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四。599小說網 http://m.xs599.com
金軍如期向中京進發。
這天,西北風颳得很猛,一陣緊似一陣地在曠野上尖叫着。
耶律余睹率領先鋒軍頂風冒雪,晝夜之間強行軍三百多里路。
黎明時分,耶律余睹他們悄然來到了中京城外的一座山崗上。
風雪已停下,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寧靜的世界。
耶律余睹的心情很激動,根據情報報告,耶律延禧此時就在中京城內。
耶律余睹想像着,耶律延禧被俘時,究竟會是一副什麼樣的神態?
耶律余睹期待着向耶律延禧報仇雪恨!
遼中京建於一零零七年,即澶淵之盟後的第三年。
那時候遼國正是繁榮鼎盛時期,財力充足,因此,遼中京是仿照大宋東京汴梁城而建,也是由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重城構成——皇城住着契丹貴族,內城住着契丹平民,外城則住着漢、奚、渤海、阻卜(蒙古草原上的人)、女真等族百姓,層次很分明。
攻城從早晨開始,耶律余睹騎着一匹黑駿馬精神抖擻飛馳而進,在他身後是數千餘名精銳騎兵,一齊向中京城發起衝鋒。
大金第一名帥完顏斜也,隨後率領金軍主力趕來,將中京城團團包圍住。
守城的遼軍獲悉是耶律余睹率軍攻城,很快便停止抵抗,開城投降。
遼國五京之一的遼中京,就這麼幾乎沒費任何勁,就被金人奪取了。
一入城,耶律余睹就去找耶律延禧,他要將耶律延禧挫骨揚灰以報大仇!
可令耶律余睹暴怒的是,耶律延禧已在半夜時分就帶領家眷和親衛順着一條暗道逃出城了……
……
出了雁門關,一直往東北方向走了幾十里,右路先鋒軍也沒有碰到遼軍。
這種情況完全出乎岳飛、張憲、楊再興等人預料。
要知道,他們這一路可是踩了遼國的十幾個訊點,遼國不可能發現不了他們。
可既然發現他們了,為什麼不派兵來阻止呢?
……
跟岳飛、張憲、楊再興有相同迷惑的,還有吳玠、王德、盧俊義。
他們翻過六蕃嶺一直深入到灰河邊上,都沒有碰到一支遼軍。
王德眉頭緊鎖道:「是不是遼軍在哪設伏?否則,也不能這麼久了,還不出兵啊。」
吳玠將朔州的軍事地圖拿出來,與王德和盧俊義以及一眾參謀反覆觀看,最後他們一致得出結論,他們之前的判斷並沒有錯,除了六蕃嶺、陳家谷和灰河以外,他們這一路,根本就無險可守。
王德尤嫌不穩妥,又親自去帶回來了幾十個當地人,然後向他們反覆詢問。
結果,結論如故。
吳玠尋思了一會,道:「這隻有一種可能了,遼軍兵力不足,不能出城迎戰。」
王德和盧俊義也贊成吳玠的判斷,不過王德還是忍不住問道:「不會有別的可能嗎?」
吳玠道:「咱們在這嚇唬自己沒用,小心趟過去,就知道是不是這樣了。」
接下來,吳玠讓王德派出三營馬軍分左中右三路在前面開路,又以剩餘的踏白軍殿後,小心翼翼的向朔州挺進……
……
遼人不知道宋軍入雲了嗎?
當然不可能。
事實上,早在右路軍過第三個詢點的時候,遼人就已經知道宋軍趁火打劫來了,而且,他們還知道,宋軍來得不是一路人馬,而是兩路人馬,分別是從雁門關和陳家谷進來的。
得知宋軍出雁門關和陳家谷來攻打西京,遼人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該派使者質問宋軍,為什麼要背盟,縱兵越界,侵犯遼國的疆土?
有人認為反正遼國也快完了,不如投降宋軍,免遭生靈塗炭。
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宋人趁人之危,不講道理,卑鄙無恥,該與之決一死戰。
最後西京留守蕭察剌,力排眾議道:「不管選哪條路,都得先戰而勝之。」
蕭察剌組織了契丹、渤海、奚、漢四軍共兩萬人,並為之配了四萬匹戰馬、上好的兵甲,然後將之一分為二,由善戰之將耶律馬哥和耶律佛頂分別統領阻擊宋軍。
……
人生一死渾閒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這兩句詩說得是一個人——大宋第一間客宇文虛中。
金人第一次入侵東京汴京,宇文虛中殫精竭慮,出謀劃策,親入金營與金酋周旋,最終金軍退走。
可事後,宋國言官卻彈劾宇文虛中議和誤國,他被貶放青州,又改韶州。
建炎二年,趙構尋求出使金國的使者,宇文虛中毅然應詔使金,後被金軟禁。
轉年,由於宋金之間的關係略有鬆動,金人放宋使回江南,宇文虛中言道:「二帝未歸,我豈能歸?」,然後獨留虎狼之國。
由於宇文虛中儀表堂堂,文采卓然,金人愛其才藝,對他加以官爵。
宇文虛中欣然受之。
這使得後來的宋使洪皓等人很鄙視宇文虛中。
實際上宇文虛中心中懷有更大的抱負,忍辱負重,以成將來之大事——他在金國,每每派人持密信告以金國虛實,金人每次南侵,他都想方設法予以阻勸,真正是身在金營心在宋。
可恨的是,秦檜為報答金兀朮在宋金和議中要求南宋小朝廷保證不能輕易廢掉宰相(即主和的秦檜),他便把宇文虛中為宋國內探的實情告予金國,更有甚者,秦檜為金人出謀,盡遷宇文虛中家屬於金國。
宇文虛中得訊,密奏趙構說,若金人索取我家屬,請告知他們我的家屬早已在靖康亂中失散。
不料,趙構不僅不保護這個功臣,反而親自下詔派人前往時在閩中的宇文虛中一家,一個不留,全部派人監視着送往金國。
被趙構、秦檜出賣的宇文虛中被金人殺害,全家百餘口也遭屠戮。
《金史》稱宇文虛中因恃才輕肆被女真貴族以文字案致死,《宋史》也大概如是說。
直到清朝,清人袁枚在《隨園隨筆》摘選散佚的宋人施德操筆記時,發現有這樣一條驚人的記載:「紹興十五年(十六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宇文)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金熙宗)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蓋世膽魄,是在可歌可泣!
宇文虛中在金國當國師時,給使金的楊安一封「礬書」,讓他把情報傳回南宋。
所謂「礬書」,就是指用明礬水寫的書信,這種書信筆跡一干就變成了一張白紙,得重新沾水才能現出字來,算是一種古老的密信。
宇文虛中怕礬書被人識破,所以書信內容乍看只是一部佛經和經後的「跋語」(後記)而已,其實秘密全都藏在那跋語裏。
在跋語中這樣寫道:
「石頭雙林,雖未出世,氣象已咄咄逼人……當堅其心,有進無退,眾魔將降,吾道自勝。」
所謂「石頭」是指耶律大石;「雙林」則是指兩位林牙,也即耶律大石林牙和耶律佛頂林牙;「魔將」是指女真人;「吾道」是指南宋朝。
這段話看上去都是些神神鬼鬼的妄語,真實含義卻是說,最近耶律大石和耶律佛頂的勢力變得極為龐大,如果能夠與之聯絡,請他們大舉進攻金國,咱們宋國就有收復中原的希望。
宇文虛中希望楊安把這份跋書傳遞給張浚,再由張浚奏報給趙構。
那時,耶律大石已經建立了西遼,手下精兵強將無數,並準備派七萬騎兵殺回來,而耶律佛頂也在可敦城聚有幾萬騎兵,如果能與他們取得聯繫,夾擊金國,南宋則有很大的可能性收服長江以北的舊土。
可惜,趙構一心只想着投降、和談,不奢望恢復中原,重整河山,宇文虛中的一番苦心,也就化為了泡影。
耶律大石就不說了,那是歷史上數得上數的梟雄,那是能稱霸中亞的頂級俊才,那是在遼國極度勢微的情況下還戳破了北宋大國泡沫的頂級戰將。
而這耶律佛頂,雖然比不了耶律大石,但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至少現在包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跟耶律大石齊名,並稱「雙林」。
此次帶兵來阻擋岳飛、張憲、楊再興等人的,就是西南招討使耶律佛頂所率領的一萬馬軍。
雖然因為要聚集兵馬耽誤了不少時間,但雁北平原到底是遼國的主場,所以此戰還是遼軍佔據着主動。
通過訊點傳回來的消息,耶律佛頂推斷,從雁門關出來的這支宋軍,必是來攻打應州的。
基於此,耶律佛頂選擇在河陰與之決戰。
河陰之地,有一道深淺不一的小河,不熟悉該地形的軍隊,在過這條小河的時候,勢必會落於被動。
另外,離河陰兩里多遠的地方,有一片松樹林,可藏數千人馬。
耶律佛頂在到了河陰之後,立即派手下大將帶着三千馬軍去那片松樹林藏起,準備以這三千馬軍作為勝負手。
佈置妥當了之後,耶律佛頂一邊派探馬探明宋軍的動態、一邊休整,準備以最好的狀態一舉打敗來犯之敵……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3.94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