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星島日報》的一篇《江郎才盡》讓所有關注陳朗的人都一片譁然。
本以為陳朗最新小說開始連載會再次引起一陣小說狂潮,成為無數小說迷又一次盛宴的開始,引來無數跟風者,無數媒體的讚譽。
可是沒想到卻得到了陳朗江郎才盡的消息,這個反差實在是太大了。
但是陳朗前五部小說積攢起來的人氣和威望還是讓很多人對於《星島日報》的報道持懷疑的態度,於是大家又都開始翻閱其他的報紙,得到的結果果然略有不同。
因為只有兩章的緣故,小說是否好看還無從肯定,於是大家將報道的重點放在了《明朝那些事兒》不是新類型小說這個爆點上,倒是有幾家報紙也喊出了陳朗江郎才盡的口號。
但有一家報紙卻對陳朗的最新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的發出了嚴厲的質疑聲。
《成報》的一個專欄作家,主要就是研究歷史的,對於《明朝那些事兒》的評論直接就是《褻瀆》。
「陳朗這個名字相信對於很多人都不陌生,作為香港娛樂圈的大明星,同時還是一個知名的暢銷小說作家,知名度自然很高,甚至連我這個搞歷史的老頭子都聽說過他的名字。
平時我只沉浸在自己的歷史研究之中,一般是不看小說的,但是最近總有人向我推薦一部陳朗寫的歷史小說。
陳朗作為一個知名作家想來是有一定水準的,寫的又是歷史,與我的研究有關,在這些人的強烈推薦之下我也就翻起了這部所謂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
結果卻讓我十分痛心,這部所謂的歷史小說簡直就是胡說八道,簡直就是對歷史一詞的侮辱。
《明朝那些事兒》的本質只有四個字『痞說歷史』。
原本嚴肅枯燥但卻真實可信的歷史,非要用痞子的語言述說,再加入強烈的個人感情,迎合最通俗的心態,讓具備小學文化程度認識3000個常用漢字的人都可以看得歡心跳躍。
在《明朝那些事兒》裏,我看不到一點的嚴肅和謹慎,沒有一點的專業和考究,完全就是對歷史的褻瀆。」
《成報》的這位歷史專欄作家可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歷史研究者,他在這方面顯然比陳朗要更具權威性,因此當《成報》的這篇報道出來之後,再次引起了軒然大波。
《星島日報》和《成報》都是香港報界銷量前五的大報,他們在這個還沒有互聯網的世界裏對於輿論的影響力可是非同小可,不少人都受此影響,對《明朝那些事兒》產生了懷疑。
不過兩家大報還不能夠完全的左右大家的意見,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東方日報》上的《明朝那些事兒》依然在繼續連載。
《東方日報》本以為等大家真正看完了這本小說之後就會了解到它的特別和魅力之處,種種的質疑也就會迎刃而解,但是不好的反響卻越演越烈。
《明朝那些事兒》連載的這段時間裏,在《信報》裏同樣開了歷史專欄的一位研究歷史的大學教授,也發表了一篇名為《態度》的評論。
「其實我可以算是陳朗的一個粉絲,因為我也是個小說迷,在平時研究歷史的同時也通過看小說來調節一下自己的心情,而現在的小說迷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未看過陳朗的五部經典之作。
在《鬼吹燈》之後我也在期待陳朗的第六部小說,我沒有想到的是陳朗的這部新作居然是歷史小說,作為研究歷史的人,讓我興趣大增。
可是在翻看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卻讓我大失所望,不是因為內容的質量問題,而是因為陳朗的態度問題。
歷史可以寫得很活潑,就算是專業研究,也可以不必枯燥,這一點,黃仁宇的書可以是例子之一。
在活潑不枯燥有趣之外,沒有人質疑過他的專業性,世界公認的研究明代財政的權威,令人驚奇的是,這位研究明代財政的權威的書老百姓也能讀懂,而且還看得津津有味。
讀黃仁宇,我們在有趣的同時確實學到了東西,不枯燥的同時,也不浮躁,這個不矛盾,歷史可以寫得很有趣。
但是,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根本沒有客觀的分析,只是拉來幾種材料進行主觀臆斷,這不是治史的態度,如果那樣,人人皆可稱歷史學家。
如果僅僅是為了有趣而有趣,就是創作態度的問題了。
而《明朝那些事兒》,充其量是一部長篇歷史小品。」
《明朝那些事兒》連載了一段時間之後,諸如此類的報道不時的出現在各大報紙媒體,其中有不少都是銷量不俗的大報。
至於那些小報更是發了瘋似得的炒作陳朗的第六部作品就是一部垃圾,而陳朗也已經江郎才盡,神奇不在。
一時間似乎所有的媒體報紙都站在了陳朗和《明朝那些事兒》的對立面。
此時,與陳朗關係很好的《東方日報》再也坐不住了,於是就撰文《歷史也可以寫的好看》。
「讀史可以省身,讀史可以明志,《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它是一部純粹草根的作品,能激發廣大讀者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的興趣,在讀史的過程中瞻仰先賢們的風采,領悟先賢們的道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
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這部書與一般的歷史書不同,重點刻畫了歷史人物的心理描寫,令人看後回味無窮。
該書涉及人物眾多,線索繁雜,沒有一個中心人物可以貫穿起來,加上明朝是一個十分強盛的朝代,期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名人,除了皇帝、大臣外,還有王守仁、唐伯虎等各界的名人。
這部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書,大家不能苛求它所描述的完全都是真實,恐怕就連歷史學家也做不到這一點。
朗朗創作這部小說的重點在於它以一種通俗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
讓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
《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讓歷史也可以變得好看。」
《東方日報》算是說出的《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作者的真正用意以及這部歷史小說的意義所在,同樣也算是為陳朗和《明朝那些事兒》做了辯解。
但是《東方日報》作為《明朝那些事兒》這部小說的刊登者,同時與作者陳朗關係緊密,說出來的話公信力實在不高。
而在具有較強公信力的《明報》保持中立的情況下,面對香港其他二十多家報業的集體負面/報道,《東方日報》顯然有些獨木難支。
一時間,在香港報界倒陳和貶低《明朝那些事兒》的聲勢無比高漲。
在過完年之後,陳朗就投入到了自己第五張唱片的製作之中,只是在《明朝那些事兒》剛剛連載的第二天看了一下媒體的評論。
在看到《星島日報》的《江郎才盡》的報道之後,陳朗只是一笑了之,便沒有再過問,對於這本歷史讀物,陳朗可是有很大的信心,不然也不會選擇它了。
此時的陳朗還在忙碌篩選自己新唱片的歌曲,還不知道自己抄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居然引起了這麼大的反對聲。
直到一天在吃早飯時陳母憤怒的咒罵道,「這些報紙真是太可惡了,居然說我兒子的小說是垃圾,真是豈有此理。」
「就是,明明很好看嘛。」陳雲同樣生氣的說道。
「我也覺得寫的很有意思,真不知道這些媒體是怎麼想的。」陳父也搖了搖頭說道。
原本已經準備離開的陳朗,聽到家人的話,又轉了回來,拿起桌上的報紙看了起來。
在看了《星島日報》的《江郎才盡》的報道之後,陳朗這還是第二次看媒體們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評論,通過家人的反應來看,似乎不太好。
翻閱了多份報紙之後,果然,映入陳朗眼帘全部是一大片的質疑聲,看到這裏陳朗眉頭微皺,怎麼會這樣?
《明朝那些事兒》在前世可是最暢銷的歷史讀物,持續霸佔同類型小說的銷量排行榜多年,更是引起了一陣明史熱,怎麼會如此一邊倒的質疑。
仔細看了看媒體的報道之後,陳朗有些無語。
《明朝那些事兒》的確是描寫歷史的作品,但它同時更是一部小說,自然不可能像歷史書籍那樣嚴肅又嚴謹,如果這樣的話,誰還看得下去,那不得撲死。
難道是人紅是非多?
可就算是這樣也不至於讓這麼多家媒體報紙一起黑自己和這部小說吧,真正支持自己和《明朝那些事兒》的只有《東方日報》,頂多再算一個不偏不倚的《明報》。
似乎,整個報界都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89s 3.992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