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這是玉屏當家的吧?這麼多年沒見,你也老多啦!當年你結婚的時候好像還沒洪濤大呢,真是歲月不饒人啊。」金叔叔對洪濤的大姨夫並不太陌生,見面沒聊兩句就搞清楚了誰是誰,於是又是一番唏噓。人老了就特別容易記起年輕時候或者小時候的事兒,還特別喜歡提及,好像從那些事兒里能找到一絲年輕的感覺,讓自己暫時忘掉現實里已經老了。
「老金你這身體怎麼這樣了?我記得你還比我小三歲呢吧。」大姨夫對金月的父親也不陌生,他們都是一代人,當年洪濤家在樓房外面接出小院的時候,他們這兩個都是搞建築的人可沒少交流。那時候大家還都是壯年呢,一轉眼就都成五六十歲的老人了。
「嗨,我要是還在基層干啊,也不至於把身體弄成這樣,坐辦公室真不是什麼好事兒,把身體都坐毀了。不提這個啦,小濤的院子又是你給他弄的?合算他們家的工程都包給你了啊,伺候完了老的還得伺候小的!」金月父親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後悔到了極點,尤其是看到比自己大幾歲的人還活蹦亂跳的,心裏就更不是滋味了。乾脆就不再這個問題上多說,然後就把洪濤提了出來當轉換話題的目標。
「我能有啥轍啊,畢竟他得叫我一聲姨夫,我還能說不管?你也知道,我岳母拿他當親孫子看待,老人家發話了,我就算不上班也的來給他當長工啊。」大姨夫可算找了到對付洪濤的同盟軍,兩個老頭開始一起數落起洪濤的作惡多端行徑,從上幼兒園開始講。
「您老兩位先聊着啊,金月,走,跟哥哥看看我的聰明宮去,保證讓你看完之後就不想去故宮了,我這兒就是濃縮的故宮,濃縮的才是精華!」洪濤可沒長賤骨頭,站在這裏聽兩個老頭批判自己,還不能頂嘴,咱不伺候了成不?當下拉着金月就往門洞裏走,一邊走一邊吹,有多大說多大,絲毫不怕被風閃了舌頭。
故宮當然是比不了的,別說故宮了,雍和宮也比不上啊。不管從規模、規制還是用料做工方面,洪濤這兩個院子就沒一點能超過那些古代宮殿的。不過不能這麼比,和同時代的這些院落、尤其是普通百姓的院落相比,他這兩個小院兒還真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
從南邊開始,是一排五米多高、三十多米長、東西通長的大房子。與普通四合院裏的倒座房不同,它們的正面不向着院子裏的北側,而是在南側,而且還帶着通長的門廊,這就叫前出廊,很是規整。
這一排房子就是洪濤的大手筆,門臉房!正面當然要衝着大街了。院子裏是房子的後牆,只有兩個小門和院子相連,連窗戶都沒有。要是把這兩個小門封上,這排房子就和後面的兩座小院絲毫聯繫都沒有了,完全獨立,甚至連供電、上下水都與小院是完全分離開的,它們有自己的配電箱、電錶、水錶和下水道。
之所以這麼設計,主要是考慮到它以後的用途和發展。洪濤也不敢確定自己要弄的電腦屋就一定賺錢,萬一要是干黃了,總不能幹瞪眼,還能把這排房子租出去換點租金花。所以它不能和小院有啥太緊密的聯繫,就算租給了別人,也不能干擾到小院的正常生活。
門面房的中間是個三米多寬的大門洞,這裏其實就是洪濤家小院和劉奶奶小院之間的那條小胡同,進了門洞再往北是一條三十多米長的死胡同,裏面還有兩個院子呢,都要從這個門洞裏進出。
這個門洞說起來是供大家使用的,平時把兩扇大鐵門一關,這條不深的死胡同就等於被封閉了起來,門洞裏還能當自行車棚使用。當初洪濤就是這麼和鄰居們解釋的,說他這是在造福左鄰右舍,為大家謀福利。
福利確實是謀了,不過他也沒虧。既然是門洞嘛,那上面就得有頂,也不太高,三米左右,頂上面還和兩邊的門臉房連着,其實就是一個整體,門洞頂上這間房子也就歸洪濤所有了。他等於是借着弄門洞的機會在公用空間上面蓋了一間房子,白白給自己家多加了三十多米使用面積。
街坊鄰居們還說不出啥,反正這地方洪濤不佔他們也占不到,現在洪濤佔了他們也能跟着沾點光。這就是洪濤和鄰居們相處的原則,損人利己的事兒堅決不能幹,那會讓自己成為公敵的。就算要佔便宜,那也得占公家的,還得拉着鄰居們一起占,多少都得分點。這樣一來,就沒人會黑了心的和自己作對了。
進了這個大門洞之後,一左一右就是兩道四米多高的青磚高牆,還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黑漆院門。門下是兩層青石條為基,一邊一個圓形石門墩,一尺多高的門檻上包着鋥亮的銅皮,門頭上還有兩個六角形戶對,標準的清代四合院結構。
西邊的院門裏面就是張媛媛和孫麗麗的小院,不過戶主是洪濤,對外則稱是小舅舅的朋友借住。東邊就是洪濤家原本的院子,推門進去先是一堵牆,左邊是西屋,向右繞過這堵牆之後才是院子。這堵牆不是影壁也就當影壁了,這樣即使大門全敞開,外面的人也看不到院子裏的情況。
翻建後的院子和原來相比其實沒啥大變化,就是南面全是後山牆,只有一個小門。不過房子就和原來完全不同了,首先是高了不少,其次就是每間房子前面都探出來一截廊子,從東到西饒了大半個院子。這樣做有一個好處,要是遇到下雨下雪之類的天氣,從東屋到西屋可以沿着廊子走,腳都不用沾雨雪。要是文青勁兒犯了,還能在廊下對着風雨抒發一下情懷,憫人悲天時自己身上乾爽爽的,豈不樂哉!
廊子這個東西是誰發明的,洪濤也不清楚,不過他認為肯定是古代文人搗鼓出來的,這玩意太符合他們的性格了。讓自己吟詩作畫這輩子算是沒指望了,不過趕上天氣好、太陽足的時候在這裏曬曬太陽還是不錯的。就算人不曬,把衣服被子掛在下面曬曬也很好嘛,就算突然變天也不怕,上面有東西遮擋着。雅人的玩意到了俗人手裏照樣也不浪費,物盡其用。
最後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北房屋頂向南一側開了好幾個大玻璃窗戶,俗稱天窗。
由於房屋高了,再要把頂棚全封死太浪費空間,洪濤也不太習慣那麼高的屋頂,總覺得是住在廟裏。於是小姨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就是把北房弄成閣樓的結構,正房的屋頂同時也是閣樓的地板,五間北屋的房頂上面其實都是通的,樓梯就在最西邊這間屋子裏。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多很多使用空間,還能利用這些天窗把閣樓變成陽光房。尤其是在冬季,弄把躺椅放到閣樓里,透過天窗曬着暖烘烘的大太陽,既可以代替部分採暖,又很讓人感到舒適。
其實這種結構也不是小姨夫的獨創,他以前去好幾個國家援建過,算是接觸過外界的人。按照他的說法,歐美國家很多房子都有這樣的結構,夏天可以把天窗打開通風,冬天可以曬太陽,平時閣樓可以當做儲物間,需要的時候還能住人。只要做天窗的多層真空玻璃不漏氣,就不會有保溫不好和漏雨的問題。
(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3.85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