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騎砍 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

    淝水之戰七天後,既漢章武元年七月十五中元節,亦夏曆八月二十日,星期一。

    陸議從益州回荊州,來昭陽邑參加田信、虞翻舉辦的夏祭。

    凡是家族譜系明確的季漢官吏,方便的本人來參加,不方便的派遣子侄前來。

    本以為夏祭是一場隆重的祭典,這是引中原士族、荊湘士族關注的大事,劉備也很是關心。

    沒想到兼任夏正,負責夏祭的虞翻卻組織人手發放工具,拉到新野縣增修鄧陂。

    田信在集訓軍隊,給出的理由很簡單:「虞夏始於舜帝治水,故每年夏祭治水七日。此效先賢,利長遠之事,不可廢也。」

    鄧陂看名字就知道跟新野鄧氏家族有關,還是一處水利工程。

    這是湍水以東修築的阻水設施,湍水在此改流向南,這鄧氏陂年代久遠,太傅鄧禹故宅,與西華侯鄧晨故宅隔陂相望。

    淯水以西是昭陽邑封邑,所以新野縣也被割了一刀,留在新野的鄧氏家族有的接受《三恪戶律》分戶後落戶昭陽邑,有的則遷往淯水以東。

    自然地,鄧陂是屬於昭陽邑內的水利設施。

    「鄧陂周邊皆膏腴良田呀!」

    陸議挽着褲腿,登上鄧陂環顧四周,他手裏拄着鐵耜。

    鄧陂以西有湍水,西北有涅水;鄧陂以東又有淯水,周圍土地平整,畝產能有『十石』。

    這個十石,是為了政績好看,故意改的大畝小石,算是大家看破不說破的典型,也就哄哄外行人。

    返回昭陽邑已有近十天,他已經適應夏季涼爽的短褲。

    約有七百餘人隨虞翻在這裏搬運土石、開挖淤泥,修葺加固鄧氏陂,並疏浚四周河渠。

    陸議感嘆時,虞翻以扁擔挑土跟上來,倒了土,說:「正因膏腴,鄧氏宗族繁盛,英傑輩出。」

    他略帶遺憾說:「可惜快則三年,夏侯將轉封關中。」

    鄧氏如今正衰弱,這片基業正好可以奪來。

    按着昭陽邑內施行的戶調糧稅法,生活在這裏的鄧氏族裔,依舊是一戶一年兩石糧稅。這點糧稅,對鄧氏族裔來說不算什麼。

    生活若穩定兩三年,鄧氏族裔將迅速積累財富。

    財富可以讓鄧氏子弟有更充足的時間去學習,去成長,獲得發展機會,進而回報族裏。

    什麼都是虛的,鄧氏陂周圍的膏腴良田才是真的。

    陸議體型魁梧、健壯,握着鐵耜平整土地也是一把好手,因虞翻故意吐露的消息不時皺眉,疑惑:「夏侯真要轉封?」

    「南陽乃天下通衢,如何能做夏侯封邑?」

    虞翻口吻平靜回答,並無惋惜之意,田信都不心疼,大家也沒心疼的必要。

    見陸議平整了土地,兩個人拿起石錐夯實這一層黃土,輪到陸議挑起扁擔,虞翻提着鐵耜歇息。

    作為一起倒霉的鄉黨,現在又都頂着虞夏族裔的身份,彼此有太多共同話題和底線、追求。

    陸議說:「南中不穩,諸葛孔明有意親征南中。此事宜早不宜遲,若是中原決戰大勝,或許還能再拖兩年。若決戰不順,我軍荊州兵馬要休養,益州之軍正好出兵南中,即為練兵,也為解決南中驕橫不法之豪族。」

    「諸葛孔明有意使我率宗族出鎮南中,我慮南中險惡,故再三請辭。」

    陸議拖家帶口二百多人,算上部曲足有三千多人,這麼強大一股力量坐鎮南中,足以威懾南中的豪強。

    南中蠻夷始終沒什麼想法,蠻夷是真的很好治理。

    最難應付的是紮根南中的漢豪強,這些傢伙沾染蠻性,又極為貪婪,幾乎見縫插針。


    不給機會還好,給了機會肯定蹬鼻子上臉,得寸進尺。

    又或者像現在這樣井水不犯河水,可這樣的話,就無法從南中地區徵發兵役、稅租,還要留一支規模不下的軍隊監督南中,預防南中豪強發動內部兼併戰爭。

    問題又很明確,現在打南中的話,是虧本的。

    南中的稅租,養不活一支三千人規模的郡兵;可掃平南中,最少需要三萬大軍。

    以南中險惡的道路環境來說,三萬大軍能作戰的鋒銳部隊也就三五千,其他都是沿途駐紮、運輸軍糧的。

    用兵規模越大,糧食支出越大……也就越虧。

    南中地區的帳不好算,除非以絕對優勢懾服當地豪強,可這些人嘯聚山林,稱宗做祖逍遙慣了,祖祖輩輩就沒跪着吃飯的習慣,一個個骨頭很硬。

    哪怕請南中的豪強出來做官,這些大爺也是不屑於的,出來做官就要受法律監督,要勞神於案牘之間,要應酬交際,弄不好還要掉腦袋。

    所以荊州人退讓,讓出一些固定官位給南中豪強,這些人興趣乏乏。

    不肯交稅,不願服兵役,又不願意出來做官……又是典型的群山惡水易守難攻,諸葛亮是真的為難,找不到解決的切入點。

    偏偏漢末以來,南中地區也發展迅速,各家豪強都已成長到臨界點。

    稍微有點雄心壯志的,都想統一南中,做個南蠻王。

    漢豪強想做蠻王……不奇怪。

    如果益州不留一支機動兵力,南中地區可定會自亂,自己廝殺角逐出一個血淋淋的蠻王。

    虞翻就帶着十一個兒子出逃,人少好吃飯;可陸議宗族二百餘,部曲三千……這麼多張嘴要吃飯,部曲妻小問題也要解決,陸議有太多需要迫切解決的麻煩。

    可能是擔心虞翻不清楚自己心意和底線,陸議說:「夏侯改制創立北府,魏文長在漢中效仿創立西府。諸葛孔明極力誇讚其中精妙,而南中疑症,立南府,可迎刃而解。」

    不需要額外的軍隊,只要扎一根釘子進去,背依益州的物資支持,連消帶打,外加裹挾、縱橫手段,掃平南中不存在問題。

    問題無非就是南中要打多少年,和派誰打。

    這是一種陸議、虞翻都很熟悉的策略、方針,兩人都有豐富的處理經驗。

    說白了,創立南府,就是複製江東兼併山越的手段,把漢豪強擊敗,遷移到益州平原地帶,然後以軍吏統率蠻夷……使軍吏發展為新的漢豪強,或新的蠻夷酋長。

    虞翻為陸議扁擔鏟土,裝滿後,虞翻才問:「伯言是想都督一方,還是顧慮南中險惡?」

    「有夏侯防疫救護十二策,南中險惡遠不及孫權險惡。」

    陸議嘲諷一句孫權,說:「諸葛孔明欲用我之力,想使我為將征伐南中,另以安遠將軍、庲降都督鄧孔山為鎮南將軍,改立南府。」

    鄧方,字孔山,南郡人;最初是劉備的荊州從事,追隨入蜀,擔任犍為屬國的屬國都尉,犍為屬國改為朱提郡,鄧方擔任郡守,後拜安遠將軍、庲降都督,負責撫慰遠近蠻夷,招徠歸化。

    至今,鄧方已經做了快五年的庲降都督。

    虞翻聽明白了,這是諸葛亮給的籌碼太低,陸議不願意揮霍立身根本的三千部曲,去換一個諸葛亮許諾、授予的將軍職位。

    彼此都是從江東跑過來的人,自然很在意『誰是誰的人』這種概念。

    田信拒絕兼任丞相府司馬一事就是風向標,諸葛亮今後軍權肯定不大,不會超過三分之一。

    江東降將出身,在諸葛亮手裏去跟一眾荊州人、開始露頭的益州籍貫將領競爭……實在是為難自己。

    何況陸議這三千部曲死一個就少一個,很難補充。

    以府兵的編制來說,陸議很難在戰爭中壯大部曲,兵力只有消耗的說法,沒有增長的可能性。

    南中豪強也不是好收拾的,不然劉備、諸葛亮早就解決了。

    這是要用部曲的命,買一張投名狀,陸議不喜歡,與諸葛亮談崩了。

    劉備、諸葛亮不會放任他擴充部曲。陸議也沒有軍屯地盤,現在依靠劉備撥發的軍糧度日,能維持現有部曲規模就已很困難了,是真的沒有資源贍養、擴編更多的部曲。

    比如眼前鄧氏陂,就是一個千年家族的底蘊所在。



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  
相關:  鵝的三國    重生香江之金融帝國  它貼着一張便利貼  黃荊  都市之破案之王  山風微瀾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三國騎砍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三國騎砍"
360搜"三國騎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90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