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六十一集 火燒連營

    洛陽帝宮,君臣鬥智。

    劉曄又道:武皇帝在時,孫權便屢降屢叛,攻合肥,下皖城,每趁我與劉備爭戰時擾我後方,侵我土地。今陛下信其詐降,又崇其位號以封之,是與虎添翼,必反噬陛下。

    話音一落,司馬懿隨聲附和:劉侍中乃金石之論,請陛下納之。

    曹丕極為自負,因見兩個前朝老臣勸諫,卻正好引發倔強之性,連連搖頭:不然。朕不助吳,亦不助蜀。待吳、蜀交兵,止存一國,那時除之,有何難哉?卿等請勿復言。

    遂命邢貞同趙咨捧執冊錫,徑往東吳。正要散朝,忽報安鄉侯程昱病故,壽終八十歲。曹丕聞奏為之流涕,下旨厚葬,追贈車騎將軍,諡號肅侯,令其子程武嗣任。

    趙咨回到武昌,面見吳主,申述此去洛陽經過。孫權嘉其不辱使命,封為騎都尉。聞說魏帝使節隨至,即命在殿外排擺執事香案,拜受魏帝所封吳王之爵。

    顧雍諫道:主公可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以示獨立。不當受魏帝封爵,向彼稱臣。

    孫權答道:大丈夫能屈能伸。當日沛公受項羽之封,蓋因時也;孤何故卻之?

    遂率百官出城迎接。邢貞自恃上國天使,入門猶不下車。

    張昭怒道:禮無不敬,法無不肅。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無刃殺你?

    邢貞聞而恐懼,慌忙下車。忽聞車後一人放聲大哭道:我等不能並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

    回首視之,乃是徐盛。邢貞嘆道:江東將相如此,終非久在人下者!

    孫權即受魏帝封爵,文武官僚齊來拜賀。由此東吳立國,便令張昭與孫邵、滕胤、鄭禮等人,根據周、漢前制,撰定臨朝典禮規章。

    為鞏固吳魏聯盟,孫權又遣趙咨到洛陽,提出以張昭、孫邵及子孫登一同入侍為質。

    曹丕為顯大國氣象,受其貢獻,免遣諸子入京為質。因欲觀吳、蜀之間決鬥,遂不發兵助吳,即率眾臣出城圍獵。林中縱馬,雉雞亂飛。

    文帝曹丕環顧左右,大笑道:射雉之樂,以至如此!

    辛毗正在身側,忽然答道:圍獵之事,於陛下甚樂,而群下甚苦。

    文帝被掃了興致,默不作聲,以後便減少外出圍獵。

    鏡頭轉換,按下曹丕,復說孫權。

    孫權因受魏文帝之封,以為除去北方之憂,即在武昌江邊設置釣台,大會群臣。

    席間孫權飲酒大醉,向群臣說道:今日酣飲,眾卿只有醉落水中,才可停飲。

    張昭正色道:臣以為縱酒豪飲,對小民本非大錯,但對一國帝王,干係非小。紂王作糟丘酒池徹夜宴飲,只謂高興遣懷,不認為有何過錯,但終至國滅身亡,悔之何及!

    孫權默然而慚,於是命令罷酒散席,老大掃興。

    數日之後,群臣皆議,宜立張昭為丞相。

    孫權卻道:國內百事冗雜,丞相任重。張子布老矣,使之為相,非優崇老臣之措。

    於是不用張昭,反命孫邵任丞相。

    拜相已畢,細作來報:蜀主水軍已出巫口,旱路軍到秭歸,大都督陸遜兵退百里。

    孫權大驚,乃問文武群臣:蜀兵勢大,當復如何?

    言未畢,武衛都尉孫桓奮然而出,伏地奏道:臣願率部下李異、謝旌,乞數萬之眾,助陸伯言以破蜀兵。

    字幕:孫桓,字叔武。其父俞河,因隨孫策平定江東有功,賜姓孫。

    孫權大喜,令點軍五萬,封孫桓為左都督,虎威將軍朱然為右都督,克日起兵。

    孫桓領命,引軍屯於宜都界口,令朱然領水軍結營江上,以拒蜀兵。

    蜀將吳班探知孫桓在宜都下寨,飛奏漢帝。劉備已到秭歸,聞奏大怒:孤聞迫我弟關雲長者,便有朱然、孫桓。量此小兒,安敢與朕相抗!

    遂命關興、張苞:引五千虎衛軍,前去相助先鋒吳班破敵。

    二人拜辭劉備,即至宜都會合吳班,一同進兵,列成陣勢。

    孫桓聽知蜀兵大至,合寨多起,引軍出迎。兩陣對圓,令李異、謝旌出戰。交手不過十餘合,關興大喝一聲,將李異一刀斬了;張苞抖擻精神,一矛刺死謝旌,孫桓大敗。

    吳班引張南、馮習驅兵掩殺,滿山遍野皆是蜀兵,吳軍四散奔走。

    張南、馮習向主將獻策:吳兵勢敗,正好乘虛劫寨。

    吳班採納二人之計,令關興、張苞各引五千軍伏於山谷中,以當朱然水軍上岸來救;當夜自引馮習、張南,分兵三路,直殺入孫桓寨中。

    孫桓未及防備,吳兵大亂,尋路奔走。

    朱然在江上見孫桓旱寨火起,遣部將崔禹領兵來救。忽聞山谷中鼓聲大震,關興、張苞伏兵大起,兩路夾攻。崔禹左衝右突,終被張苞生擒。

    吳國水軍大敗,殘兵逃回江中。朱然聽知危急,將船隊往下水退走五六十里。

    孫桓亦被吳班動了營寨,引領敗軍逃走,直至彝陵,堅守不出。吳班等引蜀軍追至,將彝陵城四面圍定。遣關興、張苞押解崔禹,到秭歸獻捷。

    劉備大喜,傳旨將崔禹斬卻,大賞三軍。自此威風震動,江南諸將無不膽寒。

    吳王孫權聞孫桓兵敗,令人求救,不由大驚,即召文武商議。

    張昭奏道:江東舊將雖多物故,然尚有十餘人在。可命韓當為將,周泰為副,潘璋為先鋒,甘寧為救應,以拒劉備。

    孫權依奏,即發吳王符節,遣使去各營徵調諸將。

    不數日諸將齊至,唯報甘寧患痢疾病重,已於上月亡故,未及發報哀書至京。

    孫權痛惜異常,遂命潘璋兼領甘寧部眾。韓當、周泰、潘璋三將辭了吳王,各引本部兵馬起行,來彝陵相救孫桓。

    劉備聞報吳主又發援兵,引軍直至猇亭,大會諸將,分軍八路,水陸俱進。

    韓當、周泰聽知劉備御駕來征,抖擻精神,引兵出迎。兩陣對圓,見蜀營門旗開處,劉備自出,黃羅銷金傘蓋,左右白旌黃鉞,金銀旌節,前後圍繞,威勢赫赫。

    韓當縱馬上前,高聲叫道:陛下今為蜀國之主,何自輕出?倘有疏虞,悔之何及!

    劉備罵道:汝等吳狗,傷朕手足。孤誓不與孫權共立天地之間!

    將手中馬鞭一舉,令張苞、關興出馬,衝突吳兵。

    韓當見對面出來兩個年輕後生,不以為意,遂使部將夏恂及周泰之弟周平迎戰。不過十餘回合,張苞大喝一聲,一矛刺中夏恂,倒撞下馬。周平措手不及,也被關興一刀斬了。韓當、周泰慌退入陣,劉備令蜀兵一齊掩殺,吳兵大敗。

    潘璋見前軍已敗,急揮後軍接應,與韓當、周泰收聚敗軍,各分頭守把。

    劉備屢戰屢勝,由此威聲大震。江南之人盡皆膽裂,日夜號哭,怨恨呂蒙。

    吳王孫權連聞前線敗訊,憂心如焚。此時忽又接長沙太守步騭來報,說武陵郡百越接受蜀漢馬良招降,蠢蠢欲動。孫權益驚,急任命步騭駐守益陽鎮之。

    步騭領命上任,率部迅速平定武陵、桂陽叛亂,百越軍民復又望風而降吳軍。

    馬良見事不能成,於是潛身出城,欲至猇亭歸見劉備。但在逃歸蜀營途中,卻被吳兵所殺。可嘆多智謀士,去做間諜險事,馬良可謂是死於劉備之手。

    荊南叛亂既平,孫權急令人發詔陸遜,令其協調各部軍馬,以拒劉備深入。

    張昭出班奏道:臣聞欲攘外敵,必先安內。今劉備順江而下,志在復奪荊州。主公令孔明之兄諸葛瑾鎮守南郡,不亦危哉?不如將其召回,換他人鎮守南郡。

    孫權答道:諸葛子瑜不至於此。孤既命陸伯言統管全軍,可以問之。

    即令使者:你至前敵,傳孤旨意之後,可以張子布之語問於陸遜,自其是何態度。

    次日使者自軍營而回,呈上陸遜表章,力保諸葛瑾絕無反意。

    孫權當即回書陸遜:孤與諸葛子瑜共事多年,有生死不易之誓。當初孔明來吳,公瑾曾讓子瑜留下其弟。子瑜對孤說「弟隨皇叔,義無二心,似臣不會叛吳。」孤與子瑜神交,非旁人可離間之。卿之表函轉交子瑜,讓其解你良苦用心可也。

    寫畢回書,先遍示眾臣,然後寄出。張昭觀書大慚,羞惱而出。

    闞澤出班懇奏:陸遜今統全軍,臣恐諸將不服。古之聖主拜將,必築壇會眾,賜白旄黃鉞、印綬兵符,然後威行令肅。大王宜遵此禮,擇日築壇,拜伯言為大都督,假節鉞。

    孫權從之,命人連夜築壇,召回陸遜,大會百官。因當眾拜陸遜為大都督、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候,賜以寶劍印綬,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荊楚諸路軍馬。

    拜將已畢,吳王囑道:閫以內,孤主之;閫以外,將軍制之。

    東吳三軍諸將,無不肅然起敬。陸遜領命下壇,前至猇亭大營,令徐盛、丁奉為中軍左右護衛,擇日出師;一面調集諸路軍馬,水陸並進。

    韓當、周泰不服調派,進帳稟報陸遜:今安東將軍孫桓困於彝陵城中,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請都督早施良策,救出孫桓,以安主上之心。

    陸遜:孫安東深得軍心,必能堅守,不必救之。待我破蜀之後,彼與被困兵馬自出。傳我號令,只教諸將謹備各處關防,牢守隘口,不許輕易出敵。

    韓當、周泰聞此,也不施禮,轉身即出。眾將皆笑陸遜怯懦,憤憤而退。

    鏡頭轉換,按下吳軍,復說漢師。

    劉備自猇亭布列軍馬,直至川口,前後四十營寨,晝則旌旗蔽日,夜則火光耀天。忽聞吳主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大怒道:豎子與呂蒙合謀,損害朕二弟雲長,今當擒之!

    傳令進兵,親領前軍攻打諸處關津隘口。

    陸遜恐韓當妄動,飛馬自來觀看,遠望蜀兵漫山遍野而來,軍中隱隱有黃羅蓋傘。

    韓當請戰,陸遜止道:劉備舉兵東下,銳氣正盛;我今只乘高守險,但宜獎勵將士,廣布守御之策。今彼馳騁於平原廣野之間,正自得志;我堅守不出,彼求戰不得,待至仲夏酷暑烈日炎炎,其必移屯於山林樹木間以避其熱。彼時,吾當以奇計勝之。

    韓當口雖應諾,心中只是不服。

    吳兵見蜀軍勢大,一夕三驚,謠言四起。傳至後軍,糜芳聞而大懼。

    糜芳自降東吳,因系蜀主舅兄,而為吳國諸將所忌,吳主自然不肯重用;此次出兵,只命在後,催督糧草。此時聞說姐夫劉備連連獲勝,不由懊惱不迭,痛悔前失。

    生了半天悶氣,即引部將出營,到江上巡查糧道。正行之間,前遇一隻大船阻路,派人探問,卻是騎都尉虞翻座船。

    糜芳因己方船多,便令侍從沖對面喊道:來船聽者,請迴避我糜將軍戰船!

    對面船上水手聽了,便將此話報與虞翻。

    字幕: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初任會稽太守王朗功曹,後投孫策,成為東吳重要謀臣。可日行三百里,又善使長矛,更精通《易經》,兼通醫術。

    虞翻聞聽,即從艙中走上船頭,厲聲說道:失去忠心之人,以何侍奉君主?使關公連失兩座城池而身死,卻還在這裏枉稱甚麼將軍,你等眾謂可乎?

    因順風而呼,滿船軍士聽得清楚,盡皆驚怒。糜芳慚愧無地,不敢招惹,急命關上弦窗,吩咐讓虞翻先過。再也無心巡航,遂令調轉船頭,轉回大營。

    虞翻見糜芳避讓,卻又不依不饒,命調頭跟在船隊之後,直至糜芳營寨,要穿寨而過。


    守營門官聲稱無有糜將軍命令,不敢開門。虞翻故作大怒,對着營門罵道:這可是奇哉怪也。你我既同在吳主駕下稱臣,便應許我通行。前番面對敵軍,公安城門便應緊閉休開。應開之門反而關閉,應閉之門反而大開,此為何意哉?

    大罵已畢,繞行而去。糜芳在指揮船上聽得清楚,心中更加羞惱。

    劉備接連獲勝,信心大增,屢使前隊關前搦戰,並將孫權三代折辱。

    陸遜令眾將塞耳休聽,不許出迎,只需堅守。

    劉備見吳軍不出,天氣漸熱,數十萬軍取水不便,遂命各營移於山林茂盛、近溪傍澗之地。因恐吳兵驟至,便令吳班引萬餘弱兵近吳寨屯住;自選八千精兵,伏於山谷之中。

    早有細作報知韓當、周泰,說劉備大軍移寨,只有萬餘弱兵斷後。

    二將大喜,來見陸遜請令:目今蜀兵移於山林密處,都督可乘虛擊之。

    陸遜引兵自來前營觀看動靜,看了良久,以鞭指道:前面山谷中殺氣升起,必有伏兵。劉備故於平地設此弱兵,以誘我耳。諸公切不可出。

    眾將聽了,皆為嘆息,恨恨而退。

    三日過後,陸遜會合諸將,立於關上觀望,見吳班兵已退去。陸遜指向遠處山谷:殺氣起矣。劉備必從山谷中出也。

    其言未畢,只見蜀兵全裝慣束,殺氣騰騰,簇擁劉備而過。吳兵見了,盡皆膽裂。

    陸遜笑道:某之不聽諸公出擊,正為此也。今伏兵已出,旬日之內,必破蜀兵。

    諸將這才拜服,齊稱願聽都督調遣。

    陸遜詳定破蜀之策,修箋遣使奏聞孫權,聲言指日可以破蜀。孫權覽畢大喜,於是大起吳兵,前來接應。

    正值酷暑,蜀國水軍暴於烈日之下,不勝其苦。劉備只好令水軍舍舟登岸,全部轉移到深山密林,與陸軍連營四十餘屯,依傍溪澗休整,準備待秋後再進。

    畫外音:至此,蜀軍處於吳境之內,數百里崎嶇山道之間,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又兵力分散,隔岸夾持,從而便為陸遜實施反擊,提供可乘之機。

    早有北魏細作探明吳蜀兩軍態勢,連夜報知魏主曹丕:蜀兵伐吳,樹柵連營,皆傍山林下寨;黃權督兵在江北岸,每日出哨百餘里。

    曹丕聞之,大笑道:包原隰險阻屯兵者,兵法大忌也。陸遜舍卻陸口,果斷退至夷道、猇亭,遏制蜀軍繼續進兵;並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真將才也。如此以來,吳軍退出高山峻岭,將數百里山地留給蜀軍,若用火攻,劉備無處可逃矣。陸遜若勝,必盡舉吳兵去取西川,其國內必然空虛。彼時朕以助戰為名,三路進兵,則東吳唾手可取也。

    眾臣聽天子口若懸河,對吳蜀二國軍勢洞若觀火,不由盡皆拜服,齊呼萬歲。

    曹丕於是頒旨,兵發三路:使曹仁督南陽之軍以出濡須,曹休督襄陽之軍以出洞口,曹真督荊州之軍以出南郡,皆是宗室勛略大將帶兵,三路軍馬暗襲東吳。

    調遣已定,只待吳蜀決戰結果。

    鏡頭轉換,吳軍大營。

    伏路小校日夜不停,陸續入報大都督陸遜:蜀兵水陸兩軍皆入密林避暑,將士日漸懈怠。蜀主劉備亦以為東吳諸軍皆已膽破,不復提防設備。

    陸遜大喜,遂命擊鼓升帳,聚集大小將士聽令:使朱然於水路進兵,來日午後東南風大作,用船裝載茅草,依計而行;命韓當乘船渡江,進攻江北岸黃權蜀軍;令周泰引軍進攻江南岸蜀軍大營,每人手執茅草一把,內藏硫黃焰硝,各帶火種,並執槍刀,一齊而上,但到蜀營,順風舉火;蜀兵四十屯大營,只需焚燒二十屯,每間隔一屯,燒其一屯。各軍預帶乾糧,不許暫退,晝夜追襲,必要擒了劉備方止。

    眾將聽了軍令,俱各受計點兵,振奮踴躍而去。

    當夜初更時分,東南風驟起。

    劉備正在御營中歇息,只覺涼風習習,暑熱大減,不由憂悶盡消,暗思立秋將至,過數日便可水陸並進,平滅東吳。

    正在快意,忽見門軍入報:江北營中火起。

    劉備急令關興、張苞,一個前往江北,一個前至江南,探看吳軍虛實。

    二人剛走,門軍又入大帳來報:御營左屯火發。

    劉備抬頭,見號旗飄帶皆向西北,其直如矢。忽想起當年赤壁縱火之時,這才大為驚懼。方欲命人去救,御營右屯火起,風緊火急,樹木皆着。

    又聽喊聲大震,吳兵趁火殺到。劉備驚慌,出帳上馬,率軍向西而退。

    吳將朱然屯軍江灣,見蜀營火起,即率水軍突破蜀軍前鋒,插其後部,然後點燃草船,順水放下,盡燒蜀軍船隻。再與韓當所部會合,進圍蜀軍於涿鄉,斷其退路。

    潘璋率部猛攻馮習部軍,遂大破之。

    殺至天明,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齊至,配合陸遜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

    蜀軍因而大亂,吳班引兵急退。孫桓部彝陵之圍自解,於是主動出擊,勢如破竹,連破蜀寨四十餘座。再與朱然合力,截斷蜀軍長江兩岸聯繫。

    陳到拼死保着劉備,一路沖透重圍,旗幟不倒。劉備邊戰邊退,沿途哨馬陸續來報:張南、馮習陣亡,五溪蠻首領沙摩柯陣亡;杜路、劉寧投降吳軍,江北黃權歸路已斷,率眾向曹魏投降;馬良往西北撤退,被步騭殺死。

    劉備見全線崩潰,知道敗局已定,遂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

    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近萬。至此蜀兵潰不成軍,大部死傷逃散,車船及輜重軍資喪失殆盡。

    劉備見大勢已去,遂令陳到率一千白毦兵當先開路,乘夜突圍逃遁,行至巴東石門山。又被吳將孫桓追逼,幾乎被擒。衛將軍傅肜斷後阻擊,力盡被殺。

    幸賴沿途驛卒收攏潰兵所棄裝備,劉備令以堵塞山道,放火焚之,以阻追兵。

    由此吳人所施大火未滅,蜀軍所放大火又起。烈焰三日不絕,因此阻住陸遜大軍。

    畫外音:夷陵一場大戰,三十萬蜀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數百戰將幾乎無存。劉備僅以身免,率殘兵敗將逃回白帝城,方得駐足。一時怒氣攻心,又不甘敗亡,遂令傳詔成都丞相孔明,請其調集兩川人馬,預備再戰。

    正在這時,人報趙雲求見,帶一萬餘合後大軍來到。

    劉備親自接出,執手而哭:孤悔不聽卿勸,果致此敗。

    趙云:勝敗乃兵家常事,某今定要殺進武昌,擒孫權來見,讓陛下手刃此反覆小人。

    劉備聞此,心中大慰。

    稍頃有人奏報:黃權舉兵降魏,陛下應治其家屬之罪。

    劉備嘆道:黃權前曾諫孤,是我不聽其勸,致遺其孤軍在江北,未降吳而降魏,亦其心存忠義。黃權之降,罪在寡人,罷議家眷之罪,仍給祿米養之。

    陸遜即獲大勝,下令打掃戰場,繳獲輜重、軍械極多,足支吳兵數年之用。

    部下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直下西川。

    陸遜止道:諸公所言,固當如是,但此時劉備收攏散兵萬餘,又聞趙雲後軍來援,永安駐軍已逾兩萬,且易守難攻,急切難下。至為重要者,我聞曹魏此時已發兵三路南下,名為助我滅蜀,其實意在取我東吳也。我若西進,必中其計。

    眾將聽了,無不拜服。陸遜遂令停止追擊,主動撤兵。

    黃權引軍北上降魏,諸將引見魏文帝。曹丕大喜道:孤在北方,早聞卿之大名,羨慕久矣,恨劉備不用卿謀。卿今降朕,欲追慕於陳平、韓信,棄項王而歸漢高祖耶?

    黃權流涕道: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督軍於江北,被陸遜絕斷。臣歸蜀無路,降吳不可,故來投陛下。敗軍之將,免死為幸,安敢追慕古人!

    曹丕愛其忠義,遂拜黃權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使同車陪乘。

    近臣心懷妒忌,枉奏道:有細作自蜀中來,說蜀主劉備已將黃權家屬盡皆誅戮。

    黃權斷然道:臣與蜀主推誠相信,劉玄德知臣本心,必不肯殺臣家小。

    曹丕然之,頗為感嘆。因東吳大軍盡集西南邊境,便欲趁機發兵,一鼓而下荊州。未及下旨,忽涼州刺史鄒岐遣使報急:盧水胡伊健、治元多等造反,河西大擾。

    魏文帝大為喟嘆,只得按下攻吳之事,說道:即如此,非張既莫能安涼州。

    乃召回鄒岐,以張既為涼州刺史;又派護軍夏侯儒、將軍費曜,領兵齊赴隴右平叛。

    鏡頭轉換,按下中原,復說甘隴。

    張既列擺香案,承接天子之詔:昔賈復請兵去攻郾縣之寇,光武帝笑雲「朕復何憂」。卿智謀膽略皆勝賈復,去赴涼州平叛,朕亦復無憂。許公因利乘便,勿先請旨而行。

    張既領旨,即率軍馬到達金城,命成公英為參軍,整頓軍馬,便欲西渡黃河擊賊。

    部下諸將聞此,皆都驚懼。帳前謀士皆諫:兵少路險,主帥不可輕易深入敵方腹地。

    張既環視左右,慨然怒道:路途雖然險峻,未如韓信兵出井陘之時狹窄也。叛亂夷狄皆烏合之眾,亦未有李左車之謀。武威郡被圍甚急,若不速至,則此重鎮不復為我有也。

    遂不聽眾諫,斷然下令渡河。

    盧水胡伊健聞之,即率胡騎七千餘屯於鸇陰口,欲狙擊朝廷大軍。

    張既便令部將放出風聲,揚言要由鸇陰口渡河,虛紮營寨,多豎旌旗於寨中;卻自引大軍趁夜離營而去,潛經且次縣到達武威。

    胡人見武威忽現朝廷大軍,皆以為遇到神人,大駭之餘不敢接戰,退到顯美。

    張既兵不血刃,安然佔據武威。此時費曜接應之兵才到,而夏侯儒所部尚未到達。張既犒賞三軍,激勵軍士,下令來日進軍,攻擊胡人。

    部將聞聽此令,再次驚駭,紛紛諫阻:各路大軍尚未齊集,現有士卒長途奔襲,疲倦已極,未得休整。敵人銳氣方盛,且以逸待勞,如何與戰?請將軍三思。

    張既目視成公英:將軍以為如何?

    成公英:諸將不知河西地理,故如此說法。兵貴神速,利於攻其不意,可以戰之。

    張即大喜,對諸將說道:我軍糧草極缺,應就敵取得資用。若待各路兵力聚集,敵必要退進深山,避我鋒銳。彼時再行追擊,道路險峻,士兵飢疲,力不能及也。兵法雲「一朝縱敵,危及百代」。望諸公且冒一時之險,成就百世之功,有何不可!

    諸將聞之,深服其論,不由士氣大漲,皆欲殲敵立功。

    張既見士氣高漲,遂令飽食戰飯,連夜驅兵挺進,一晝夜馳至顯美,便如神兵天降。

    大軍紮營已畢,安置十重鹿角,以防盧水胡騎衝擊。當夜大風忽起,揚沙飛石,對面不見人影。諸將從來未見如此大風,不由心中驚懼。

    成公英進言:盧水胡人數千騎兵,皆在城中。若藉助大風縱火燒我營盤,如可奈何?

    張既笑道:某正要他出城前來燒營,則顯美城一戰可定。

    於是下令兩名副將:各帶三千精銳士卒,趁大風沙潛行至顯美城外,暗伏於左右高阜之處,只待大營火起,便引軍殺出,截斷胡兵回城退路。

    又令參軍成公英:督率千騎至城下挑戰,許輸不許贏,引敵前來放火,卻回兵擊之。

    三將得令,照計而行。張既自引大軍而出,伏於灌木叢中,只留下一座空營。

    成公英到至顯美城下,天已全黑。遂令點起火把,齊聲高叫,並向城上放箭。

    城中胡人見敵人前來攻城,火把稀疏,便一擁出城,前來攻擊。成公英命令急退,沿途拋棄盔甲,佯作潰不成軍。伊健見狀,果率盧水胡大舉向前,爭先恐後來追。

    成公英奔回大營,繞到營後而逃。

    伊健見鹿角重重難以攻入,即命順風放火,一時火光沖天,照亮半邊天空。

    兩名魏將見到火光大起,伏兵齊出,截斷胡人退路。成公英率部殺回,張既伏兵亦起,夾攻胡兵首尾。

    這場混戰直至天明風息,魏軍大獲全勝,斬首俘虜一萬多騎,伊健竟死於亂軍之中。

    張既下令乘勝而進,攻打顯美。治元多見大勢已去,率數十騎遠遁沙漠。

    魏軍入城,諸將紛紛前來報功。軍校入報,成參將夜來混戰中身負重創,臥榻不起。張既急令醫官調治,以車載回長安調治;同時遣使,報功於京師洛陽。文帝下詔升賞出征將士,並遣御醫前往長安為成公英療傷。未料御醫未至,成公英已死。(本集完)



第六十一集 火燒連營  
相關:    逆天邪神  花豹突擊隊  天道天驕  魔門敗類  神話版三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華夏真相集第六十一集 火燒連營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華夏真相集"
360搜"華夏真相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6s 3.83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