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殲15戰鬥機這次降落,無論是羅楊還是黃海波,都極為重視。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試驗對中國海軍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眾所周知,艦載機在甲板上的降落是一個充滿了各種危險的過程,過前、過後、靠左、靠右都會造成衝出甲板或與艦上其他飛機相撞的危險,甲板的橫搖幅度過大也會使艦載機機輪觸及甲板時產生傾覆。
因此,艦載戰鬥機在航母上降落一直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航空母艦發展的早期,每一個架次的降落都意味着飛行員與死神擦肩而過。
二戰中,美國海軍曾有過統計,艦載機平均每降落50次,有可能發生一次事故,事故率為2%。
後來噴氣式戰鬥機上艦後,事故率反而降低到了1%。
這是由於噴氣式戰鬥機採用了滑行性能較好的前三點式起落架設計,可以採用大下滑角不拉平的方式降落,從而增大了航母甲板與降落飛機投影面積的比值,從而一下子就把當時艦載機降落的事故率從2%降低到了1%。
再後來,斜角甲板的出現,為飛機提供了觸艦復飛的機會,進一步降低了事故率。
而到了現代,光學、雷達等各種輔助降落設備的出現,使得降落的事故率幾乎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當然了,相比於這些助降設備,阻攔裝置也是航母發展的一大難題。
阻攔裝置主要由阻攔索以及阻攔網組成,相比於阻攔網,橫亘在航母甲板上的四道阻攔索技術難度相對要大上許多。
現代航母普遍使用的是液壓式阻攔系統,它由制動器械、液壓緩衝系統以及冷卻系統組成。其中,制動器械包括:產生制動力的阻攔機構、保持制動缸壓力的控制閥、保證阻攔飛機後能夠迅速回位的蓄壓器;液壓緩衝系統,主要用於降低制動初始瞬間的過載,延長系統壽命;冷卻系統,則用來冷卻艦載機在阻攔過程中由巨大動能轉換成的熱能。
當艦載機尾鈎掛上阻攔索後。阻攔索一邊通過滑輪阻尼器減緩飛機速度,一邊不斷把動能傳遞到壓縮空氣罐。此時,隱藏在甲板以下的整個阻攔系統同時工作,將衝擊帶來的巨大動能轉化為液壓油的熱能和壓縮空氣的勢能,使得飛機受到緩衝並實現制動。
這套裝置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能把它做出來的國家卻沒有多少。
《漢和防務評論》就曾經刊登文章稱「中國航母航母阻攔索研製受阻,不得不從烏克蘭購買」的假新聞。在國內軍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不過紅果果的現實最終還是打了平可夫的臉,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回應記者的相關提問的時候稱,瓦良格號上的航母阻攔裝置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和其他國家無關。
……
在很多人看來,航母發展的難題放在起飛方式上,但對於許多國家來說。降落安全性才是發展航母的技術瓶頸。
可以說,只要掌握了艦載機的降落技術,也就等於拿到了建造航母的通行證。
增加航母的排水量是一種降低艦載機降落難度的方法,但要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航母的造價就會大幅度上升,這又形成一道資金關口,同樣是許多國家難於承受的。
正是由於降落問題如此嚴重。以至於十多年前許多航空專家都認為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是艦載機的的最佳發展方向。
但是垂直起降需要付出更大代價。
除了飛機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要打折扣外,着艦點甲板下面還要安裝複雜的散熱循環水管。事實證明,垂直起降飛機在航母上使用得不償失。
至於這項技術在將來的發展前景,還需拭目以待。
當然了,甲板降落方式還帶來了飛機結構增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艦載機的戰技性能,與同類型的陸基作戰飛機相比,幾乎所有的艦載機戰術技術性能都有相當大的下降。
比如殲15除了雷達上遠遠領先殲11b戰鬥機外。在載彈量以及作戰半徑上都要比殲11b小上不少。
……
對於這些,陳新自然心知肚明,他這次之所以到瓦良格號上來,除了拍攝《碧海飛鯊》外,眼目睹殲15戰鬥機在航空母艦上降落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不過在參觀瓦良格號的過程中,陳新的注意力很快被另一波人員給吸引住了。
確切地說,是這些人身上的衣服。
他們戴着頭盔。身上穿着五顏六色的馬甲。
一問才知道,這些人就是中國航母上飛行甲板上的作業人員,為了在飛機起降過程中便於組織,他們主要以所穿的工作服和所戴的頭盔顏色作為區別標誌。工作服和救生背心上還要標上各自的職銜和編號。
目前中國海軍航母甲板工作人員大致分為七個戰位區塊,紫色馬甲為燃油補給戰位,採用紫色馬甲和紫色頭盔,身後標註「油料」字樣。
紅色馬甲為危險和安全管控戰位,如武器掛載,採用紅色馬甲和紅色頭盔,身後標註「彈藥」字樣。
綠色馬甲為起降和飛機維修戰位,一般採用綠色馬甲和綠色頭盔,比如艦載機起飛時的飛機安全管理,身後標註「起飛」字樣。
藍色馬甲為調運和供氣保障戰位,是飛機航空維護的主要工作戰位,一般採用藍色頭盔和藍色馬甲,比如負責艦載機甲板上拖車運輸的人員,身穿藍色馬甲,身後標註「調運」字樣。
白色馬甲為安全、醫務、政工戰位和臨時上艦人員,一般頭戴白色頭盔,身穿白色馬甲,比如安全人員,身後標註「安全」字樣。
黃色馬甲為指揮類戰位,比如航空系統最高管理人員,馬甲身後標註「航空長」字樣。棕色馬甲為機務戰位。
中國的這套戰位管理和馬甲區分手段基本沿用了美軍的規則,陳新完全可以理解,因為美國這套規則是美國近百年來航母使用經驗的總結。向強者學習是智者的表現。
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代表了中國海軍的野心。
未來能和世界第一大國在全球各大海域能夠一扳手腕才是中國海軍所要達到的目標,現在距離這個目標還遠着呢!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陳新的航母生活已經過了兩天。
這兩天,殲15戰鬥機時不時會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呼嘯着與甲板飛行甲板接觸後,然後又很快起飛。
用專業術語講。這叫觸艦復飛,航母戰鬥機飛行員訓練的重要一環。
殲15戰鬥機飛行員都是來自海軍航空兵的飛行精英,有着上千小時的飛行經驗,即便對他們而言,這樣的飛行也是相當高難度的挑戰,每一次降落都能讓神經緊繃起來。
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快的去適應這種緊張,因為在未來,還將會有數以百計的飛行員加入到他們的行列。
陳新向黃海波問過艦載機飛行員的相關情況,對方也毫不避諱,稱國家已經做好了從高中生中挑選艦載機飛行員直接培養的準備,這樣一來,也使得整個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顯得更有針對性。
第三天早上。陳新早早地起床,在餐廳吃過早餐後,他和喬婷等人結伴來到了瓦良格號的艦橋上。
新雷達再搭配新一代的c4i數字化指揮控制系統以及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數據鏈系統,使得瓦良格號具備出色的艦隊指揮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它服役的那一天起,它已經自動成為了中國海軍的旗艦。
外界曾有傳言說瓦良格號將會是一艘訓練航母,不過陳新知道,這只是軍方放出的一枚煙霧彈罷了。
或許未來一段時間內瓦良格號將主要用於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訓練。不過必要時刻,這艘航母完全可以走上戰場,發揮遠超外界預計的戰鬥力。
這次飛行試驗總指揮,bh艦隊副司令黃海波少將、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羅楊等人都已經來到了艦橋上。
渤海灣初春的造成,萬里無雲,寒風凜冽,透過艦橋舷窗。可以看到瓦良格號甲板作業人員正排成兩列,在飛行甲板上尋找雜物,防止對今天上午的艦載機降落造成影響。
按照計劃,第一架殲15戰鬥機將於九點左右降落在瓦良格號上。
甲板的後方。不少地勤人員正圍着四架直-9直升機轉悠。
今天的首次降落對中國而言意義重大,塞伯坦數碼也將從中截取電影中艦載機降落的場景。
為此,航母上已經佈置好了八個拍攝機位,殲15戰鬥機也自帶了前後上下四個攝像頭,而那四架直升機,將會從空中對殲15降落進行拍攝。
陳新和黃海波他們聊了幾句,看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就說道:「黃司令,直升機已經準備好了吧?」
黃海波道:「都已經做好起飛準備了!」
陳新點頭道:「時間不等人,那我就先下去了。」
為了更好地講這個具有里程碑的一幕記錄下來,陳新將會和攝影師登上其中的一架直升機,從航母的側後方拍攝戰鬥機的降落過程。
當然了,陳新這麼做也是為了給鋼鏰做掩護,畢竟軍方為了他講飛機的起降試驗提前,鋼鏰自然也要為這次試驗保駕護航。
隨着xc基地殲15戰鬥機起飛的消息傳來,四架直升機也先後起飛,抵達預定空域。
陳新所在的那架直-9c直升機位於航母的側後方一百米左右的高度,與航母保持相同的速度巡航。
很快,跟隨陳新一同上機的一名塞伯坦數碼攝影師叫了起來:「陳總,快看,飛機來了!」
陳新戴着寬大的墨鏡,海天一線間,一架銀灰色塗裝的戰鬥機正呼嘯而來。
即便有直升機渦軸發動機的干擾,殲15的轟鳴聲也隱約可聞。
陳新臉上浮現出一絲激動的神色,他說道:「小高,做好拍攝準備!」
那名叫小高的攝影師興奮道:「好嘞!」
鏡頭很快對準天空中的銀色戰鷹。
殲15在空中盤旋了幾圈,很快來到了瓦良格號的後方。
小蝴蝶自帶的耳麥中,正一刻不停地向陳新播報着飛行指揮室與飛行員之間的對話。
「飛鯊一號,飛鯊一號,注意保持高度,保持預定航向!」
「飛鯊一號明白!」
「好的,很好,注意保持姿態!」
「明白!」
……
殲15戰鬥機非常平穩,聽得出來,飛行員的心態也相對平靜。
陳新臉上的墨鏡正在自動解算出殲15的飛行航線,鋼鏰無聲無息地從空中與那架戰鬥機融合。
不過鋼鏰並沒有對飛行員的操作進行任何形式的干擾。
按照墨鏡提供的飛行航線,這將會是一次非常完美的降落,飛機的尾鈎已經對準了航母第二道阻攔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8s 4.01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