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要是適合建都,父皇早就遷都了!」朱權搖頭道。
朱元璋啞然失笑,朱權確實說的沒錯,在立國之初,他確實很中意在鳳陽建都,為此徵發了三十萬勞役,要建一個比元大都更豪華的城池。
後來,他到鳳陽驗收時,隱約聽到兵器打鬥聲,便暗中調查此事,原來民工和工匠的工作太辛苦,又沒有工錢,於是便私下埋了不祥之物,詛咒宮殿的居住者。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了數年皇帝的朱元璋,眼界越來越開闊,他認識到,鳳陽距離中原較遠,交通不便,無法成為京城。
可南京呢?
定都南京,難以控制北方廣闊的領土,所以凡是定都南京的朝代,要麼偏安一隅,要麼國祚就幾十年。
「開封?」
開封是宋朝的國都,經濟繁榮,交通便利,又是在中原腹地,這樣聽起來,確實是個遷都的好去處。
「開封無險可守,又經過元末混戰,人口銳減,田地荒蕪……再加上是黃河泛濫的重災區,若是黃河決堤,開封將會被瞬間淹沒!」
朱權直截了當的說出開封的劣勢。
朱元璋緩緩點頭,身為皇帝的他很明白,如今的開封已然不適合定都了。
「那就定都在西安或洛陽,乃是龍興之地,據山河之險,守望天下。」
朱元璋擲地有聲的開口,他確實有定都西安的打算,兩年前,他還特意派朱標去西安考察,只可惜朱標突然暴斃,此事才耽擱了下來。
朱權又搖頭道:「關中平原荒蕪已久,無法承受太多稅賦,況且西安距離江南財賦重地太遠,若是運送錢糧,損耗太大,根本不行!」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合着他無論提出什麼想法,朱權就直接反對是吧?
朱元璋冷哼一聲,反問道:「咱倒是想聽聽,在你心裏,什麼地方適合遷都?」
「北平!」
「胡鬧!」
朱元璋當即反對,冷聲道:「北平是什麼地方?當年是遼的都城,又是金的都城,繼而是元都,難道你要讓咱漢人的都城,建立在在胡人的廢墟上嗎?」
「你這麼生氣幹什麼?關你什麼事?」
朱權好奇的打量朱元璋,嘟囔道:「你懂什麼?建都北平後,可以使政治、經濟、文化北移,那麼北方就會迅速繁榮昌盛,華夏文明將會再次統一。」
「另外,為什麼千年以來,北方遊牧民族始終是華夏的大患?就是因為每次北伐,無法徹底的消滅蒙古。可如果遷都北平後,由河北出兵,能迅速抵達北方前線。」
朱權指出遷都北平的好處,可朱元璋還是很猶豫。
正巧這時,姚廣孝求見,聽到兩人的對話後,皺眉道:「殿下,此事萬萬不可啊,要是朝廷遷都北平,那咱們大寧呢?是不是就要被除藩了?」
朱元璋當即譏諷道:「此乃軍國大事,小小一個藩地算什麼?」
姚廣孝並未理睬嘲諷,又思索片刻,忽然面露狂喜,大聲道:「殿下,此計甚妙啊!大寧距離北平極近,咱們可預先培養一萬死士,等到朝廷遷都之時,奇襲北平,則大事可成矣!」
「殿下計謀勝臣十倍,臣一直想着如何避開重兵,奇襲應天府。可殿下想勸朝廷遷都,從而兵不血刃拿下天下……哈哈哈。」
朱權頓時目瞪口呆,自己可從來沒這樣想過。
朱元璋一時間也迷茫了,難不成朱權真有這樣的心思?
請君入甕?
臥槽,險些上了朱權的大當啊!
姚廣孝感慨道:「殿下當立即上書朝廷,言明北平的優點,請求朝廷遷都。然後殿下應當征服女真,聯絡西北藩王,然後大軍南下……」
「行了行了,別胡說了!」朱權急忙制止。
朱元璋眯着眼睛道:「建都北平有諸多優點,但是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胡人的威脅太大,倘若大明朝廷變弱,胡人趁機南下,不出一個月,就能抵達北平……」
「而各地的重兵救援,則需要兩三個月之久。」
「所以,就要逼着後世子孫開疆拓土,在百年之內,要征服女真、消滅蒙古、擊潰吐蕃、駐軍西藏,要從北海蔓延到安南,從安西到琉球,皆納入我大明版圖。」
朱元璋深呼一口氣,如果真按照朱權的設想,大明政權將變得無比穩固,北平也將成為中心地帶。
那時候,大明擁有沃土萬里,龐大的就像是個巨人般,屹立在世界中央,俯瞰着無數弱小國家。
「咱這幾日要回老家一趟,提前給你說一聲。」朱元璋道。
朱權看了他一眼,這個有才能的老者,處理些家務事很正常,便同意道:「好,你儘管回去,等安排好家裏的事情後,就再回來。」
「唔。」
出了殿門,朱元璋的臉上古井無波,東北的局勢已經看清楚了,朱權雖然不干好事、不遵法令、胡作非為,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他還算是個好皇子。
另外,朱權的才幹不錯,有志氣,有雄心,如果將大明真的交給他,或許能闖出來一條不同的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是,朝中文武百官會答應嗎?
那些忠於朱允炆的臣子,他們會不會反叛?
同室操戈,是朱元璋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走在路上,朱元璋忽然問道:「你說,遷都北平真的可行麼?」
李文忠詫異地抬起頭,他是朱元璋的親外甥,也是當年太子朱標的大表哥,一生戰功赫赫,平定江浙,西征巴蜀,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臣是個武將,只懂軍事。從軍事角度講,北平乃是燕雲十六州的門戶,北平不保,則中原不保……而要想保證國家的穩固,就應該保持對蒙古的戰略攻勢!」
朱元璋嘆了口氣,搖頭道:「北平如今是個邊陲小城,要想成為大明的首都,首先就要說服文武百官,擴大城池,遷徙百姓。除此之外,要修建漕運,重整耕地,修河挖橋……」
朱元璋眉頭越皺越緊,心中思索着此事的可行性。
「陛下,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像漢唐時期,以長安為都城,洛陽為陪都。宋朝時,以開封為都城,商丘為陪都……」
朱元璋瞬間明白了意思,詢問道:「你意思是說,以應天府為都城,北平為陪都……這樣能迅速將北平建設起來,然後再考慮遷都事宜?」
「沒錯。」李文忠點頭。
「走吧,咱出來那麼多時日,該回應天一趟了,要不然朝廷就亂套了。」
「有陛下在,大明朝廷穩如泰山。」李文忠應承一句,又道:「陛下,您不去代地、遼地,還有晉地看看嗎?」
朱元璋擺擺手:「不看了,不看了。他們幾個皇子,又不像朱權這個怪胎,有什麼好看的,難道他們幾個天天也密謀造反嗎?」
李文忠啞然失笑。
普天之下,有實力造反的,其實就朱權一人,其餘的藩王,要麼封地小,要麼沒軍隊,再或者被朝廷監視,拿什麼造反呢?
「嗯,說的不錯。咱想問你,如今朱權成了氣候,威脅太大,朝廷該怎麼做?」
「臣說這個,怕是不合適吧?」
「你必須說,咱恕你無罪!」朱元璋目光炯炯,一臉嚴肅。
「當殺!」
「嗯?」
「朱權身為皇子,以下犯上,不尊王法,肆意妄為,甚至有造反的跡象,陛下應該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大舉興兵,剷除此僚!」
「真的?」朱元璋驚訝的扭過頭。
「千真萬確,等滅掉朱權後,東北一帶的百姓必然歡欣雀躍,對陛下感恩戴德,咱們大明的威名傳播四海……」
「停!」朱元璋聽出話中的反意,冷冷道:「李文忠,在你眼中,咱難道就是個刻薄寡恩的人嗎?如果咱親手殺了自己的孩兒,以後史書會怎麼寫咱?」
「臣並無此意。」
此刻,李文忠的臉色終於認真起來了,抱拳道:「陛下,寧王殿下有勇有謀、果敢機智,如果身為人臣,則可以輔佐天子治理天下,乃一代賢王;若是登基稱帝,則能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咱沒有想到,你對他的評價這麼高!」
朱元璋拍了拍李文忠的肩膀,笑道:「咱知道了,此次來大寧一事,咱不希望有第三個人知道。」
「臣明白。」
查清楚後,朱元璋並沒有耽擱多久,翌日,輕車簡行的離開了大寧,沿官道返回應天府。
喜歡最強藩王造反,老朱喜當太上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4.09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