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12章 清初名將阿濟格:英勇背後的悲劇命運

    一、早年經歷

    阿濟格出生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這個名字在滿語中的含義是「小」,寓意着他初臨人世時的稚嫩與微小。隨着時間的推移,阿濟格成長為一個體格魁梧的青年,「身長丈余,腰腹甚大」,這樣的體型在當時頗為罕見。自幼便深受其父努爾哈赤的喜愛,這種寵愛甚至達到了一定程度,以至於當皇太極的元妃鈕祜祿氏因為見阿濟格不肯下轎而引起不滿時,努爾哈赤竟下令將其兒媳休離。

    阿濟格的軍事生涯始於天命六年(1621年),這一年他奉命前往迎接蒙古宰賽的贖身質子,此舉顯示了努爾哈赤對於這位年輕王子的信任與重視。兩年後,在天命八年(1623年),阿濟格參與了對復州的一次行動,該行動旨在鎮壓由劉興祚暗中策劃的一場起事。在這次事件中,阿濟格及其軍隊執行了嚴厲的懲罰措施,將復州的男性居民全部屠殺,以此作為對叛亂的回應。

    天命十年(1625年),阿濟格再次踏上征程,這次他跟隨三貝勒莽古爾泰征伐察哈爾部,一直追擊到農安塔地區,迫使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逃遁。次年,也就是天命十一年(1626年),阿濟格先是與台吉碩托一同討伐喀爾喀巴林部,接着又隨同大貝勒代善討伐扎魯特部,在這兩場戰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特別是在扎魯特部的戰鬥中,阿濟格活捉了巴克父子三人及拉什希布岱青、多爾濟桑阿爾齋等十四位貝勒,並斬殺了鄂爾寨圖貝勒。這些勝利為他贏得了貝勒的封號。

    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阿濟格是「四小貝勒」之一,與弟弟多爾袞共同被分給了正黃旗,並擔任旗主。然而,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皇太極繼位,為了削弱阿濟格的影響,通過改變旗幟顏色的方式來調整阿濟格的地位。皇太極將阿濟格所統領的正黃旗改為鑲白旗,阿濟格隨之成為鑲白旗的旗主,儘管旗幟的顏色改變了,但阿濟格仍然保持着對原屬正黃旗的牛錄(滿洲軍事單位)的領導權。

    二、屢立戰功

    阿濟格在天聰年間屢立戰功,為清朝早期的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天聰元年(1627年)正月,他偕同二貝勒阿敏攻打朝鮮,連克五座城市。五月,他又跟隨皇太極討伐明朝,偕同莽古爾泰守衛塔山的糧運線,成功擊敗了明朝的兩萬軍隊。當軍隊會師於錦州,逼近寧遠時,阿濟格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面對明軍一千多人的營地,阿濟格指揮部隊一舉將其全殲。在明軍總兵滿桂出城列陣的情況下,皇太極欲發起進攻,但其他貝勒認為距離城牆太近而勸阻,唯有阿濟格堅信可以取得勝利。在皇太極的監督下,阿濟格迅速攻擊明朝騎兵直至城下,其他貝勒見狀,不顧未穿鎧甲的情況衝上前去,最終大敗明軍。

    天聰二年(1628年),阿濟格因擅自主持其弟多鐸的婚禮而被削去固山貝勒(旗主)之職,由多爾袞接替鑲白旗主的位置。但這並未阻止他在戰場上繼續立功。天聰三年(1629年)八月,阿濟格偕同貝勒濟爾哈朗攻打錦州、寧遠等地,焚燒明朝積糧,並俘虜了三千明軍。十月,阿濟格同貝勒阿巴泰率左翼四旗和蒙古軍隊夜襲龍井關,攻破水關進入,並在漢兒莊擊敗明軍援軍。隨後,他們攻克洪山口,進軍至遵化,攻擊並斬殺明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當明軍前來救援時,阿濟格與莽古爾泰等追逐明軍至壕塹附近,即使戰馬受傷也未曾退卻。在後續的戰鬥中,阿濟格的戰馬再次受傷而死,但他依然堅持戰鬥。

    天聰四年(1630年),阿濟格再次跟隨大軍伐明。他奉命與德格類、岳托率領兩萬人由義州逼近廣寧,並與大軍會師於大凌河。在夜圍錦州時,面對明軍六千人的偷襲,阿濟格嚴陣以待,待霧散時發動反擊,俘獲一名明游擊和二百多匹馬。皇太極為此親自慰勞阿濟格,並授予他圍城的策略。當明軍增援時,阿濟格奮勇迎擊,擊退明軍,斬殺明副將一人。在隨後的大凌河之戰中,阿濟格指揮下的部隊截殺明軍大半,並向北驅逐明軍達四十里。

    天聰六年(1632年),阿濟格跟隨大軍討伐察哈爾部,迫使林丹汗逃亡。隨後,皇太極轉移軍隊攻打明朝,命令阿濟格統率左翼及蒙古兵攻打大同、宣府,繳獲明朝張家口儲藏的犒邊財物。

    天聰七年(1633年)三月,阿濟格參與修築通遠堡,並帶兵駐守。五月,他與濟爾哈朗、杜度一起迎接明降將孔有德,並抵抗明東江總兵黃龍和朝鮮軍隊。六月,當皇太極詢問大臣們應該優先攻打哪裏時,阿濟格建議先攻打明朝,於是他偕同阿巴泰攻打山海關,但被皇太極指責沒有深入進軍。阿濟格解釋說他原本打算讓馬匹休息並積蓄糧食,但其他貝勒不同意。皇太極則表示,如果阿濟格堅持不走,其他貝勒不會拋下他獨自離去。

    天聰八年(1634年),阿濟格繼續跟隨大軍討伐明朝,與多爾袞、多鐸一起入龍門口,攻克保安州、靈丘,繼續為清朝的擴張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晉封郡王

    崇德元年(1636年),阿濟格的軍事才能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他被晉封為多羅武英郡王。這一年,他偕同饒余貝勒阿巴泰及揚古利討伐明朝。從鵰鶚堡進入長安嶺,逼近延慶,然後越過保定到達安州,阿濟格率領的軍隊勢如破竹,接連攻克了昌平、定興、安肅、寶坻、東安、雄縣、順義、容城、文安等多個縣城。在五十六次戰鬥中,阿濟格均取得了勝利,俘獲了明總兵曹丕昌等人,以及人口和牲畜共計十七萬九千八百餘。此外,他還派遣都統譚泰等人設下伏兵,斬殺了明朝遵化三屯營的守將,並繳獲了一百四十餘匹馬。這些戰果讓皇太極十分滿意,特地下旨賜給阿濟格一副鞍馬。當阿濟格率軍返回時,皇太極親自前往盛京地載門外十里迎接,見到阿濟格疲憊不堪的模樣,不禁為之落淚,並親自倒酒慰勞他。同年十二月,皇太極親自攻打朝鮮時,命阿濟格留守牛莊。

    崇德二年(1637年),碩托攻打明軍駐地朝鮮皮島未能成功,阿濟格奉命率軍千餘前往支援。在夜間,阿濟格派遣都統薩穆什哈督護軍兵前進,又遣都統阿山、葉臣率領精銳乘小舟疾攻西北角,兵部承政車爾格統領八旗驍騎及漢軍、朝鮮兵乘巨艦逼近皮島,都統石廷柱、戶部承政馬福塔從北隅督戰。最終攻克了皮島,斬殺了東江總兵沈世魁,俘獲人口三千四百餘人,獲得了大船七十艘、大炮十門。皇太極派遣使者對他進行了褒獎和慰勞。

    崇德四年(1639年),阿濟格隨大軍討伐明朝,他揚言要用紅衣大炮攻擊各台,使得守衛的明軍非常害怕。結果,四里屯、張剛屯、寶林寺、旺民屯、於家屯、成化峪、道爾彰諸台都被攻下。隨後,阿濟格率軍回守塔山、連山,俘獲了明軍人馬一千多人。之後,他攜同阿巴泰攻打錦州、寧遠。

    從崇德五年(1640年)九月起,阿濟格偕同濟爾哈朗圍攻錦州。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效力明軍的蒙古台吉吳巴什等商議舉錦州外城投降,祖大壽察覺後,準備捕殺蒙古兵。阿濟格在夜間登上土牆助戰,明軍大敗,投降的蒙古兵被遷移到義州。因屢次擊敗明軍,朝廷賞賜給阿濟格銀四千兩。同年六月,明軍數萬自山海關救援錦州,立營松山西北。濟爾哈朗率右翼清軍出戰失利,乳峰山兩營被明軍攻陷,局勢危急。阿濟格派左翼騎兵登山掩殺,力挽敗局。皇太極聞訊後,以阿濟格「勞績可嘉」,特命賞銀四千兩。同年八月,明軍主帥洪承疇率兵十三萬來解錦州之圍,阿濟格隨皇太極出征松錦前線,與明軍決戰。清軍立營於松山、杏山之間,切斷明軍退路。八月二十日,兩軍激戰於松山城外,部分明軍突圍南撤。阿濟格率騎兵追擊,攻克了明軍屯糧的海倉筆架山,使明軍陷入了絕境。洪承疇被迫放棄救援錦州的計劃,率部突圍。皇太極命阿濟格、多爾袞分率兩翼騎兵前往塔山堵截,明軍大敗。

    然而,在這段時間裏,阿濟格曾抱怨勞苦,在所屬部下換班返回盛京時,他當眾聲稱:「我怎得逃回,與爾同行?」又在宸妃海蘭珠喪事期間唱歌跳舞,因此得罪了皇太極。


    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阿濟格圍攻杏山,又攻打寧遠。吳三桂率四千人駐守塔山、高橋,不戰而退,阿濟格大敗吳三桂。松錦之戰結束後論功行賞時,阿濟格沒有獲得他認為應有的封賞,對此十分不滿。因此,在皇太極在篤恭殿舉行的慶功宴上,他沒等到頒賞就離開了。同年十月,諸王大臣追究阿濟格過往的種種罪行,指責他「不以國事為心,有抗上之意」,要求褫奪王爵、查抄家產並予以拘禁。皇太極最終只罰了他一萬兩銀子。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極去世,諸王爭位,最終妥協的結果是立六歲的福臨為帝,即順治帝。阿濟格雖然沒有像其弟多爾袞那樣參與爭位,但對「立幼」十分不滿,藉口病重,不參加皇太極的葬禮。在多爾袞的勸告下,他才勉強參加了斂之會。同年九月下旬,阿濟格隨濟爾哈朗攻打寧遠等關外四城。九月二十四日,他們攻克了中後所,九月二十九日抵達前屯衛,於十月初一日攻克該城。多爾袞攝政後,與多鐸交換了旗幟,阿濟格也被轉入多鐸旗下的鑲白旗。

    四、征戰中原

    順治元年(1644年),隨着山海關之戰的勝利,清軍正式進入中原,阿濟格跟從攝政王多爾袞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的大順軍。同年十月,順治帝在北京登基,封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序稱「八王」。隨後,他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率領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等滿、蒙、漢軍共約3萬餘人,從山西進入陝西,追擊李自成。

    順治二年(1645年)二月,阿濟格在陝西境內取得了連續八次的勝利,攻克了四座城池,並迫使三十八座城池投降。李自成親自率領大軍十三萬和湖廣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軍七萬,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阿濟格率水陸兩軍緊隨其後,追擊於鄧州、承天府、德安府、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處,十三戰皆大捷。在追擊過程中,阿濟格對投降者採取安撫政策,對抵抗者則加以誅殺,窮追至李自成的老營,連續攻破,李自成僅帶着二十名步兵逃脫,最終竄入九宮山。阿濟格俘獲了趙侯左光先、軍師宋獻策等,並斬殺了李自成的兩位叔父及汝侯劉宗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明寧南侯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逮捕了總督袁繼咸、守道李猶龍、巡撫黃澍,率12名總兵、十萬馬步兵及十萬艘船隻投降。清軍相繼佔領了河南、湖廣、江西、江南的63座城池。清廷得知後,派遣使者攜帶詔書慰問阿濟格,並命令他班師回朝。但在詔書尚未到達之前,阿濟格就已經提前班師,於八月四日回到京城。多爾袞開始清算阿濟格的過錯,包括未經詔令班師、謊報李自成死亡、在午門張蓋坐、脅迫宣府巡撫李鑒釋放被逮捕問罪的赤城道朱壽鍪、擅自取用鄂爾多斯和土默特的馬匹以及稱順治帝為「孺子」等。阿濟格因此被貶為英郡王,但不久之後又恢復了親王的爵位。

    順治五年(1648年)七月,阿濟格被封為平西將軍,出兵鎮壓天津、山東曹縣一帶的抗清隊伍。十一月,喀爾喀二楚呼爾行獵接近邊界,阿濟格奉命出駐大同。十二月,大同總兵姜鑲得知清軍即將到達,產生了疑慮,於是倒戈反清,總督耿焞逃往陽和,附近十二座城池響應姜鑲起兵反叛。阿濟格聞變,星夜馳往大同圍困該城,順治帝任命阿濟格為平西大將軍,率都統巴顏等會征姜鑲。

    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姜鑲的部將劉遷進犯代州,佔據了外城,章京愛松古、游擊高得勝以及蒙古兵都被困。阿濟格派遣博洛前去救援,最終解圍。三月,阿濟格得知兩位福晉去世的消息,多爾袞勸他回京處理喪事,但阿濟格謝絕說:「我不圖富貴,只希望能在史冊上留下我的功績。攝政王為了國家大事忙碌不已,我怎能因為妻子之死而耽誤國事?」四月,阿濟格收復了左衛。六月,阿濟格致信多爾袞,要求封為叔王,並指出輔政豫親王的兒子功小不當優異,鄭親王乃叔父之子,不應稱叔王。多爾袞以此為由數落阿濟格妄圖越分及私除職官等罪行,眾人提議削去其爵位,但多爾袞以阿濟格恃親冒請為由免去了處罰,只是命令他不要參與部務及接觸漢官。八月,阿濟格再次同貝子鞏阿岱統兵征討大同。八月二十八日,姜鑲的部將楊振威殺了姜鑲及其兄姜琳、弟姜有光,歸順清軍。次日,阿濟格率軍進入大同城內,拆毀了大同城牆,並製造了大同之屠後還師。

    五、失敗賜死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英王阿濟格利用攝政王多爾袞突然病逝的機會,試圖謀亂奪政。多爾袞去世後,阿濟格看到了權力真空的機會,認為這是奪取最高權力的最佳時機。然而,他的計劃並未得到足夠的支持,最終以失敗告終。

    多爾袞的去世發生在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這一消息很快傳遍了京城內外。阿濟格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利用朝廷內部的混亂奪取大權。他開始秘密地策劃一場政變,試圖取代多爾袞成為新的攝政王。然而,阿濟格的計劃並沒有得到廣泛的響應和支持,尤其是在多爾袞去世後,朝廷內部的權力格局發生了變化,許多大臣和王公貴族並不願意看到阿濟格掌握大權。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議政王大臣會議對阿濟格的罪行進行了審議。阿濟格的野心和行為被認為是極其危險的,可能會威脅到順治帝的安全和清朝的穩定。因此,會議決定將阿濟格幽禁,並剝奪了他兒子勞親的王爵,將其降為貝子。

    在幽禁期間,阿濟格的行為並未有所收斂,反而更加狂暴無禮。他在監房內私藏大刀,暗中挖掘地道,並揚言要放火燒毀監房。這些行為進一步加劇了他對朝廷的威脅,也表明他對現狀的極度不滿和反抗心理。

    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日(11月28日),諸王認為阿濟格的行為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擔心他會給未來帶來更大的隱患。因此,他們建議立即處死阿濟格,以免後患無窮。順治帝聽取了諸王的意見,下令讓阿濟格自盡,並將其從宗籍中除名,同時他的兒子勞親也被賜死。

    阿濟格的結局是清朝早期政治鬥爭的一個典型例子,它展示了權力鬥爭的殘酷性以及對穩定和秩序的維護是多麼重要。阿濟格的失敗也警示了其他王公貴族,試圖挑戰皇權和攝政權威將會面臨的後果。

    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下令為阿濟格平反,重新修建了他的墓園。這一舉措體現了乾隆帝對歷史人物的重新評估和寬容態度,同時也是對阿濟格在清朝建立過程中所做出貢獻的一種認可。

    六、結語

    阿濟格的一生是那個時代許多滿洲貴族將領命運的縮影。他們憑藉着非凡的軍事才能為清朝的興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往往由於性格或政治原因未能善終。阿濟格的故事提醒我們,在歷史長河中,個人的性格和選擇同樣重要,它們不僅影響着個人的命運,也影響着整個國家的發展軌跡。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相關:    最強升級系統  鋼鐵蒸汽與火焰  我在異界有座城  掛了99次之後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12章 清初名將阿濟格:英勇背後的悲劇命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4s 4.0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