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宗時期,明宗要安排他做個節度使。安重誨是樞密使,中央組織部長,十分不高興,冷冷地說,不缺人。過了幾天,明宗又找老安。老安皮笑肉不笑地道,只有樞密使這個位置可以安排。明宗知道這是老安給他釘子吃,有點惱火,但不便發火,不輕不重地說,你說呢。安重誨不能回答。這事情可以知道,安重誨權力之大。安重誨自己為後來被殺埋下了禍根。
現在再來說說跟孔循身世差不多,經歷差不多的蔣殷。蔣盈是王重盈的養子,朱溫很喜歡他。唐都遷到洛陽,他被任命為宣徽北院使。這個職位權力非常大。此時昭宗已經被殺,何太后還在。他和孔循跟樞密使蔣玄暉有矛盾,尋機剷除政敵。為了搬倒政敵,在朱溫面前誣陷說蔣玄暉私下裏侍奉何太后,還跟張廷范叫天子哀帝卜郊祈天,並且等待其他諸侯相助,以謀復興。
朱溫的皇帝夢已經呼之欲出,急不可耐,豈能如此等下去?朱溫一聽孔循這一挑撥,大為光火。當時正好朱溫的部隊在安徽壽春被李存勖打得大敗,朱溫正在火頭上。哀帝不識時務,派一個叫裴迪的人去慰勞,朱溫覺得哀帝嘲笑他,更是生氣。哀帝就像一個沒用的爹娘,在逆子面前,想盡辦法唬孩子。這個逆子可能是毒癮君子或是網蟲,不只要你的心肝,還要你的老命。哀帝趕緊給朱溫封了魏王,準備九錫。朱溫不接受。加上柳璨跟蔣玄暉都去見過朱溫,跟他解釋,自古王者興,必定先封國。唐沒遜位,是因為你還沒有封國,還沒有備九錫。朱溫是個土匪出身,是個殺人越貨的專家,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哪裏會商量的?他根本不需要這一套?只有哪幾個書呆子。什麼自古什麼的。他大聲道,不要封國,不要九錫,做天子誰能把他怎樣?
九錫是古代皇帝賜給有特殊功勳的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這些禮器通常天子才能使用。賞賜形式上的意義大於使用價值。如王莽、曹操、司馬昭和桓玄等都被***天子賜過九錫。
朱溫那股土匪氣嚇得柳璨尿都拉在褲襠里。一臉哭喪,趕緊退回。孔循和王殷知道柳璨吃癟,暗自竊笑。腳不踮地,趕緊跑到朱溫面前挑撥。朱溫大怒,又拿出碭山街上小混混的做派。嚇得哀帝手腳冰涼。兩眼發直,趕緊放棄了卜郊的準備工作。何太后曾經向蔣玄暉哭訴過,梁王禪位後,請顧全唐家子母。朱溫讓孔循、王殷殺了何太后,接着殺了柳璨和蔣玄暉。
上面說到的壽春,在安徽的六安市。那裏歷史上東晉謝安打敗苻堅的淝水之戰,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故事就發生在此地。還有荀彧被曹操害死後的故事(疑案)。壽春的花鼓戲也有名的。
朱溫派孔循和王殷殺了柳璨和蔣玄暉以及張廷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演繹了一遍。順便交代一下,蔣盈在梁末帝時,被討伐,舉族燒死。也算應了不得好死這句話。
907年四月,朱溫表面上由唐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之後,在汴州正式稱帝,改名朱晃,國號大梁。史家為與南北朝的蕭梁相區別,稱之為後梁。汴京為東都,洛陽為西京。哀帝降為濟陰王,遷往山東曹州囚禁,次年正月將其殺害,安葬在山東。長安降為州。升開封為府。這一升一降,長安這一盞西北的指示燈黯然滅,再也沒有她應有的歷史地位了。朱溫在歷史上有朱溫,小名朱三。朱全忠,以及朱晃這些名字。
張文蔚是昭宗時期的進士,寫得一手好文章。當時天下大亂,天子無能,國家微弱,制度已隳。他身居翰林,制詔四方,獨守大禮。昭宗到洛陽,他隨行前往,擔任任宰相。柳璨配合朱溫迫害賢良,殺左僕射(讀仆耶))裴樞等三十大臣人,製造震驚全國的「白馬驛之禍」。僕射就是宰相,有左右僕射,地位僅次於尚書。裴樞是山西聞喜人,本來跟朱溫關係挺好,朱溫「兄事之」。昭宗從華州回到京城,他因得罪朝廷,被貶到嶺南。經過朱溫營救,留下來了,繼續任宰相。
同時,朱溫對朝士隨意迫害,動輒殺害。張文蔚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保護了不少朝士。朱溫篡權,他還是當宰相,裁定文章制度。朱溫北巡,他留守西京洛陽,突然生病去世。
「白馬之禍」發生在906年,此時朱溫還沒有坐上龍座。為何發生這樣的事件呢?原來是這樣的:朱溫想讓自己的寵吏張廷范當太常卿,派人做宰相裴樞的工作。裴樞畢竟是宰相,為朝廷想的多點,他認為太常卿這樣的職位,朝廷歷來都是給清流的。清流就是有名望的品德高尚的讀書人。張廷范只不過是一個客卿,既沒有名望也沒有好名聲,沒有資格。於是對來人說,張將軍軍功大,在外當節度使,恐怕不是老大的意思吧。他不簽名。
朱溫想插一個自己的人,遭到宰相的牴觸,十分生氣。這個碭山流氓又來小混混脾氣大,怒道,平時都以為裴樞老實厚道,不輕浮,如今也這樣啊!柳璨這個落弟無行讀書人,看出朱溫的意思,讓有關部門抓了左僕射裴樞、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兵部侍郎王贊,工部尚書王溥(讀普),吏部尚書陸扆(讀衣),還有已經退休的太保趙崇,同日賜死在白馬驛。然後,凡是平時跟朱溫那班人來往不密切的人,被羅織罪名,貶謫的貶謫,殺害的殺害。幾百人被殺害,唐朝的大臣幾乎沒殺沒了。
獨孤損是河南南陽人,東漢光武帝劉秀同鄉。南陽是西漢六大古都之一,有「帝鄉」之稱。春秋時期的范蠡,東漢末年「官渡之戰」曹操的謀士許攸,魏將鄧艾、文聘,蜀將黃忠、魏延、鄧芝,還有國家級中醫大專家張仲景,以及那個做「渾天儀」的天文學家張衡。習近平的祖籍也在南陽。就連大忠臣大智慧諸葛亮也從山東到南陽當農民。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痛罵張文蔚之流:唐之亡也,賢人君子既與之共盡,其餘在者,皆庸懦不肖、傾險獪(讀快)猾、趨利賣國之徒也。不然。安能蒙恥忍辱於梁庭如此哉!
歐陽修很不客氣地把張文蔚、楊涉、張策、趙光逢、薛貽炬、蘇循六人作為一個章節,向後人交代他們怎樣「傾險獪猾、趨利賣國」。
楊涉是唐懿宗時期的宰相楊收的孫子。楊收被奸相路岩迫害致死於驛站,被割喉結驗證。這在懿宗一章已經說過。楊涉是昭宗時期的進士,吏部尚書。哀帝時拜相。因為楊家的家風在唐朝有名氣的,其父親是兵部侍郎,「世守禮法」。楊涉拜相那天,回家哭了一場,對大家說。禍將到了,連累家人了。後來朱溫朝廷上,他也是宰相,在位三年。因為感到不乾不淨,沒什麼光彩,沒做什麼事,過了幾年去世了。歐陽修在敘述這六人時,對他是最客氣的。
張策是河西敦煌人,年少時就十分聰明。十三歲那年,他父親圈井。挖到一隻鼎。上面寫着「魏黃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他說,漢朝建安二十五年,曹公去世了,改元延康。這年十月,文帝受禪,又改黃初。黃初元年沒有二月的,銘文錯了。小小年紀,對這一段歷史記得清清楚楚,也算是神童了。他父親十分吃驚。他本來在廟裏當和尚的。長期在長安慈恩寺修行。黃巢起義,他跟父母回到鄉里,種田十多年。在逃離長安時,跟丫鬟一起。在大雪中背着老母逃難。後來也做了朱溫的臣子,上了賊船。
趙光逢很有才華,昭宗時為翰林,寫寫詔書,可惜也是上了朱溫的賊船,做了宰相。封齊國公。
薛貽炬是河東聞喜人,也就是山西南部,那地方出過數不盡的宰相和將軍,據說有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將軍,聞喜人還以此為自豪。薛貽炬會畫畫,曾經為中尉宦官韓全誨畫像,藉機巴結宦官,從中漁利。昭宗從呆了三年的鳳翔回到長安,朱溫大殺宦官。他被貶,不甘心做一個小民,沉默在無聞的生活之中。後來自己伺機巴結上了朱溫,抱住這一雙大腿,大肆行賄,極力吹捧,被朱溫力薦為吏部尚書。他在朱溫篡權上做足文章,出賣唐朝,出賣良心,出賣靈魂。朱溫從長蘆大戰回來,哀帝讓他去慰勞朱溫,他就把朱溫當天子行臣禮。他就像只哈巴狗,向朱溫獻媚,要朱溫早點稱帝。歐陽修對此人噁心的面目是這樣記載的:太祖作了揖,走向台階,他說「陛下功德及人,三靈改卜,皇帝方行舜堯之事,臣安敢違?」說完「稱臣拜舞」。回來後,就催促哀帝趕緊讓位。人模狗樣!後來拜相,五年後死了。聞喜人要是有這樣的祖先,也許高興不起來。
蘇循是一個「為人巧佞,阿諛無廉恥心,惟利是趨」的東西。在昭宗時,他當過禮部尚書。昭宗被殺,唐朝的舊臣都非常「恨惋切齒,或免首畏禍」。有的不做貳臣離開朝廷,他卻附會朱溫,非常希望得到提拔。此時,梁兵攻打楊行密大敗,朱溫回兵,心浮氣躁,急於哀帝禪位。他想請到九錫,「群臣莫敢議」,就是柳璨、蔣玄暉、張廷范這樣的人都不說。只有他說,「梁王功德,天命所歸,宜即受禪」。次年,朱溫稱帝,他擔任冊禮副使,正使是張文蔚。
他有個兒子,叫楷,為人做事,簡直就是複印機里複印出來的。考進士,靠父親的關係,錄取了。昭宗十分看不起這個人,指示宰相陸扆把蘇楷的名字撤下。蘇楷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昭宗被殺,唐朝的大權都落在朱溫手上。朱溫用他為起居郎,起居郎就是史官。順便說一句,這樣的人當史官,那歷史還能信嗎?他跟柳璨、張廷范勾結,在朝廷十分抓狂。他跟張廷范說昭宗的諡號應該改,「昭」,名不副實。你是太長卿,他是史官,不能不說啊!
於是他上書。張廷範本來當太長卿的過程中跟唐朝舊臣裴樞有過節,因此十分怨恨朝廷。張楷寫道:執事堅固之為恭,亂而不損之為靈,武而不遂之為莊,在國逢難之為閔,因事有功之為襄。就把昭宗的廟號改為襄,叫恭靈莊閔皇帝。
朱溫奪位,在玄德殿舉行隆重的慶功大會,請大家喝酒。朱溫在大會上作報告,說了一些「謙虛」的話,說自己做得很不夠,夠不上大家這麼推重。今天能這樣,都是大家推戴之功啊,云云。楊涉、張文蔚滿臉通函,慚愧得把頭低下一言不發,不敢看同僚一眼。只有蘇循跟張禕和薛貽炬盛多次舉手,搶着發言,稱朱溫功德多麼偉大,是一位順天應人的領袖,等等,等等。
張禕是南陽人,昭宗時期是禮部尚書,太常卿,後來又擔任過兵部侍郎。這個職務是朝廷的重臣,拿過李唐高工資,享受朝廷正部長的待遇,卻是踩李唐的腳後跟!
蘇循父子每天削尖腦袋附會朱溫,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希望得到提拔。老臣敬翔自己雖然雙腳陷入狗屎堆,但他還是十分討厭這一對狗父子。對朱溫說,梁室新造,應該選品行端正的人士做臣子,以此來宣揚厚德風俗。這一對父子,都是無行之人,不能讓他們在朝廷上丟人現眼。
於是,朱溫就把他們父子趕出京城,到鄉下去了。
後來,他們找到在河中的朱友謙,便依附他。後來,朱有謙叛梁,站到李存勖的陣營里去了。李存勖即位,尋找唐朝舊臣。朱有謙讓蘇循到魏州見李存勖。朱有謙一定受到他的賄賂,否則不至於不知道這對父子吧!這時候,梁還沒有滅,晉將都不想李存勖當天子,特別是張承業。(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s 3.89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