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銓聽着宋寬志的話,笑了起來,「你的情況我知道,但是那是那些人耕種不得其法,若是然我來種植,這作物一季畝產四百來斤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咱們現在種植的大豆我也能讓他能產二百來斤,」
楊銓道這裏,看着宋寬志還想什麼,擺了擺手道「我知道了,宋先生,我心裏是有底的,你就放心吧,」
宋寬志見楊銓這麼了,他也不好在什麼,只好搖着頭從這屋子走了出去。
楊銓摸着桌子上的那些金黃的籽粒,眼睛裏都藏着笑意,他讓宋寬志尋來的這個東西,不是別的,就是後世華夏大地最最常見的玉米,具體這東西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史書上倒是沒有寫,但是根據一些明人的筆記,應是萬曆年間就已經傳入,玉米還有紅薯,就是後世所謂康乾盛世的基礎——啥玩意也擱不住這兩樣作物產量高啊,像是紅薯,動輒幾千斤的產量,玉米一畝地也能產出五六百斤,
要知道這可是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的古代,那時候的糧食產量低的就是一比,句不好聽的,現代社會荒地里長得糧食,都比那個時代的高,產量低的雜糧就不了,就拿麥子來,那個時代產量低的嚇人。當時土地相對富饒的北直隸南部的順廣大三地,一畝地麥的產量連一百斤都達不到,最低的,只有六七十斤,所以,大家看古代的文獻,古人五口之家,分得五六畝地,基本上都是貧農,養家餬口也難,而現代的社會,五六畝地都算是家裏土地多了。
明朝糧食具體的畝產,曾經有人考證,明朝南北方畝產加權平均後的結果是每明畝生產.1明石原糧,明代的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05市石,也即約每畝.6市石。每市石原糧按照14市斤計算,則平均每明畝生產原糧16.5市斤。明代的一畝相當於現在的0.916市畝,相除一下,得到明代的畝產量是平均每市畝生產原糧4.44市斤。可是就這個數據,也僅僅只能試用於明初!
要知道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初期的時候,土地資源豐富,民間百姓的田產,多有良田,所以這土地產量自然就高,也就能解決人的溫飽問題,這樣一來就是國泰民安,可是到了王朝的後期,良田熟田,已經多被豪紳權貴所兼併,要知道,明代之前的社會,取得功名的,有官職在身的人,是不用繳納賦稅,也不用服徭役,如此一來,王朝末期,普通自耕農的田產,多為劣田薄田,這樣的田地,產量能高到哪裏?況且因為豪紳權貴佔據的田產甚多,那這部分隱匿消失的田產賦稅徭役,就要均到普通的百姓身上,百姓們平日裏服不完的徭役,哪裏還有空閒去管理土地?這樣以來,田地產量必定會更低。
明朝麥畝產的具體產量,因為年代久遠,單單看文獻,有時候得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楊銓時候聽爺爺過的話,倒是可以作為一個佐證,生產隊時,因為當時國家工業能力太低,根本就沒有化肥可用,一畝地麥產量,是大概二百七十斤,玉米產量稍微高些,畝產大概是在四百到五百斤左右,而在七幾年引進化肥後,麥產量一舉突破了六百斤,而玉米到了現代,畝產一千四百斤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可見,化肥對於糧食產量的巨大影響。
楊銓讓宋寬志,找玉米這玩意,就是他想要憑藉自己這半吊子的農業知識(在學校光不練,平時楊銓也只忙着打遊戲跳課,真要他是半吊子,都有些抬舉他了。),楊銓就不信,自己將這田地弄不出一個嚇死人的高產!
沒有化肥,楊銓他當然不能製造,因為這需要整個完善的工業體系來支撐,哪怕是如今的皇帝,也不是動動嘴皮子就成的,但是,楊銓卻有着另一種辦法,那就是當初在學校時,聽教他們植物營養學的老教授的課,無意中記下來的,這方法製備簡單,所需物品,都是周圍極易得到的原料,加工之後,得到的,卻是不次於化肥的生物肥料。這種化肥,施用到土壤里,效力猛不次於化肥,但是又比化肥的肥效長,並且能避免化肥導致的土壤板結,改善土壤的結構。
比如,前幾天種地的時候,他用糞水摻着熟石膏做出來的東西,相當於硫酸銨的效力,明朝的土壤,乃至長出來的作物,他仔細看過,其他還好,但是缺少氮肥和磷肥,植物秸稈都細弱枯黃,這樣的土壤,怎麼能有高得產量?氮肥已經補充了,磷肥原料短缺,暫時卻是不能補上了,只能以後想辦法臨時用了。最好的辦法,是秋種的時候,犁地的時候深層施用。連續用幾年才會改善。
楊銓越想,眼睛越明亮,若是像他這般的幹下去,明年春天,在這些種過大豆的土地上,倒茬種上紅薯,嘖嘖,那紅薯的產量,可比這些東西高太多了,可惜,手裏的豆子種子還是太少,若是種子在多一些,利用大豆瘤根的固氮能力,這些土壤含氮量,肯定會慢慢的漲上去的。到那時,糧食的產量就是翻上一番恐怕也不是問題了。
興奮中的楊銓,激動的從這椅子上站了起來,等他大腿傷口傳來一陣劇痛的時候,他才醒過神來,自己這還受着傷呢,他苦笑一聲,慢慢的向着自己的屋子走去。
推開才沉重的木門,齊子墨正坐在床邊,低着頭,不知道在想着什麼事情。楊銓看着她的模樣,心中不由的生出促狹的心思,悄聲的走到了齊子墨的身邊,趁着齊子墨不注意,大叫了一聲。
「啊」齊子墨一聲輕呼,接着一把寒光瑩瑩的匕首,抵在了楊銓的喉嚨邊。
這一下吧楊銓給嚇壞了,他急忙衝着齊子墨喊道「子墨,莫要動手,是我啊」
「哼,早就知道是你,還想嚇唬我,今兒就交給你一句,自己有很多破綻的時候,對方卻沒有任何的察覺,原因之後三個,第一,這人死了,第二,這人早就有防備,第三,這是個陷阱。」
(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94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