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瀋陽。一窩蟻 www.yiwoyi.com
多爾袞在等什麼?
等兩件事,第一,糧草;第二,喀爾喀外蒙古。
經過八年的戰事和封鎖,大清府庫空空,已經是拿不出大軍出征所需的糧草,這也是去年他身為輔政王,親自出征朝鮮,但卻只帶了一萬兵馬的原因。去年征討朝鮮毫無所得,內內外外一片指責,今夏連續無雨,眼見又是大旱,他正焦頭爛額之際,一個他最不想聽到的噩耗消息,卻是忽然傳來。
明國大軍兵出山海關,往錦州而來了。
最初聽到這個消息之時,不同於其他人的震撼和恐慌,多爾袞非常平靜,因為去年朝堂上下都反對他從錦州撤兵,不願意放棄錦州之時,他就已經知道,這一天終究是會來臨,只是沒想到這麼快。
---從錦州撤軍的計劃失敗後,他和洪承疇密議,洪承疇判斷,明軍最有可能攻打錦州的時間點,是明年,但想不到,今年明軍就大舉出動了,看起來,明朝的財政狀況,遠比洪承疇預料的更好,能籌集到的錢糧也更多。
明國「三十萬」大軍,兵出山海關,攻打錦州,大清不能不救,不唯錦州還有數萬大清勇士,也不唯英親王坐鎮錦州,不能失陷了大清親王,更因為錦州撤軍失敗之後,大清又往錦州挹注了更多的資源,錦州之後的廣寧,大遼河,牛莊驛,海州,都已經被抽乾了,已經毫無抵抗力,一旦錦州失守,明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接殺到海州城下,繼而是遼陽,瀋陽……
所以,沒有什麼說的,錦州必須救。
雖然明知道這是隆武的陷阱,但大清卻不能不跳。
這是多爾袞的最大痛苦,也是他無可奈何、必須被命運巨輪推着走的承受。
要救錦州,必須有兵有糧,為此,多爾袞發下緊急動員令,大清境內,凡十二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不論女真,蒙古還是漢人,都得從軍,參與對錦州的援救之戰。
算盤打一打,各處統計了一下,大約能召集二十萬人,加上現有的十萬士兵,大清仍然有三十萬人可以用,除去增加鳳凰城和遼南復州的防守,瀋陽留守的必須,保證大後方的安全,不被朝鮮和遼南的明軍騷擾外,多爾袞能帶往錦州的援兵,能有十五萬人。
至於後勤運輸,生產生活的維持,大部分都得交給國中的健婦。
但這十五萬人並不能立刻上戰場,需要配發兵器,補充裝備,還要簡單訓練,尤其是那些十二歲的少年,很多人的個頭剛剛高過馬車的車輪,根本沒有上過戰場,即便是建虜,他們的下一代也因為環境的改變,早已經沒有了上一代從小漁獵騎射的本領,猝然加入軍隊,他們和漢人一樣的茫然。
少年兵得訓練,老年兵也需要挑選,兵器裝備的配發,也是一大難題,在明國的封鎖之下,大清經濟民生日益凋敝,不但甲衣兵器湊不夠,連棉衣都是問題……
而這些困難之外,更大的一個難點是糧草。
大軍無糧草不行,但現在大清的府庫中,偏偏沒有糧草,為了籌集軍糧,多爾袞請小皇帝福臨下令,向各旗旗主、宗室親王借糧。
同時下令,不論宗室親王,還是普通百姓的家中,所有人都只能保留一月的存糧,多出的要全部上繳朝廷,由朝廷統一調配。
不從者,一律以奸細論處。
面對福臨的聖旨和多爾袞近乎抄家的命令,從禮親王代善,到肅親王豪格,都沒有提出異議,不論真的還是假的,他們兩人都心甘情願的從府中拿出了大量糧食,無償交給朝廷。
有兩人帶頭,其他宗室親王,多鐸濟爾哈朗羅洛渾,到下面的郡王貝勒,也都是無條件的配合了,從這一點來說,建虜這個起於草莽的政權,此時仍有團結向前,共渡難關的覺悟。
雖然王爺宗室都配合了,或者說,表面上都配合了,但下面的普通官員和將領,卻並非人人都有這樣的覺悟和特權。
這個時候要糧,其實就是要命啊。
被明國封鎖了七八年,大清日漸困難,糧價布價飛漲,糧價黑市已經漲到了一石十五兩銀子,即便如此,還不一定能買到,從去年到今年,不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沒有領到一分俸祿,很多家奴都已經揭不開鍋了,餓死的消息,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下,不領也就罷了,還要從家裏往外拿?他們如何能願意?就算他們自己願意,他們家裏人也不願意。
更何況,誰也不知道此次出征能否勝利?敗了一切都完了,即便是勝了,但如果時間漫長,家裏人怕也是要餓死了,因此無論如何,也要多保留一些糧食,不能都交給「大清朝廷」。
官員將領都有這樣的想法,何況普通的百姓?
因此,隨着征糧命令發出,建虜各地立刻就烏煙瘴氣,哭喊不斷,為了保住家中僅有的存糧,很多地方都傳出了抗爭的事件。
不過在多爾袞的嚴厲命令,和八旗的血腥鎮壓之下,所有的抗爭,最後都以屠刀沾血而結束,歷經一個月的時間,徹底搜刮之後,多爾袞終於是籌集到了出征所需的最低糧草,十五萬人,八個月的使用。
但多爾袞一點喜悅都沒有,他知道,遼東地界被颳了三層,經此一次,「大清」在遼東的統治根基,已經是大大崩壞。不要說蒙古,漢人,就是女真人自己,也對大清朝廷,對他這個輔政王,充滿了無比的怨恨,錦州之戰勝了也就罷了,如果敗了,不需要明軍攻打,大清朝廷自己怕就會轟然倒塌。
……
但沒有其他選擇,為了大清的存續,即便是墜入十八層地獄,他多爾袞也義無反顧。
在這一月中,多爾袞加緊時間,準備各種物資,制定做戰計劃,訓練即將隨他出征的那些少年兵和老年兵。而同時的,他也在等一個消息,那就是外蒙古喀爾喀的援兵。
元朝之後,蒙古分為漠南、漠北兩部,漠南就是俗稱的內蒙古,靠近大明和建虜,漠北就是外蒙古,也就是喀爾喀蒙古,所謂的漠,就是沙漠,因分佈於喀爾喀河(哈拉哈河)流域而得名。
外蒙喀爾喀,有三大部,三大汗王,分別是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
,因為距離遙遠,兩千里的距離,除了通商,馬市交易,他們和大明或者大清打交道的事情並不多,
崇德三年(1638),即崇禎十一年,喀爾喀三部「遣使來朝」,向黃太吉臣服,以後,每年各貢「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之貢」,通過這項儀式,喀爾喀外蒙古三部,表面上臣服於了建虜,不過就實際來說,自然是自我治理,建虜鞭長莫及,難以對其施行管理,以後建虜和大明的戰事,他們也都沒有參與。
但這一次多爾袞卻是要把他們拉進來。
道理很簡單,雖然聚集了十五萬大軍,但多爾袞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十五萬大軍的成色,他知道,面對臥薪嘗膽,改革吏治,一直在操練新軍,此時在錦州聚集了天下所有精兵良將的隆武,這十五萬人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勝利,他必須找援兵。
而普天之下,他唯一能找的,也唯一有可能出兵的,就只有喀爾喀外蒙古了。
但喀爾喀蒙古不是傻子,兩千里之遙,還要穿越沙漠,沒有巨大的利益,他們不會無緣無故的來攪合這譚渾水,所以,多爾袞拿出了一個喀爾喀蒙古三大汗王,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都不能拒絕的條件,那就是元順帝留下的蒙古玉璽。
蒙古玉璽是為蒙古人天命的所在,林丹汗敗亡之後,他的妻兒投降建虜,並奉上了蒙古人的傳國玉璽,如此,建虜黃太吉得到了蒙古人的天命,成為了建虜和蒙古人共同的皇帝,最初,喀爾喀蒙古三部不是太願意承認,但在建虜不斷遣使和斷絕貿易的壓力下,他們最終是屈服了。
這其中,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玉璽,如果建虜黃太吉沒有得到蒙古玉璽,喀爾喀三部是說什麼也不會向他臣服的。
但臣服歸臣服,喀爾喀卻從來也沒有為大清出兵,更何況現在大清風雨飄搖,已經快被明國逼到了絕境,這種情況下,喀爾喀就更是不會輕易為大清出兵了,不然明國秋後算賬,夠他們喝一壺的。
而要誘使他們出兵,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拿出蒙古玉璽。
蒙古玉璽是蒙古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寶貝,尤其是對各個汗王來說,得到蒙古玉璽,就等於是得到了統治蒙古的名義和天意,他們如何能不動心?
但蒙古玉璽同樣是大清的寶貝,是大清號令蒙古各部的基礎,如果沒有了蒙古玉璽,大清以後如何號召蒙古?
因此,要拿出蒙古玉璽,非說服小皇帝和宗室大臣不可。
小皇帝好說,以「大玉兒」布木布泰的見識,肯定會同意自己的建議,大玉兒同意了,小皇帝自然也就同意了,關鍵是宗室親貴,尤其是禮親王代善,只要代善不反對,事情就能成。
這一次,多爾袞吸取了錦州撤軍的教訓,他決定先斬後奏,一面進宮面見大玉兒,一面令大學士剛林出使喀爾喀外蒙古,並且嚴令二十天之內,必須趕到喀爾喀,然後再給十天的準備,再四十天以後,喀爾喀的大軍要出現在錦州。
也就是說,多爾袞給了剛林七十天的時間。
「你告訴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誰能幫助大清擊敗明國,誰的功勞大,蒙古玉璽大清就會賜予誰!」多爾袞道。
「奴才明白!」
剛林奉令,急急而去了。
隨後,多爾袞進到宮中面見太后。
聽聞要拿出蒙古玉璽,才能請到喀爾喀援兵,「大清太后」布木布泰大吃一驚,流淚道:「輔政王,你和哀家說實話,我大清已經到了出賣祖業,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嗎?」
多爾袞跪在地上,痛苦道:「非如此,不足以保錦州,錦州不保,則大清亦不保!」
「用玉璽換來喀爾喀援兵,錦州就能保嗎?」
「喀爾喀三部加起來,最少十萬騎,加上我大清的兵馬,勝算有七成!」多爾袞回。
布木布泰嘆息一聲,流淚道:「那就請輔政王決斷吧。」
接着,多爾袞召來多鐸,代善和濟爾哈朗,將此事宣佈。
是宣佈而不是商量。
代善和濟爾哈朗都是驚異,最初也都是不情願,但在多爾袞的說服之下,最後還是嘆息的同意了,反倒是多鐸有些不甘心,嗷嗷的大嚷了一陣。
眾人達成一致,然後多爾袞才把一定會反對的豪格召到了崇政殿。
果然,豪格捶胸頓足,大吵大鬧,咒罵多爾袞無能,竟然將先帝好不容易取到的玉璽交還給蒙古人!
多鐸立刻出言反擊,說蒙古玉璽,本就是輔政王十四哥當年率兵千里,艱難跋涉,擊敗林丹汗,親手得到的,怎麼成了先帝?今日不得已,就算將蒙古玉璽賜予喀爾喀,未來也能奪回來,你豪格大嚷大叫,除了一聲嘴,對大清又有何益?
豪格怒,兩人又要劍拔弩張。
多爾袞喝止了多鐸,一向剛硬的他竟然是忽然流下了眼淚,痛苦的自責,最後甚至要拔劍自刎,眾人大驚,多鐸眼明手快,上前一把就奪下多爾袞手中的寶劍。
豪格被鎮住了。
代善亦被震撼,他少有的,主動站起,用慷慨激昂的聲音支持多爾袞,又說,雖然他自己老邁病軀,但這一次卻一定要隨大軍出征,以為大清盡最後的一絲薄力,不止是他,兩紅旗上下,所有十二歲以上的宗親,都要隨軍出征,一個也不留,以響應朝廷的號召。
最後,代善言辭懇切的請求豪格,為了大清,不要再鬧了,我們上下一心,共度難關如何?
這時,多爾袞又拿出小皇帝福臨的聖旨,宣佈赦免豪格一切罪過,恢復王爵,並令豪格帶領正藍旗,一齊前往錦州,參與大戰。
多鐸又起身,就過往的一些事情向豪格表示歉意,
幾管齊下,豪格也是被感動了,他跪在殿中哭的泣不成聲,詛咒發誓。
叔侄兄弟抱在一起,演了一個闔家團。
雖然拙劣,但這一場戲終究是將建虜內部的矛盾和縫隙,勉強彌合在了一起。
不管內心如何,表面上他們終於是團結了。
「我豪格願為前鋒,不破明軍,絕不回盛京!」豪格對天發誓,豪氣無比。
-------求月票啊啊~~~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6s 3.90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