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團驚艷了這個時代的煙火,叫作氯糖反應。
將氯酸鉀和白糖粉末混合在一起,用時引燃,會發出啵——一聲爆響,同時發出強光與煙霧。
「敗筆!」
走的時候,劉學勤有些遺憾,要是再加些鹽就完美了,那樣將會呈現出金黃色火焰。
製備氯酸鉀稍有些複雜。
只需要電解飽和食鹽水,可以生成氯氣。將氯氣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可一步製得氯酸鉀。
問題是這時候市面上沒有氫氧化鉀。
需要拐個彎,將氯氣通入石灰乳,生成氯化鈣和氯酸鈣。將氯化鈣去除,用氯酸鈣和碳酸鉀反應,即可生成氯酸鉀。
碳酸鉀有自然生成的,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很難鑑別,最簡單易得的方法,是將草木灰溶於水中,便可得碳酸鉀溶液。
對劉學勤而言,自然無需這麼麻煩。
這麼多年下來,實驗室要用到的基礎藥品和試劑都有幾百種了,雖然普遍達不到化學純的純度,但應付一般性的實驗是盡夠。
最熱衷這項工作的就是了凡,而本思則有些見異思遷,前陣子喜歡上了有機化學,最近又超迷機械。
對音峰的印刷機和自行車愛不釋手,整天在兩個山頭之間來回飛奔。
這種跨學科的人才遲早會出現,劉學勤對此不支持,也不反對,只是冷眼旁觀,任其自然發展。
書接前文,劉學勤是怎麼遁走的呢?
他又不是神仙,自然還是用魔術師的辦法。
機關就在狄道縣衙的大堂之上,也是有段嗣宗這麼個便宜岳父,他早先在這裏留了個後手,大堂和監獄裏各留了一條暗道。
待潘知縣回過味來,劉學勤已經出現在一家青樓的密室。
戴上藏在這裏的面具,穿上斗篷,他大搖大擺地出了城。呼哨一聲,與等在林子裏的護衛會合,縱馬而去。
「此人莫非真的是神仙不成?」
大明人到底還是迷信,親眼見識了劉學勤的神通,潘知縣心裏也開始打鼓,冷汗涔涔而下。
來狄道之前,他接到戶部公文,令他赴任後嚴密監視劉家堡和塞音道場的行止,必要時,可照會臨洮衛,一體行動。
當時他便先入為主地將塞音教歸為邪教一類。
為此,他拜會臨洮知府時,徵詢過上官的意思。
誰知知府劉用卻是和段嗣宗穿一條褲子的。
劉用與劉學勤是本家,卻無親屬關係。這位是個博古學派,着有【墨莊集】。他對塞音道場的情況是熟知的,潛意識裏將其歸為墨、莊之流。
對劉學勤十三歲創辦道場,他是非常清楚的。即便內心不認同謫仙的說法,起碼可以確定這是個神童。
有些樂見其成的意思。
由於此人年事已高,生性又謹慎,是以與道場並無直接瓜葛。
即便往來送禮,都是通過段嗣宗這個中人。
這些背景對官員來說,是必須搞清楚的。於是潘從善決定甩開劉用單幹,想不到最後搞得自己不上不下,極其的難受。
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將這件事的處理過程據實上報,由於恐懼老仙的神通,他將這次事件定成「膠菊奪田」。
因為塞音道場定的收購價過高,身為知縣的他擔心百姓從此拋荒糧田,改去種植膠菊。
嗯,有些類似嘉靖朝的改稻為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潘從善創造性地想出對膠菊收購方,即塞音道場,加收高額稅費。
一則可以限制他家的採購數量;二來為朝廷府庫創收。
等於贏了兩次,簡稱雙贏。
劉學勤走私茶葉之事,他隻字未提。
他是不想把老仙給得罪死了,可想不到錦衣衛比他動作快得多。
他的公文還沒出陝西,發生在公堂上的種種異狀,包括他的公文的抄件,已經到達朱元璋的案頭!
甚至連【海底兩萬里】,特殊的刻印機器都有。
自然包括私茶販賣不法事等。
「彼其娘之!這個狗屁老仙,着實可惡!」
太和殿,看完蔣瓛呈上的密信,不由拍案大罵。
以前只是擔心這夥人聚眾生亂,想不到還有經濟問題。
是可忍,孰不可忍!
特別是兩千畝的私茶園,居然會在朝廷監管之外。那可是他老朱家的銀子,這麼多年,得有幾萬兩了吧?
「來人!」
想到這兒,朱元璋將腰帶往上提了提,眼中有若實質的殺氣令殿中之人遍體生寒。
然而,突然一幅幅畫面出現在眼前。
一個十三歲的少年,領着一些僕役,將茶樹苗一株株種在荒山上。
後來幹活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是比少年還小的半大孩子。
「他怎麼想到的?」
朱元璋又重新坐下,讓人去叫太子。
他不是動了惻隱之心,而是錦衣衛的情報非常詳細,幾乎還原了劉學勤篳路藍縷的創業過程。
那麼,一個十三歲的人,如果那會兒就算計着做私茶買賣,挖帝國主義的牆角,那就有些可怕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又拿起信件,仔細讀起來。
終於,朱元璋的注意力放到先前被他跳過的那本小說——【海底兩萬里】。
這時已是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底。
焦炭廠和哈拉溝鐵廠已經相繼投入運營。
而總投資萬兩銀子的【臨洮府音迅車行】也正式宣告成立。
知府劉用受邀參加了剪綵儀式,鄰近的渭源縣和金縣的知縣都趕了過來。
唯獨缺了狄道知縣潘從善。
這些日子,隔三差五的就有斯峰的人過來,用一氧化碳關照他。雖然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但是整個人病懨懨的,形容枯槁。
劉用的興致很高,儘管這時商人地位很低,但劉學勤一再解釋,車行屬於輕工業,其中橡膠提取車間更是這個時代極為先進的化學工業。
知府大人一概聽不懂,可見到【鳳凰牌】自行車的樣機後,頓時兩眼放光,驚為天人。
當得知一輛自行車售價二十五兩銀子,批發價約在二十兩上下時,幾位官老爺齊齊驚呼:
「這麼貴,誰買得起啊?」
劉學勤笑着解釋,隨着產量提高,這個價格是可以降的。
再者說了,如今大明一匹上馬要三四十兩,還要有人管理,要花草料錢。
自行車就不用啊,除了偶爾換胎、換鏈子花幾個錢,就沒有額外的花費。
要是路況好的話,一天騎個兩三百里地,不在話下。
預計明年年初正式投產,第一年產量為三百台。
貌似產量不大,可劉學勤知道,市場只要發育起來,自行車的潛力簡直不要太大。
還可以帶動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
最後,知府老爺當場領到一台贈品,老頭樂得合不攏嘴。
他今年已過六十歲,頭髮鬍子雪白,卻扶着車把不肯撒手,猶如攬着可人兒,對眾人笑道:
「老夫自當勉力御之!」
兩位知縣分別獲贈了【塞音本經精校本】和【塞音丹論集注】,還有一張自行車票。
得知等自行車生產出來,他們可以憑票白領一輛車的時候,這兩位的臉也笑成朵花。
喜歡塞音老仙鬧大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404s 3.98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