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呂布來辭陶謙道:「蒙使君不棄,但恐眾人不能相容。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布當別投他處。」
陶謙道:「將軍若去,我之罪。徐州不遠處有一城名小沛,乃我昔日屯兵之處。將軍不嫌淺狹,權且歇馬,如何?糧食軍需,謹當應付。」
呂布謝了陶謙,自引軍投小沛安身去了。
陳珪道:「主公為什麼要讓小沛給呂布,等呂布恢復元氣,必將反噬。」
「不然,如今曹操勢大,正好可以讓呂布幫我們擋住曹操,大勢所趨,不然曹操長驅直入徐州也一樣守不住。」陶謙嘆了口氣,無奈道。
……
曹操拿下濮陽後,在太守府設宴,聚眾謀士商議道:「陶謙屯兵徐州,呂布迎兵敗投效,陶謙讓呂布居於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來犯,必定是心腹之患。公等有何妙計可圖之?」
許褚出列道:「主公,我願領精兵五萬,斬陶謙、呂布之頭,獻於帳下。」
荀彧道:「將軍雖勇勇,但不知用謀。今濮陽新定,不可倉促用兵。彧有一計,名曰二虎競食之計。今陶謙讓呂布屯居小沛,實則是擔心呂布,二人面和心不和。主公可密與一書,挑唆陶謙殺呂布。若事成則陶謙無猛士為輔,可以徐徐圖之;事不成,則呂布必殺陶謙。此乃二虎競食之計。」
曹操從其言。
濮陽之戰後,張振辭別了曹操。
張振望着湛藍的天空,喃喃自語:「看來三國歷史的進程已經加快。」
張振回渤海時,已是興平元年初(公元194年)。
本來官渡之戰應該是幾年後,但是由於張振的引導,官渡之戰提前爆發,然後緊接着呂布偷襲兗州,這也直接導致袁紹和曹操元氣大傷,目前完全沒有再戰之力,需要休養生息,也使陶謙逃過一劫,歷史上,曹操本該報父仇進攻徐州,但是因緣巧合下,陶謙躲過一劫。若是曹操進攻陶謙,陶謙必敗,因為劉備已經在漢中立足,可沒辦法在救陶謙,中原得到了短暫的休息時間。
……
張振得知呂布暫居小沛,對田豐道:「元浩,看來徐州要落入呂布之手。」
田豐放下手中的茶杯,不解的問道:「陶謙也不是無能之輩,不會輕易讓呂布得到徐州吧,何況陶謙手下也有不少能人,聽說其中陳登此人有勇有謀是個難得的帥才。」
張振道:「是啊!只怕陶使君時日不多了,陶使君故去徐州群龍無首,必被呂布所乘,況且呂布麾下的陳宮有遠謀,自然不會錯過如此良機。」
「哦?主公難道也想去徐州分一杯羹。」沮授為難道,「只是主公我們糧草捉襟見肘,怕是不足以出兵太多。」
「公與放心這事我們就先放一放,準備在曹操恢復之前拿下袁紹的冀州,如今袁紹已是砧板上的魚肉,蹦噠不了多就了,只要袁紹覆滅,北方之地還不是我們說了算,不過這袁紹不愧是三公四世,底蘊確實不錯,幾番戰敗還能聚集不少人馬。」
「呵呵,不過現在的袁紹也只是虛有其表,其麾下士兵大多數是新兵,如何擋得住主公百戰精銳。」田豐不以為意道。
……
徐州陶謙病亡,小沛呂布得知消息,便請陳宮前來商議。陳宮道:「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主公可以以弔喪為由賺開城門,徐州唾手可得。」
呂布也正有此意,隨即披掛上馬,領五百騎先行;使陳宮引大軍繼進,高順也隨後進發。
小沛離徐州只四五十里,上馬便到。呂布到城下時,恰才四更,月色澄清,城上更不知覺。呂布到城門邊叫道:「我乃呂布,前來祭拜陶使君,感謝當日收留之恩。」
城上有士兵軍報知曹豹,曹豹上城看呂布帶來的人不多,便令軍士開門。呂布一聲暗號。眾軍齊入,喊聲大舉。
陳登正在府中祭拜,一軍士匆忙入廳,報說:「呂布賺開城門,殺將進來了!」
陳登大怒,大罵呂布小人,慌忙披掛,取出佩劍;才出府門上得馬時,呂布軍馬已到,正與相迎。保着陳登,殺出東門,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顧。
陳登於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盡隨陳登投淮南而去。呂布入城安撫居民,令軍士一百人守把陶謙宅門,諸人不許擅入。
袁術的知呂布襲了徐州,星夜差人至呂布處,許以糧五萬斛、馬五百匹、金銀一萬兩、彩緞一千匹,使夾攻劉瑤。呂布欣喜,令高順領兵五萬襲劉瑤之後。劉瑤聞得此信,乘陰雨撤兵,棄盱眙而走,思欲東取廣陵。高順軍來,劉瑤已去。高順與紀靈相見,就索所許之物。
紀靈道:「公且回軍,容某見主公言明此事。」
高順那不知道自己被別紀靈耍了,回見呂布具述紀靈之言。呂布正在遲疑,忽有袁術書至。書中道:「高順雖來,而劉瑤未除;且待捉了劉瑤,那時方以所許之物相送。」呂布看罷怒罵袁術失信,就要起兵攻伐。
陳宮道:「主公不可。袁術據壽春,兵多糧廣,不可輕敵。」呂布聽其言。
袁術擊敗劉瑤大宴將士於壽春。
酒至半酣有人報孫策征廬江太守陸康,得勝而回。袁術喚孫策至席上,孫策拜於堂下。問勞已畢,便令侍坐飲宴。原來孫策自父喪之後,退居江南,禮賢下士;後因陶謙與策母舅丹陽太守吳景不和,策乃移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
袁術甚愛,常嘆道:「若是我有子如孫郎,雖死無憾!」因使為懷義校尉,引兵攻涇縣大帥祖郎得勝。袁術見孫策勇不可擋,復使攻陸康,今又得勝而回。
當日筵散,孫策歸營寨。見袁術席間相待之禮甚傲,心中鬱悶,步月於中庭。因思父孫堅如此英雄,今淪落至此,不覺放聲大哭。。
忽見一人自外而入,大笑道:「伯符何故如此?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決之事,何不問我!」
孫策視之,乃丹陽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孫堅舊從事官。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3.93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