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老公啊,這麼整不是辦法呀!你的想一想招啊!」薛冰道。
「沒錯!不能讓他這麼耍老子了!」聶歡憤憤道。
「可是,咱們也抓不到他的影子呀!怎麼辦?」
聶歡冷笑道:「這一次,我不會讓他輕易的跑掉了!我得出絕招了!」
艾美麗道:「老公,啥絕招啊?」
聶歡到:「你老公會分身的,你不知道嗎?」
「啊……我明白了老公,你是想用分身術對付魔王的千魔幻影是不是?」張嘉慧道。
「沒錯!他有計中計,老子有過牆梯!誰怕誰呀?」聶歡笑道。
「老公啊,我們也可以幫你的忙嘛!」洛詩詩道。
聶歡笑道:「你們只要幫我看準魔王的鬼影子就行了!一定要記住,提醒我,否則的話你們的老公就會吃啞巴虧的!」
「放心吧老公!我們絕對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的,打虎親兄弟,上陣夫妻兵!干他!」薛冰道。
「哈哈哈!好!那今天我們夫妻就同仇敵愾,同心協力,把魔王打得落花留水,還不好啊各位老婆們!」
「好!就這麼辦了!」幾個老婆起身道。
「那好吧!我們就等着魔王上門吧?餓不餓?老婆們?」
「廢話!咱們又不是神仙!誰不餓呀!」薛冰踢了他一腳道。
「不是我說你,你瞧瞧你,現在還有個老娘們樣嗎?動不動的就踢我一頓,雖然說打是親罵是愛吧!但是你也不能光打不愛呀!是不是?」
「黑你這個沒良心的!我還不愛你嗎?你要怎麼愛呀?」學兵一把逃進了他的卡巴當道。
「誒誒誒!我服了還不行嗎?你這招太厲害了,專門對付我的這是!」聶歡笑道。
「那是,對付別的老爺們,你幹嗎?親愛的?」
「太好了,你趕緊去吧,我都盼望許久了!」聶歡故作姿態到。
「哈!好啊你!居然有這種想法!看我不整死你!」聶歡笑着跑開了!學兵在後面追着他跑!
忽然間,狂風卷積着烏雲,半邊天都變成了會暗色!聶歡忽然間道:「不好!魔王來了!」說話間便聽見狂風大作,陰風四起,電閃雷鳴,令人膽戰心驚!
「姐妹們注yì 了!保持一級警戒狀態!看住了魔王的影子,絕不能讓他傷害到老公!」薛冰道。
「來了!」聶歡閉上眼睛道。不一會便看見烏雲滾滾,一個巨大無比的魔頭現身在空中:「哈哈哈!昊天,你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看來今天我要把你打入地獄了!來吧!魔王毀滅!」一片烏雲籠罩在聶歡的頭上,仿佛有千萬個魔鬼向他皮面而來!
聶歡大吼一聲:「佛祖伏魔!」一道金光劃空而過,直奔那片黑雲!衝破了黑雲朵朵,魔王發出一聲異樣的響動,看來是被打疼了!氣得他怒吼一聲,忽然間幻化成無數個魔影,怒號着沖向聶歡!聶歡同時一聲吼叫,幻化成無數個分身,每個分身都同時發出一道金光,直向魔王揮去!
固原(古稱大原、高平、蕭關、原州,簡稱「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省域副中心城市。公元前114年建城,明代九邊重鎮之一,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地處西安、蘭州、銀川三省會城市所構成的三角地帶中心,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中心城市,寧南區域中心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全國最dà 的回族聚居地,是伊斯蘭文明與中原文化交匯處。固原是中國四大馬鈴薯種植基地之一,長征十大潛力城市之一,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朝那城、火石寨和禪佛寺石窟。2014年固原榮登「2014旅遊業最美中國榜」,並獲得「最美中國·文化旅遊民俗(民族)風情目的地城市」殊榮。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樑北東2公里處),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在中國自然區劃中,寧夏跨東部季風區域 和西北乾旱區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域,大致處在中國三大自然區域的交匯、過渡地帶。在中國國土開發整治的地域劃分上,寧夏位於中部重點開發區的西緣或西部待開發區的東緣,是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黃河上游水能礦產開發區的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重點地段,南部屬於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區和「三西」地區的範圍。
寧夏是我國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民大都信仰伊斯蘭教,是我國最dà 的伊斯蘭教聖地。
寧夏地處我國地質、地貌「南北中軸」的北段,在華北台地、阿拉善台地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高原與山地交錯帶,大地構造複雜。從西面、北面至東面,由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南面與黃土高原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
南部的六盤山自南端往北延,與月亮山、南華山、西華山等斷續相連,把黃土高原分隔為二。東側和南面為陝北黃土高原與丘陵,西側和南側為隴中山地與黃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間與平原交錯。衛寧北山、牛首山、羅山、青龍山等扶持山間平原,錯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顯的東西分異。黃河出青銅峽後,塑造了美麗富饒的銀川平原。平原西側,賀蘭山拔地而起,直指蒼穹。東側鄂爾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餘米。
地貌複雜,山地迭起,盆地錯落,大體可分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台地,洪積沖積平原和六盤山、羅山、賀蘭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徵,還可分為南部暖溫帶平原地帶,中部中溫帶半荒漠地帶和北部中溫帶荒漠地帶。全區從南向北表現出由流水地貌向風蝕地貌過渡的特徵。
根據自然特點和傳統習慣,一般把銀川市、石嘴山市、中衛市和吳忠市的利通區、青銅峽市的引黃灌溉區稱為寧夏北部;把吳忠市的鹽池、同心兩縣和靈武市、中衛市的山區以及中衛市海原縣的北部稱為寧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及中衛市海原縣的南部山區稱為寧夏南部。
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是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佈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同的條件。據2004年初統計數據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佔38%,平原佔26。8%,山地佔15。8%,台地佔17。6%,沙漠佔1。8%。
賀蘭山綿亘於寧夏的西北部,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達3556米。古人稱之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勢巍峨雄偉,既削弱了西北寒風的侵襲,又阻擋了騰格里沙漠流沙的東移,成為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豐富的煤炭等礦產資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為荒漠草原帶;1500米以上出現覆蓋度較大,草本植物生長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叢帶。大約2000米以上,有以雲杉、油松等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帶以上,有一定面積的高山灌叢草甸帶,是較好的夏季牧場。賀蘭山的山脊是我國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的分界線。山嶺中間,也有一些較低矮的山口,成為東西交通要道。其中三關口是銀川通往內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盤山古稱隴上,位於寧夏的南部,聳立於黃土高原之上,是一條近似南北走向的狹長山脈。主峰位於和尚輔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勢高峻。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六盤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帶降雨較多,氣候較為濕潤,宜於林木生長,有較繁茂的天然次生闊葉林,使六盤山成為突起於黃土高原之上的一個「綠島」,也是寧夏重要的林區之一。
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黃河自中衛入境,向東北斜貫於平原之上,河勢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biàn ,便於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漢以來,勞動人民就有這裏修渠灌田,發展了灌溉農業。2000多年來經勞動人民的辛勤開發,這裏早已是渠道縱橫、阡陌相連的「塞上江南」。現為寧夏的商品農業基地。
寧夏平原以青銅峽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青銅峽口以南叫衛寧平原比較狹窄,寬僅2~10公里。坡度較大,不僅有利於灌溉,排水也比較方biàn 。地面徑流及地下水均可順利排入黃河。地下水位較低,土壤鹽漬化現象較少。青銅峽以北的銀川平原,地形開闊,有的地方竟達40公里以上。尤以黃河以西的地區。平原面積較廣。這裏坡度較小,引水雖便,排水欠佳,過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統,積水匯集於注地。人為地增加了許多湖泊。由於排水不暢,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鹽漬化現象嚴重。建國後加強了排水措施,鹽鹼灘被改造成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乾,墾為農田。現在平原上還有不少湖泊,這些湖泊已成為今日發展淡水養魚的重要場所。
寧夏南部為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黃土覆蓋,厚的地方可達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漸減。六盤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顯著,地勢起伏較大,山高溝深。六盤山以北的地區,由於降水少,流水對地表切割作用較小,除少數突出於黃土瀚海之上、狀如孤島的山峰之外,一般為起伏個大的低丘淺谷,相對高度在150米左右。凡有河流流過的地方,經河流的沖積,形成較寬闊的河谷山地,宜於發展農業生產,是重要的糧油產地。許多低丘緩坡也多開墾成農田。丘陵坡下,開挖一排排窯洞,是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這裏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觀。在人們對黃土丘陵地區長期墾殖過程中,由於認識能力的限制,使這裏的生態環境逐年惡化,破壞了植被,水土流失嚴重,農作物產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於大力植樹種草恢復植被,保持水土,廣辟水源。
在黃土丘陵區以北、銀川平原以東,即靈武市東部和鹽池縣北部的廣大地區,為鄂爾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枱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較多。西部,低矮的平梁與寬闊谷地相交錯,起伏微緩。谷地里散佈有面積不大的鹽池、海子,生產食鹽、芒硝等鹽類礦點。
台地區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質差,水分條件不好。風沙侵襲嚴重,沙荒多,農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類和低矮的灌木叢,這裏是生態比較脆弱的天然牧場
在寧夏不大的版圖上,包含了類型多樣的地貌:山脈、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應俱全,使寧夏呈現出豐富的自然景觀。
寧夏回族自治區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南端(固原地區南半部)屬南溫帶半乾旱區,中部(固原地區的北部至鹽池、同心一帶)屬中溫帶半乾旱區,北部(銀川平原)則為中溫帶乾旱區,南北氣候懸殊較大, 是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5-9℃之間,引黃灌區和固原地區分別為全區高溫區和低溫區。寧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乾旱山區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黃灌區年平均157毫米。1995年引黃灌區年降水量203。7毫米, 乾旱山區年降水量317。8毫米。西海固:位於中國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黃土丘陵區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陽、同心等七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稱。這裏長年乾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發各種自然災害。二十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西海固人口增加,水土流失加劇,現有回族人口近一百萬,是中國最dà 的回族聚居區,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公元5世紀處,匈奴貴族赫連勃勃自以為是夏后氏後裔,故將建立的割據政權定國號為「夏」。宋代,党項族拓跋氏首領李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今銀川),立國號「夏」,創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紀,元滅西夏,取「平定西夏永yuǎn 安寧」之意,在這裏設寧夏行省,始有寧夏之名。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居黃河上游,北倚賀蘭山,南憑六盤山,黃河縱貫北部全境,歷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寧夏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和遺物表明,早在3 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兵在寧夏屯墾,境內修築了聞名世界的秦長城,還興修了著名的秦渠,開創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前206~220年),這裏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即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蒙古滅西夏後,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1929年成立寧夏省。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 年撤銷寧夏省,將阿拉善等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餘部分併入甘肅省。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西周建都於鎬(今西安市西)其統治中心在陝西關中,故其以北地區,包括內蒙河套,寧夏全境及陝西、山西北部稱為朔方。春秋時期,今固原地區為烏氏戎所居,今銀南地區以鹽池為中心是朐衍戎的勢力範圍。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攻取烏戎地,置烏氏縣(今固原縣南涇水北岸)轄今固原地區。之後又在鹽池縣境設立朐衍縣、轄今銀南地區。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後,兩縣劃歸北郡管轄,這是寧夏地區有行政設置之始。
秦朝時寧夏為北地郡,郡治在甘肅寧縣。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時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固原市是寧夏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也是寧夏傳統文化遺存最集中的地方,在「寧夏新十景」大題目下,對固原景觀文化進行概括或構想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認真梳理、認真推敲的基礎上,響應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號召,提出如下「固原新十景」,頗有掛一漏萬的惋惜。
龍潭天影荷花映日,六盤雲蒸須彌佛光,古嶺雁鳴丹霞翠色,耕讀彌新朝那遺韻,古道迢迢舊隘新曲,「龍潭天影」。龍潭是寧夏的著名風景景點之一,其潭水清澈如鏡,周圍的山色樹影,乃至岸邊觀景者的身影都可清晰地倒映於潭中,更為奇特的是,從潭中可以不用抬頭即可洞觀天空的風雲變幻,一片雲影甚至一隻燕子飛過都能在湖中找到痕跡。如風和日麗,其景像頗如大理學家朱熹名句:「天光雲影共徘徊」,若天氣突變,則龍潭頗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和「檣傾楫摧」的可怖景象。
「荷花映日」。是龍潭風景區的又一景觀,當地名曰「荷花溝」的地方,連綿着高高低低、參差錯落的一溝荷花,其葉田田、其花灼灼,在青翠的山色襯托下,纖纖弱弱而又雍容大度,似與日月爭光,給人異樣的感覺。
「六盤雲蒸」。從歷史和文化的視角講,六盤山是一座「紅色」的山,因為中國革命翻越這座山後,一下子開闊起來。但地理上的六盤山,其雲蒸霞蔚的景色如同「紅色」性質一樣,也令人難忘。從山下看去,雲霧在半山開始,一絲絲一縷縷蒸騰而上,如祥雲纏繞於山腰,而身處山中,則感受到雲就在腳下生長,頗有行於仙境一步一蓮花的奇妙感覺。
「須彌佛光」。須彌山為原州區所轄。其南麓有百餘處石窟,總稱「須彌山石窟」,石窟始建於北魏時期,其後歷代均有擴建,須彌山石窟宏偉瑰麗、刻工精美,佛像與窟頂的浮雕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琳琅滿目、造型秀美。其中最dà 的一座造像為唐大中三年所造,高20。6米,其法像莊嚴、面目慈悲,令觀者心生敬仰。須彌山峰巒疊翠、岩石嶙峋、青松挺拔、桃李郁然,山景與佛光相襯,自然與人文交融。
「古嶺雁鳴」。固原城西有小山曰古雁嶺,民間相傳宋與遼曾大戰於固原城,遼軍勢大,圍城三匝,兵士射宋帥旗於城下,宋兵為此膽喪,眼看城即被遼兵所破時,有大雁自天而降叼宋帥旗復置城上,宋遼均認為此乃天意,宋軍奮發之際,遼軍已遠循而去。於是人們將這隻大雁棲落地叫「古雁嶺」。古雁嶺高2800米,立於其巔,山城固原一覽無餘,而極目之處,原州大地盡顯其盎然生機。可以聯想,春夏之際或秋冬之交,夕陽西下,大雁北回或南歸,一聲雁唳,歷史的滄桑與現實人生的遭際,令人頓覺頓悟。
「丹霞翠色」。西吉縣有火石寨,為國家級地質森林公園。是地質學上的丹霞地貌,當地人民因暴露於野外的石體為紅色,故稱其為「火石寨」。火石寨方圓百里,分佈大大小小若干座兀立山峰,著名者有掃竹嶺、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為奇特,山中有石窟若干,與須彌山一脈相承。紅色的山體與周邊翠綠的山野相映襯,一紅一翠,雖無過度,卻天然相融,可謂鬼斧神工,造化天成。
「耕讀彌新」。隆德縣得六盤山庇護,全境青山綠水,四季長青,景色令人流連忘返,但真正令隆德聲名大揚或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純樸的民風,尤其是其流芳千古,歷史彌新的傳統人文精神。隆德屬貧瘠甲天xià 的西海固地區,在歷史上群眾生活始zhōng 處於貧困之中,但貧不改志,正是這樣一個地方,卻保留了我國最為人稱道和自豪的傳統精神:耕讀人生。忙時耕地種田,閒時或一冊在手,或揮毫弄筆。即是生活再逼仄之時,隆德人農家門上有楹聯,客廳有中堂,那怕遠在深山無人知的三五戶人家的小村莊,也不例外。看到隆德人,就會看到內斂、沉靜、深厚,令人想到孔子對其學生顏回的評價:「賢者回也」。
「朝那遺韻」。「朝那」即今天的彭陽縣,早在秦朝時,便設置朝那縣,自秦以降,漢城郭、唐宋城堡、明清古塔寺院史跡猶存,特別是朝那古城、戰國秦長城都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遺蹟;同時,近幾十年來,幾代彭陽人戰天鬥地,改善生態環境,使古朝那煥發出蓬勃生機。
「古道迢迢」。「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這是著名詩人艾青的一句名言,同樣,沒有想到的是南方的春蠶,突然讓朔北的固原曾如此重要、如此輝煌,也是因為有了一條絲綢之路。據漢簡記載,固原是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使節、商人、僧侶途徑比較繁忙的地方,而這條絲路必經的繩結之地,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是一條萬國朝覲之路、中西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當年駝鈴的叮噹聲見證了古代歷史的輝煌,今天當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逐漸變為現實時,憑弔迢迢古道,歷史的雲煙和未來的期待,都令人們內心漾起異樣的感受。
「舊隘新曲」。無論是春夏秋冬,行走在固原山川,總能在廣袤的大地上,看到眼前一處處的土夯城牆,或者秦漢長城的烽火台,它們雖然頹塌了,但曾經的熱鬧或繁華卻嵌進了歷史的記憶。固原「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關隘重重。今天,人民生活富足安詳,簫關大道,北南連接,曾經的關隘,或成為良田,或成為旅遊景點,但駐足隘前,曾經的金戈鐵馬,仍jiù 會從心頭掠過。
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9s 3.84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