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結束。一筆閣 www.yibige.com
王維沒有在台上多待,把舞台的位置讓給了主持人張九齡。
接下來進行第三場文比,宋國已經出了一場題目,這一場該交給唐國文修。
白居易站了出來,他指着天邊的夕陽說道,以夕陽為題,請各位各施手段!
當下裏白居易先吟為敬: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這是一首三品靈詩。
白居易笑呵呵地說了句拋磚引玉了,退下了台。
最後第三場比試唐國贏了,因為李商隱拿出了《登樂遊原》,眾人一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群幾百歲的老頭子頗受啟發,大聲叫好,可能是李商隱年紀大了,顏值衰退,這首詩竟然只是個二品靈詩。
李商隱得到了一縷五彩文氣,成了文王后階,半步文皇,眾人又是一陣道賀。
第三場結束,也沒有人再找詩絕作詩,因為他的是太好了,大家怕受打擊,就忽視了他的存在。
開完了三場文會,到了中場休息時間。
下一場一場由宋國出題。
宋國已經連輸三場,這一次一定會想辦法贏回來,只是不知道他會出什麼題目?
眾人討論了一個多時辰後,宋國文修商議了片刻,文王張載站了出來,他先是向王維施了一禮。
「橫渠先生不可!」
王維連忙回禮,在古代的文人中,有幾人是王維比較欣賞的,有李白、蘇軾、還有大教育家張載,世稱『橫渠先生』。
提到橫渠先生,就不得不提到『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簡簡單單的四句話,可以表明了文修應有的志向和傳統,相當於給文修樹立了三觀。
他不禁有些疑惑,這位老先生不會要拿出這是句來,與自己討論學術問題吧,要他抄詩詞尚可,要是討論文章,必然會露出破綻,這可怎麼辦?
張載站在高台上說道:「王山長曾說,建立混元學院的目的是希望天下大同,我深以為然。
然則各族之間存在着矛盾,想要天下大同,十分不易。
不過各族皆崇尚文聖學說,以聖人五德『仁義禮智信』為立身之本,此乃各族共同之處。
既如此,為何不求同存異,我等一起弘揚聖人學說呢?」
張載說了幾句,停了下來,看着王維問道:「王山長以為如何?」
王維想了想,自從始皇帝統一天下後,書同文車同軌,天下各族大雜居小聚居、通婚,大家說一樣的語言,寫同一種文字,甚至連欣賞美人的審美都日漸趨同。
各族相同點太多了,可以說要不了多久,或許各族真的能混元一體。
不過在這些相似點中,最重要的便是文化觀念的趨同,也是就大家的價值觀漸漸變得一樣。
這其中的變化,與文聖儒教學說是分不開的。
張載在此提出弘揚聖人學說是何意?
現在的儒教可不是以前的儒教,現在儒教走向了狹隘,提倡存天理,滅人慾,太過教條主義,也有些滅絕人性。
天下修士都喜歡自由自在,誰願意理會這種散發着臭味的學說?
因此在混元學院成立後,他故意沒有選擇儒教弟子進入學校教書,或許儒教不高興了,才會派來張載發難。
他打好了腹稿,施禮問道:「不知先生說的是文聖學說,還是諸位先生的學說?」
「我等繼承文聖學說,乃是文聖弟子,我等學習文聖教誨,我等得學說便是文聖學說,有何區別?」張載問道。
王維搖頭,「此處區別頗大!」
「敢問其詳?」
王維笑道:「文聖學說乃是我等研習聖人典籍文章之後,各自領悟出的聖人學說。
諸位先生的學說是各位的體會。可現如今諸位大先生一定要說你們的學說乃是正統,天下人必須都要學習,請恕在下不能苟同。」
「大膽!」
有儒教弟子跳出來大聲指責道:「你說各位大先生的學說不是文聖正統嗎?」
王維淡淡一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不正統全在人心。若是天下人大多數認為你們是正統,那便是正統,又何須我來說?」
但現實情況是,大家都不怎麼喜歡如今的儒家正統,要不是有一個文皇壓着,儒教或許已經凋零了。
那人還有再說,張載揮了下大袖,讓那個教中弟子退下。
「王山長,此次文會暫且不論何為正統,不如我等放下爭執,求同存異如何?」
「此言正合我意!」
王維贊同地點了點頭。
「甚好!」
張載又說道:「此次我提出的弘揚文聖學說,不是我等學說,王山長可贊同?」
「如此甚好!」
張載點頭,「既然要弘揚文聖學說,這場文會又在混元學院中舉行,我等為何不做勸學詩,奉勸天下人多多學習?」
「橫渠先生所言極是!」
這次文會混元學生都參加了,現在他們見識到了大陸上最頂尖的文修,最隆重的文會,這一輩子也有了奮鬥的目標。要是能再聽聽各位大先生的勸學文章,定會受益匪淺。
張載定了題目之後,唐宋兩國文人輪番上場,正是妙語連珠。
韓愈做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勸學。
顏真卿做『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勸學。
孟郊做『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勸學。
王安石做『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年書』勸學。
陳師道做『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勸學。
到了最後宋國皇帝也上場了,他直接拋出了千古名篇——『書中有女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此詩一出,全場震動,這首詩雖然不甚工整,有種打油詩的感覺,可也算是一首好詩。
可惜不知道怎麼回事,這首詩只是二品,宋皇趙禎一鳴驚人,令世人刮目相看。
李隆基臉色有些黑了,這有點丟面子啊!他把目光對準一干大臣,希望他們能獻上一片好詩。
可文王大都不理會他,王維也沒有理會,其餘的文修抓耳撓腮,肚子裏沒詩。
李隆基又看向了李白,李白苦笑,要說勸酒他在行,什麼『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可要是論起勸學,他真的無能無力。
李隆基沉着臉,很不高興。
這時朱熹又站出來丟了一首好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是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描繪事物水塘表面的形象之時,又啟示人們,要發現其中蘊涵着理性的東西。
朱熹用水塘來比喻學習知識,勸學生們要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不斷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好詩!」
「微言大義!」
「果然不愧是文皇!」
全場人大聲地讚揚道。
這首詩確實不錯,讀起來朗朗上口。
「這首詩至少二品!」
「不錯,此詩出自文皇之口,或許一品!」
眾人望着天空等了許久,可也不見祥瑞降臨。
「難道是三品?」
「或許文皇老了,逼格掉了!」
大家又望着地面,這地板真光,可是看了許久玄武怎麼還沒出現?
難道這首詩只是普通靈詩?不對,剛才讀完了詩,沒有凝聚文氣,也就是說這只是一首普通的詩。
不會吧?
真人驚訝不已,這首詩怎麼着也能算得上三品,怎麼可能連四品都算不上?
難道天界的評價程序出故障了,不對啊,剛才宋皇不是還得到了文氣嗎?
要是天界沒問題,那麼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文皇老了丑了,文道宮裏的星君們開始嫌棄他了,就像鍾馗、賀疇、王維的遭遇一樣。
哎,文修果然吃的是青春飯,小正太小蘿莉小鮮肉都會受到上天眷顧。
可等到上了年紀顏值掉了,就會遭到上天的厭棄,連文皇也逃不過這個規律,普通修士又能咋辦?
眾文修看着臉色陰沉如水的文皇,想勸也不知道該怎麼勸。
作為東道主,王維不知道怎麼接茬,他看向了幾位文王,可幾位老先生都摸着臉,自怨自艾,青春不在,物傷其類。
王維突然發現了長得醜的好處了,那就是不用擔心年紀大了變醜了,這感覺還挺不錯的。
他暗暗笑了笑,走到老帥哥蘇軾跟前,「岳父大人,接下來怎麼做?」
「繼續吧!」蘇軾說道。
王維不知道怎麼繼續,勸學篇不了了之,接下來只能重新開篇。
他正要上台問話,忽然天上飛下來一個白影,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隻白鶴,個頭挺大的,房屋大小,雙翅一展數十丈,幾乎遮住了天空。
「仙禽!」
「九霄雲鶴!」
「這是天界信使!」
「發生了何事?」
白鶴飛到混元殿上,輕聲說道:「文皇修行已滿,小鶴奉命帶文皇上天,重歸仙籍!」
「什麼?升天?!」
「這就成仙了?!」
眾人驚訝不已,朱熹似乎只是文皇中階,五彩文皇,距離七彩文皇還有一定距離,為何早早地上天?
朱熹也很驚訝,升天的時辰還沒到吧?
他所學龐雜,也懂得幾手算命之術,他算着自己要在數年後才會升天,這次怎麼會這麼快呢?
「文皇請快些,一旦誤了時辰,天門關上,文皇就再也沒有登天的機會了。」
朱熹不敢遲疑,抬腳飛到了仙鶴的背上,看着混元殿中的文修,他抱了抱拳,最後還把儒教的事情託付給張載處理,相當於傳位。
「啝嚶嚶!」
白鶴一聲長鳴,像一支箭一樣,帶着朱熹向天上從去。
轟隆~
天上霞光朵朵,雲朵中傳來一陣仙音,天花亂墜,地涌金蓮,神仙儀式搞的動靜不小。
眾人看着天上的動靜,如痴如醉,臉上帶着濃濃的羨慕。
這就是成仙啊,一定要認真修煉爭取早日成仙。
朱熹升仙后,大家都很激動,畢竟都是凡人,能親眼目睹一次真人升仙,這輩子即使成不了仙也都夠了。
會場持續熱鬧了一個時辰,眾人才慢慢地平靜下來。
這一次朱熹走了,對各方面的影響都很大。
首先儒教。
沒有文皇這個後台,儒教對朝廷的影響減弱,若不自行改變,必然會走向末路。因為儒教中只有數位文王,而朝廷文王可有十多位。
其次,宋國方面。
朱熹上了天,王重陽一直沒有出現,宋國的綜合實力下降了一截。在唐宋對峙中,從佔據巨大優勢,變成戰略持平,宋國以後再也不能對唐國無禮了。
最後,大陸局勢。
這次升仙對唐國、長江聯盟、聖女教、妖族等都有影響,不過都是有利的影響。
所以看到朱熹上了天,李隆基哈哈大笑,端起酒碗,連干三杯,諸位唐國大臣也借着祝酒的時機多喝了幾碗。
相比起唐國的開心,宋皇趙禎喜憂摻半,朱熹在世,每次朝廷出現了重大議題,都要先向他徵詢,以示敬重。
趙禎討厭這種被人凌駕在頭上的感覺,現在走了一個朱熹,只剩下了太后,他表示輕鬆多了,他本也想連干三碗,卻被身邊的魏瓔珞阻止了。
魏瓔珞指着一群悶頭不語的大臣,表示大家都不高興,你也不能太興奮。
看到群臣的表現,趙禎又想到了文皇升仙的後果。
宋國里有幾位神仙,譬如扶搖子陳摶、純陽真人呂洞賓、鐵拐李,可這些人閒雲野鶴慣了,不喜歡插手朝廷之事,就算宋國被滅了,他們似乎也不怎麼願意干涉。
這一點上這幾位神仙比不過朱熹和王重陽,可這兩位一個失蹤一個成仙,宋國真的沒了靠山了,該怎麼辦?
趙禎沒高興好一會兒,又陷入了抑鬱,怎麼辦啊怎麼辦?
「陛下別急,朝廷之中,王介甫和蘇東坡兩位先生都是半步文皇,或許借着此次文會可以重新誕生一位文皇呢!」
魏瓔珞善解人意,輕輕地勸解道。
「愛妃所言極是!」
趙禎又高興了,走了一位文皇,又來了兩位,宋國依然是實力強勁。
而且這兩位要是成了文皇,至少比朱熹好很多,朱熹以儒教教主自居,對皇帝都不怎麼尊重。
王安石和蘇軾都是臣子,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忠字,大概不會對自己指手畫腳吧?
哈哈!
趙禎又高興了起來。
「繼續啊,怎麼停下了?」
「聖上有旨,文會繼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64s 3.89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