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日已偏斜,打理了一天的生意,忠靖侯府眾女終於聚齊。
賽西施端着一盤菜餚招呼道:
「諸位姐妹,我新創製了一套八珍羊肉,你們快嘗嘗。」
見龐燕燕動箸讚嘆,眾女也都品嘗起來。
李師師見坐在身邊的杜十娘懨懨無神,不由勸道:
「十娘,你整日介窩在家裏,也不管你那份產業,小心賠乾淨了。」
杜十娘無精打采地夾了塊羊肉,怏怏道:
「不是有姐姐的丫頭春柳幫我管嗎?唉……」
說着,她嘆息道:
「我本想用做生意的錢養些探子,或許能幫上曹郎,可是太難了,那些錢根本就不夠,我也懶得費心了。」
「……也不知曹郎何時才能回京。」
說着,她又發起了怔。
李師師低聲笑了起來:
「我說呢,卻原來是害了相思症。」
「待曹郎回來,我讓你幾日,就不知你受不受得了,到時可別找我求救……」
杜十娘輕啐一聲,輕錘了她幾下:
「好你個師師丫頭,平日裏看着老實,其實數你最。」
「還是曹郎最能形容你……悶。」
聽到這話,氣得李師師對準她上臀狠狠打了幾下。
其他幾女見她們越說越大膽,也不由心中蕩漾,忍不住捂嘴發笑。
正這時,中門上的嬤嬤突然來報道:
「大娘子,李府的清照小娘子在外求見呢。」
聽到李清照求見,龐燕燕愣了一下,忙收斂了笑容,揉了揉發漲的小臉,正色道:
「快請她進來!」
說着,她一邊起身漱口一邊解釋道:
「聽說太皇太后將她驅出三司,發落回府了,王先生已經派人說明,這是朝廷對夫君手下官員的試探,不久就該對狄青將軍下手了。」
「李小娘子是夫君的重要臂助,我先去安撫她一下,免得她不知底細,暗自擔憂。」
其實李清照身在三司,又有上官婉兒的傳承卡,對於朝堂形勢看得比龐燕燕還要清楚一些,也並沒有因為罷官而太過懊惱。
令她難以接受的是太皇太后的罷官理由:
妄誇才華,不守閨訓,婦德有虧。
這種評價出來,讓她覺得委屈至極,都沒有臉在京城混了。
她知道太皇太后的想法和主張保守一些,卻沒想到她對自己的事如此厭惡,出言這麼狠辣。
所以她迫切想知道曹斌的行程和具體計劃,若曹斌不想冒險政變,她會成為最慘的犧牲品。
這個時代,名聲壞了的女子,下場多半不會很好……
其實也不只李清照等人關心曹斌的行程,皇宮中的劉太后也覺得時間緊迫。
不同於潘仁美父女,劉太后十分忌憚能夠掌軍的人。
她知道,在曹斌回朝之前,是最容易削弱他實力的時候。
只要將朝廷大勢和禁軍掌握在手,到時候,就算曹斌不情願也晚了,他只能迫於形式,任由自己拿捏……
吃過晚飯,劉太后一邊翻看奏章,一邊琢磨官員任免,直到半夜才睡下,次日凌晨三點多鐘就又被小皇帝吵醒了。
想着早上的朝會,劉太后也沒有了睡意,於是吩咐宮人伺候梳洗起來,不多時,郭老太監也匆匆趕到了慈元殿。
劉太后頭也未轉,隨口問道:
「姓龔的小子進展如何?」
郭太監忙回道:
「大娘娘放心,進展很順利,潘氏主僕已經沒有那麼戒備了。」
「昨晚還鬆了口風,讓龔良臣打聽朝上的消息,相信很快就能成事了。」
劉太后皺了皺眉,臉上有些不愉:
「哀家就知道,那小賤婦不會甘心。」
說着,她似對宮女的服侍有點不滿,將之揮退後,親自拈起粉底對着鏡子上起妝來:
「潘氏已斷食七八日了吧?我看她扛不住餓了,今晚就讓龔良臣動手下藥。」
「告訴他,此事若成,哀家會給他個大大的前程,若是不成,他就不必活在這世上了。」
郭太監連忙點了點頭,嘿然笑道:
「也是大娘娘仁慈,如此既能保住潘氏的性命,也能讓她過得輕鬆些,只是便宜了龔良臣那小子……」
劉太后給眼部皺紋做完妝,又對着鏡子仔細打量一會兒,才斜了他一眼:
「趕緊去辦事,記住藥不能太烈。」
「免得潘氏事後察覺,萌生死志,魚死網破,也不能太輕,讓龔良臣無功而返。」
作為一個守寡多年的女人,她太了解深宮的寂寞了,那龔良臣又是潘氏的舊情人,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若再弄出幾個孩子來,那賤婦永遠也別想與小皇帝和好,就算自己這個太皇太后死了,她也別想翻身……
「大娘娘,要上朝了。」
吃過早飯,劉太后又逗弄了一會兒小皇帝,很快就到了朝會時間。
劉太后起駕紫宸殿,剛剛升座受完朝禮,就見包拯出班奏道:
「太皇太后,臣包拯彈劾高樂侯劉美。」
「此人愚蠢無德,只因是皇親國戚,便登高位,實乃國之蠹蟲……」
上次劉美手下的禁軍犯事,包拯刀鍘發配,一點情面沒給,還盯上了劉美這個新上任的殿前司副都指揮,幾乎日日上奏。
這次包拯也是發了狠,上來就是愚蠢無德。
如此惡評劉太后唯一的兄長,不啻於當眾打她的臉,此時,劉太后的臉色像吃了蒼蠅一樣難看,她強壓了壓怒火道:
「包卿暫且退下,待散朝後哀家自會叫來高樂侯,當面告誡,讓他給包卿陪罪可好?」
聽到這話,包拯頓時激動起來,義正辭嚴道:
「高樂侯非是得罪微臣,而是得罪了黎民百姓,得罪這大宋的江山社稷!」
「太皇太后一日不罷高樂侯,臣一日不會停止彈劾……」
此話一出,差點沒把劉太后氣死。
謀劃奪宮之前,她本已和王延齡說定,對方掌朝,自己掌軍,沒想到王延齡連自己的學生都管制不住,讓她極為不悅。
見包拯咬着死理咄咄逼人,她不由暗下決心,等處理完狄青,就把這包黑子也貶出京城。
正這時,賀劍章突然出班道:
「包拯,你放肆!犯事者你已處置,太皇太后也答應勸導高樂侯,你為何還要揪住不放?你是想替太皇太后掌朝嗎……」
見包拯怒目圓睜,想要與賀劍章爭辯,王延齡連忙出聲道:
「夠了,昨日北遼與西夏使者已手持國書抵京,或有要事,還是先召見他們,其他瑣事之後再議。」
「希仁先回朝班吧,娘娘既已有令,就再給高樂侯一些時日。
說着,也不等包拯回復,直接請示劉太后,召見兩國使臣。
包拯雖有不甘,但也不想在外使面前表現出朝廷失和,只得回班忍耐。
西夏這次派出的使者是計院主事張延壽,遼國是常來大宋的出使的耶律義先。
上次出使,他挑釁曹斌被踹下戰馬,丟了個老大的臉面,差點被遼帝解職,多虧他兄長受遼帝器重,才有了再次使宋,戴罪立功的機會。
行禮之後,他大略往殿中掃視一下,見曹斌果然不在,心裏頓時輕鬆不少,隨後就取出國書朗聲誦讀了起來。
這是一封道賀書,恭賀大宋清除亂政,聖主臨朝,賢臣輔國。
賀書中將劉太后說成了女中堯舜,將王延齡誇成了周公在世,溢美之詞滔滔不絕,聽得劉太后與王延齡眼泛喜色,心懷大暢。
尤其是王延齡,最講究一個「以德服人」,能夠得到敵國如此誇讚,差點讓他達到人生巔峰。
見王延齡志得意滿,還有不少大臣露出與有榮焉的表情,寇準卻心中膩歪。
遼夏為什麼如此稱頌?
還不是王延齡對他們妥協退讓,能讓他們得到好處?
想到王延齡急匆匆召見兩國使臣,寇準甚至懷疑他早就知道遼夏出使的目的,藉此穩定大宋朝堂,攫取聲望。
此時此刻,他頗有點心灰意冷,後悔支持王延齡了……
他與包拯不同,對高樂侯劉美的事沒那麼在意,對貶斥曹斌的軍中舊部,削弱他的軍望也樂見其成。
最讓他不爽的是劉太后和王延齡對遼夏的妥協,還有王延齡對江南市舶司等地的處理方法。
寇準雖然對曹斌的作風看不太慣,但卻對他的生財之道十分推崇。
今年朝廷的財賦危機剛剛得到緩解,正是求穩的時候,他王延齡派人摻沙子也就罷了,還迫不及待得改變曹斌定下的地方新政。
在寇準看來,王延齡這就是為了排擠曹斌而越權伸手,私心太大……
好半晌,遼夏兩國使者才將國書念完,耶律義先又提出遼國財用不足,暫緩還款,再借一百萬貫錢糧的要求。
上次遼宋之戰後,大宋雖然慘勝,但也將歲幣改成了借款名義,現今本已到了歸還日期,沒想到遼國非但不想還款,還要再借。
王延齡正要開口,寇準卻忍不住了,怒斥道:
「遼使住口,你遼國這分明是打着借款的名義向我大宋強索財貨……」
大宋自己的日子都過得飢一頓,飽一頓,哪能任由遼國詐取錢財?更何況遼帝還計劃着攻打大宋的盟友,這不是資敵嗎?
義先聞言,卻臉露冷笑:
「寇大人,我國南院軍資短缺,軍中尚未湊夠過冬餉銀,若他們無法生活,恐怕會南下搶掠。」
「到時侯,您可別怪我大遼約束不力,不顧兄弟鄰國之義。」
寇準被這赤裸裸的危脅氣得夠嗆,怒懟道:
「你若敢來,也別怪我大宋不給遼帝情面,將敢于越界的遼卒盡數處死……」
聽到這話,劉太后連忙打斷道:
「寇卿住口,遼使也請息怒,萬事都能商量,妄動刀兵對宋遼兩國皆無好處。」
她剛高興沒一會兒,就被遼使弄得頭疼起來。
遼國這是看準了大宋內部不穩,正處在奪權關鍵時期,不敢議兵開戰,才藉機訛詐。
她沉吟了一會兒,正要說話,卻被西夏使者插話道:
「太皇太后,我西夏也要借二十萬貫,還望您不吝邦誼,幫扶一二。」
劉太后聞言,頓時無語了,眾臣也面面相覷,看着氣勢洶洶的遼國使者,一時緘默。
章惇與王安石也對視一眼,頗為無語,如果說遼國是猛虎,那西夏就像鬣狗,祖傳的反覆無常,時常想跑上來討點便宜。
正此時,殿外突然傳來一聲尖細的高喝:
「慈明正宮,遵遺聽政,皇太后潘娘娘駕到……」
聽到這聲通報,劉太后心中大驚,立時便知道後宮有變,連忙召喚郭太監與殿中禁衛。
耶律義先也愣了一下,隨後卻露出興奮的神色。
他沒想到大宋朝廷還有變數,不過大宋越亂,對他們越是有利,說不得還能詐出更多好處……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4.12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