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宜生一日想起武吉之事,一去半載不來,宜生入內廷見文王啟奏道:「武吉打死王相,臣因見彼有老母在家,無人侍養,奏過主公放武吉回家,辦其母棺木日用之費即來。豈意彼竟欺藐國法,今經半載不來領罪,此必狡猾之民。大王可驗先天數,以驗真實。」
文王道:「善。」
隨取金錢占演凶吉。文王點首嘆道:「武吉亦非猾民,因懼刑自投萬丈深潭而死。若論正法,亦非鬥毆殺人,乃是誤傷人民,罪不該死。彼反懼犯法身死,如武吉深為可憫。」
嘆息良久,君臣各退。正是捻指光陰似箭,果然歲月如流。文王一日與文武閒居無事,見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爭妍,韶光正茂。
文王嘆道:「三春景色繁華,萬物發舒,襟懷爽暢,孤同諸子眾卿,往南郊尋青踏翠,共樂山水之歡,以效尋芳之樂。」
散宜生前啟道:「主公昔日造靈台,夢兆飛熊,主西岐得棟樑之才,主君有賢輔之佐。況今春光晴爽,花柳爭妍,一則圍幸於南郊,二則訪遺賢於山澤。臣等隨使南宮、辛甲保駕,正堯舜與民同樂之意。」
文王大悅,隨傳旨:「次早南郊圍幸行樂。」
次日南宮領五百家將,出南郊布一圍場,眾武士披執,同文王出城。行至南郊,只見一片春光燦爛.
和風飄動,百蕊爭榮;桃紅似火,柳嫩垂金。萌芽初出土,百草已排新;芳草綿綿鋪錦繡,嬌花斗春風。林內清奇鳥韻,樹外氤氳煙籠;聽黃鸝杜宇喚春回,偏助遊人行樂。
絮飄花落,溶溶歸棹;又添水面文章。見幾個牧童短笛騎牛背,見幾個田下鋤人運手忙;見幾個摘桑提着桑籃走,見幾個採茶歌罷入茶筐。
一段青,一段紅,春光富貴。一園在,一園柳,花柳爭妍。無限春光觀不盡,溪邊春水戲鴛鴦。
文王同眾文武出郊外行樂,共享叄春之景。行至一山,見有圍場,布成羅網,文王一見許多家將披堅執銳,手執長竿鋼叉,黃鷹獵大,雄威萬狀。
又見烈烈旌旗似火,輝輝皂蓋遮天;錦衣繡襖駕黃鷹,花帽征衣牽獵犬。粉青氈笠,打朱纓;粉青氈笠,一池荷葉舞清風;打朱纓,開放桃花浮水面。
趕獐獵犬,鑽天鷂子帶紅纓;捉兔黃鷹,拖帽金彪雙鳳翅。黃鷹起去,空中啄墜玉天鵝,惡犬來時,就地拖翻梅花鹿,青錦白吉:錦豹花彪,青錦白吉遇長杆。
血濺滿身紅,錦豹花彪逢利刃,血淋出上赤,野雞着箭,穿住二翅怎能飛?遭叉,撲地翎毛難展掙;大弓射去,青牲白鹿怎逃生?藥箭來時,練雀班鳩難迴避,旌旗招展亂縱橫,鼓響鑼鳴聲吶喊。
打圍人個個心猛,興獵將各各歡欣;登崖賽過搜山虎,跳澗猶如出海龍。火炮鋼叉連地滾,窩弓伏弩傍空行;長天聽有天鵝叫,開籠又放海東青。
文王見到這個光景,忙問:「上大天!此是一個圍場,為何設於此山?」
宜生馬上欠身答道:「今日千歲遊春行樂,共幸春光。南將軍已設此圍場,俟主公打獵行幸;以暢心情,亦不枉行獵一番,君臣共樂。」
文王聽說正色道:「大夫之言差矣!昔伏羲黃帝不用茹毛,而稱至聖,當時有首相道:風後,進茹毛與伏羲.伏羲道:此鮮食,皆百獸之肉,吾人而食其內,渴而飲其血,以之為滋養之道。不知吾欲其生,忍彼死,此心何忍。朕今不食禽獸之肉。寧食百草之粟,各全生命,以養天和,無傷無害。豈不為美?伏羲居洪荒之世,無百穀之美,倘不茹毛鮮食!況如今五穀可以養生,肥甘足以悅口,捌與卿踏舂行樂,以賞此韶華風景。今欲騁孤等之樂,追麋逐鹿,較強比盛;騁英雄於獵較之問,禽獸何辜,而遭此殺戮之慘?且當此之時,陽春乍啟;正萬物生育之候,而行此肅殺之政,此仁人所痛心者也。古人當生不翦,體天地好主之仁,孤與卿等何蹈此不仁之事哉?速命南宮將圍場撤去了!」
眾將傳旨,文王道:「孤與眾卿在馬上歡飲行樂。」
觀望來往士女紛紜;踏青紫陌,鬥草芳叢,或攜酒而來溪邊,或謳歌而行綠野。
君臣馬上忻然而嘆道:「正是君正臣賢,士民怡樂。」
宜生馬上欠身答道:「主公西岐之地,勝似堯天。」
君臣正迤邐行來,只見那邊一個人作歌道:「憶昔成湯掃桀時,十一征兮自葛始;堂堂正大應天人,義一舉民安止。今經六百有餘年,祝網恩波將歇息;懸肉為杯酒為池,鹿台積血高千尺。內荒於色外荒禽,可嘆四海沸呻吟;我曹本是海客,洗耳不聽亡國音。曰逐洪濤歌浩浩,夜視星斗垂孤釣;孤釣不知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
文王聽漁人歌罷,對散宜生道:「此歌韻度清奇,其中必定有大賢隱於此地。」
文王命辛甲:「與孤把作歌賢人請來相見。」
辛甲領旨,將坐下馬一拍,向前厲聲言道:「內中有賢人,請出來見吾千歲爺。」
那些漁人齊齊跪下答道:「吾等都是閒人?」
辛甲道:「你們為何都是閒人?」
漁人道:「我等早晨出戶捕魚,這時節回來無事,故此我等俱是閒人。」
不一時文王馬到,辛甲向前啟道:「此乃俱是漁人,非賢人也。」
文王道:「孤聽作歌韻度清奇,內中定有大賢。」
漁人道:「此歌非小人所作,離此三十五里,有一溪,溪中有一老人,時常作此歌。我們耳邊聽的熟了,故此信口唱出,此歌實非小民所作。」
文王道:「諸位請回。」
眾漁人叩頭去了。文王馬上想歌中之味,好個:「洗耳不聽亡國音。」
旁有大夫散宜生欠身言道:「洗耳不聞亡國音是怎麼一說?」
姬昌道:「大夫不知嗎?」
宜生道:「臣愚不知深意。」
姬昌道:「此一句乃堯王訪舜天子故事:昔堯有德,乃生不肖之男,後堯王恐失民望,私行訪察,欲要讓位。一日行至山僻幽靜之鄉,見一人倚溪臨水,將一小瓢兒在水中轉.堯王問:\'公為何將此瓢在水中轉。\'其人笑曰:\'吾看破世情,了卻名利,去了家私,棄了妻子;離愛欲是非之門,拋紅塵之徑。僻處深林,鹽蔬食;怡樂林泉,以終天年,平生之願足矣。\'堯王聽罷大喜,此人眼空一世,亡富貴之榮,遠是非之境,真乃人傑也!將此帝位正該讓他。王道:\'賢者!吾非他人,朕乃帝堯。今見大賢有德,欲將天子之位讓爾可否?\'其人聽罷,將小瓢拿起,一腳踏的粉碎,兩隻手掩住耳朵飛跑,跑至河邊洗耳。正洗之間,又有一人牽一隻年來吃水,其人曰:\'那君子!牛來吃水了。\'那人只管洗耳,其人曰:\'此耳有多少污穢,只管洗?\'那人洗完,方開口答道\'方才帝堯讓位與我,把我雙耳都污了;故此洗了一會,有誤此牛吃水。\'其人聽了,把牛牽至上流而飲,那人道:\'為甚事便走?\'其人道:\'水被你洗污了,如何又污我牛口。\'當時高潔之士如此。此一句乃洗耳不聞亡國音。」(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8s 3.91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