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
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南下,首先指向朔州。599小說網 http://m.xs599.com
朔州守將名叫孫翊。
此人,勇而忠。
見金人來犯,他率人馬出城與之交戰。
可這雙方還未分出勝負,漢兒就打開城門,將朔州城獻給了金人。
孫翊無奈,只能帶着本部人馬向南逃去。
金軍又進至武州,漢兒又開城投降,武州也丟了。
金人入侵雲地的時候,只有朔、武二州沒有攻破。
如今,朔、武二州也丟了。
這代表,大宋徹底失去了雲地。
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金軍一開到,漢兒就爭相投降,金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朔、武二州,這使得金人確認了他們之前的想法,也就是,他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給大宋一個深刻的教訓,甚至他們可以完成之前也就是他們隨便想想的以黃河為界和大宋南北分治的想法。
在這之後,完顏宗翰便率領大軍南下代州,打算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在完顏宗翰想來,雁門關是天下九關之首險要無比,而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
因此,完顏宗翰判斷,雁門關和代州一定非常難取,這可能是一場硬仗。
於是,完顏宗翰分兵一部,繞道壺谷寨,準備兩面夾攻雁門關。
完顏宗翰還對耶律余睹說:「今日至代州,與南軍必有數戰,不可能不花些力氣,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打下代州,河東的其餘地區,就任由咱們攻取了。」
然而,金軍在雁門關並未受到阻擊。
這大大出乎完顏宗翰的意料。
金軍很快便越過雁門關,一路之上並無一戰,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金軍竟然無驚無險的來到代州城下。
這讓完顏宗翰都大感不可思議!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他也是義勝軍統帥。
然而——
金軍打到代州城下之後,李嗣本竟然被漢兒擒獲,然後開城投降。
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就這樣輕易地失守。
代州失陷也是漢兒叛變造成的。
那麼,這些漢兒究竟是些什麼人?
其實,這些漢兒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是大宋在收復燕京後,由河北、河東宣撫使譚稹招募的,一支純粹由燕雲漢人組成的軍隊。
組建義勝軍這支軍隊的本來目的,是防守雲地和牽制郭藥師的常勝軍。
最初的時候,義勝軍其實還是很聽話的,畢竟,那時候,他們的待遇是宋軍當中最好的,比常勝軍都好,導致常勝軍的將士都紛紛跑來義勝軍參軍。
當初,西夏大軍東侵雲地,就是因為有義勝軍阻攔,才沒有丟了雲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譚稹大肆擴張義勝軍,使得義勝軍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十萬,比常勝軍還多。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宋的錢糧供應不上來了,連義勝軍的將士都開始餓肚子。
關鍵,宋人對漢兒的不信任和侮辱,使得義勝軍的將士慢慢恨起了宋人——他們認為,宋人別說跟遼人和遼東人相比,就是跟金人相比,都是遠遠不如。
長久的積怨,在金人南侵之後,漢兒紛紛叛起,甚至臨陣倒戈。
這使得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河東地區。
而且,還不僅如此,金人(西路金軍)本來並沒有多少人馬,在接收了義勝軍之後,西路金軍的實力開始爆增。
到了後來,跟大宋打仗的,大多都是漢兒和遼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女真人。
而漢兒,最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最初,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為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為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為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為番人。
遼、宋以及後來的金國,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為漢兒,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國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民很不信任。
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蔡仍強令不許用「漢兒」來稱呼燕雲地區的漢人,那時蔡仍還強令不許用「番」、「胡」來稱呼燕雲地區的少數民族,並制定了相關的嚴苛法律。
可以說,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燕雲地區的人,不論是漢人、漢兒,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達到完全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們之所以叛變,與宋人視他們為「北地降人」對他們很不信任有很大關聯,是宋人一貫歧視他們所產生的惡果。
金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迎接金軍入城。
完顏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紮營休整。
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這裏,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金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太原知府張孝純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尋找能守石嶺關的人。
不久,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以守石嶺關。
冀景征剿過方臘,第二次北伐收復燕京時他曾擔任過先鋒將官,富有實戰經驗。
張孝純於是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
可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為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無奈,只得命王宗尹統領官兵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歸朝人耿守忠率義勝軍兵八千人助陣。
冀景這回沒有藉口了,才不得不去守衛石嶺關。
可冀景卻對耿守忠很不信任,因為耿守忠是一名漢兒,是遼國降將,是義勝軍副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從後面偷襲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卻突然返回,對冀景說:「守忠所部儘是步軍,若借得敢勇家軍兵,則金不能至關。」
冀景於是下令,讓敢勇軍暫且借一部分軍馬給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軍搶馬,最後竟被他搶走了一半的戰馬。
冀景感覺耿守忠行為異常,似乎有叛變之心,於是率領親隨人等,棄關而逃。
…
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南下,首先指向朔州。
朔州守將名叫孫翊。
此人,勇而忠。
見金人來犯,他率人馬出城與之交戰。
可這雙方還未分出勝負,漢兒就打開城門,將朔州城獻給了金人。
孫翊無奈,只能帶着本部人馬向南逃去。
金軍又進至武州,漢兒又開城投降,武州也丟了。
金人入侵雲地的時候,只有朔、武二州沒有攻破。
如今,朔、武二州也丟了。
這代表,大宋徹底失去了雲地。
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金軍一開到,漢兒就爭相投降,金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朔、武二州,這使得金人確認了他們之前的想法,也就是,他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給大宋一個深刻的教訓,甚至他們可以完成之前也就是他們隨便想想的以黃河為界和大宋南北分治的想法。
在這之後,完顏宗翰便率領大軍南下代州,打算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在完顏宗翰想來,雁門關是天下九關之首險要無比,而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
因此,完顏宗翰判斷,雁門關和代州一定非常難取,這可能是一場硬仗。
於是,完顏宗翰分兵一部,繞道壺谷寨,準備兩面夾攻雁門關。
完顏宗翰還對耶律余睹說:「今日至代州,與南軍必有數戰,不可能不花些力氣,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打下代州,河東的其餘地區,就任由咱們攻取了。」
然而,金軍在雁門關並未受到阻擊。
這大大出乎完顏宗翰的意料。
金軍很快便越過雁門關,一路之上並無一戰,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金軍竟然無驚無險的來到代州城下。
這讓完顏宗翰都大感不可思議!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他也是義勝軍統帥。
然而——
金軍打到代州城下之後,李嗣本竟然被漢兒擒獲,然後開城投降。
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就這樣輕易地失守。
代州失陷也是漢兒叛變造成的。
那麼,這些漢兒究竟是些什麼人?
其實,這些漢兒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是大宋在收復燕京後,由河北、河東宣撫使譚稹招募的,一支純粹由燕雲漢人組成的軍隊。
組建義勝軍這支軍隊的本來目的,是防守雲地和牽制郭藥師的常勝軍。
最初的時候,義勝軍其實還是很聽話的,畢竟,那時候,他們的待遇是宋軍當中最好的,比常勝軍都好,導致常勝軍的將士都紛紛跑來義勝軍參軍。
當初,西夏大軍東侵雲地,就是因為有義勝軍阻攔,才沒有丟了雲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譚稹大肆擴張義勝軍,使得義勝軍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十萬,比常勝軍還多。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宋的錢糧供應不上來了,連義勝軍的將士都開始餓肚子。
關鍵,宋人對漢兒的不信任和侮辱,使得義勝軍的將士慢慢恨起了宋人——他們認為,宋人別說跟遼人和遼東人相比,就是跟金人相比,都是遠遠不如。
長久的積怨,在金人南侵之後,漢兒紛紛叛起,甚至臨陣倒戈。
這使得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河東地區。
而且,還不僅如此,金人(西路金軍)本來並沒有多少人馬,在接收了義勝軍之後,西路金軍的實力開始爆增。
到了後來,跟大宋打仗的,大多都是漢兒和遼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女真人。
而漢兒,最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最初,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為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為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為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為番人。
遼、宋以及後來的金國,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為漢兒,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國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民很不信任。
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蔡仍強令不許用「漢兒」來稱呼燕雲地區的漢人,那時蔡仍還強令不許用「番」、「胡」來稱呼燕雲地區的少數民族,並制定了相關的嚴苛法律。
可以說,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燕雲地區的人,不論是漢人、漢兒,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達到完全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們之所以叛變,與宋人視他們為「北地降人」對他們很不信任有很大關聯,是宋人一貫歧視他們所產生的惡果。
金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迎接金軍入城。
完顏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紮營休整。
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這裏,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金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太原知府張孝純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尋找能守石嶺關的人。
不久,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以守石嶺關。
冀景征剿過方臘,第二次北伐收復燕京時他曾擔任過先鋒將官,富有實戰經驗。
張孝純於是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
可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為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無奈,只得命王宗尹統領官兵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歸朝人耿守忠率義勝軍兵八千人助陣。
冀景這回沒有藉口了,才不得不去守衛石嶺關。
可冀景卻對耿守忠很不信任,因為耿守忠是一名漢兒,是遼國降將,是義勝軍副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從後面偷襲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卻突然返回,對冀景說:「守忠所部儘是步軍,若借得敢勇家軍兵,則金不能至關。」
冀景於是下令,讓敢勇軍暫且借一部分軍馬給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軍搶馬,最後竟被他搶走了一半的戰馬。
冀景感覺耿守忠行為異常,似乎有叛變之心,於是率領親隨人等,棄關而逃。
…
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南下,首先指向朔州。
朔州守將名叫孫翊。
此人,勇而忠。
見金人來犯,他率人馬出城與之交戰。
可這雙方還未分出勝負,漢兒就打開城門,將朔州城獻給了金人。
孫翊無奈,只能帶着本部人馬向南逃去。
金軍又進至武州,漢兒又開城投降,武州也丟了。
金人入侵雲地的時候,只有朔、武二州沒有攻破。
如今,朔、武二州也丟了。
這代表,大宋徹底失去了雲地。
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金軍一開到,漢兒就爭相投降,金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朔、武二州,這使得金人確認了他們之前的想法,也就是,他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給大宋一個深刻的教訓,甚至他們可以完成之前也就是他們隨便想想的以黃河為界和大宋南北分治的想法。
在這之後,完顏宗翰便率領大軍南下代州,打算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在完顏宗翰想來,雁門關是天下九關之首險要無比,而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
因此,完顏宗翰判斷,雁門關和代州一定非常難取,這可能是一場硬仗。
於是,完顏宗翰分兵一部,繞道壺谷寨,準備兩面夾攻雁門關。
完顏宗翰還對耶律余睹說:「今日至代州,與南軍必有數戰,不可能不花些力氣,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打下代州,河東的其餘地區,就任由咱們攻取了。」
然而,金軍在雁門關並未受到阻擊。
這大大出乎完顏宗翰的意料。
金軍很快便越過雁門關,一路之上並無一戰,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金軍竟然無驚無險的來到代州城下。
這讓完顏宗翰都大感不可思議!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他也是義勝軍統帥。
然而——
金軍打到代州城下之後,李嗣本竟然被漢兒擒獲,然後開城投降。
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就這樣輕易地失守。
代州失陷也是漢兒叛變造成的。
那麼,這些漢兒究竟是些什麼人?
其實,這些漢兒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是大宋在收復燕京後,由河北、河東宣撫使譚稹招募的,一支純粹由燕雲漢人組成的軍隊。
組建義勝軍這支軍隊的本來目的,是防守雲地和牽制郭藥師的常勝軍。
最初的時候,義勝軍其實還是很聽話的,畢竟,那時候,他們的待遇是宋軍當中最好的,比常勝軍都好,導致常勝軍的將士都紛紛跑來義勝軍參軍。
當初,西夏大軍東侵雲地,就是因為有義勝軍阻攔,才沒有丟了雲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譚稹大肆擴張義勝軍,使得義勝軍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十萬,比常勝軍還多。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宋的錢糧供應不上來了,連義勝軍的將士都開始餓肚子。
關鍵,宋人對漢兒的不信任和侮辱,使得義勝軍的將士慢慢恨起了宋人——他們認為,宋人別說跟遼人和遼東人相比,就是跟金人相比,都是遠遠不如。
長久的積怨,在金人南侵之後,漢兒紛紛叛起,甚至臨陣倒戈。
這使得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河東地區。
而且,還不僅如此,金人(西路金軍)本來並沒有多少人馬,在接收了義勝軍之後,西路金軍的實力開始爆增。
到了後來,跟大宋打仗的,大多都是漢兒和遼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女真人。
而漢兒,最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最初,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為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為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為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為番人。
遼、宋以及後來的金國,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為漢兒,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國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民很不信任。
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蔡仍強令不許用「漢兒」來稱呼燕雲地區的漢人,那時蔡仍還強令不許用「番」、「胡」來稱呼燕雲地區的少數民族,並制定了相關的嚴苛法律。
可以說,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燕雲地區的人,不論是漢人、漢兒,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達到完全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們之所以叛變,與宋人視他們為「北地降人」對他們很不信任有很大關聯,是宋人一貫歧視他們所產生的惡果。
金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迎接金軍入城。
完顏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紮營休整。
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這裏,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金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太原知府張孝純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尋找能守石嶺關的人。
不久,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以守石嶺關。
冀景征剿過方臘,第二次北伐收復燕京時他曾擔任過先鋒將官,富有實戰經驗。
張孝純於是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
可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為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無奈,只得命王宗尹統領官兵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歸朝人耿守忠率義勝軍兵八千人助陣。
冀景這回沒有藉口了,才不得不去守衛石嶺關。
可冀景卻對耿守忠很不信任,因為耿守忠是一名漢兒,是遼國降將,是義勝軍副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從後面偷襲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卻突然返回,對冀景說:「守忠所部儘是步軍,若借得敢勇家軍兵,則金不能至關。」
冀景於是下令,讓敢勇軍暫且借一部分軍馬給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軍搶馬,最後竟被他搶走了一半的戰馬。
冀景感覺耿守忠行為異常,似乎有叛變之心,於是率領親隨人等,棄關而逃。
…
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南下,首先指向朔州。
朔州守將名叫孫翊。
此人,勇而忠。
見金人來犯,他率人馬出城與之交戰。
可這雙方還未分出勝負,漢兒就打開城門,將朔州城獻給了金人。
孫翊無奈,只能帶着本部人馬向南逃去。
金軍又進至武州,漢兒又開城投降,武州也丟了。
金人入侵雲地的時候,只有朔、武二州沒有攻破。
如今,朔、武二州也丟了。
這代表,大宋徹底失去了雲地。
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金軍一開到,漢兒就爭相投降,金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朔、武二州,這使得金人確認了他們之前的想法,也就是,他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給大宋一個深刻的教訓,甚至他們可以完成之前也就是他們隨便想想的以黃河為界和大宋南北分治的想法。
在這之後,完顏宗翰便率領大軍南下代州,打算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在完顏宗翰想來,雁門關是天下九關之首險要無比,而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
因此,完顏宗翰判斷,雁門關和代州一定非常難取,這可能是一場硬仗。
於是,完顏宗翰分兵一部,繞道壺谷寨,準備兩面夾攻雁門關。
完顏宗翰還對耶律余睹說:「今日至代州,與南軍必有數戰,不可能不花些力氣,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打下代州,河東的其餘地區,就任由咱們攻取了。」
然而,金軍在雁門關並未受到阻擊。
這大大出乎完顏宗翰的意料。
金軍很快便越過雁門關,一路之上並無一戰,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金軍竟然無驚無險的來到代州城下。
這讓完顏宗翰都大感不可思議!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他也是義勝軍統帥。
然而——
金軍打到代州城下之後,李嗣本竟然被漢兒擒獲,然後開城投降。
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就這樣輕易地失守。
代州失陷也是漢兒叛變造成的。
那麼,這些漢兒究竟是些什麼人?
其實,這些漢兒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是大宋在收復燕京後,由河北、河東宣撫使譚稹招募的,一支純粹由燕雲漢人組成的軍隊。
組建義勝軍這支軍隊的本來目的,是防守雲地和牽制郭藥師的常勝軍。
最初的時候,義勝軍其實還是很聽話的,畢竟,那時候,他們的待遇是宋軍當中最好的,比常勝軍都好,導致常勝軍的將士都紛紛跑來義勝軍參軍。
當初,西夏大軍東侵雲地,就是因為有義勝軍阻攔,才沒有丟了雲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譚稹大肆擴張義勝軍,使得義勝軍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十萬,比常勝軍還多。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宋的錢糧供應不上來了,連義勝軍的將士都開始餓肚子。
關鍵,宋人對漢兒的不信任和侮辱,使得義勝軍的將士慢慢恨起了宋人——他們認為,宋人別說跟遼人和遼東人相比,就是跟金人相比,都是遠遠不如。
長久的積怨,在金人南侵之後,漢兒紛紛叛起,甚至臨陣倒戈。
這使得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河東地區。
而且,還不僅如此,金人(西路金軍)本來並沒有多少人馬,在接收了義勝軍之後,西路金軍的實力開始爆增。
到了後來,跟大宋打仗的,大多都是漢兒和遼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女真人。
而漢兒,最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最初,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為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為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為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為番人。
遼、宋以及後來的金國,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為漢兒,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國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民很不信任。
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蔡仍強令不許用「漢兒」來稱呼燕雲地區的漢人,那時蔡仍還強令不許用「番」、「胡」來稱呼燕雲地區的少數民族,並制定了相關的嚴苛法律。
可以說,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燕雲地區的人,不論是漢人、漢兒,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達到完全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們之所以叛變,與宋人視他們為「北地降人」對他們很不信任有很大關聯,是宋人一貫歧視他們所產生的惡果。
金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迎接金軍入城。
完顏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紮營休整。
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這裏,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金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太原知府張孝純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尋找能守石嶺關的人。
不久,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以守石嶺關。
冀景征剿過方臘,第二次北伐收復燕京時他曾擔任過先鋒將官,富有實戰經驗。
張孝純於是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
可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為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無奈,只得命王宗尹統領官兵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歸朝人耿守忠率義勝軍兵八千人助陣。
冀景這回沒有藉口了,才不得不去守衛石嶺關。
可冀景卻對耿守忠很不信任,因為耿守忠是一名漢兒,是遼國降將,是義勝軍副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從後面偷襲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卻突然返回,對冀景說:「守忠所部儘是步軍,若借得敢勇家軍兵,則金不能至關。」
冀景於是下令,讓敢勇軍暫且借一部分軍馬給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軍搶馬,最後竟被他搶走了一半的戰馬。
冀景感覺耿守忠行為異常,似乎有叛變之心,於是率領親隨人等,棄關而逃。
…
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南下,首先指向朔州。
朔州守將名叫孫翊。
此人,勇而忠。
見金人來犯,他率人馬出城與之交戰。
可這雙方還未分出勝負,漢兒就打開城門,將朔州城獻給了金人。
孫翊無奈,只能帶着本部人馬向南逃去。
金軍又進至武州,漢兒又開城投降,武州也丟了。
金人入侵雲地的時候,只有朔、武二州沒有攻破。
如今,朔、武二州也丟了。
這代表,大宋徹底失去了雲地。
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金軍一開到,漢兒就爭相投降,金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朔、武二州,這使得金人確認了他們之前的想法,也就是,他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給大宋一個深刻的教訓,甚至他們可以完成之前也就是他們隨便想想的以黃河為界和大宋南北分治的想法。
在這之後,完顏宗翰便率領大軍南下代州,打算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在完顏宗翰想來,雁門關是天下九關之首險要無比,而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
因此,完顏宗翰判斷,雁門關和代州一定非常難取,這可能是一場硬仗。
於是,完顏宗翰分兵一部,繞道壺谷寨,準備兩面夾攻雁門關。
完顏宗翰還對耶律余睹說:「今日至代州,與南軍必有數戰,不可能不花些力氣,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打下代州,河東的其餘地區,就任由咱們攻取了。」
然而,金軍在雁門關並未受到阻擊。
這大大出乎完顏宗翰的意料。
金軍很快便越過雁門關,一路之上並無一戰,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金軍竟然無驚無險的來到代州城下。
這讓完顏宗翰都大感不可思議!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他也是義勝軍統帥。
然而——
金軍打到代州城下之後,李嗣本竟然被漢兒擒獲,然後開城投降。
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就這樣輕易地失守。
代州失陷也是漢兒叛變造成的。
那麼,這些漢兒究竟是些什麼人?
其實,這些漢兒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是大宋在收復燕京後,由河北、河東宣撫使譚稹招募的,一支純粹由燕雲漢人組成的軍隊。
組建義勝軍這支軍隊的本來目的,是防守雲地和牽制郭藥師的常勝軍。
最初的時候,義勝軍其實還是很聽話的,畢竟,那時候,他們的待遇是宋軍當中最好的,比常勝軍都好,導致常勝軍的將士都紛紛跑來義勝軍參軍。
當初,西夏大軍東侵雲地,就是因為有義勝軍阻攔,才沒有丟了雲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譚稹大肆擴張義勝軍,使得義勝軍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十萬,比常勝軍還多。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宋的錢糧供應不上來了,連義勝軍的將士都開始餓肚子。
關鍵,宋人對漢兒的不信任和侮辱,使得義勝軍的將士慢慢恨起了宋人——他們認為,宋人別說跟遼人和遼東人相比,就是跟金人相比,都是遠遠不如。
長久的積怨,在金人南侵之後,漢兒紛紛叛起,甚至臨陣倒戈。
這使得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河東地區。
而且,還不僅如此,金人(西路金軍)本來並沒有多少人馬,在接收了義勝軍之後,西路金軍的實力開始爆增。
到了後來,跟大宋打仗的,大多都是漢兒和遼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女真人。
而漢兒,最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最初,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為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為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為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為番人。
遼、宋以及後來的金國,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為漢兒,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國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民很不信任。
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蔡仍強令不許用「漢兒」來稱呼燕雲地區的漢人,那時蔡仍還強令不許用「番」、「胡」來稱呼燕雲地區的少數民族,並制定了相關的嚴苛法律。
可以說,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燕雲地區的人,不論是漢人、漢兒,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達到完全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們之所以叛變,與宋人視他們為「北地降人」對他們很不信任有很大關聯,是宋人一貫歧視他們所產生的惡果。
金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迎接金軍入城。
完顏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紮營休整。
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這裏,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金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太原知府張孝純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尋找能守石嶺關的人。
不久,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以守石嶺關。
冀景征剿過方臘,第二次北伐收復燕京時他曾擔任過先鋒將官,富有實戰經驗。
張孝純於是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
可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為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無奈,只得命王宗尹統領官兵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歸朝人耿守忠率義勝軍兵八千人助陣。
冀景這回沒有藉口了,才不得不去守衛石嶺關。
可冀景卻對耿守忠很不信任,因為耿守忠是一名漢兒,是遼國降將,是義勝軍副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從後面偷襲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卻突然返回,對冀景說:「守忠所部儘是步軍,若借得敢勇家軍兵,則金不能至關。」
冀景於是下令,讓敢勇軍暫且借一部分軍馬給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軍搶馬,最後竟被他搶走了一半的戰馬。
冀景感覺耿守忠行為異常,似乎有叛變之心,於是率領親隨人等,棄關而逃。
…
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南下,首先指向朔州。
朔州守將名叫孫翊。
此人,勇而忠。
見金人來犯,他率人馬出城與之交戰。
可這雙方還未分出勝負,漢兒就打開城門,將朔州城獻給了金人。
孫翊無奈,只能帶着本部人馬向南逃去。
金軍又進至武州,漢兒又開城投降,武州也丟了。
金人入侵雲地的時候,只有朔、武二州沒有攻破。
如今,朔、武二州也丟了。
這代表,大宋徹底失去了雲地。
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金軍一開到,漢兒就爭相投降,金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朔、武二州,這使得金人確認了他們之前的想法,也就是,他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給大宋一個深刻的教訓,甚至他們可以完成之前也就是他們隨便想想的以黃河為界和大宋南北分治的想法。
在這之後,完顏宗翰便率領大軍南下代州,打算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在完顏宗翰想來,雁門關是天下九關之首險要無比,而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
因此,完顏宗翰判斷,雁門關和代州一定非常難取,這可能是一場硬仗。
於是,完顏宗翰分兵一部,繞道壺谷寨,準備兩面夾攻雁門關。
完顏宗翰還對耶律余睹說:「今日至代州,與南軍必有數戰,不可能不花些力氣,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打下代州,河東的其餘地區,就任由咱們攻取了。」
然而,金軍在雁門關並未受到阻擊。
這大大出乎完顏宗翰的意料。
金軍很快便越過雁門關,一路之上並無一戰,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金軍竟然無驚無險的來到代州城下。
這讓完顏宗翰都大感不可思議!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他也是義勝軍統帥。
然而——
金軍打到代州城下之後,李嗣本竟然被漢兒擒獲,然後開城投降。
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就這樣輕易地失守。
代州失陷也是漢兒叛變造成的。
那麼,這些漢兒究竟是些什麼人?
其實,這些漢兒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是大宋在收復燕京後,由河北、河東宣撫使譚稹招募的,一支純粹由燕雲漢人組成的軍隊。
組建義勝軍這支軍隊的本來目的,是防守雲地和牽制郭藥師的常勝軍。
最初的時候,義勝軍其實還是很聽話的,畢竟,那時候,他們的待遇是宋軍當中最好的,比常勝軍都好,導致常勝軍的將士都紛紛跑來義勝軍參軍。
當初,西夏大軍東侵雲地,就是因為有義勝軍阻攔,才沒有丟了雲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譚稹大肆擴張義勝軍,使得義勝軍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十萬,比常勝軍還多。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宋的錢糧供應不上來了,連義勝軍的將士都開始餓肚子。
關鍵,宋人對漢兒的不信任和侮辱,使得義勝軍的將士慢慢恨起了宋人——他們認為,宋人別說跟遼人和遼東人相比,就是跟金人相比,都是遠遠不如。
長久的積怨,在金人南侵之後,漢兒紛紛叛起,甚至臨陣倒戈。
這使得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河東地區。
而且,還不僅如此,金人(西路金軍)本來並沒有多少人馬,在接收了義勝軍之後,西路金軍的實力開始爆增。
到了後來,跟大宋打仗的,大多都是漢兒和遼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女真人。
而漢兒,最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最初,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為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為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為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為番人。
遼、宋以及後來的金國,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為漢兒,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國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民很不信任。
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蔡仍強令不許用「漢兒」來稱呼燕雲地區的漢人,那時蔡仍還強令不許用「番」、「胡」來稱呼燕雲地區的少數民族,並制定了相關的嚴苛法律。
可以說,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燕雲地區的人,不論是漢人、漢兒,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達到完全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們之所以叛變,與宋人視他們為「北地降人」對他們很不信任有很大關聯,是宋人一貫歧視他們所產生的惡果。
金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迎接金軍入城。
完顏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紮營休整。
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這裏,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金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太原知府張孝純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尋找能守石嶺關的人。
不久,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以守石嶺關。
冀景征剿過方臘,第二次北伐收復燕京時他曾擔任過先鋒將官,富有實戰經驗。
張孝純於是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
可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為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無奈,只得命王宗尹統領官兵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歸朝人耿守忠率義勝軍兵八千人助陣。
冀景這回沒有藉口了,才不得不去守衛石嶺關。
可冀景卻對耿守忠很不信任,因為耿守忠是一名漢兒,是遼國降將,是義勝軍副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從後面偷襲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卻突然返回,對冀景說:「守忠所部儘是步軍,若借得敢勇家軍兵,則金不能至關。」
冀景於是下令,讓敢勇軍暫且借一部分軍馬給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軍搶馬,最後竟被他搶走了一半的戰馬。
冀景感覺耿守忠行為異常,似乎有叛變之心,於是率領親隨人等,棄關而逃。
…
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南下,首先指向朔州。
朔州守將名叫孫翊。
此人,勇而忠。
見金人來犯,他率人馬出城與之交戰。
可這雙方還未分出勝負,漢兒就打開城門,將朔州城獻給了金人。
孫翊無奈,只能帶着本部人馬向南逃去。
金軍又進至武州,漢兒又開城投降,武州也丟了。
金人入侵雲地的時候,只有朔、武二州沒有攻破。
如今,朔、武二州也丟了。
這代表,大宋徹底失去了雲地。
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金軍一開到,漢兒就爭相投降,金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朔、武二州,這使得金人確認了他們之前的想法,也就是,他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給大宋一個深刻的教訓,甚至他們可以完成之前也就是他們隨便想想的以黃河為界和大宋南北分治的想法。
在這之後,完顏宗翰便率領大軍南下代州,打算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在完顏宗翰想來,雁門關是天下九關之首險要無比,而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
因此,完顏宗翰判斷,雁門關和代州一定非常難取,這可能是一場硬仗。
於是,完顏宗翰分兵一部,繞道壺谷寨,準備兩面夾攻雁門關。
完顏宗翰還對耶律余睹說:「今日至代州,與南軍必有數戰,不可能不花些力氣,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打下代州,河東的其餘地區,就任由咱們攻取了。」
然而,金軍在雁門關並未受到阻擊。
這大大出乎完顏宗翰的意料。
金軍很快便越過雁門關,一路之上並無一戰,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金軍竟然無驚無險的來到代州城下。
這讓完顏宗翰都大感不可思議!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他也是義勝軍統帥。
然而——
金軍打到代州城下之後,李嗣本竟然被漢兒擒獲,然後開城投降。
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就這樣輕易地失守。
代州失陷也是漢兒叛變造成的。
那麼,這些漢兒究竟是些什麼人?
其實,這些漢兒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是大宋在收復燕京後,由河北、河東宣撫使譚稹招募的,一支純粹由燕雲漢人組成的軍隊。
組建義勝軍這支軍隊的本來目的,是防守雲地和牽制郭藥師的常勝軍。
最初的時候,義勝軍其實還是很聽話的,畢竟,那時候,他們的待遇是宋軍當中最好的,比常勝軍都好,導致常勝軍的將士都紛紛跑來義勝軍參軍。
當初,西夏大軍東侵雲地,就是因為有義勝軍阻攔,才沒有丟了雲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譚稹大肆擴張義勝軍,使得義勝軍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十萬,比常勝軍還多。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宋的錢糧供應不上來了,連義勝軍的將士都開始餓肚子。
關鍵,宋人對漢兒的不信任和侮辱,使得義勝軍的將士慢慢恨起了宋人——他們認為,宋人別說跟遼人和遼東人相比,就是跟金人相比,都是遠遠不如。
長久的積怨,在金人南侵之後,漢兒紛紛叛起,甚至臨陣倒戈。
這使得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河東地區。
而且,還不僅如此,金人(西路金軍)本來並沒有多少人馬,在接收了義勝軍之後,西路金軍的實力開始爆增。
到了後來,跟大宋打仗的,大多都是漢兒和遼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女真人。
而漢兒,最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最初,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為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為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為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為番人。
遼、宋以及後來的金國,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為漢兒,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國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民很不信任。
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蔡仍強令不許用「漢兒」來稱呼燕雲地區的漢人,那時蔡仍還強令不許用「番」、「胡」來稱呼燕雲地區的少數民族,並制定了相關的嚴苛法律。
可以說,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燕雲地區的人,不論是漢人、漢兒,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達到完全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們之所以叛變,與宋人視他們為「北地降人」對他們很不信任有很大關聯,是宋人一貫歧視他們所產生的惡果。
金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迎接金軍入城。
完顏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紮營休整。
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這裏,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金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太原知府張孝純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尋找能守石嶺關的人。
不久,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以守石嶺關。
冀景征剿過方臘,第二次北伐收復燕京時他曾擔任過先鋒將官,富有實戰經驗。
張孝純於是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
可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為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無奈,只得命王宗尹統領官兵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歸朝人耿守忠率義勝軍兵八千人助陣。
冀景這回沒有藉口了,才不得不去守衛石嶺關。
可冀景卻對耿守忠很不信任,因為耿守忠是一名漢兒,是遼國降將,是義勝軍副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從後面偷襲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卻突然返回,對冀景說:「守忠所部儘是步軍,若借得敢勇家軍兵,則金不能至關。」
冀景於是下令,讓敢勇軍暫且借一部分軍馬給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軍搶馬,最後竟被他搶走了一半的戰馬。
冀景感覺耿守忠行為異常,似乎有叛變之心,於是率領親隨人等,棄關而逃。
…
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南下,首先指向朔州。
朔州守將名叫孫翊。
此人,勇而忠。
見金人來犯,他率人馬出城與之交戰。
可這雙方還未分出勝負,漢兒就打開城門,將朔州城獻給了金人。
孫翊無奈,只能帶着本部人馬向南逃去。
金軍又進至武州,漢兒又開城投降,武州也丟了。
金人入侵雲地的時候,只有朔、武二州沒有攻破。
如今,朔、武二州也丟了。
這代表,大宋徹底失去了雲地。
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金軍一開到,漢兒就爭相投降,金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朔、武二州,這使得金人確認了他們之前的想法,也就是,他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給大宋一個深刻的教訓,甚至他們可以完成之前也就是他們隨便想想的以黃河為界和大宋南北分治的想法。
在這之後,完顏宗翰便率領大軍南下代州,打算從雁門關進入河東。
在完顏宗翰想來,雁門關是天下九關之首險要無比,而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
因此,完顏宗翰判斷,雁門關和代州一定非常難取,這可能是一場硬仗。
於是,完顏宗翰分兵一部,繞道壺谷寨,準備兩面夾攻雁門關。
完顏宗翰還對耶律余睹說:「今日至代州,與南軍必有數戰,不可能不花些力氣,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打下代州,河東的其餘地區,就任由咱們攻取了。」
然而,金軍在雁門關並未受到阻擊。
這大大出乎完顏宗翰的意料。
金軍很快便越過雁門關,一路之上並無一戰,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金軍竟然無驚無險的來到代州城下。
這讓完顏宗翰都大感不可思議!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他也是義勝軍統帥。
然而——
金軍打到代州城下之後,李嗣本竟然被漢兒擒獲,然後開城投降。
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就這樣輕易地失守。
代州失陷也是漢兒叛變造成的。
那麼,這些漢兒究竟是些什麼人?
其實,這些漢兒就是義勝軍。
義勝軍是大宋在收復燕京後,由河北、河東宣撫使譚稹招募的,一支純粹由燕雲漢人組成的軍隊。
組建義勝軍這支軍隊的本來目的,是防守雲地和牽制郭藥師的常勝軍。
最初的時候,義勝軍其實還是很聽話的,畢竟,那時候,他們的待遇是宋軍當中最好的,比常勝軍都好,導致常勝軍的將士都紛紛跑來義勝軍參軍。
當初,西夏大軍東侵雲地,就是因為有義勝軍阻攔,才沒有丟了雲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譚稹大肆擴張義勝軍,使得義勝軍最多的時候大約有十萬,比常勝軍還多。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宋的錢糧供應不上來了,連義勝軍的將士都開始餓肚子。
關鍵,宋人對漢兒的不信任和侮辱,使得義勝軍的將士慢慢恨起了宋人——他們認為,宋人別說跟遼人和遼東人相比,就是跟金人相比,都是遠遠不如。
長久的積怨,在金人南侵之後,漢兒紛紛叛起,甚至臨陣倒戈。
這使得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河東地區。
而且,還不僅如此,金人(西路金軍)本來並沒有多少人馬,在接收了義勝軍之後,西路金軍的實力開始爆增。
到了後來,跟大宋打仗的,大多都是漢兒和遼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女真人。
而漢兒,最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的稱呼。
如漢樂府中有詩說:「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唐詩中也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兒」的詩句。
最初,漢兒這個詞語與漢人同義,並無褒貶意味。
在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特別是在遼國與北宋對峙期間,遼與宋對分屬於兩國境內的漢民稱呼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遼人稱呼宋朝境內的漢民為南人,而稱呼本國境內(主要是燕雲地區)的漢民為漢兒。
宋人也稱呼遼國境內的漢民為漢兒,有時還罵他們為番人。
遼、宋以及後來的金國,對燕雲地區的漢民都一致稱呼為漢兒,這表明漢兒已演變成一種帶有蔑視口吻的特稱,反映出遼、宋和金國都對燕雲地區的這些漢民很不信任。
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蔡仍強令不許用「漢兒」來稱呼燕雲地區的漢人,那時蔡仍還強令不許用「番」、「胡」來稱呼燕雲地區的少數民族,並制定了相關的嚴苛法律。
可以說,只有在蔡仍統治的那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燕雲地區的人,不論是漢人、漢兒,還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達到完全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漢兒們之所以叛變,與宋人視他們為「北地降人」對他們很不信任有很大關聯,是宋人一貫歧視他們所產生的惡果。
金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迎接金軍入城。
完顏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紮營休整。
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
這裏,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金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太原知府張孝純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尋找能守石嶺關的人。
不久,有人向張孝純推薦冀景,說冀景可以守石嶺關。
冀景征剿過方臘,第二次北伐收復燕京時他曾擔任過先鋒將官,富有實戰經驗。
張孝純於是命冀景前往石嶺關守關。
可冀景卻以兵力不足為由推辭不去。
張孝純無奈,只得命王宗尹統領官兵敢勇軍,隨冀景前往石嶺關,同時又命歸朝人耿守忠率義勝軍兵八千人助陣。
冀景這回沒有藉口了,才不得不去守衛石嶺關。
可冀景卻對耿守忠很不信任,因為耿守忠是一名漢兒,是遼國降將,是義勝軍副帥。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擔任先鋒,走在大軍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從後面偷襲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卻突然返回,對冀景說:「守忠所部儘是步軍,若借得敢勇家軍兵,則金不能至關。」
冀景於是下令,讓敢勇軍暫且借一部分軍馬給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軍搶馬,最後竟被他搶走了一半的戰馬。
冀景感覺耿守忠行為異常,似乎有叛變之心,於是率領親隨人等,棄關而逃。
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89s 4.03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