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潘金蓮怎麼破》,作者南方赤火,首發晉`江`文`學`城,一切轉載均為盜版
林丹出軌了,好桑心。雖然知道他這樣的霸氣人設定然招蜂引蝶,要做好男人,也需要比常人多得多的自控力和責任感。但是超級丹啊,你奧運冠軍都拿了,你不是一般人,怎麼還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呢?!
發個科普文,關於自制力
鬧鐘已經響了,怎麼辦,再賴五分鐘……
控制不住買買買,這個月又要吃土了……
再吃一口,就一口,明天再減肥……
嘴上說要複習,身體卻很誠實地坐在電腦前面……
小孩子管不住自己很正常,那麼大人了,計較什麼!
上帝給了男人大腦和丁丁,可惜全身的血液一次只夠跑一個地方,哦呵呵呵呵……
——————
這些情景,眼熟不?
這些說辭,若說有什麼共通點,那就是在當今社會裏,「自制力低下」已經成為了常態,甚至成為有些人用來調侃自己率性隨意的說辭。
甚至,有些人用它來為自己「一時衝動」的行為來開脫。人非聖賢嘛,激情之下,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
誰讓他隨身帶那麼多錢還露富呢?
誰讓他嘴賤討打呢?
誰讓她穿那麼短裙子呢?
……
我衝動,我激情,我沒有自制力,但我知道我是好青年,你們不能歧視我!!!!
心理學家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別自欺欺人了。自制力低的人更容易成為loser喲。
不信?看實驗。
1960年代的某一天,美國斯坦福大學附屬第一幼兒園裏,迎來了一群心理學怪蜀黍怪阿姨(嗯主要是怪阿姨)。他們把小盆友們召集起來,晃着手裏的大塊棉花糖,說:「來來咱們做個遊戲!」
遊戲的規則,是讓孩子們單獨呆在一間屋子裏。房間裏沒有別的,只有一大塊誘人的棉花糖。
正當小盆友兩眼放光之時,怪阿姨發話了:現在我要離開房間15分鐘,你可以吃掉棉花糖哦。不過如果我15分鐘後回來的時候棉花糖還在,我就會再獎勵你一個棉花糖!一共兩個唷!
孩子們懂了:如果立刻吃掉棉花糖,只能得到一塊;如果忍耐15分鐘不吃,就能得到兩塊!
怪阿姨走了。小盆友被單獨留在這個充(can)滿(jue)誘(ren)惑(huan)的場景里。
當然他們不知道,怪蜀黍怪阿姨們其實在房間裏裝了攝像頭啦。
於是記錄下了各種扭動和糾結。
有唱rap迫使自己分心的
有對着棉花糖實施漂浮魔咒的
有的哎呀不小心就吃了一口
氮素!
雖然熊孩子們很萌!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篇早教親子文!
心理學家這麼對(zhe)待(mo)孩子們,那,那是有原因的!
他們發現,絕大多數孩子都抵抗不住第一塊棉花糖的誘惑,3分鐘之內就已經吃乾淨了。
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堅持滿了15分鐘,得到了第二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過了三四十年,當年的心理學家變成了怪大爺怪大媽(不要問我這40年他們幹嘛去了),大約是在某天廣場舞聊天的時候,突然聊到:「誒你知道嘛當年一個參加棉花糖實驗的小孩blablabla」
沃爾特·米歇爾(就是當年的怪蜀黍)果斷認定:這裏面,有料可挖!
他找到了當時參加實驗的一百多個孩子,對他們的一系列人生軌跡進行了跟蹤調查。
他發現(此處應劃重點),當年成功抵禦了棉花糖誘惑的孩子,長大成人後:
高考(sat)成績更高
受教育程度更高
體型保持得更好
比同齡人更有競爭力
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甚至,他們的大腦掃描結果也和那些經受不住誘惑的孩子不一樣。
一句話,自制力強的孩子,長大後更成功!
這裏要引入一個概念,就是延遲滿足。
它是一種克制自己的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是能夠等待自己需要的東西的到來,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要什麼
實驗裏那些小盆友並不是要放棄棉花糖,而僅僅是試圖延後吃到糖的時間。也就是說:
立刻滿足=一塊糖
延遲滿足=兩塊糖
任何稍有理性的成年人,都知道選第二種更划算。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呢?不少人連那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比不過。
把棉花糖換成任何一樣別的東西:金錢、感情、學業、友誼、工作……
——手頭的事情做完就去打遊戲。可是我現在想立刻就打遊戲啊啊!(工作泡湯囉)
——下個月發了工資就能買買買,可是我現在立刻就想要那件東西啊啊!(信用卡透支囉)
——等回到家有了wifi就能隨意看片,可我現在就想看啊啊只好用流量了好心痛!(花冤枉錢囉)
——我知道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才能致富,可是有人承諾我只要____就能一夜暴富,好心動!(犯罪邊緣)
——妹子喜歡燭光晚餐浪漫一把然後水到渠成,可是我特麼現在立刻就想(嗶)——(犯罪邊緣)
自制力差的人,就這樣揮霍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甚至因為自己的「衝動」而犯罪——能不失敗麼?
更糟糕的是,衝動型滿足會使人陷入惡性循環,認為得來的「報償」並不珍貴,從而更加失控地沉溺於自我滿足。試想,辛苦健身一小時後的那第一口美食,跟隨時能填進嘴裏的零食,在人們心裏的價值能一樣嗎?
所以回到正題。當有些人再用「自制力差」為自己的行為開脫的時候
當他們說——「我只不過是年輕時愛玩,要是我稍微勤奮一點,現在blabla」
當他們說——「我不聽我不聽我就是要現在吃到xx店的xx你快去給我買」
當他們說——「沒辦法啊男人嘛誰不衝動,我看她穿成那樣,我就……」
當他們說——「我怎麼就管不住這手呢!」(腦補和大人表情包)
你可以用科學的態度回應:
騷男,你太年輕了。
「延遲滿足」就強行科普到這裏。現在也許應該繼續另一個話題:
那麼,怎樣提高自制力呢?
能看到這裏的讀者都是真愛,我多想甩出一個鏈接《輕鬆提高自制力:心理學專家的108條建議》,由本人簽名售書,只要九塊八啊九塊八……
可惜我沒寫過這樣的書……
網絡上關於提高自制力的材料太多了,大家可以本着科學的態度去偽存真。知乎的「自制力」話題底下的問答,很多還是有不少乾貨的。
———————————以下是拓展閱讀——————————————
另外關於這個棉花糖實驗,剛才講述的只是簡略版。以下是進階版補充:
1心理學家發現年齡越大的孩子越容易有高自制力(廢話),所以不要妄圖對你家6個月的小baby做自制力訓練啦╮( ̄▽ ̄」)╭
2沒有受到質疑的理論不是好理論。比如有些人提出,提前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也可能僅僅是缺乏安全感——他們不相信大人「第二塊棉花糖」的許諾。成長在貧困家庭、以及缺乏父親的單親家庭里的孩子更難獲得這種安全感。套用在成年人身上,有些人因為缺乏對未來的信心,從而有「及時行樂」的態度。當然,這些人也是更難獲得成功的。
3提高自制力的一個方法是轉移注意力。比如在極端渴望什麼東西的時候,唱個歌,去個廁所,跟朋友打個電話,甚至簡單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呼吸上。
4如果大人都沒有自制力,就不要訓(cui)練(can)家裏的小孩了……先把自己訓練成榜樣吧。
5福利:上任何視頻網站搜索「棉花糖實驗」,有驚喜。
今天的主題是治癒,嗯
你知道什麼很甜的故事?(搜知乎問題)
作者:北邙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有天開車回老家,我媽坐在副駕駛上,絮絮叨叨地催我找個女朋友。
我故意逗她:「那你跟我爸是當初怎麼在一起的啊?」
她很得意:「我們那時候可時髦了,沒讓家長介紹,自由戀愛!」
「誒,你跟奶奶以前不是同事嘛?」
「對啊,辦公室坐對桌,你爸他一直瞞着沒告訴我,後來我跟你爸見家長了,一進家門,看到張老師笑眯眯地坐在那,我當時就懵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然後呢?」
「有什麼然後,以前一口一個張老師喊着……後來就喊媽了。還蠻不好意思的一開始。」
「那你跟我爸怎麼認識的?」
「你爸那時候不是教高中歷史嘛,什麼都知道,特別厲害。我跟他當時被各自學校推選去參加縣裏演講比賽,結果他第一,我第二,我就不服氣啊,就這麼認識了。」
「哈哈哈哈你就看上我爸學識淵博了?」
「哎呀,你爸那時候啊,瘦瘦高高,長得也帥,籃球打的又好。還是家裏唯一的兒子,那時候縣城流行自家蓋樓啊,你爺爺奶奶家裏又剛新蓋了二層小樓。我就覺得什麼都好,就一點,我自己當老師的,不太喜歡老師,當時有些猶豫。」
「誒,我爸不是早就轉行做傳媒了嘛?」
「對啊。有天冬天一大早,他裹着棉衣到我家門口,把我喊出來,二話不說,扔給我一個證,我一看,是辭職證明。他手裏還捂着剛烤好的紅薯,熱氣騰騰的,他掰了一半,剝好了給我,笑嘻嘻地問,說能不能拿這個證,跟你換個證啊?」
「……」
「然後就讓他騙到了結婚證唄。」
作者:元宿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之前在醫學類的回答過,現在在這裏補充個結尾。
我的室友學臨床,很多次晚上我回宿舍的時候他還沒回來。我們同是醫學院出身,畢業後我做了藥代,而他還有一年在實習。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學醫的人大多學年制特別長,一般臨床的至少要五年,如果家庭背景沒什麼特別的人想進好的醫院,至少還要研究生學歷,也就是再加三年,算下來都八年了。
八年的時間,意味着一個人從少年快步入了中年,然而,這些行醫者生活卻還沒完全穩定。
那麼,他們可以不考研嗎?如果不考研的,那些臨床的也要規培三年,依然逃不了8年。八年結束後,剛開始拿到的不過是別人在大公司里的基本工資而已,還要面臨許多考試,培訓,以及醫患關係的壓力。
室友入學的那時候,規培政策還沒出來,他的家境不是很好,和女朋友又是異地戀,所以自己經常省吃儉用,又勤工助學,常常把省下來的錢拿去不遠萬里地去見她,可是有時候他攢三個月也只夠看個周末兩天。
我常常看他抱着手機不離手,每天睡前都會給他女友打電話。為了不影響我休息,他總是默默的走到外面去打電話,夏天的時候,外面蚊子多,室友回來的時候常常手臂被蚊子咬的腫了一圈。我勸他早點進屋子裏,但室友總是笑笑,沒事呢,外面更自在。
周末的時候偶爾會看到他們視頻聊天,室友有時用手摸着屏幕,那眼神就仿佛真的摸到了他女友的臉頰一樣,又是幸福又是辛酸。
幸好他女朋友也很乖,經常會寄家鄉的特產來給他吃。記得有一次,他女朋友也來我們宿舍,還順帶分一些特產給我。兩個人都很樸實,雖然所謂的見面不過只是在附近走走逛逛,但每次回來室友都會開心一整周。
室友常常說,等畢業了就可以不再異地了,就可以不再讓她等了,只要一想到她啊,就感覺所有的辛苦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等待並不是遙遙無期,在他們眼裏,更像是一個終結所有孤單寂寞的地平線,只要走到那裏,乾枯的湖泊就會迎來雨季,寂寞的空谷會迴響起笛音,當日月交替投下晨曦的光輝,曾留在那個終點之上的淚水,都會化為晶瑩的感動與幸福。
我笑室友,如果結果是悲劇,那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有價值嗎?室友搖搖頭,他反問我,如果一個醫生拼命地去救一個人,最後手術失敗了,那麼他所有的努力就都沒價值了嗎?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也許我混跡營銷太久,早就習慣了市場經濟的交易原則,有付出必須要有回報,一件事體現的價值遠比意義更為重要。
我忘了,感情和救人一樣,這並不是一場交易。
我們傳統的觀念,總是希望女生畢業後早點嫁,早點有歸宿。
原本室友想着早點出來工作,養家餬口,畢竟再讀下去,也怕女生家裏覺得等不起,但53的規培政策出來後,聽說他們縣城醫院即使可以進,規培補貼也只不過跟外面企業的實習生差不多。
他猶豫了,這點錢不過勉強養活自己,禮金都付不起,更別說車子房子了。許多人跟他建議,考研吧,如果能進市裏的醫院,後期還能慢慢達到小康生活水平。而且三證合一,直接把規培的三年放到研究生里,從效率上來說,更划算點。
但,這也意味着他的女友要繼續跟他異地三年。
三年她已經畢業了,在社會上工作,三年他還在學校讀書,在醫院培訓;三年後他快28,倒還耗得起青春,但三年後她快28了,在他們的小鎮裏已經會被人詬病;最關鍵的是,這三年當她剛剛步入社會時,面對着陌生的環境和繁重的生活壓力,他卻不能陪伴在她的身邊,而她卻為了他,拒絕了本可以得到更好的陪伴,一個人獨自繼續等他。
該怎麼辦,難道真的要讓她繼續等他三年嗎?等他研究生畢業,那到時候都快30歲了,他家境也不是特別好,即使畢業後還要再熬個幾年,醫生這種行業就是大後期,又沒時間陪她。
室友思前想後,掙扎了很久,異地這些年已經讓她受得夠多苦了,很多時候別人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煩惱,她需要等夜深人靜後打長途。他不想再讓她過這種沒有陪伴的日子了,也怕耽誤了她一輩子。
在準備考研之前,室友下終於下狠心在電話里,跟她說了分手。
異地戀的悲哀,也許就在於連分手,都只能在電話里。
我問室友,你女朋友說什麼了嗎,室友說,什麼都沒說。大概就是因為什麼都沒說吧,所以室友才這麼難過。我安慰他,沒關係,剛出來工作的人,分手的也不是就你一個。她這樣也很正常的,你也沒錯,大家都沒錯就好,這叫好聚好散。你以後還可以行醫,醫生是個大後期,你一定能救很多人,也能慢慢過上好日子,受人尊敬,小康生活。
但是室友說,其實他並沒想過要那麼高尚的目標,懸壺濟世抑或妙手仁心不過是世人道德的綁架。其實最初選擇學醫,只不過是想要更好地照顧自己所珍視的人,可笑的是,我們行醫的人,最後拯救了天下人,卻救不了自己。
我說我也比你好不了多少,為了賺錢,出賣了很多尊嚴和操守,受人誤會,也依舊陪笑。年少的時候,一直以為畢業工作了,就像是電視劇里那樣,過節的時候有人陪,下班後有人在家等,穿過漆黑的道路和皚皚的風雪,會有一杯美酒邀我們共享。
可是,像我們這樣二十歲出頭的平門子弟,哪有什麼花前月下可以享受,僅僅為了生存在這個世界,就已經花光了我們所有精力。
喝完酒後我們一直睡,夢裏有那麼一刻,大概是希望可以不用醒來的,因為醒來,就又要面對一天繁瑣的事了,也不知道又會發生什麼事,還能不能撐住。
睡到第二天中午被敲門聲吵醒了。
打開門,竟然是他女朋友來了。我驚呆了,不是驚訝她還記得去年來的地方,而是我知道從她那邊到我們這邊,需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她什麼都沒帶什麼都沒說,就直接趕過來了。
還沒見到室友的時候,她已經紅着眼,明明忍住了很久,想要說很多卻又一個勁地跟我說不好意思,打擾了。
室友出現的那一刻,他女友就衝上前抱住了他。我看多身邊人隨意的揉揉抱抱,我以為這是電視劇才會有的一幕,很久沒有見到這樣用力的愛情了。
他女朋友哭着跟他說:
「不要分開好不好,如果當醫生就是你的夢想,你就去追。我沒關係,我沒什麼夢想,我就想畢業了可以跟你一起幸福的生活,我可以去你在的城市工作,我們一周只要周末見面也夠了,剛開始工資不夠多也沒關係,我也可以賺錢,反正我已經等五年了,讓我繼續等你好不好。」
室友一米八的身高,粗獷的輪廓,但抱着她的時候,哭得反而像個孩子,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7s 3.99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