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在門下省任職已經近二十天的時間。美國小說網 https://www.gogogous.com/在最初的緊張和新奇之後,一切迅速進入正軌,李徽很好的適應了新角色。
事實上,適應新職位並不難,作為四位給事中之一,李徽要做的便是作為謝安和另一位侍中王坦之的隨身官員,進行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以及包括但不限於撰寫公文,調查傳話,接受問詢,傳遞命令,甚至端茶倒水等職責。
大多數時間,李徽都是跟隨在謝安左右,在謝安寬闊豪華的公房外的小公房裏做事。但其實,李徽倒是更願意跟在王坦之身邊做事。
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也是大晉郡望之族。在大晉,或許人們對琅琊王氏更為看重,但是太原王氏卻絕非可以忽視的高門大族。
只需提一個人的名字,便可知太原王氏的淵源有多麼久遠,名望有多麼高隆。漢末董卓當政時,大漢司空王允是他的死對頭。送出貂蟬,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的便是王允。而這位王允便是太原王氏的先祖。
大晉立國之後,太原王氏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傑出的人物湧現,但是太原王氏一族一直沒有遠離朝堂,一直在權力集團之中。王坦之的父親王述一直是堅定的限制桓氏權力的一派,當年和庾氏一起阻止桓溫遷都之議而脫穎而出。官至尚書令之職。太原王氏再一次回到了權力的中心。
王述病故之後,王坦之襲父爵位,數年間稱為門下省侍中,成為朝中中堅力量。
王坦之可不是完全靠着祖蔭上位的無能之人,他弱冠之年便已經名滿天下。和如今的大司馬參軍郗超齊名。世人有句俗語叫做『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這王文度便是王坦之。由此可見一斑。
相較於性格而言,王坦之比謝安要隨和的多,對下屬官員也更有耐心,更和藹。但這不是李徽願意在他身邊做事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王坦之更務實做事,更勤奮。
跟在謝安身邊的時候,仿佛歲月靜好,整個門下省都沒什麼事好做的。謝安天天不是喝茶閒聊,便是下棋閒逛,日子過的優哉游哉。
但一旦跟在王坦之身邊的時候,便會連軸轉,總是忙忙碌碌,有大量的事要做,根本不得空閒。
李徽當然不是自虐,非要喜歡忙碌。但對於一個官場新手,又急切的想要知道大晉朝的各種事務的運作和情形的人來說,大量參與朝廷事務顯然是最快的成長方式。只有大量的經手和目睹各種事務,才能讓李徽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和了解環境,並且洞悉大晉朝朝廷里的各種秘密。無論是事務性的瑣碎工作,還是旁聽記錄一些重要事務的處置過程,對李徽而言都是受益匪淺飛速成長的過程。
謝安和王坦之兩人簡直是兩個行事風格的極端。謝安每天大量的時間都處在閒暇的狀態,而王坦之則是忙的一時不停。
當然了,年紀上來說,王坦之只有四十出頭,而謝安已經五十多了,理當王坦之多分擔一些。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兩人行事風格的差異。王坦之顯然更加的勤奮實幹一些。
不過李徽也看的出,謝安顯然是門下省的主心骨。他雖然不太管事,但是王坦之每遇重要之事都會去徵求謝安的意見。往往愁眉苦臉走進謝安公房的王坦之,出來的時候便神情輕鬆之極。那顯然是謝安給了他解決難題的辦法或者建議。
門下省兩位主官這種關係和處理事務的方式,倒是讓李徽覺得很新奇。李徽有事在想,這或許便是最有效的最合適的搭配吧。也正因如此,門下省中的風氣不錯,倒是個能做事的衙門。
二十餘天時間裏,李徽像個干燥的海綿,拼命吸取水分。讓自己在新職位上變得更充實和熟練,也變得更從容。一開始的時候,李徽笨拙謹慎,無法獨立完成任何一樁事務。但半個月時間一過,李徽便已經迅速的適應了職責,並且可以獨立的處理事務,協助上官完成工作了。
對李徽而言,這種轉變的過程其實不難。有了王坦之的寬容,有他自己主動觀察和學習的態度,有整個氛圍的積極風氣,李徽很快便變得如魚得水起來。
七月中,李徽家中的裝修改造也全部結束。兩座普通宅院已經改造為一座大宅。雖不能稱為豪華,但已經很令李徽滿意了。前前後後,這座大宅花了燒過三百五十萬錢的巨款。但總體的效果還是讓李徽覺得很值的。
大宅目前只剩下了內部的修飾和佈置之事,這成了阿珠個人表現的舞台。阿珠雖然出身貧寒,但確實有些天賦,可能是她母親小時候給了她一些啟蒙,讓她和其他貧寒出身的人不同。
關鍵是,她的審美和品味是得到李徽認可的。或者說,阿珠知道李徽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所以她的設計都讓李徽覺得甚為滿意。
比如,在裝修完成之後,阿珠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李徽的住處旁邊的圍牆旁栽下了一棵老臘梅樹。一向節儉的她,儘管李徽將財政大權全部交到她的手裏,任她使用,她也是精打細算的。但是那棵老臘梅樹是她花了五萬錢的巨款從一戶人家的院子裏買來移植於此的。
買一株花樹花了五萬錢,這是阿珠完全不會做的事。甚至普通的花木,她都寧願帶着人去野外挖掘移植。但是她知道李徽喜歡臘梅花,所以根本不會吝嗇。
當然,距離李徽想要的居住環境還差的很多。除了內部的佈置裝修之外,宅子北邊的那片雜樹林要砍掉,一些老墳要挖掉。通向秦淮河南岸的視線不能被阻擋,通向小河口的風景要重新塑造,地要圈起來,將來那些都是大宅的地盤。
但這些只能慢慢的來。
七月初的時候,李徽派蔣勝回石城老家一趟,一來告知母親和丑姑她們自己在京城的情形,二來也詢問她們有沒有來京城的意願。
不過,蔣勝回來說,母親和丑姑已經在石城縣老宅住的習慣了,不想來京城居住。李徽也只得作罷。京城喧囂,遠不如石城縣清淨,丑姑又腿腳不便,所以還是留她們在石城縣為好。
蔣勝倒也並非空手而歸,他帶了幾名李家族人來到京城。這是李徽讓蔣勝回去的另外一個目的。自己既然要頂着丹陽李氏的名頭行事,振興丹陽李氏便是自己的責任。而丹陽李氏如今只剩下了幾家人,且都窮困落魄,自己理當對他們負起責任來。
此次蔣勝回去,將丹陽李氏中的幾名後生少年帶來了京城。他們最大的二十四五歲,小的也只有十五六歲。李徽讓他們來到自己身邊,一來見識外邊的世界,給他們機會。二來,也要親自鍛煉他們,讓他們成為李家振興的種子。
在大晉,沒有任何一個家族的崛起是靠着某一個人的單打獨鬥能完成的,都是整個家族人才輩出,齊心協力數代努力進去而能達到一定的高度。雖然對於士家小族而言,想要出頭是極難的事情,但這不能阻擋李徽的腳步。
除此之外,李徽還讓蔣勝攜帶巨款回石城縣置辦田畝。李氏要想振興,必須擺脫族人的貧困。莊園土地是生計的保障,窮困潦倒是無法振興家族的。
蔣勝帶回的巨款中有一百萬錢是用於置辦田畝的。雖然一百萬錢雖然置辦不了多少土地,只能買下一個幾百畝的小莊園以及一些荒地,但對於目前的李氏族人而言,耕種足夠。況且李徽手頭也沒有太多的錢財,八百萬錢如今已經花掉大半了。李徽當然不能讓自己兩手空空。
在京城這樣的地方,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90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