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隨便寫幾個字兒,賞賜點兒皇家物品,那募捐的銀子就會如流水一般滾滾而來。
哪怕就是我一聲不吭往你家裏一坐,就憑我這天子的身份,你好意思不捐點錢嗎?」
「有道理!」
完顏承麟聞言,立刻滿臉贊同的深深點了點頭道:「說到化緣,天下確實沒人能比得上你……」他這話一出口,立刻就引得沈墨他們三個哈哈大笑!在這之後,筆硯也到了。
就見趙與芮在桌案上平鋪了紙張蘸飽了狼毫,想了想後,提筆在紙上寫道:「朕曾聞: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因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言。」
「昔仲尼兼愛,不羞執鞭。
子文無欲,三登令尹,此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噗」的一聲!沈墨一見趙與芮寫下的前兩句話,立時便笑了起來。
旁邊的完顏承麟也是當過一任天子的,他一見到與芮的開篇,也忍不住笑了。
趙與芮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讀書人應該品行高潔,心懷濟世救民之志。
像是孔子和令尹子文這樣的先賢,也會出仕為官。
但他們卻是為了兼濟天下,而不是為了尋求自己的利益才做官的。
文章一開篇,就隱隱地把那些不想交稅,而且心懷不滿的傢伙,說成了和先賢相反的小人!沈墨見到這兩句,也不免暗自嘆服。
這位天子在這幾個月之間,行事作風倒是鋒芒畢露,稜角越發鮮明了。
隨後就見趙與芮接着寫道:「今有儒生奉讀經典,有意為官者。
常思有日裹以章服,揖拜上官,賓客盈坐,鳴聲悅耳。
須知囂塵臭處,千變百伎,何如抱琴行吟,弋釣草野乎?」
「素聞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今一語稅制,天下嘵嘵。
莫不因宦囊而起,皆趨利而動,此亦君子乎?」
沈墨在旁邊看着在趙與芮寫下的這兩句,這回天子是在以奉勸的口氣,告訴那些在朝在野的儒生。
如果不是為了天下人的福祉而做官,還不如滾回家彈琴釣魚去!而且你既然佔了官員的位置,又怎麼能被稅制一觸及自己的利益,馬上就蹦起來哇哇大叫呢?
同時趙與芮在文中也在大聲的斥責他們,就他們這副熊樣兒,也配得上「君子」這兩個字嗎?
然後就見趙與芮臉上帶着笑意,接着寫道:「新政稅制,澤於黎庶,愛及小民。
不以尊卑而設,不為權貴所免。
朕亦赤子,理應挺身垂範,況且諸君,當自愛之。」
趙與芮寫到這裏落了款,完成了這篇簡短的宣言。
在文章的最後,他的意思是說:新稅制無疑是好的,自己這位大宋天子決定給天下的儒生和官員打個樣兒,讓下面那些搗亂的人注意隊形,最好有點臉!他這篇文章真可謂是言辭犀利,句句直指人心。
把這那些自私自利的儒生指着鼻子痛罵了一番,看起來真是痛快淋漓!在這之後,趙與芮看了看沈墨。
見沈雲從連連點頭,表示這篇文章寫得好。
於是天子叫過一個侍衛,讓他直接把這篇文章拿去交給臨安日報社的張天如。
到了現在,沈墨來這裏見趙與芮的目的已經圓滿完成。
這位天子深明大義,目光深遠,以沈墨想來也不由得暗自心折。
在這之後,就是他們三個的閒聊時間。
很快趙與芮就說到了沈墨的長子沈巍頭上。
這個孩子今年已經八歲了,趙與芮也見過他兩回,喜歡得不行。
於是天子指着皇宮周圍,向沈墨說道:「回頭把你兒子送我這兒來,我帶他玩些日子!」
「你沈雲從的兒子,身上好歹要有些貴氣,那可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朕替你先教着好不好?」
「那可不成!」
沈墨聞言,毫不猶豫地搖了搖頭。
他笑着對趙與芮說道:「咱倆養孩子的套路不一樣,按照你那套心思來,我還怕你給我弄歪了呢!再說了……」沈墨指了指周圍雕樑畫棟的宮殿,向趙與芮笑道:「你這裏錦衣玉食,殿宇華貴。
我那兒子於國於民,寸功未立,他憑什麼享受這些?」
聽到了他這番話,趙與芮和完顏承麟都是心中暗自驚愕。
今天趙與芮分明就是一番好意,卻被沈墨果斷拒絕了。
要知道有大宋天子這樣一個座師兼乾爹,對孩子該有多大的好處?
沈墨的性子裏有些離經叛道,他們也是知道的。
可是今天趙與芮的提議,明顯對沈墨的長子有很大的好處,他怎麼連想都不想,就給拒絕了呢?
其實這兩位皇帝可不知道,歸根結底沈墨心中的內核,從來就沒變成過一位古人。
在他想來,自己的兒子,絕不能養成一個貴公子哥兒。
在沈墨的心中,每一個他家裏的孩子,都得是個鐵骨錚錚的戰士!……臨安日報社的張天如,很快就接到了天子送來的這篇文章。
他一見之下大喜過望,說實話真要論到說服力,別人洋洋萬言的寫上一堆,也不如天子這寥寥幾句話管用!現在趙與芮的行為就像是在公司年會上,領導首先端起酒杯來自己走了一個。
他的表態不但讓人無法辯駁,而且那些被他痛罵一番的人,心裏再不願意也只能忍了。
在這之後,張天如飛快的將這篇文章見報,特意登上了頭版頭條。
新一期的報紙出來,隨即就飛快分發到了大宋各處,在臨安的大街小巷之間,更是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就像沈墨想的那樣,大宋天子的這番表態、幾句斥責,讓朝中那些官員頓時就閉上了嘴。
畢竟天子的文章里都寫了,現在誰要是開口污衊元首的新稅制,他就是那個捂住自己錢袋子死不撒手,還為自己的錢財大聲叫屈的人。
於是朝野內外,利益受損者暗自憋屈,心懷不滿之輩咬牙切齒,可是反對新稅制的聲音卻漸漸安靜了下來。
隨後張天如發現,就連那份一直和元首唱反調的報紙《儒林要聞》也偃旗息鼓,沒了動靜。
正在張天如心情大為愉快之際,在他的臨安日報社裏,卻迎來了一位稀客。
這個人,赫然是海軍大將師寶瑛!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9s 3.93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