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畝產百石,不知道氾老師有沒有答案?」
氾本子總結完了溲種法,雖然還非常的意猶未盡,但是想起百里良騮的提醒,這裏不是他的課堂,就準備忍痛割愛到此為止了。
哪裏知道,這個時候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問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那個提問題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獨一無二的盟襄魚家興。
他稱他問的那個問題是千古之謎,也確確實實是千古之謎。
這個千古之謎的謎面就在氾勝之書里,既然這個氾本子有那本書的全部,或許他老人家連謎底也知道。
氾勝之介紹了完了區田法、溲種法以後,接着說:「上農夫區,方深各六寸,間相去九寸。一畝三千七百區。一日作千區。區種粟二十粒,美糞一升,合土和之。畝用種二升。秋收區別三升粟,畝收百斛。丁男長女治十畝。十畝收千石。歲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
氾勝之說的意思是,按照他的這種區田法操作,上等地就能收穫穀子一百石。
根據歷史學家和農學家研究,西漢的一石,等於現代的十七點五市斤,也就是說畝產一千七百五十市斤穀子。
說出了這個難以置信的數字以後,氾勝之繼續發揮,說畝產這麼多穀子,當時的男女好勞動力,每個人可以種植十畝,就可以收穫一千石穀子,也就是一萬七千五百市斤穀子。
這個數量的穀子,如果一人一年吃三十六石的話,可以滿足二十六年的開支需要。
根據上下文來看,氾勝之這裏說的計劃產量,也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當時的北方主要糧食作物粟米,在最好的農田裏,可以到達近乎兩千斤的畝產。
雖然是計劃產量,我們也可以推測,他絕不是瞎說,因為當時重農輕商,農業肯定會受到皇帝的無比重視,這樣的畝產衛星肯定會上達天聽,呈遞到皇上面前。
他如果說話沒譜,分分秒秒就會被皇帝以欺君之罪砍了腦袋,這種壓力下,他也不能瞎說。
他的腦袋一直就好好長在腦袋上,說明皇上還是相信他說的畝產是可以達到的。
歷史上也有他試驗田產量的報告,根據他的實際實驗結果,最好的耕地達到的產量是四十石,也就是他的計劃產量的百分至四十。
而這個百分之四十,雖然還遠遠不到計劃水平,但是也比其它農田的產量高出不少。
當時的產量,最好的上田也才不到十石,一般三石就算豐收。
因此用氾勝之的區田法可以增加十倍常量,而距離他的計劃常量不過一倍半,誰當皇上也會覺得氾勝之比較靠譜。
而且根據氾勝之區田法的記載,那裏的各項條件都要求得非常高,難免總結經驗的時候,會找出各種不足,而這些不足完全可以解釋為穀子產量沒有達到計劃水平的原因。
既然找出了原因,當然就要繼續嘗試,繼續嘗試最有經驗的就是氾勝之,因之氾勝之的腦袋就在脖子上長得很安穩。
也正是因為如此,氾勝之終其一生,也沒有實現他自己指定的高產目標;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沒有被皇帝把腦袋砍掉。
總體來說,這個極端高出的設想,就是一個不勝不敗的結局。
這樣的一個結局,就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到底畝產能不能生產百石粟米?
既然氾勝之得以善終,就說明他提出的畝產量就有可能實現,也就給後世的人留下了希望和挑戰。
西漢以降的歷時歷代,不知道有多少人繼續嘗試區田法,衝擊畝產百石粟米。
但是沒有一個例證得到成功。
百石、粟米,這兩項治硬指標,成了兩座大山,讓人難以逾越。
雖然當代有人在玉米、紅薯、稻米等糧食作物上達到了那個數量上的水平,但是那不是粟米,因而和粟米不是一碼事。
魚家興當政的密雨區,大多都是山地,適宜種植穀子,也實際種植許多,尤其是在以糧為綱的年代,如果要是能畝產百石,那絕對是震動全國的大事,也可以為當時的糧食增產任務貢獻巨大。
因此,魚家興在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不過,十分遺憾,他也是未能如願。
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僅僅是達到了氾勝之的水平,畝產四十石,折合市制七百斤。
他也因此成為全國勞動模範。
因為這個產量,是全國最高,比一般種植穀子的產量增加了一倍還多。
不過,魚家興沒有任何高興,他還是對沒有達到氾勝之的目標耿耿於懷。
其實,他心裏也是相信這個畝產百石的目標能夠實現的,只是現在的方法還不對,或者哪個關鍵因素還做得不完善。
因此,今天他看氾本子資深專家的樣子,不由提出了這個問題。
他這個問題一提出,立刻激起在場的幾個懂行的人反響,他們立刻紛紛議論起來。
不過這些議論,基本就是一邊倒,他們都認定氾勝之那個數字是吹牛皮!除了浮誇風那個特殊年代,沒有人認為這個數字具有實現的可能。
氾本子也不急着說話,只是一邊聽着眾人議論紛紛,一邊眯眯笑。
百里良騮焦急起來,本來就被今天話特別多的老師耽誤了許多時間,現在又如此賣關子,他可耽擱不起了!
「老師,看您胸有成竹的樣子,已經有了答案了吧?學生也對揭開這個千古之謎甚為期盼!要不您就把答案說出來??
在百里良騮眼中,這老頭兒雖然有時為老不尊,但是說話還是異常靠譜的,尤其是能夠用數字驗證的事情,他沒有十分把我絕對不說!
氾本子仰頭把一盅茶水倒進嘴裏,然後大聲說:「好!看你們求知若渴的態度上,我今天就讓你們知道,這個謎底是什麼,以及達不到氾勝之畝產百石的原因!這個謎底就是——可以達到畝產百石穀子!以前達不到的原因是——種子問題!經過我的實驗,我已經找到了正確的種子,在我的實驗田裏,我已經連續五年豐收,達到畝產一百二十石!」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7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