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貨物主要是糧食、粗鹽、布匹這種必需品,一共裝了三十五輛驢車,緊趕慢趕,在八月頭到了蘅縣。這點貨物,就數量而言,對一個人口數萬人的大縣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
但是,這批貨物的到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從此以後,蘅縣和封縣之間的貿易往來開始了。只要每月穩定地獲得這麼一批補充,青竹軍的後勤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當然,這麼做,從天下一盤棋的角度來考慮,其實是在拆東牆補西牆,吸別人的血養自己的膘。不過這個天下既不屬於周仲虎,也不屬於趙明軒,所以這一對忘年交對於如何更快更好地從別人的口袋裏掏錢很有共同語言。
&樂縣那邊也該利用起來了。」封縣那邊的生意一帆風順,周仲虎對長樂縣也有了想法。
&這邊得了些白糖,過些時候精鹽應該也能弄出來,或者咱們可以弄個新式的飲茶方式。」趙明軒喝了一口碗裏的茶湯,皺着眉頭說道。
這邊茶水不是用水泡開的,而是茶葉里放了姜蒜蔥鹽等東西一起煮出來的湯水,喝起來味道怪怪的,比起飲料,更像藥湯。
認真分析一下的話,這些東西對人的身體的確都有好處,這時的人應該是把茶湯當作防病祛寒之物使用的。
不過姜蒜蔥這些東西,趙明軒都不愛吃,就對這個茶湯各種怨念了。
&用和封縣那邊來個競爭嗎?」周仲虎問道。
因為趙明軒入營以來做下的樁樁件件事,讓他對趙明軒的意見越來越重視了,也一直對他有個名士老師這件事深信不疑。
趙家本是鄉村出身,無論是趙家其他人還是趙明軒本人在吃用上並不講究,但是趙明軒小小年紀在講究上的見識甩了普通的農戶子弟無數條街,大概也遠遠超過了縣城中大戶人家子弟的見識,弄出來的東西都是周仲虎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奢侈,大概也只有像他老師這樣的世家貴公子,才會在生活細節上如此吹毛求疵,花費無數財力人力弄這些東西,而趙明軒跟隨在老師身邊,耳聞目睹之下,才會有這些見識。
以上推論,乍看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
實際上真的很有道理,趙明軒若不是穿越者,想要有現在這些見識恐怕只能如周仲虎推論,通過上述途經獲得了。
可惜,周仲虎不知道,這些東西在現代都是普通物品,根本就談不上奢侈品,也不知道,趙明軒是被艱苦的鄉村生活所迫,才會變得什麼都不講究了,等到了蘅縣,相對趙明軒原來的時代,生活條件依然是很艱苦的,他想要講究也沒辦法講究,種種機緣巧合之下,才讓周仲虎在誤會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步步來吧,先打開市場,再引入競爭也不遲。」反正貨源在他們手上,武力上他們也佔優勢,等到市場大了,該怎麼定價該怎麼出貨,還不是他們說了算,對於這點,趙明軒一點都不擔心,他擔心地是自己這邊的情況,「打鐵還須自身硬,將軍考慮過我前幾天的建議嗎?」
秋收在即,收完這一輪將有很多空閒時間,趙明軒就建議在秋收以後,將城外的田地按照人頭分下去,男女都有份,窮人富人都按一個標準分,有官職的也不例外,家中的奴僕不計入人數,但是奴僕自願脫離主家的話,依然按照份額給他分田。
也就是說,真按趙明軒這份建議執行,以後的蘅縣,奴僕和主家的奴役關係恐怕要慢慢瓦解了。
這一點,周仲虎還沒有意識到,在他的潛意識裏,奴僕不算在每戶人家裏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真按人頭分肯定要這麼辦啊,他為難的是,這麼幹,他們將得罪很多大戶人家。
&些田,有些是無主的,有些是有主的,只不過當時咱們去補種了,主家躲在城裏不敢出頭,只能讓咱們的人都種了,咱們真的把這些田給分了,這是要和所有的田主作對啊!」周仲虎有些下不了決定。
&軍,老師對我兄弟二人講史時曾經說過一句話。」趙明軒壓低了聲音,說道,「大凡開國,哪家不分田?」
翻開史書,不管是強漢還是盛唐,開朝時都給庶民按家按戶分過田,當然,到了王朝末年,土地兼併財富集中造成的惡果又會將一個王朝送上末路,歷史就是這麼操蛋地反覆前行,人力很難阻擋。
這個歷史觀肯定不是陸游老師那兒學的,而是趙明軒從他們那位上歷史課就愛滿嘴跑火車的歷史老師那裏聽來的,如今,他就學來用用了。
周仲虎聽到這句話,眉毛動了動。
這麼做,固然會得罪不少人,但是同樣可以邀買到很多人心,利弊就要他自己權衡了。
&集人議一下怎麼分吧。」他左思右想了一會兒,還是下定了決心,只要分了田,就把營里士兵們的人心都收攏了,在這個世道,這才是真正的保障,「有些人家有地契在手,咱們直接宣佈不認嗎?」
&夠證實的就贖買吧,不過現在沒必要花錢,寫個欠條以後再兌現或者可以補償一些臨街的鋪子。」趙明軒想了想,覺得沒必要把人都得罪光,還是通過和平手段征田吧。只要蘅縣的對外貿易發展起來了,以後臨街的鋪子就是個下金蛋的母雞,這份補償不算小氣了。
不過,對於蘅縣未來的繁榮程度,別人都沒有他這麼有信心,青竹軍的各位將官在討論怎麼分田的時候,聽到他這個補償方案,全部都是相同的感想:趙小郎果然不愧小摳之名啊,他提供的方案全部都是空手套白狼,一個大錢都不肯花。
不過,要他們為這些人爭取利益他們也是不肯的,為手下爭取利益就夠他們忙的了,這些人吃虧關他們什麼事,所以這個贖買方案毫無異議全票通過了。
年頭水災以後又是饑荒,蘅縣人口減少了很多,目前加上各個鄉村聚集而來的,城裏最多五萬人口吧,而城外至少有百萬開墾過的良田,荒地也有很多,最後眾人激烈討論了一番,定下了分田的章程。
普通庶民按人頭分,男女老幼全部每人十畝地,輔兵們十五畝每人,正兵則是二十畝每人,有官職的有軍功的則按級增加,每級加十畝,另外後勤營還留出了五千畝地,讓俘虜們耕種,這是趙明軒預留的實驗田地,主要是為了培育良種及其他作物。
等到這張佈告貼出去,所有被波及的大戶人家都躲在家裏暗暗詛咒,想出這種摳門主意來騙他們田地的人,以後生兒子必然沒>
當他們都是傻的嗎,蘅縣的臨街鋪子能值幾個大錢?竟然想用個小鋪子就騙走他們的良田,你們還不如直接搶走算了,反正到時候朝廷大軍來了,他們有地契在手,肯定能拿回來的。
抱着這種心思,這些大戶人家根本不在乎這張告示要求他們自己去申報哪些田地是他們的,如果過期不報全部作為無主田地處理的條文,一個個繼續縮在家中,任由這些泥腿子們瞎折騰。
大戶人家穩坐釣魚台,小戶人家則沒有這個底氣,原先不足每人十畝的不用幹什麼,在家裏等着里正和衙門中的小吏們核實完人口數,分田時就會給他們補足,多於這個數的,大多去衙門報備了。
有人拿了欠條,上面寫明等到五年後將按一石/畝的糧補償他們,一連補償二十年,有人覺得五年那麼遙遠,到時候發生什麼事誰知道呢,就直接拿了個臨街的小鋪子,就算目前沒有東西可賣,給那些大頭兵們縫縫補補也是個生意。
這年秋收後,蘅縣就開始大分田了,多了田地的人家大多歡歡喜喜的,少了田地的人家拿了補償,也不至於氣得睡不着覺,那些不理睬他們的人家,只要里正們統計到了人口數,趙明軒也給他們分了,人家種不種是他們的事,不給分就是他們不對了。
至於那些根本就沒有拿來給他們過目的地契,趙明軒攤了攤手,這省了他不少事,也讓他預計中的補償少了不少,他佔了這麼大的便宜偷笑就行了,總不能還哭着喊着讓人家來報備吧。
這事實際上就是一個賭博,以後朝廷大軍打敗了青竹軍,這些人家就贏了,現在失去的都可以拿回來,但是青竹軍一直佔據這裏的話,這個虧他們就吃定了。
到時候也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鬧得厲害了總會補他們一點,不過肯定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優厚的條件了。
蘅縣這邊豐收加分田,人心安定了下來,大家對生活又有了盼頭,封縣那邊被錢大富反覆刮地皮,颳得很多人活不下去了,開始有人偷偷摸摸往蘅縣這邊溜了。
縣境邊上,封縣那邊是有關卡守衛的,蘅縣這邊原先沒有,後來青竹軍把關卡重新建起來了,不過因為上面有勾結,官道上運貨的車輛來來往往,兩邊的士兵都對這種情況熟視無睹,讓蘅縣這邊分着分着又多出了不少人。
就這樣,分田持續了一個冬天,到第二年開春才算基本完成。
承佑十四年,遠在洵水南邊的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承佑帝因為某些不可言說的原因,突然病倒了,口角留涎不能動彈也不能說話,他還不曾立下太子,大司徒和大司馬為了太子人選,開始了新一輪爭鬥,各郡的高官們也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京城中,無形中讓蘅縣這邊的壓力大減。
趙明軒本來想要去開拓長樂縣的市場,因為分田這裏面的事情太多,搞得他焦頭爛額還沒有時間去進行,沒想到長樂縣的縣令喬麥在京里出了這件大事後,突然派人過來拜見天罡將軍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93s 3.8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