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點)
文士出門之後,酒肆外又傳來幾句輕聲話語,內容模糊,但不難猜到是誰在說話。
小潮被那文士接走後,酒肆內就還剩兩名分坐獨酌的酒客,當屋外的聲響逐漸淡遠,坐在門邊的一張桌子旁的酒客也起身喚肖老闆結賬。
肖老闆認得這位傍晚時分才到店裏來的客人,連忙熱臉迎上。
這位衣着普通但一直十分整潔的壯漢不但是酒肆的常客,他從不賒賬,也極少喝醉,並且每次來酒肆的時辰估摸着都是近傍晚的時候,他這種似乎被局限在某一個範疇里的行為習慣,很自然的讓肖老闆對其留有印象。
但壯漢自第一次光顧酒肆開始,就一直是獨來獨往,為人也比較孤僻。每天來往於酒肆間的客人並非都是京都居民,肖老闆不會刻意去查酒客的身份,可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在買賣上與這壯漢接觸的肖老闆竟連一點關於這人身份的信息都未可得,這很奇怪,同時讓肖老闆愈發對他心存一絲提防。
壯漢付了酒資就推簾出門離去。
京都臨海,風急且多,一般飲食營業場所在入冬後,都會在門上掛起皮簾擋風。當下時節春意雖濃,但人們在早晚時辰里依舊能感受到一絲綴着春天尾巴的寒意,酒肆夥計少,再加上晚上會開門到很晚,所以酒肆門上掛着的皮簾尚未卸下。
皮簾厚實而帶着一股僵勁,被那出門而去的壯漢掀開後,有一皮角始終沒有平復下去,卷翹着露出一處空洞,輕微的向酒肆里灌風。春天裏的夜風已沒了冬夜寒風的冷冽如刀,但肖老闆還是勤快的立即走到門邊,準備拍平那處皮簾的皺褶。
可能是因為在今天這個生意不太好的夜晚,反而一下子遇到三個讓他覺得奇怪的人,所以在潛意識裏,肖老闆也忍不住的好奇,稍微矮下身子,透過那處皮簾上的孔洞,朝酒肆外看去。
街道上空空如也,肖老闆平和的目光不禁凝了一下。
那壯漢應該是個練家子,肖老闆平時見過不少身懷武藝的酒客,這一點他有理由確定,然而那壯漢出門後即消失無蹤,這卻顯得有些怪異了。
一般來說,酒喝得微醺的人,走起路來應該是不慌不忙的樣子,因為他們來了酒肆卻沒有酗酒,多半是專為品酒而來、心情不錯的人。
那壯漢傍晚之後到來,酒一直喝得慢,中途也沒有別人來交代他去做什麼,末了也沒有混酒資,為啥結清酒錢後他倒跑得跟驚兔一樣急呢?
肖老闆疑惑了一小會兒,接着他在心裏忽然想到了一種可能,為此他不由得半掀開皮簾,大刺刺的朝外面邁出了一步。但他很快又退了回來,放下皮簾,無聲的動了動嘴唇,最後低沉的嘆了口氣。
其實,肖老闆所想到的那種可能,是極為可能的。
只是,需要將實際情況稍作修改。
那壯漢看似像驚兔一樣離開,但實際上他是懷着獵豹一樣的心情走出酒肆的,早他一步離開的那素衫文士和豪飲不倒的小潮才是他眼裏的驚兔。只是可惜,憑他的真實身份來算,他最多是主人家的一條凶犬,而前行那兩人雖然是主人家需要的獵物,此時卻未必心有驚怕。
按照林杉的吩咐,上午一齊離開老宅,半路上江潮就與其作別,然後他就去了老熟人家的酒肆學喝酒。…
周朝末年連綿幾年的戰亂和亡朝必會帶來的物資供應混亂,讓舉國之土地上親人離散、家庭殘破的事繁增,與此同時還有數目龐然的孤兒。這些孩子多半因原本平靜的家庭突遭劫難而在心性上留有殘缺,除了自己的父母,再難受他人教化。無依無靠的孩子們勞動能力有限,多半隨着逃兵災的其他百姓四處流浪。在缺少生活物資和照顧的逃難隊伍里,每天都有餓死病死的孩子。
飽經現實生活磨練、能活到最後的孩子,精神力在迅速成長,甚至有些畸形的超過了他們的年齡限制。他們知道京都始終是達官貴人集中生活的地方,當時的皇帝再不顧民生安穩,自己住的地方也一定是最後一處着火的地方,所以流民之中存活下來的孩子大多選擇混進京都。
在這個地方即便過着討飯的生活,撿那些大戶人家倒在垃圾堆里的泔水中殘剩的食渣果腹,也比在其它地方流浪要更能有活下來的機會一些,這就是那些孩子在冰冷的現實中失去了夢想、失去了幸福,最後僅剩的一種活下去的希望,他們也只找到了這一種出路。
江潮就是那群逃往京都、混入城內乞討的眾多孤兒中的一個。
這群孩子除了在過去的十年裏因為各種原因死去的那一部分,剩下的部分里,有的人永遠的做了一名小乞丐。這多半是因為他們心中的精神樑柱已經倒塌,除了消極的靠別人的施捨而苟活,他們別無所求。這樣的人可憐又可恨,很難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里去。
還有一部分人,便是像江潮這樣,靠賣苦力的勞動求生活。他們或冒着猛獸襲擊的危險去深山裏砍柴來換取生活之資,或者去京都臨海的港口抗貨,賺點維生的血汗錢。
因為京都人口的複雜性,朝廷頒佈的對流浪孤兒的一種限制性條例,雖然在極大程度上維護了都城的治安,但不可避免的需要犧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像江潮這樣無祖籍可循的人,即便擁有健全的身體和對未來的希望,無論怎樣去努力,也只能是活在低等苦力這一層面的人。
但在京都高層人士里,經流着一條半公開的秘密,那就是京都的達官貴人當中,不乏有人收留了這種無家的孤兒,培養成自己的死士。更為讓人驚訝的是,這種說法最初的源頭,竟是皇宮內院守備軍。
其實仔細想想,若最初的那種說法是真實的,可能某位帝王家人出手收留這些孩子的目的,在宏觀上是良好的。
這些孩子當中不乏先天素質極高者,或者表現在智敏上,或表現在體格上。若放任他們在外繼續流浪,要麼他們繼續成為病餓致死的那群人中之一;要麼就是將才華消磨在日常求生的強勞力當中;或許還有一種結果,就是成為十分難對付的歹人,危害到普通百姓的生活。
家庭破碎難再修復,他們在身體上最需要的,只是每天三餐的飽飯,精神上的缺失則是最複雜關鍵的。這群孩子的思考方式尚在成長階段就被戰亂生活狠狠挫傷,學好不易,但若教好了,這群人將成為一批龐然的新生力量,因為尚沒有喪失創造力的他們已嘗過生存的味道,比尋常孩子更熟練的掌握了堅毅的秉性,更加能守好再次獲得的生存信仰。
只是在傳言中被收入皇家大院裏的那批孩子中,這一設想是原始版本的,仁善的用意保存得比較完整;然而當京都其他的某些貴族開始效仿時,這一做法的目地性變得愈發濃厚;再加上貴族們開始相仿活動時,京都的流浪兒已經被皇家中人挑選過一遍,剩下的部分流浪兒在資質上多少存在問題,這些被悄然由達官貴族們供養起來的流浪兒,多多少少留有劣性,愈發讓家主看不起。如此演變下來,由流浪兒培養成的死士與家主之間,漸生奴主規則。…
倘若身份面對面的拆穿,江潮會發現,自己與那從出了酒肆就一直尾隨在身後不遠處的壯漢其實算是同一路人,只不過在幾年前收留他的,是代表皇家的京都守備軍總領大人,而那壯漢則是後一批被某位高官挑選帶走的流浪兒之一。
不過,即便不戳穿這層身份,江潮對此人也是心存印象的,因為他覺得這個人似乎一直都有想要探明他身份的意圖,並且這種感覺持續有一年多了。
江潮在常人眼裏的身份,就是替肖家酒肆供柴的樵夫;那壯漢則是每天在港口為商船卸貨扛包的苦力。江潮知道那壯漢人稱『鐵大』,不是因為他下面還有兄弟,排行老大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個頭大,在港口扛貨苦力中是有名的力氣大,因而得名;那人稱鐵大個的壯漢也知道江潮的名字,因為肖家酒肆的老闆常這麼沖他喊。
但江潮和鐵大對對方的身份,都是心存質疑的。原因很簡單,兩人都知對方是練家子,江潮砍柴這麼多年,居然從未受過傷,鐵大在港口扛包,也是一年多的風雨無阻,這又說明兩人的功夫都不俗。身懷這樣武功的人,卻天天不知乏味的幹着簡單重複的勞力活,原因只可能是因為這種工作簡單無查,很方便用於掩藏他們的真正身份。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人,多半是觀察能力極強極細,再或者是背負了什麼人指派之令的人。
而論起這個,江潮屬於前者,鐵大屬於後者。
原本江潮還想繼續將這種不清不楚的關係保持下去,只要鐵大不惹他,他也不想在身份問題上多生枝節。在這一年多的日子裏,除了鐵大,沒有人懷疑過他的身份,在那位總領大人的指派任務還沒下達之前,保護好自己的身份,就是自己目前最主要的任務。
可是現在,任務已經下來了,他便要為了完成使命而改變處事方式。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手機網(.)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93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