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勇一行5人離開那間階梯教室,有說有笑往招待所走去。在路上的時候,李華勇告訴大家答案,老錢剛才最後在教室里說得沒錯,那位被稱為「改變哥特風格基因的人」,就是林徽因女士。
而李華勇剛才說的「咱們國家吉林省的那個小火車站」,就其實是林徽因女士的設計作品,也是她和梁思成先生為數不多的設計作品之一。
那個小火車站因為在吉林省的一個小城市,因此知道的人不多,名氣也不怎麼大。尤其梁林夫婦那可是設計咱們國家的國徽,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人物,因此相比於這些作品,那個火車站並不顯眼。
然而要怎麼說呢?那個火車站其實就有點類似於濟同大學裏的「文遠樓」,屬於那種在外界名氣不大,但在業內卻很有影響也很有地位的經典建築。
而那棟建築的影響力和地位,大部分就來自於它濃郁的哥特風格,一種別開生面,獨樹一幟,讓人耳目一新的哥特風格,備受西方建築師推崇。李華勇知道在多年以後,那個火車站已經很破舊,都成為咱們國家古建築文化保護單位了,去觀摩和學習的西方建築師都絡繹不絕。
「這棟建築似乎改變了哥特風格的基因,賦予哥德式建築新的生命......」
「,哥特風格明明是冰冷和黑暗,可為什麼我看到這棟建築後會有溫暖的感覺?真是難以想像,這還是哥特風格嗎?不過當我仔細觀察以後,我內心有個聲音無比衝動的告訴我:是的,這就是哥特風格,這是真正的哥德式建築!我不認為是這棟建築賦予哥特風格新的生命,也許,也許真正的哥德式建築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以上就是部分西方知名建築師對這個火車站的評價和語錄。從這些評價和語錄中大家應該就能想像,這棟建築在業內是怎麼樣的影響和地位了。
李華勇自己是沒見過這棟建築實物的,他只是見過這棟建築的圖片。再說李華勇前世主攻的是建築結構,對「建築風格」這一類東西他其實也不是很懂。他今天之所以提這個問題,主要是後世有不少人對梁林夫婦出言不遜,很多像孔大博士這樣的「公知」,他們到處大放厥詞,說什麼梁思成先生根本沒多少設計作品,因此他根本不能稱為建築大師。
李華勇今天就是想用這個例子打孔大博士們的臉。並且李華勇心裏知道,只有用這樣生僻的例子打臉才合適,因為你要是跟這幫人說:梁林夫婦之所以作品少,那是因為人家的主要精力沒放在這樣,他們一生致力於中國古建築的整理,研究,發掘和保護,另外人家還參與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說這種話那些「公知」們是不會服氣的,只有舉這樣的例子,因為這些評價都是出在西方建築界人士之口,只有這樣才能讓那些喜歡挾洋自重的「公知」們無話可說。
在回去的路上,李華勇三言兩語就把這個問題解釋完,等他說完以後,其他人倒沒什麼,反倒是林凱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
「呀!哈哈哈厲害,什麼叫高人?原來這才叫高人啊。」
李華勇奇道:「高人當然是高人,不過小凱,你在那興奮啥,我剛才說的這和你有什麼關係嗎?」
「怎麼沒關係?你別忘了我是姓啥,我替我們老林家的人高興一下還不行。」
李華勇一樂,敢情是因為這個原因,要說這樣的理由雖然不值一提,不過站在李華勇的角度,他還真不好反駁,於是李華勇只好附和道:
「是是是,你們老林家出高人,哈哈,淨出高人......」
林凱依然一副興致勃勃模樣:「我們林家當然出高人,不過勇哥,剛才那位錢教授怎麼稱呼我們林家這位高人為「先生」呢?」
「那你說應該怎麼稱呼?」
「這位,這位......」
李華勇笑着替他說道:「在你心目中,你林家的這位高人應該是個文藝女青年,稱她「先生」似乎不太合適是吧?」
林凱沒有回話,不過看他的表情,他應該是認可李華勇的說法,李華勇再看向雷雨彤等三位女生,她們好像和林凱是一樣的想法。
李華勇心裏嘆一口氣,其實剛才錢教授稱呼林徽因女士為「先生」這並不奇怪,在建築行業,尤其是行業內部的學術界,大家都是這樣稱呼她的。並且李華勇認為,林徽因女士完全擔得起這個稱謂。
李華勇突然轉過頭,沒頭沒腦問了三位女大學生一句:「喂,彤彤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在平時,看不看「讀者」這一類的雜誌?」
「看呀,我們都看。」三位女生紛紛作答,最後趙樹軍還代表三人作總結;
「這本雜誌不錯,我們大多同學都很喜歡看。」
李華勇嘿嘿一樂,雷雨彤見他笑得奇怪:「勇哥怎麼了?」
「沒什麼,之類雜誌我建議你們少看。」
「啊?!為什麼呀?」
李華勇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還能為什麼?當然是因為看這類雜誌多了以後,那是會拉低自己品味和檔次的。」
雷雨彤抿嘴一笑:「胡說八道。」
「就是呀,我覺得這類雜誌挺好,對了我記得好像就在前幾期,「讀者」上還有一篇介紹林徽因的文章呢,上面可都是在說她的好話.....」
面對三位女生的群起而攻之,李華勇馬上求饒:「好好好我錯了。」
李華勇剛才當然純粹就是有感而發,他想到林徽因女士後世被塑造成一個文藝女青年,這可不全就是「讀者」這一類雜誌的功勞麼?
這種小資類的雜誌的確是在夸林徽因沒錯,只可惜在李華勇看來,大多都沒夸到點子上,並且都是在按照「小資」的標準在夸,誇得非常不到位,誇得非常媚俗。這樣一位明明藝術造詣很高的「理工女」,卻硬生生被他們誇成:
「林徽因是個美女,她遊走於眾多美男子之間,還是人間四月天....」類似這樣的形象。
可以說就是因為這樣一個被媒體過分消費的媚俗形象,等到國內「小資」風潮過了以後,後來的很多不明所以的群眾也開始討厭林徽因起來。這位建築行業受人尊敬的「先生」竟然獲得一個「民國第一綠茶婊」的稱謂。李華勇覺得實在是夠冤枉的。
當然嘍,李華勇雖然覺得林徽因女士夠冤枉,不過他卻沒有辦法幫她解釋,更沒有辦法跟雷雨彤她們說,你們別信現在那些「小資」雜誌上面的文章,真實的林徽因不是那樣子的,那都是根據他們自己的品味和格調編造出來的。
因為這年代「小資品味」是主流啊,對於潮流這種東西,即便李華勇是位穿越者,他也不認為自己具備改變潮流的能力。
剛才的話題既然無法繼續,李華勇只好轉移話題,而什麼才是轉移話題的最好方法呢?那當然就是八卦,只有八卦才能最快轉移大家的注意力。
李華勇突然看着林凱說道:「對了,說到你們老林家的高人,我現在倒想起另外一個著名設計師了,現在想來,你們姓林的好像還真和建築挺有緣。」
「誰呀誰呀?」林凱再次興高采烈。
「嗯,這個人並非別人,其實就是林徽因女士的侄女,我忘記是她哥哥還是弟弟的女兒,嘖嘖,兩代人同為著名設計師,看來你們林家還真是家學淵遠。」
林凱頓時洋洋得意:「那是當然。」不過他得意過後又追問一句:
「那這位到底設計過什麼着名作品呢?」
李華勇又好氣又好笑的看他一眼;「她最著名的作品,是美國越戰紀念碑。」
接下來李華勇把這位的事跡跟其他幾位講述一遍。其他倒沒什麼,主要就跟這個越戰紀念碑有關。
當時美國決定建這個紀念碑的時候,通過設計競賽的方式徵集設計方案,而林徽因女士的這位侄女當時才是耶魯大學建築專業三年級的學生,21歲。她也做了一個方案參賽,並在總共1400多個方案拔得頭籌,成為美國人最終選定的方案。
不過這個方案的選定頗費周折,由於她的設計理念太過新穎和獨特,更由於她亞裔的身份。她的設計引起了廣泛爭議。雖然藝術界與新聞界均對她的作品讚許有加,但退伍軍人協會卻表示不滿。受到種族主義分子和一些越戰老兵的抵制。他們從政治上施加壓力,要求評審委員會更改原設計。但是在重新組織評審團後,第二次評審結果,她的設計仍然獲得第一名。
當時美國的委員會為慎重起見,重新仔細審閱了她的作品,審閱之後覺得仍然是一個佳作,就拒絕了退伍軍人的要求,讓那個後來獲美國建築師協會「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十大建築」第7名的經典建築問世。
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當初很多反對這個建築的美國越戰老兵,等這個紀念碑建成以後,相當多的人改變看法,紛紛表態「這才是他們希望的紀念碑」,也算是為那個經典建築增添一點逸事。
李華勇把這些娓娓道來,其他幾位聽得津津有味,等李華勇講完後,林凱來了一句:「對了,我老林家的這位高人叫什麼名字?」
「嗯,英文名我不知道,中文名好像是叫林櫻。林就是你這個林,櫻是櫻花的櫻」
「林櫻?」
見林凱的表情有點奇怪,李華勇隨口問了一句:「怎麼了?」
林凱先看了雷雨彤一眼,然後期期艾艾的說道:「不,不會這麼巧吧?我二姐也叫林櫻。」
二姐?這回輪到李華勇有點愕然。不過他很快想到林凱的這位「二姐」那應該是林應虎另一個女兒,這是自己從未謀面而已。
至於名字相同那就更是巧合,那位設計師林櫻現在已經是中年婦女了,而林凱既然叫二姐,那應該比林蔚小,兩個林櫻年齡上就對不上。
想通這些李華勇八卦心起,他想到林蔚她們姐妹都有小名,他對林凱說道:
「對了你們家的姐妹都喜歡用花取名,那你這位二姐是什麼花?她名字里有個櫻字,該不會就叫櫻花吧?」
「不不不,開始本來是準備叫櫻花的,後來我爺爺不同意。」
「哦?」
林嘯天不同意的原因也很容易想通,櫻花畢竟是小日本的國花嘛,老爺子這一輩的不願用這名非常正常。
「那你二姐小名叫啥?」
「花當然還是花,是桂花,不過我們平時都叫她桂香。」
「桂....桂香?,哈哈哈哈....」
李華勇終於還是沒忍住笑出聲來,笑得林凱一臉黑線:
「你笑啥?」
李華勇親熱的拍拍林凱肩膀;
「沒笑啥,我是在笑啊....」說到這李華勇大拇指一翹:
「你們老林家取名真有文化。」
「噗嗤。」這回是輪到旁邊的雷雨彤終於忍不住笑出聲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92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