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這些養蠶的技術被輯錄成一本書,名字就叫《養蠶方技》,成書大概是中國的唐代,並且是用漢字寫成,現在這本書還完好的保存着,是日本國寶級文物之一。
在這本書里,記載了很多關於養蠶的相關知識,其中就提到了一種很奇怪的蠶,叫做 『洞蠶』。
這種洞蠶吐出來的蠶絲品質極好,據說可以保存千年而依然能光鮮亮麗,這種蠶絲製成的絲綢,觸感如少女柔嫩細膩的肌膚,男人貼身穿上後,會覺得心搖神盪,如和美女相擁而眠,並且冬暖夏涼,舒適無比。當然,這種絲綢也極為昂貴,一件這種絲綢製成的內衣,可以價值連城。
除了蠶絲的品質卓絕外,這種洞蠶吐絲速度快、數量多,算是蠶中的極品。
此外,書中還提到這種洞蠶消化葉子的速度非常驚人——當它吞食葉子後,可以看到葉子在它體內瞬間變紅,然後又幾乎能瞬間變成和蠶同樣的顏色——這種現象,和那個藍色的液滴是不是很像?還有,這種蠶的生活特性也很特別。
一般的蠶都可以放在竹筐內人工飼養,但這種蠶卻是 『野蠶』,只能生活在深山中的洞穴里。並且這種洞穴的洞口必須極小,頂多有碗口大小,因此,為了採集蠶絲,必須用一種身體很小的猴子,這種猴子只有嬰兒般大小,要經過長久的馴化,才能成功把蠶絲從洞內取出來。
但猴子再經過怎麼訓練,畢竟不如人,它們在採集這種蠶絲時,會對蠶絲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也不能把洞內所有的蠶絲都採集出來,而且,在馴化這種猴子時,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日本的彌生時代,一些人專門高價尋找侏儒,讓其進洞採集這種蠶絲,以至於使當時身材越矮小的侏儒,其身價就越高。
書中還提到了這種洞蠶另外一個神奇的特性。只要這種洞蠶一爬出洞來,不出一個時辰,必定會風雨大作——即使前一個時辰還風和日麗,晴空萬里;除了這些之外,書中還記載說,這種洞蠶樣子很特別,在外形上,和一般的蠶毫無相似之處,但至於這種蠶究竟是什麼樣子,書中卻無一字提及,之所以這樣,有的研究者覺得這還是為了保密。」
王同聽完王教授的這番講述後,卻連連搖頭:「如果真像您所講的那樣,即使那些液滴是您說的洞蠶,但這也只能證明,那些洞蠶可以預測是否下雨,而不能說明它們能調動大雨,關於如何調動風雨的謎團,我們仍未能解開。」
聽完王同的話,我、張大軍、胡夢、秦晴都連連點頭,覺得王同的這種推測,完全符合邏輯。但只有王教授和鄭旭沒表示贊同,這讓我們感到有點意外,按說,王教授和鄭旭是我們幾個人中,邏輯推理能力最強的,尤其是鄭旭,其分析複雜線索的能力,更令我們望塵莫及,但對於王同這種合情合理的推測,他們為何好像不太贊同呢?
「王同說的也很有道理,但大家可能忽視了一點」,鄭旭語氣依舊很平靜,但不知為什麼,她只要一說話,就好像有一種特殊的魔力,我們所有的注意力,瞬間就被吸引過去了。「就是在雨滴落下來前,那些藍色的液滴發出一種細微的叫聲,那種聲音很微弱,和蜜蜂的嗡嗡聲差不多,不仔細聽,根本發現不了,但我卻注意到了。
我還發現,隨着那種嗡嗡聲,那團烏雲才迅速地移動到我們頭頂,而當那種嗡嗡聲嘎然而止時,雨滴就砸了下來,也就是說,那種嗡嗡聲和下雨之間,有某種時間上的巧合。我當時忽然有種奇怪的聯想——仿佛覺得那些藍色的液滴,好像是由巫師化身而成,而那種嗡嗡聲,就是巫師用來調動風雨的咒語。」
作為深受西方教育影響的王同,好像對鄭旭這種推測很不以為然,他微笑着對鄭旭說:「你可是刑偵專家,你說的這些,好像都是主觀推測,還不能做證據吧?」
鄭旭也微微笑了笑:「你說的對,僅憑這些,當然還不能斷定那場雨和液滴發出的聲音有關,但除此之外,我還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當液滴那種微弱的嗡嗡聲響起後,在極短的時間內,我至少看到三條蛇、從不同的洞口爬出來,並且開始往附近樹上爬,這說明什麼?」
「說明那種細微的聲音可以召喚蛇,因此蛇才從洞中爬了出來,我們之前也都知道了,這個城內的所有動物的智商都很高,既然如此,那麼蛇也可能聽懂液滴的那種召喚聲,對嗎?」胡夢猜測到,其實胡夢的這種想法,和我的完全一樣。
但鄭旭則搖了搖頭:「蛇是沒有耳朵的,因此它是用顎骨來感知來自空氣和地面的震動,從而 『聽』到聲音,但那種液滴發出的聲音極其微弱,從距離上判斷,我覺得那些蛇、並不是因為聽到那種聲音後才出來的,而是因為地表的溫度突然變冷。」
地面上的溫度突然變冷?這個結論太出乎我們意料了!
「蛇是冷血動物,也就是說,它的體溫會隨着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尤其對地表的溫度變化更敏感,只有地表溫度突然變冷,才可能出現我看到的那種情景——蛇從洞中爬出來,並且往樹上爬,因為樹幹的溫度變化還沒那麼快。
並且,當下雨後,我們往山坡下跑了一段距離後,我注意觀察了一下周圍,發現有另外兩條蛇,已經往樹幹上爬了一米左右,這就更加證實了我的猜測。
所以,對於那種藍色的液滴為何能調動風雨,我也和王教授一樣,突然有了答案——很可能那種藍色液滴發出聲音,能導致地表溫度突然下降,而地表溫度的突然下降,會傳導到空氣,使那個區域的氣壓突然變低,這就會導致烏雲突然往我們所在區域移動,並且那麼稠密的烏雲遇到冷空氣時,肯定是會下起磅礴大雨來。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謎我們搞不清,比如那團烏雲,為何會那麼黑、那麼低?即使我們知道地面溫度變化,引起了氣壓變化而導致了下雨,但那團烏雲又是怎麼來的?這一系列問題我們現在還不清楚。」
我不得不再折服於鄭旭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那些細微的變化,除了她和王教授外,我們恐怕誰都沒注意到。可聽鄭旭這麼一說,不知為什麼,我忽然想到那道黑色的彩虹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1s 3.9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