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一時風聲鶴唳,百官們面面相覷,皆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震得心神未定。
劉御的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他的果敢與決絕,更在無形中穩固了自己的地位,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意識到,這位年輕的楚王,絕非池中之物。
董太后見狀,心中雖有不甘,卻也知大勢已去,她輕輕嘆息一聲,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既有對劉御的忌憚,也有對大漢未來的憂慮。
她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幾分疲憊與無奈:「楚王英勇果決,哀家甚感欣慰。然則,我大漢江山正值多事之秋,還需各位卿家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言罷,她轉身看向劉御,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意:「楚王,你既有先皇遺詔,又如此心繫社稷,哀家自當遵從先皇遺願。
但切記,權力乃雙刃劍,用之不慎,必傷己及人。望你日後能秉持公正,善待百姓,不負先皇重託。」
劉御聞言,躬身行禮,語氣誠懇:「孫兒定當謹遵太后祖母教誨,以國家社稷為重,盡心盡力輔佐新君,以報先皇養育之恩。」
此時,大將軍何進也上前一步,向董太后與劉御表達了自己的忠誠與支持:「太后、楚王殿下,何進雖不才,但誓死效忠大漢,願與楚王殿下攜手,共除奸佞,安定朝綱。」
董太后微微點頭,目光中露出一絲讚許。
因為在這場權力鬥爭中,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暫時的利益。
她需要利用一切可用之力量,來穩固劉氏江山。
隨後,董太后宣佈:「既如此,便依先皇遺詔,立皇子劉辯為帝,即日登基。
楚王劉御,功勳卓著,封為攝政王,輔佐新君,共理朝政。」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片掌聲與歡呼聲。
百官們紛紛向劉御表示祝賀與敬意,同時也對即將到來的新朝代充滿了期待與希望。
劉御站在殿中央,望着這一片歡騰的景象,心中卻並未有絲毫的放鬆。
這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
他需要小心翼翼地行走在這條權力之路上,既要平衡各方勢力,又要確保國家的穩定與繁榮。
夜幕降臨,洛陽城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但在這寧靜的背後,卻隱藏着無數的暗流與陰謀。
劉御站在宮牆之上,望着遠方閃爍的燈火,心中默默許下誓言:「為了大漢的明天,為了父皇的遺願,我劉御,將不惜一切代價!」
劉御在洛陽住了一個月,在穩定朝中局勢後,便上書辭去攝政王之位,隨後帶着侍衛離開洛陽返回金陵。
劉御的離去,並未真正平息洛陽城下的暗流涌動,反而像投入湖心的一粒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大將軍何進,憑藉着在此次政變中的鼎力支持,逐漸在朝中嶄露頭角,其勢力日益膨脹,隱隱有獨掌大權之勢。
然而,權力的天平從不會輕易穩定,尤其是在這風雨飄搖的大漢末年。
在劉御離去的背影中,洛陽城似乎暫時回歸了表面的平靜,但朝堂深處,一場更為複雜的權謀較量正悄然醞釀。
弘農楊氏,這個世代顯赫、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望族,此刻正密謀着他們的驚天大計。
楊震,這位以剛正不阿著稱的老臣,雖已仙逝,但其精神與遺訓卻如明燈一般,照亮了楊氏後人的道路。
楊俊與楊彪,作為楊震的嫡系子孫,深諳時局之艱,更知漢室之危如累卵。
他們秘密聯絡了朝中仍對先皇忠誠不渝的老臣,以及那些對大將軍何進專權不滿的將領,共同商討如何挽救大漢於水火之中。
他們的目標,直指那位被遺忘在角落的陳留王劉協。
劉協,自幼聰穎過人,雖遭冷落,卻心懷大志,深得楊氏一族賞識。
他們認為,唯有劉協登基,方能重振朝綱,恢復漢室榮光。
一日深夜,月光如洗,楊彪悄然踏入一位故交府中,這位故交正是朝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對何進的所作所為早已心生不滿。
兩人密談至深夜,最終決定聯手,共推劉協為帝。
他們知道,這條路佈滿荊棘,稍有不慎,便是滿門抄斬的下場,但他們更清楚,這是他們身為漢臣,對漢室最後的忠誠與犧牲。
與此同時,楊俊則秘密前往陳留,親自拜見劉協,陳述利害,曉以大義。
劉協聽後,眼中閃爍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已與大漢的興衰緊密相連,遂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份重任。
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在洛陽城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大將軍何進聞訊大怒,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剛剛穩固的地位竟會遭到如此強烈的挑戰。
他立刻召集袁逢、袁隗、鄭泰、何顒、潘隱等人商議對策。
在何進府中,燈火通明,氣氛凝重。
各路心腹將領與謀士圍坐一堂,面色各異,皆因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而心中五味雜陳。
何進拍案而起,怒目圓睜,聲音中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楊氏一族,竟敢如此大膽!陳留王劉協,區區一介庶子,豈能撼動我大漢正統?」
言罷,他環顧四周,目光最終落在了袁逢身上,這位袁紹之父,素以智謀著稱:「袁公,你有何良策,可破此局?」
袁逢沉吟片刻,眉頭緊鎖,忽而眼神一亮,似是想到了什麼關鍵。
「大將軍,我等雖勢大,但楊氏一族根深葉茂,不可小覷。且朝中尚有諸多老臣,對楊氏抱有敬意,若強行鎮壓,恐失人心。不如」他壓低聲音,繼續說道,「我們可暗中聯絡一人,或能助我們一臂之力。」
「何人?」何進急不可耐地追問。
「楊堅,楊氏旁支,雖非嫡系,卻素有才名。
此人若能為我們所用,定能在楊氏內部製造混亂,削弱其勢。」袁逢緩緩道來,眼中閃爍着算計的光芒。
何進聞言,眉頭稍展,點頭表示贊同。
「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務必讓楊堅為我所用,從內部瓦解楊氏的陰謀。」
另一邊,楊彪與楊俊的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然而,他們未曾料到,楊堅這個名字,即將成為他們計劃中的變數。
楊堅,雖非楊氏嫡系,卻心懷大志,對於楊氏一族的未來有着自己的考量。
他接到袁逢的密信時,心中五味雜陳。
一面是家族的榮耀與責任,另一面是權力的誘惑與個人的抱負。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楊堅決定,與其在楊氏內部默默無聞,不如藉此機會,一展宏圖。
他秘密約見了楊彪,沒有直接表明立場,而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族兄,楊氏一族雖忠於漢室,但當前局勢複雜,僅憑我們之力難以力挽狂瀾。
何不借大將軍之手,先除內患,再圖外強?我願作為橋樑,暗中周旋,確保計劃順利進行。」
楊彪聞言,心中雖有疑慮,但也被楊堅的膽識與智慧所折服。
此刻的楊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任何一絲希望都不能放過。
於是,他點頭應允,並囑咐楊堅務必小心行事,不可泄露半點風聲。
就這樣,楊堅在楊彪的默許下,開始了他的雙面間諜生涯。
他一邊向何進傳遞着虛假的情報,另一邊則與楊彪、楊俊等人緊密合作,共同策劃着如何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中,保全楊氏一族,並扶持劉協登基。
隨着計劃的逐步推進,洛陽城內的暗流涌動愈發激烈。
何進雖有所察覺,但始終未能摸清楊堅的真實意圖。
而楊氏一族,則在楊堅的巧妙周旋下,逐漸掌握了先機,為劉協的登基之路鋪平了道路。
一場圍繞着大漢命運的權謀較量,正在無聲無息中,悄然上演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2159s 4.4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