來了。
有天文愛好者和數據帝,拿出一套未來空間站的地面拍攝照片,及少量翻譯過來的電磁軌道發射器火箭公開信息,一頓不明覺厲的計算得出結果:未來空間站估算已經有兩千四百噸,而且從照片上分析,使用了某種新型抗壓材料的未來空間站,具有比傳統柱段空間站更好的內容空間,a國的計劃完全是在浪費資源。
也有網民直指核心,說是財閥們已經在想跑路了。不過這類的爭論比較激烈,因為大多數a國人都覺得,財閥完全有能力建設更安全、距離地表更遠、持續性更有保障的地下避難所,沒必要跑去太空站等死。
其實,地下避難所當然是在建的,不過財閥們秉着以往的投資經驗,深知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道理,不妨礙他們在空間站上投入一點資源。
不過這些都還不是重點,被質疑最多的是a國空間站的形狀及功能性。
a國新計劃的空間站,意圖用十幾個艙段,組成一個多邊形結構,等人員就位後通過額外的小型固態火箭讓它轉起來。
不管是結構還是自轉啟動方式,都讓人感覺很迷,我大a國難道不是行星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嗎?為什麼會設計出這種……唔……劣質玩具?
然後就有人跳出來給大家科普知識,告訴大家要多少準備工作,多少廠家配合,要攻克多少技術難關,才有可能搭建出鯤鵬空間站那樣的結構。
但科普文字向來比較多,現在的網絡環境下根本沒人看,大家繼續罵出方案的部門。
a國這回的效率出奇的高,四天內,拿出修改方案。
變成了和c國一樣,先搭建一個中間平台,然後藉此組裝零部件,弄出個形狀更像那麼回事的自轉空間站。
新方案平息了大部分傻雕民眾的怒火,不過稍微內行一點的,和能夠自己閱讀、運用翻譯軟件閱讀c國航天部門官方頁面的愛好者,仍然對修改方案嗤之以鼻。
這裏面有幾個關鍵問題,a國的官方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
第一,生產能力。
自怪獸危機之後a國大幅度增加軍費,實際也促進了工業系統復甦,但相比c國那個每年生產十幾億噸鋼材的工業怪物,這點新增產能完全不夠在軍事生產之外,再支撐起一個數倍於前的龐大航天工業體系。
第二,發射能力。
人家c國利用電磁軌道發射器,簡化了火箭結構,並以此精簡了檢查流程,加上r國全力支持,還有西中洲的有限配合,才能支撐一個三空間站的體系。a國哪怕能更大程度的利用西中洲力量,可是傳統火箭的複雜度就是會更高,怎麼能保證成功發射的頻率?
第三,材料。
從天文愛好者拍到的圖片進行反向的結構分析,c國明顯掌握了不止一種外星材料技術,而沒有與c國進行航天合作的a國,想要造出與c國一樣水準的空間站,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載荷,意味着對第一第二條件的需求還要進一步增大。
其實如果在un升格成太空un的談判啟動之前,a國就廢除相關法案,找c國進行空間站合作,本着人類共同命運的道德觀,還真有可能拿到磚牆和防彈布的生產配額。
不過現在c國已經徹底認清矛盾難以調和的現實,為避免出現勢均力敵的太空世界大戰徹底毀滅人類的希望,其他方面也就失去了在同一水平線起步建設太空勢力的基礎。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4s 3.9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