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江山九龍嫡 第502章 綏賜永祿

    而後再準備好攆駕去請皇帝。大筆趣 www.dabiqu.com

    如果皇帝在紫宸殿便到紫宸殿去請,要是在哪個后妃的宮裏便就到哪個后妃的宮裏去請。

    這可不是後世清朝,把妃子用毯子裹着送到皇帝寢室去。

    當皇帝劉塬到了延英殿之時,太子劉永鐸就會在那裏等着。

    一般時候皇帝會與太子說一些今日的朝務,然後再與太子一起去到宣政殿裏。

    朝官們起得早,皇帝也是得早起的。

    但今日文雄到紫宸殿去請皇帝劉塬時,劉塬並沒有按時起床。

    那天夜裏劉永銘與劉塬在蓬萊閣上,劉塬曾與劉永銘說自己身上的風寒其實還沒有好。

    看樣子,劉塬好似又病倒了。

    文雄在紫宸殿外等了一陣之後,那御前侍中卓英便被叫進了殿中,而後拿出了一份聖旨。

    所以,此時那內宮總管文雄也不知道聖旨里的內容是什麼。

    眾朝官們聽得有聖旨要宣,連忙紛紛退到台階之下又排起了隊來。

    他們心中都在腹議着皇帝要宣的內容之時,那卓英已將裝有聖旨的盒子呈送到了文雄的面前。

    文雄打開聖旨盒,從裏頭將聖旨拿了出來。

    他張開聖旨清了清嗓門嚷道:「有聖意!」

    眾朝臣們連同眾皇子都一起跪了下來。

    文雄此時才開始念道:「應天順時,受茲承運,皇帝敕曰。」

    聽到敕曰這兩個字朝官們心裏頭也都心裏有數了,這絕不是要頒佈什麼政令。

    聖旨開頭部份很有講究。

    詔、制、敕、誥、諭等等的開頭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其中敕、制、詔最為特別。

    「詔」一般情況下是皇帝與內閣商議完某事以後,皇帝親自擬寫下的聖旨。

    大多數是關於頒佈政令的一些旨意,且這個政令全國通行,地方上都得以公告方式展示給老百姓知道。

    但皇帝在不方便的時候,有時「詔」也會由他人代寫。

    制,一般是由六部、內閣審議以後由皇帝用印,再讓翰林院擬旨向百官宣讀。

    這類的聖旨一般情況下是一些政務條文,並且不必對百姓公示,但也會寫進邸報里。

    老百姓想看的話其實也能看得到。

    而敕,大多用於皇帝對臣下的封賞。

    比如誰進升為尚書,或是誰要退休了就給加一級到正一品或是從一品。

    又或者將哪個將軍封為大帥等等。

    有時本該屬於「誥」的內容也會寫成「敕」

    比如把哪個官員的夫人封為誥命,或是給哪個作古的功臣追封等等。

    所以,在朝官們聽到文雄念聖旨開頭之時,他們便知道這是皇帝要加封什麼人了。

    文雄接着唱道:「朕以仁孝治國,民披之滋德,天降於大任,受弊於獨身。朕之臣弟,秦王均與朕同胞骨肉,向來親愛,天為可鑑。而民間謠以惡傳,言之覬覦寶位,天誅之罰。秦王均實為鸞鳳,而謠以男丁,皆因失落民間之故。朕遇逆黨行刺,得秦王后人救駕而免傷,今其已與朕相認,秦王遺珠再歸皇宗。」

    劉塬的原名叫劉隆坤,豫王的原名叫劉隆培,而原秦王的原名就叫劉隆均。

    隆是字輩,其實並不管在名字裏面,所以聖詣里稱他為引臣弟秦王均。

    朝臣們之所以會覺得這是皇帝親自寫的聖旨,是因為若是翰林們來寫這道聖旨絕不會是這樣的用詞,他們會寫得更加華麗。

    可見這道聖旨應該就是皇帝劉塬口述,甚至是親自書寫的。

    朝臣聽到這裏已然明白了皇帝劉塬的意思了。

    就是秦王之後的謠言在民間傳播得有些過份了,事實根本就不是謠言裏說的那樣。

    秦王的後人還救了皇帝自己一命,且現在已與自己相認回歸皇籍了。

    劉塬話里話外的意思是,以後大家就都不要議論這件事情了。

    文雄後面再念的內容無非是加封秦王之女的言辭。

    「大慈恩寺佛法廣深,庇護秦王之後十餘年,而有歸籍。其原名塵煙,淑柔嘉質,溫德婉賢,敦持倫禮,雅儀毓秀,儀如秦王。朕敕回原名鏗,封安康縣主,籍入宗人黃冊,綏賜永祿。欽此。」

    文雄念完,將聖旨收回到那聖旨盒裏。

    那些朝臣們念完三聲萬歲之後,從地上爬了起來。

    沒等文雄把聖旨放手,那些朝臣們又馬上圍了上去,將文雄又團團包圍了起來。

    他們七嘴八舌地問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正此時禮部尚書陸預大喝了一聲:「都閃開!」

    陸預一邊喝叫一邊衝上前來。

    他一把將那卓英手中的聖旨盒搶了過來,將其中的聖旨掏到手中,盒子又被他丟還給了卓英。

    眾人看得都有些呆愣,不知道陸預在鬧什麼。

    而此時,右都御使侯不平也走了上來,言道:「這聖旨不行!要抗旨!」

    陸預也對那文雄質問道:「這聖旨真是皇上所寫?」

    文雄看着二位大人的氣色不對,有些驚懼又有些詫異地說道:「是、是呀!」

    陸預一聽,那無名火便生了起來。

    他急道:「豫王薨逝,聖恩厚葬之,此無可厚非。但秦王之亂,皆因其欲與皇權相左,持非份之想而至。秦王若在,亦是奪爵之罪!皇上急立縣主,後必為公主,其中必有他人誹議。且秦王遺珠,當驗以真身,以絕民間口舌是非!不驗真身,以一道旨意肆意分封,此非祖制之所為也!」

    侯不平也馬上搭腔說道:「晉以戮君奪權之故而遺有八王起欲之亂,唐以弒兄困父之故而有宗室凋零之禍。宗人之籍在於宗,正統之繼在於正。今以民女封之,必亂社稷法度。後代君王若依此例當如何?祖龍謠呂、牛繼馬後,此必為後世之詬,徒增笑耳!」

    祖龍謠呂說的是傳聞秦始皇贏政是呂不韋的兒子。

    牛繼馬後說的是晉元帝司馬睿謠傳是牛金的兒子。

    侯不平是右都御史,陸預是禮部尚書,他們對禮部與祖制是十分看重的。

    雖然他們不同派系,但此時他們倆的意見卻十分不意外地相同起來。

    他們反對的是不能亂把民間的人拉進宗人籍貫里來。

    皇帝即使認為釋塵煙即是秦王之後,也不能這麼做。

    萬一後世生出哪個不開竅的皇帝,把民間別人的孩子認作自己的,那該怎麼辦?

    要是後世哪一個外戚壯大了,逼得君王將外戚的什麼人詐作皇室子孫,又將皇位「禪讓」給了這個人,那又該怎麼辦?

    而且這事還真有先例!

    這個世界線上,北方還有一個契丹。

    契丹分兩院,北院在東北及山西以北的蒙地,那裏契丹人居多。

    南院是以燕京府為中心的河北,那裏以漢人居多。

    契丹本無姓,後王室男子以耶律為姓,輔國相國以蕭氏為姓。

    耶律與蕭氏長期通婚,以至於皇室耶律漸漸變為主體,而蕭氏則一點點輪為外戚,但依舊在朝中保留着一定的勢力。

    數十年前,由於前朝周室開始衰落,蒙國、契丹雄起,使得蒙國不再臣服於周室,各種擾邊。

    同時,契丹也稱帝於北院,卻要求蒙國臣服於自己。

    兩國協商不通,最終在涼城以北的地區進行了一場規模宏大的廝殺。

    最終卻是以契丹國戰敗而告終。

    由於外戰失利,契丹皇帝的聲望一落千丈。

    皇帝的親弟弟在南院自立為帝,契丹開始內亂。

    內亂在五年之內即被平定,契丹皇帝的弟弟全家即被誅殺。

    在蕭氏的慫恿之下,契丹皇帝將自己的幾位還在北院的叔叔也都以暗通叛臣的理由都給誅殺掉了。

    由於之前契丹皇帝依重於自家族人,朝廷大軍皆由耶律姓掌管,而讓蕭氏產生了不滿。

    也正是因為大量的人才在軍隊之中且又被派往了平定叛亂,使得朝廷里的權力一點點地被蕭氏所奪。

    再加上皇帝自己又將皇親幾乎給殺絕了,最終朝廷權力被蕭氏把持。

    而同時蕭氏也漸漸架空了契丹皇帝。

    北院的蕭氏朝廷權力與南院的耶律地方權力在此時發生了碰撞。

    最終雙導致了南院大王耶律德哥以清君側的名義引軍北上。

    契丹再次發生了叛亂。

    但問題是,由於長年的勞累與長期繁衍後代而又不可得的行為,讓契丹皇帝病倒了。

    他根本就起不來床,而且朝廷里的一切又被蕭氏把持,這讓皇帝的病情更加嚴重了!

    當時南院的大軍已然是圍困住了北院的首都西樓城(即今巴林左旗)。

    就在此時,周室的征北將軍率領六萬大軍撲向了河北契丹南院所在,想要收復河北故地。

    耶律德哥被迫與蕭氏和談。

    但在談判的過程中卻又產生了分歧。

    耶律德哥雖然同意撤軍,卻要求讓皇帝將皇位禪讓於唯一的子嗣耶律菩薩且還要讓兩位君王都搬到南院去住。

    蕭氏哪裏會肯,這樣一來多年經營所得的契丹中樞不就變到了南院去了麼,最終只會導致蕭氏權力空心化。

    那一邊是周室的征北將軍的北伐。

    這一邊是耶律姓與蕭氏僵持於西樓城下。

    其實只要等前朝周室威脅到了燕京府,耶律德哥自然就會撤軍。



第502章 綏賜永祿  
相關:    魔門敗類  天道天驕  逆天邪神  神話版三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浴血江山九龍嫡第502章 綏賜永祿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浴血江山九龍嫡"
360搜"浴血江山九龍嫡"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91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