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再登霧靈山,山中天象總算恢復正常。
劉秘憑記憶,找到昨日撞見破廟的地方,卻見到一座寬敞的寺院,寺門掛着牌匾:雲峰寺!
這便是雲峰寺了。
寺院內傳來陣陣梵唱,鑼鼓鍾缶,仙氣氤氳。
劉秘上前敲門,寺門卻不開。
過了片刻,有個書生也來了,這書生背着書簍,手拿摺扇,衣着貧寒而不失風雅,讓人見了就有好感。
劉秘也不能免俗,這書生過來行禮問好,劉秘趕緊還禮。
「這位兄台,也是為來此抄經潤筆嗎?」書生放下書簍,拱拱手道:「在下朱孝廉,河陽人士,來京趕考,奈何落第,囊中蕭瑟,只能到各個寺院為僧人抄經,換得借宿。」
劉秘笑笑,說:「在下劉秘,河間人士,如今入贅他鄉,家中悍妻容不得我飲酒閒散,攆我出來做生意。我把生意扔給家中掌柜,來山上逍遙逍遙。」
這……朱孝廉從未見過如此坦誠之人,竟不知如何搭話。
好在書生也好酒,常在家中拿高粱蒸熟了釀酒。
談起酒道,兩人倒是投緣。
只是聽說劉秘十七八歲就暢飲不輟,朱孝廉也只能佩服。
說到高興處,劉秘取了藏在懷裏的酒壺,拔掉塞子,讓朱孝廉嘗嘗他偷偷挖來的女兒紅,「這是『賢內』家中陳釀16年的女兒紅,可恨我入贅時,竟不取出來給我喝。但我機智的用一壇黃酒把它掉包。」
朱孝廉無語,只能佩服劉秘是酒中奇人,但酒香味傳來,他一邊說:「佛門聖地,不能飲酒。」一邊接過酒壺,抿了一口。
「是是是,佛門聖地。」劉秘把酒壺奪回來,仔細藏到懷裏,笑道:「怎麼樣?」
「……好,好酒。」朱孝廉眼神古怪的看着劉秘,希望他把酒壺拿出來,再品鑑一番。
劉秘卻裝作沒看見,嘻嘻哈哈詢問起如今科舉都考什麼。
兩人閒聊幾句,雲峰寺的早課下了,清晨齋飯的鐘聲響起,寺門也開了。
兩個開門的和尚模樣粗笨,見了朱孝廉也不笑,只是揮手讓他去吃齋飯,劉秘卻被攔在門外。
朱孝廉道:「這位是劉生,他仰慕佛門清淨。」
劉秘在心底搖搖頭,直接掏出五兩銀子,先每個和尚手裏塞了一兩,然後又雙手奉上三兩,虔誠的道:「昨夜我夢中見高僧,高僧贈我黃米飯,我想來許願清修一月。」
兩個和尚憨頭憨腦,歪着頭看了三兩銀子半晌,才讓開路,讓劉秘進去。
雲峰寺清淨,肯上來燒香許願的人少,倒是山上的和尚,都愛到這裏串門歇腳,也是好生熱鬧。
寺中的和尚多數識字,也擅長製作香墨。
有七八個貧寒書生,替和尚抄經,換取借宿和飯食。
雲峰寺中抄錄的經書,多數都送到山下的鐘古寺、紅梅寺,也有一些紙墨貴重的經書,供施主居士求取。
劉秘一手行書蒼勁,猶如樵夫古樹,看着讓人精神一振,但上不得大雅之堂。
僧人不許他抄經,劉秘就去山裏尋果子,替僧人釀製微醺的飲料。
僧人大喜,還派了一個小沙彌給劉秘做幫手。
過了幾天,霧靈山的齋飯中,除了豆腐增味湯,又多了一個野果釀。
就這樣過了半月,除了寺中和尚睡得晚,劉秘始終不見寺中異常,山上也沒有什麼蹊蹺。
「莫非沒有神仙,沒有妖邪,也沒有鄉愿。是我從小痴心妄想,如今產生了幻覺?」
《易經》有雲,物極必反,月盈則虧。
如果從小就奢望自己是妖怪,從小就奢望世上有神仙,在特殊環境下『見到破廟有神仙』,也不奇怪。
劉秘又一次修正自己的世界觀。
但是,『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夫子承認有鬼神存在,但孔夫子認為人類不要依賴鬼神。
孔夫子強調人類自身的努力,希望百姓對鬼神保持尊敬,腳踏實地的過人類生活。
也就是說,孔夫子承認鬼神存在,但不建議人類用鬼神之力代替自己的勞動。
「亂啊,哪怕是先賢,也有困惑。」然而要不要批判先賢,否定先賢的迷信面呢?
夜晚,劉秘躺在一棵古松的樹杈上,無聊的玩着一個松塔。
忽然劉秘看到朱孝廉出來,朝松林走來,劉秘正要和他打招呼,卻看到他掏出灑水的玩意,衝着松樹根放起水來。
靠!劉秘悻悻的放棄了和他打招呼的念頭。
山頂雲嵐流淌,一輪明月高高在天,微風吹過,吹來若隱若現的女子低吟哭泣聲!
劉秘瞬間毫毛豎立,「幻覺?」
卻發現樹下的朱孝廉轉身,走走停停,他也聽到了?
劉秘來了興致,在樹上看朱孝廉能走到哪。
身為正常男人,朱孝廉明顯憋了太久,平日裏他就愛說一些『狐狸精幽會書生』的傳聞,如今聽到女子低吟聲,他就像中了蠱毒一樣,順着聲音走,根本停不下。
看到朱孝廉拐到僧院北側廊房,劉秘從樹上跳下來,跟着過去。
等走過去,卻不見了朱孝廉,只是在僧院的牆上,有一幅觀音菩薩海上講經,天女飛舞撒花的壁畫。
觀看這觀音菩薩,寶相莊嚴,天女佛徒各從其類,俱都栩栩如生。
就連海水翻騰湧起的浪花,也都格外逼真。
劉秘大驚,「莫非朱生也有了機緣,被天女請進畫中?」
劉秘站在壁畫前片刻,壁畫毫無異常。
有些不舍的看了牆上天女菩薩一眼,劉秘悻悻的道:「這是朱生的機緣,我還是別摻和了。」
希望他不會被黃金甲抓到,嘿嘿嘿。
次日,劉秘不見朱生,就去問寺里的和尚。
和尚說,「朱生成佛,被如來佛祖接去極樂世界享福去了。」
再問,和尚就高冷臉,不再回答。
劉秘心中困惑,可一個人身在局中,難以思考明白。
況且沒有帶《易經》和九宮格的模板,無法推算明白。
九宮格起源自《河圖洛書》,相傳有賢者在河邊思考,認為天下事物,最多有九個方面,每個方面最多九個要素。
即,如果能找全81個要素,並且81個要素邏輯順暢,就能給一件事定性。
劉秘一個人最多推算十幾條要素,再多就想不出。
劉秘就辭了僧人,下山回家去。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98s 3.99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