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簫來到六十年代末,正是散了學校的時候,張雨冰正好二十歲,學校散了,不能考大學了,只有回家待業,在城市的青年正好是上山下鄉的時代,她的高中同學,男生安平宇和她一樣的結局,他們都是尖子生。
那個年代能夠考上高中的,特別是重點高中,都是在班級學習特別好的學生。
小學一個班裏四五十學生,最多只有二至三個能夠考上初中,等到初中畢業升高中的,一百人里有十個考上重點高中的就不少了。
那個年代也不普及初中,考個初中卻是不易。
大學不能考了,這個時候的學生都是迷茫的,只有在城市打零工,干點苦力活兒。
高中不好找,很快就要號召上山下鄉了。
這年頭工作不好找,沒有轉正的指標,家裏姊妹多的,就務必得下鄉。
張雨冰的父母生的孩子不少,張雨冰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哥哥是第一批下鄉的青年,還沒有返程。
張雨冰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她父母的五個孩子都是挨肩的,相差最多的只有三歲,五個孩子也就十來年生的。
大哥二十四歲,大姐二十二歲,張雨冰只比大姐小了一歲。
大哥三年前下鄉到了東北農場,大姐已經定親,就準備國慶節結婚,大姐到了可以領到結婚證的年齡。
大哥也到了結婚的年齡,還不能返城,母親急的火上房,一的知青在農村結婚的,母親是堅決的不同意大哥落在農村。
大姐肯定不能走,大哥一定是要回來的。
學校一散,學生正在大串聯,市里也是停工停產,連臨時工也是找不到。
張雨冰只有在家裏呆着。
可是她沒有出去,農村的農民沒有出去跑的,莊稼沒人管肯定不行,生產隊是阻止人們出去亂跑。
安平宇是農村人,他也沒有出去,就在生產隊幹活,等到縣城的大集,他就騎了自行車馱着兩大筐黃瓜到集上來賣,正好趕上張雨冰去菜市場買菜,就遇上了安平宇。
他倆不但的是一個學校的,還是一個班級的,六年的初高中當然是很熟很熟的。
這個年代的青菜是很便宜的,黃瓜最貴的才五分錢一斤,安平宇非得給張雨冰送黃瓜,張雨冰給錢他不要,張雨冰就非得給,倆人僵持了一陣子,張雨冰還是給了安平宇兩毛錢。
安平宇推辭不了,只有接受了。
安平宇在賣着黃瓜,倆人就閒聊起來,談論未來的前途,不能考大學了,縣城的青年只有上班,可是現在還沒有回覆秩序,張雨冰只有等。
安平宇倒是有工作,生產隊是不會停工的。
張雨冰卻是為自己的前程發愁。
從此二人就算聯繫上了。
安平宇的家離着縣城有三十多里地,安平宇邀請張雨冰去自己家串門。
張雨冰去了安家,倆人交往了一陣子,就處出了感情,在學校的時候,他們高中畢業這一年倆人都是二十歲,學校是不許處對象的,這個時期結婚了就不能考大學。
現在自由了,倆人就談起了戀愛,怎麼也得處上二三年,也就到了結婚的年齡。
如果沒有城鄉之分,該是多麼美好的姻緣,倆人都有文化,在這個年代,高中畢業就是文化最高的,大學畢業的有幾人?
可是被張雨冰的母親發現了倆人戀愛的事。
張雨冰的母親錢桂榮本來上幾輩就是縣城的人,還是看不上農村人,安平宇雖然長得好,品貌一流,可是就是因為是個農村的,就遭到了張雨冰父母的堅決反對。
錢桂榮這個人非常的難纏,前世就是因為她的極力反對,張雨冰與安平宇失之交臂,二人的婚姻徹底斷了個紅線。
這個時代的女性,還是非常的保守的,因為婚姻與父母抗爭的幾乎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這個時候還是能夠上的去台面的,。
姑娘家羞於為婚姻事與父母爭辯。
錢桂榮還是特別厲害的茬兒,誰也爭辯不過她,那個嘴是飯鋼嚼鐵,可以說活了死人兒,特別逆推的那種,不達到目的不依不饒。
張雨冰的嘴就像父親,很笨的嘴,膽量比母親小了十倍,而且女兒是母親養大的,功勞至偉,母親降服女兒的本事就是哭嚎養育之恩,不順從的女兒就是忤逆不孝,拿一個孝道的大帽子扣上,哪個女兒也是不能抵擋。
本就是特別般配的一對,就因為城鄉差別就棒打鴛鴦。
前世就是這一年安平宇參軍走了,張雨冰卻讓母親要她換回哥哥,讓她去了東北農場。
大哥回來找了機修廠的工作結婚了。
錢桂榮這個人重要的是要張雨冰換回兒子,就能給兒子娶媳婦,完成終身大事。
至於張雨冰嘛!誰讓她只想嫁一個農村的,就讓她稱心如意吧,讓她落到東北農場,換回兒子,也就是這點兒作用,還能有什麼用呢?
張雨冰去了農場,她下邊的弟弟就不用下鄉了,兩個兒子留城都得讓張雨冰換回來。
大的喜歡小的嬌,當中間的不打腰,五個孩子,從哪頭看張雨冰都是中間的,張雨冰的妹妹是最小的,就讓張雨冰長期在農村,小女兒也不要下鄉了,一個人救下幾個,犧牲一個還是值得的。
父母都是有偏心的。天生沒有父母緣兒的也是大有人在,父母喜歡嘴巧的,說話讓他們願意聽,順着他們說。
或者是哪個會踩姐妹一腳,會給父母諂媚的,專門踩踏姐妹的,慣會露尖嘴的,都是父母喜歡的。
父母可是這個世界上對自己的兒女最不講道理的人,兒女之間的對錯,父母從來就不理會,喜歡誰,喜歡聽誰的話,那個兒女就是大好人,喜歡哪個兒女哪個兒女就是最好的,從來不在子女中間分是非,他們的兒女都是好的,就是喜歡和不喜歡的區別。
張雨冰雖然會讀書,可是哄父母的伎倆可是技不如人,哪個在父母面前都比她會耍花活,父母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會讀書浪費家裏錢的女兒,指望她考上大學掙錢孝敬父母,可是這個敗家丫頭卻是一點兒也是指望不上了,看她是個倒霉命,就更加嫌棄她。
前世安平宇當兵走了,張雨冰就下鄉到了東北農場。
到了黑龍江友誼農場,那是真的冷,南方人到了那個地方,真的很不適應,夏天倒是涼快,可是成天在地里幹活,小咬兒咬得滿頭滿臉的包,這個罪誰也受不了,可沒有現在的條件,播種後打上除草劑,就不用動手了。
大夏天的遍地都是草,成天的除草,天天咬滿頭滿臉渾身的包,真是受罪。
既然來了,幹活都是有任務的,也就只有好好地干。
在冰天雪地里,道路都是厚厚的冰,南方人到了這裏可是苦不堪言,一步一滑,第一年的寒冬臘月,張雨冰去挑水,就摔斷了腿,落下跛足,從此就沒有再與安平宇聯繫,二年後安平宇晉升了排級,張雨冰卻成了拐子,在農場再也回不去了。
兩個人雖然有情,張雨冰就不想連累安平宇了,一個瘸子如果嫁給一個軍官,這個軍官豈不被人笑話死,張雨冰很愛安平宇,可是她不能坑他,今生他們是有緣無分了,忍下了心痛,張雨冰就再也不跟安平宇聯繫。
安平宇給她寫了多少信,她也沒有回。幾年後,他終於回了一封信,言明她已經在東北成家,孩子都有了。
從此後,她鬱鬱寡歡,身體孱弱,病魔纏身,沒有等到高考恢復,她就香消玉殞了。
這就是前世的事兒,張雨冰不敢對抗母親的安排,死後覺得太憋屈,得遇如願系統,藺簫來了,來給她改變命運,知道她死後很快就恢復了高考,今生怎麼也不能走前世的老路,一定與父母周旋,不能再受重傷。
藺簫替代她,怎麼也不會在冰天雪地去挑水,一定要躲過那場災難。
回到了張雨冰下鄉這一年,臨走就和安平宇見面,
張雨冰哪有藺簫的膽兒和手段,她怎麼能對付得了自己那個媽,讓藺簫對付就是輕而易舉的。
這一年,安平宇秋後當兵走,藺簫去見安平宇,錢桂榮知道了安平宇要去當兵,明明知道有文化的人當兵到了部隊就是排長。這個時期的軍官是最吃香的,可是錢桂榮還是看不上安平宇。
其實她就是抱着不讓張雨冰和安平宇處對象,聽說要張雨冰下鄉去好換回來她的兒子,回家娶媳婦傳宗接代。
如果張雨冰和安平宇定親,下一個探親假,安平宇會結婚,張雨冰就不能下鄉了。
她是決定犧牲張雨冰換回三個孩子的幸福。
張雨冰又不是傻子,前世她的親媽就是那樣乾的,她抗拒不了自己的媽,藺簫一個做任務的跟這個人沒有感情牽扯,她是會降服錢桂榮的。
安平宇問張雨冰,張雨冰都是藺簫教好的,按照藺簫的話說。
「雨冰,你會等我嗎?等我提干,你媽就不會嫌棄我是農村人了。」安平宇對她們的相處非常的滿意,他是認定了這個伴侶。
「我當然要等你的,等幾年我都願意。」張雨冰的回答堅定,鄭重的決定。
「那就好,我們倆都等!」能等的就是福氣。
如果前世她不是那場災難,等十年也就雲開見月明了。
相約等待,不能自行改變主意,就要堅定不移,刀山火海也能衝過去。
二人還是海誓山盟的道別一番,帶兵的要走了,這樣離別,張雨冰想想前世的事就是心酸,語氣哽咽掩面離開。
看着離別前這樣心傷的張雨冰,安平宇也是心酸得很,他的心裏也是沒底,如果他不能提干,三年後退伍回到農村,張母怎麼會答應他們的婚事?
他心裏裝着事,看着別人興高采烈的,他也沒有高興起來。
安平宇走了,張雨冰心裏空落落的,怎麼樣能夠應對那場災難?
活了二十一歲的她,是個膽小的,不敢抗爭的,在父母面前就是唯唯諾諾的,因為她上中學花了家裏的錢,總是覺得理虧,任憑父母指揮。
回家後被張母大罵一頓:「你這個沒有出息的甘願墮落,倒貼,你去送人家,人家升了官也不會要你,現在你上趕着人家,以後自是讓人家輕賤!」
藺簫自是不會聽那個罵的,趕緊進了系統,張雨冰就只有干挨着,一句嘴也不敢回,張母嘚嘚咕咕的罵個不停。
一個多月後,張母還是想起張雨冰送安平宇的事,想罵就罵,根本就沒有一點兒忌憚,越罵越得逞,越來越上罵人的癮,成了她的習慣,也是張雨冰再也不能上大學了,她就覺得賠大了,越想越氣,越是恨這個倒霉鬼,這輩子她是有不了翻身之日了,就越是看着來氣。
最重要的在只有的父母跟前,生活能不鬱悶嗎,一句嘴也沒有敢回,父母罵你什麼就是因為你有錯,敢回一句嘴就是大逆不道,會讓人們都說這個孩子不懂事。
總之是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兒女。
開春的時候,張雨冰就下鄉走了,進的還是前世的那個農場。
這是父母的安排,幾個受益的,一個倒霉的,下鄉的多了去了,誰也沒有麻煩,唯獨就你是個折騰的。
張雨冰很快到了東北,他們一起的下鄉青年二十多人,場領導給他們安排了集體宿舍。
知青吃食堂,選了兩個專門做飯的。
農場的工人幹部和家屬早就不吃食堂了,自己家起火。
給知青住的是大宿舍,他們家裏沒有做飯的,指派兩個知青當廚子,這樣就省了人力。
快到春耕時節農場的工人正在折騰地,打坷垃的,趟地的、平整的,干幾樣活計。
幹勁兒都是很足的,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
他們一起來的知青,都是從小嬌生慣養長大的,城市的孩子沒有吃過苦,從小就是讀書,沒有幹過一天農活,賣大力氣他們的受不了的。
可是到了這樣的環境還是得要幹下去,環境雖然艱苦,可是能吃飽就是福氣,東北地廣人稀,糧食還是不缺的。
是春天,天氣溫和起來,這個時候是不算艱苦。
讀書的人乍干農活累是肯定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s 3.99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