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大明帝國日不落最新章節">
大明帝國日不落
郭三喜、祝國兵等等十八位軍官留在伊陽縣,他們從七百多鄉勇中選了一百在這一次戰鬥中立下戰功的鄉勇提拔為輔兵。
給予他們每月八斗米、一兩五錢銀子的待遇一同留下。
這些鄉勇都高高興興選擇成為輔兵,根本不怕駐守伊陽縣城,因為他們參加了伊陽解圍戰,發現面對的流寇簡直不堪一擊。
據說馬上他們就會得到犀利的滑膛槍裝備,人人都認為再次對陣流寇更加會打得他們落花流水。
主動要求留在伊陽的鄉勇們無後顧之憂,他們家眷已經南下去了交趾省,家裏都有一個以上男丁。
他們當兵掙的錢糧可以讓家人領取,能夠替一貧如洗的家庭掙到可觀的糧餉,讓家人能夠早日住上磚瓦房,鄉勇們當然不遺餘力。
這是大多數漢人的美德,為了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太多漢子樂意無怨無悔的付出,為了父母妻兒過上好日子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也敢於冒風險。
許四九帶着遷徙的隊伍東歸,浩浩蕩蕩綿延十幾里,一路上來投奔的難民不計其數。
如此龐大的隊伍可不是哪一股山賊可以覬覦,大多數剪徑的強盜都放棄山寨逃得遠遠地,有許多老百姓得以聚集到隊伍里。
兵荒馬亂的亂世,一家一戶逃難都需要好運氣才能夠走得遠。
因為密林山崗往往都會有三五一群的強盜,逃難的老百姓變成路邊的屍體已經算幸運,成為強盜們鍋里的肉湯也屢見不鮮。
黃家人馬帶着鄉勇分頭清理有可能阻礙難民到達官道的盜匪盤踞地,出擊準確,得手容易。
因為有太多在路上吃了虧,被匪類殺了親人搶了救命糧食的難民主動帶着人馬去剿寇。
嘯聚山林的土匪屬於烏合之眾,戰鬥力不值一提,裝備差勁,匪首根本沒有對抗正規軍的經驗。
黃家軍官以燧發槍精準射擊進行斬首行動,每一次只要在一百步距離把匪首一槍斃命,從眾立刻星鳥獸散。
太多流民來到官道匯集起來,人數眾多之時小規模盜匪可不敢覬覦。
但是流民根本沒有紀律性,偷盜、互相搶奪食物,甚至合夥殺別人家的女人、孩子下鍋這樣滅絕人性的惡事都會發生。
所有的人間醜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原因就是沒有糧食。
黃勝的提前佈局就是為了大量獲取糧食,面對嗷嗷待哺的饑民之時只有糧食才有說服力,說得天花亂墜又不能當飯吃,哪個流民會餓着肚子聽你說教?
黃勝不壓價購買廣南國的大米也是為了提高他們種植水稻的附加值,增加廣南國出口糧食的積極性。
被流寇禍害的中原,官兵大規模來剿寇又增加了糧食供應的壓力,由於沒有足夠的糧食朝廷根本失了章法。
朝廷面對流民根本無法取捨,這些人剛剛出來逃難時是良民,但是眼睜睜瞧着家中親人不斷餓死,甚至是被他人襲擊後吃了。
諸多不平和憤怒積壓在胸口,略微被居心叵測的賊子一蠱惑,良民漸漸地就轉換成了暴民。
由於糧食太少,人太多,最後連官兵都開始餓肚子,有組織有武力的集團怎麼可能讓自己餓死,人性被泯滅,屠殺開始蔓延,善良的老百姓只剩下死路一條。
綜上所述,糧食才是解開這個死結的唯一要素。
跟着黃家走的中原老百姓無疑是幸運兒,黃勝保證能夠保證他們的溫飽。
喧鬧的官道上,胳膊上別着袖標的鄉勇拿着木杆長槍維持秩序,三千獨輪車和一些牛車、馬車上都是老幼婦孺。
集體的感染力無與倫比,這些剛剛吃了幾天飽飯的老百姓已經不再彷徨,他們敬畏權力服從安排,移民大軍井然有序。
亂世用重典,難民隊伍里也曾經出現過幾個青皮、混混之流依舊欺男霸女。
黃家私兵最討厭這些人渣,經過鼓勵群眾舉報,幾個流氓團伙被搜捕,晚上宿營時召開宣判大會,十幾顆青皮的頭顱被挑在長長木杆上示眾。
所有的良民拍手稱快,所有宵小都被震懾,大家都終於知道「戰神」不僅僅有菩薩心腸,他還有霹靂手段。
王老實帶着家人也在一望無際的移民隊伍里,他家的人口少了一個,那是二小主動要求留在伊陽當鄉勇。
這個王二小從小就不認王老實省心,好勇鬥狠喜歡惹事,王老實認為讓這個兒子跟着「戰神」家丁學一些本事,守一些規矩是個大好事。
王老實氣色好了許多,每天能夠吃三頓還有一頓乾的,這可比他在老家時的太平年景也差不離,他實在想不到逃難時還有這樣的好事。
本庄人李壯家的大兒子李大小也留在伊陽當鄉勇,他們覺得自己應該成為了瓊崖郡王的人,一家子也是越走越輕快。
&家兄弟,老哥我要謝謝你啊,如果不是你老是講南國公諸般的好處,我還不敢帶着一家子逃出來呢。如今這樣的荒年景每天居然能吃三頓,以前想都不敢想。」
&哥,那是瓊崖郡王,是王爺,前幾天我就說過了,朝廷知道南國公樂善好施已經封王了。」
&我這記性,『戰神』老人家是王爺,是個人世間最好的王爺。」
正好一個宣傳隊叫做秦淮的輔兵聽見了兩人的對話,笑道:「咱們的王爺可不是老人家,他威猛着呢,一招就打死建奴的一個叫做阿敏王爺。」
這個二十四歲的讀書人是海州人,沒有功名是個童生,黃家在海州大量招募勞工也給了優厚的條件吸納讀書人。
文文弱弱的秦淮經過三個月培訓成為了拿一兩五錢銀子八斗米一個月的宣傳隊輔兵。他一直跟隨着許四九在中原大地進行宣傳,老百姓水深火熱的日子他看在眼裏了。
由於親眼看見成千上萬的饑民被救出來,本來秦淮只不過是為了掙糧餉而工作,現如今他的態度每天都在轉變,他以飽滿的熱情主動工作,早就放下讀書人的臭架子和貧下中農打成一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91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