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啊。讀爸爸 www.dubaba.cc」
杜預喘着粗氣,翻出一些木蘭準備的乾糧,大口吞下。
好在書山上,運氣好的話,有些地方還能遇到文泉,文思泉湧,雖然只有一小股湧出書山,形成涓涓細流,再匯聚成小飛瀑,但可以飲用。
每次杜預用手捧一捧文泉,一飲而盡,也能恢復極多的體力和才氣,讓乾涸的頭腦、疲乏的身軀,隨之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文思活躍起來。
「甘甜、解渴。」
杜預痛飲一番文泉,體力恢復不少。
「不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杜預仰頭看着依舊雲山霧罩、不知多高的山頂,眉頭漸漸皺起。
書山有路勤為徑。
這話不假。
但若只是一味在「勤」上做文章,不管抬頭看路,只顧悶頭爬山,只怕累死也到不了山的彼岸。
這就好比讀書人,死讀書,讀死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終究不可能有所大成。
要必須想辦法,既要有苦功夫,也要下巧功夫。
杜預又繼續攀登了一段路,終於····
沒路了。
不是說書山沒有方向,而是山路已經到了盡頭。
前面,只有壁立千仞無依倚的懸崖,卻沒有了攀登的山路。
山路,至此到了盡頭,別無他選。
杜預愕然。
想不到,從書山腳下,一路奮鬥到現在,耗費了那麼多的精力、才氣和時間,卻只得到了這麼一個令人絕望的結果。
結論,就是此路不通!
你走錯了路。
杜
預凝望遠處。
透過霧氣,他可以看到非常清楚——不少讀書人,也在走到山路盡頭後,愕然發現自己走錯了路,走到了前方無路的絕境上。
山窮水盡疑無路。
但此地,不是疑心,而是根本沒有。
除非讀書人能背身雙翅,飛升上去。
但沒有人能做到這一步,只能望山興嘆。
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原路返回。
書山有路勤為徑、書山探寶勤尋路。
這兩句詩,已經非常明確無誤提醒了一眾學子——爬書山,最難的不是爬,而是尋路!
尋路,很可能會走岔路,那就要勤。
走錯不要緊,勤能補拙,再走就是。
這就跟讀書學業一樣。
讀書,難免有走岔路、誤入歧途的時候,走錯了不要緊,爬起來再走就是。
但杜預也看地清清楚楚-遠處不少讀書人,絕望大叫起來。
他們都是普通秀才,能攀爬到眼下的地步,已然是竭盡全力、耗盡才氣,甚至窮經皓首、油干盞盡,哪裏還有時間、精力和財力,再走回頭路,下山後去找其他路爬?
杜預心有戚戚然。
漫漫人生路,不過五十年。
普通人一旦走錯,幾乎沒有試錯的機會。
特別是普通人家、寒門小戶出身的孩子,既沒有各種資源、財富作為人生起/點,更沒有有眼光、格局和經驗的家長長輩指點迷津,只能在社會上漫無目的地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可惜一旦跌倒,很難有機會再爬起來,
再走回頭路。
書山,如同人生。
不少讀書人,絕望之下,直接回歸。
他們已然耗盡了文氣,不可能再有其他二次選擇的機會,只能低頭認命——他走錯了書山之路,便要獨自承擔後果。
甚至,杜預看到有絕望的讀書人,一時想不開,一躍而下!
竟然選擇自戕。
書山摔死,與現實十國中別無二致。
杜預能理解他們——費勁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最終卻走到了絕路上,之前耗費的力量都白費,如此重大打擊,情何以堪?
但如此決絕之人,畢竟少數,大部分走錯之人,都無奈接受回歸選擇。
杜預要不要下山?重新走?
或許是剛才喝了文泉的功勞,杜預文思泉湧,福至心靈。
不!
不要急於下結論!
誰說,山上沒有路,就不能走?
這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要在不能進時,保持良好心態,無路可走時,保持悠然心境。
沒有路,那就闖出一條路。
他悠然吟誦道:「【終南別業】!」
偌大書山中,悄無聲息,萬籟俱寂,仿佛只有杜預與書山。杜預在吟詩,書山在傾聽。
杜預淡淡道:「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在這裏,杜預將書山比喻成終南山,對讀書人而言,其實也非常貼切。因終南山在修道之人的眼中,乃是修煉的洞天福地,而書山對讀書人而言,同樣是修煉的聖地。
才氣,涌動。
書山上神秘的霧氣,
仿佛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操縱,向杜預飛速凝聚而來。
杜預繼續道:「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是文人,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讀書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書山中的樂趣,也只有我一人能體會。
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這裏,杜預寫到了自己在書山中怡然悠哉、自得其樂。
霧氣更加濃郁,簡直猶如實質,凝聚在杜預詩句上。
杜預感到,在書山高處吟詩,反而有利於詩句升華。
畢竟,此地是讀書人聖地書山。
才氣濃郁無比。
此地作詩,比在凡塵中作詩更容易鳴州、鎮國、傳天下。
杜預索性/也利用自己詩書特長,力爭能跳過這第二重山。
杜預悠然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道,油然而生!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坐看雲起時」,杜預的心情,悠閒到極點。
「雲無心以出岫」,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
杜預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地揭示出來了。
這一句,完全闡釋了杜預的做人心胸、格局、境界和眼光。
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
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
不論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勇往直前,後來竟發現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此時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路可走,往天空看吧!
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遊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身處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
不要失望,不要放棄。
天無絕人之路,處處會有活路。
杜預最後悠然道:「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偶然在林間遇見隱世高人,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一首終南別業下來,奇蹟出現了。
「呵呵,好一個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
杜預抬頭看去,只見一個老年隱者,不知從何處徐徐走下。
明明上面壁立萬仞,飛鳥難渡,壓根沒有路,但這位老隱者卻閒庭信步,微笑而來,毫無半點違和之感。
「小友這句說地悠閒,如行雲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足見小友心中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
杜預微笑。
顯然,他吟誦【終南別業】的才氣打動了書山,天無絕人之路,這才有隱者出現,指點迷津。
那隱者與杜預暢談起來。
正如杜預【終南別業】中說的:「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在山中遇到高明之
士、隱居高人,一談起來就忘記時間,遙遙無期,相見恨晚。
隱者說自己是個參禪的禪師,含笑道:「老僧三十年前,少年遊俠,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再看風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在終南山中隱居休歇處,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小友你既然能做【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這禪意十足、世事洞明的詩句,必能領悟這【看山三重】境界。」
杜預知道,這是隱者點化自己。
這看山三重道理,杜預之前與項羽說起過,按說並不會有什麼觸動。
但此時聽到這話,杜預仿佛醍醐灌頂,仿佛冥冥之中有什麼關竅被打開,整個人豁然開朗。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
杜預閉上眼睛,陷入冥想,仿佛在思索這三重「山」境界的內涵。
隱士看杜預冥想,含笑不語。
杜預仿佛看到了在這看似無路可走、絕壁萬仞之上,一條隱藏在山間的小路,蜿蜒在兩側飛鷹難渡的絕壁之間,在不可能處,竟然還有進步餘地!
「悟了,我悟了!」
杜預豁然睜眼,驚喜道:「禪師,我悟了。書山不能用眼睛去看,要用心去感知,此乃文心的本質。」
隱者,卻早已不知去向。
山間,只迴蕩着隱者悠然的回音。
「小友天資聰慧,可試言文心之所在,必能登頂文山,攜寶而歸。」
杜預冥思苦想
。
原來,這是書山第二重的真正考題——試論文心?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97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