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 第957章 周延儒罷相

    測試廣告1    文華殿。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軍機處之事通過,具體細節和用誰為軍機大臣,朱慈烺不打算在大朝堂上公開討論,於是微微點頭,對周延儒表示肯定,然後說道:「接下來就是隆武元年的開科取士。本朝科舉,歷來都是四書五經八股取題,以文章取勝,但當今天下動盪,建虜蒙虜為我大明心腹大患,刀兵不停,陝西等地的災相,依然沒有平息的跡象。形勢如此嚴峻,要做好我大明朝的官,只會四書五經怕是不夠了。朕以為,需得博採眾長,文章之外,還得有一門學以致用的學問和長才,方可為我隆武朝的新科進士。」

    插播一個app: 完美復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app--咪咪 iiread。

    隆武帝話音不落,殿中群臣就都已經臉色大變。

    但隆武帝不受任何影響,他清楚而堅定的聲音繼續在殿中響起。

    「崇禎九年開始,縣試、鄉試增加騎射考核,以為國家選出文武兼備的全才,這些年試行下來,效果相當不錯,各地都有精通騎射的學子出現,文弱的書生,也都開始騎馬挽弓,成一時之風潮。」

    「朕很欣慰。」

    「我大明農業立國,而財稅為國家穩定的根基,不通這兩門,就想成為我大明朝的好官,怕是做不到的,因此朕以為,明年恩科,殿試當以此兩門為主。」

    「簡單說,朕不考其他,只考這兩門!」

    「為防學子們沒有準備,到時措手不及,朕決意詔告天下,將殿試的兩門科目,一農政,一數學,公之於眾。」

    「兩門所考題目,皆從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幾何原本》中取題,以百分計,大小題分數不一,以後誰為狀元,誰為榜眼,朕不再硃筆選取,以免有所誤斷,損了人才。文章有甲乙,農政數學有分數,兩科加起來,排名第一者即為新科狀元!」

    說到此,朱慈烺環視群臣:「諸卿以為如何?」

    轟。

    殿中掀起騷動。

    流言果然是真的,陛下果然是要改科舉!

    歷來殿試,都是內閣預擬幾個題目,皇帝選定一個,上殿學子們以八股當場應對,最得皇帝賞識者,即為頭甲狀元。

    但現在,隆武帝卻是要改了。

    雖然此消息已經在朝中傳了好一陣時間,內閣五輔私下裏也都有解釋,但今日得到證實,群臣的驚駭,還是忍不住。

    科舉從隋唐開始,到現在已經千年,從鄉試、會試到最後的殿試狀元,幾乎沒有大的變化,現在隆武帝卻石破天驚,要在殿試之時,拋棄八股,只考農政和數學,這不隱隱然的是要將《農政全書》《幾何原本》和四書五經並列嗎?徐光啟何德何能?他怎麼配和聖人的書籍相提並論呢?

    這一來,數學農政,就變成和八股同樣重要了,八股是敲門磚,學的好,能成為貢士,有參加殿試的資格,但想要成為三甲狀元進士,就必須精通這兩門,不然你八股寫的再好,這兩科零蛋,你也是倒數第一,中不了進士的。

    ---陛下心思好大啊,這是要從大改科舉制度和千年的習慣啊!

    即便殿試選題之權,是在你皇帝手中沒錯,但群臣並不覺得,你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跳出八股之外,隨便改題!

    歷來,考什麼題目,誰為狀元,誰為榜眼,都是殿試之時,由皇帝親自勾選來決定,即便你的文章並不是太好,但有可能因為你儀表堂堂,相貌不俗,得皇帝喜歡,又或者你名字吉祥,甚至皇帝臨時動了什麼心思,而將你的試卷,提到最前,成為狀元,反之,如果你長的猥瑣,不被皇帝喜歡,原本的狀元,也有可能會旁落。

    也就是說,誰為狀元誰為榜眼,其實是有相當運氣成分的。

    但現在,皇帝放棄欽點的權力,而是以農政和數學兩科題目,衡量人才,這一來,文章同為甲等的情況下,誰第一誰第二,就不再是皇帝的心證,而是實實在在的以分數為依據了。

    「陛下,科舉乃是歷朝歷代選拔人才之本,歷經千年,早已經完善,不可輕動啊!」

    有人反對,卻是原國子監祭酒,現任吏部右侍郎李建泰,他第一個站出,高聲諫言。

    作為國子監祭酒,大明最高學府的校長,李建泰對八股的堅持,顯然是超過一般人的。

    但李建泰話音不落,卻有一人站出,擋在了他前面,拱手說道:

    「陛下英明~~~歷朝歷代,對科舉所考書籍,皆有增減,文祖成皇帝之時,亦對八股有所動念。陛下繼承成祖遺志,農政和數學,又都是經世致用之學,為八股的補充,正是合適!」

    又是首輔周延儒!

    群臣又驚又怒。

    很多人都對周延儒側目。

    很多想要站出來,附和李建泰的,有一半的人都悄悄退了回去。

    又有人想,周延儒怎麼如此反常?事事都當出頭鳥,這不像首輔,也不符他的厚黑城府的脾氣啊?

    莫非陛下事先對他有什麼叮囑?

    更有人在心中想,周延儒,大奸佞啊~~

    有反對的,但也有贊同的開明之臣,不過人數不多,只佔了殿中群臣的三成---即便這三成,也是隆武帝這幾日,不停的召見,令他們支持自己的新政所致,不然,怕是連三成也沒有。

    畢竟,八股根深蒂固,不是一時可以改變的。

    最支持在殿試之事,專考農政和數學,而不是無用八股的,乃是徐光啟的學生,現任戶部郎中陳子龍。

    作為徐光啟的學生,參與整理《農政全書》,陳子龍對老師的理想和才學,對農業對大明的重要,他太是清楚不過了--從崇禎二年到現在,天下鼎沸,流賊不斷,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天災人禍,沒有糧食,但使農業豐產,百姓豐衣足食,這天下的禍亂,立刻就可以終止。因此,農業非興不可,而農業要興起,靠四書五經是念不出的,只有各地官員,腳踏實地,了解農政和農務,才有可能完成。

    而官員從科舉來,只有在科舉中增加農業,才能選拔懂的農業的長才。

    陳子龍年輕,性子激烈,又是東林中人,對那些年老的官僚,絲毫不假辭色,即便是在殿中,在陛下面前,他也是毫不客氣的據理力辯。

    「殿試出題本就是陛下的權力,農政和數學,又是經世致用之學,臣贊同!」

    陳子龍之下,是新進入朝的兵部員外郎蔡道憲。

    蔡道憲和隆武帝相識於岳州,從岳州返回九宮山大營的途中,兩人一路相隨,一路交談,朱慈烺發現,蔡道憲不但是一個錚錚鐵骨的忠良,而且頗為精通數學之術,對於一些新興事物,也傾向於了解和學習,而不是排斥,當時他心中就大喜,覺得蔡道憲可以大用,因此登基之後,立刻召蔡道憲入京。

    除兩人之外,另一個態度鮮明,表態支持科舉改制,且更有分量的人,乃是戶部侍郎堵胤錫。


    誰都知道,堵胤錫乃是陛下的極心腹,馬世奇是他的老師,論起來,他和隆武帝可以算是同學。通州之戰,堵胤錫和隆武帝共同守衛通州,定王之亂,京師危在旦夕之時,又是堵胤錫跟隨隆武帝入京,幫助隆武帝戡平叛亂,也因為此功,被陛下拔擢為戶部侍郎,現在堵胤錫站出,表明態度,說明陛下已經下了決心,科舉已經是非改不可了。

    ……

    殿中唾沫橫飛,贊成的和反對的,在殿中吵成一片。

    周延儒,堵胤錫,陳子龍,蔡道憲等雖然人數少,但都非常堅定。李建泰等人雖然多,氣勢也夠足,但卻也壓不住他們。

    雙方吵的激烈。

    御座上的隆武帝卻是不急,他閉上眼睛,靜靜聽着諸臣的爭吵,每一個人的發言,他都聽在耳中,記在心中,等群臣爭吵辯論的差不多了,他才睜開眼睛,緩緩說道:「內閣三日之內,拿出決定。」

    說完,起身離開。

    「退朝~~」王之心悠揚的聲音。

    群臣跪拜送行。

    等隆武帝遠去,群臣都站起時,大部分人都對周延儒怒目而視,更有一人走上前去,怒問道:「首輔大人,你也是讀聖賢書的,那下官請教,孟子云: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是什麼意思?」

    正是吏部右侍郎李建泰。

    李建泰曾為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是大明最高學府的校長,豈能不明白這話的意思,他不過是借題發揮,當面諷刺周延儒逢迎君王之惡,是一個大奸臣。

    周延儒臉色鐵青,拂袖而去。

    但李建泰不罷休,在後面緊追,厲聲追問:「首輔大人不知嗎?如果不知,下官倒是可以告知一二!」

    有好事者跟在李建泰之後,為他助威。

    「不要走,不要走!」

    一時,周延儒狼狽不堪。

    自都察院之後,周延儒名聲掃地,已經難為首輔了,更不用說,前些日子,他的心腹,原吏部文選司郎中吳昌時忽然被錦衣衛拿下,原來是定王的老師楊士聰供出了吳昌時,說在定王某亂之時,他曾經拜會吳昌時,請吳昌時親近首輔周延儒,以為定王的暗助。

    而嚴刑之下,吳昌時迅速交代,不但說出了周延儒和定王的眉來眼去,而且還交代了一干貪贓枉法、為周延儒收斂錢財之事。

    消息傳出,周延儒驚駭莫名,他再次上疏請罪。

    但卻又一次的被駁回。

    不同的是,這一次,傳旨的秦方秦公公,帶來了陛下的一句口諭……

    聽完口諭,

    周延儒這才明白了隆武帝為什麼要留下自己?

    更明白,隆武帝知道的惡事,比他想像的還要多。

    而其中任何一件,都足以將他投入大獄,令他永世不得翻身。

    ……

    為了保命,周延儒不得不逢君之「惡」,對隆武帝提出的任何建議,都絕對遵從和第一個響應,什麼名聲不名聲的,他已經不在乎了,他現在只想活着。但吳昌時招供之後,周延儒和原次輔陳演在朝中的大量親信,都被拿下,輕則貶斥,重責抄家流放,黨羽幾乎盡去,為了執行隆武帝的政策,周延儒不得不親自上陣,以首輔之尊,和反對者周旋。

    ----有周延儒擋劍。內閣其他四臣受到的壓力,儼然就小了很多。他們可以按照隆武帝的想法,按部就班的執行。

    三日後。

    雖然反對聲眾多,但首輔周延儒力排眾議,堅決支持科舉改制,內閣遂做出決議,於隆武元年的恩科之中,添加農政和數學,以為副科,兩科加起來,總分第一,即為狀元。

    「即刻明發天下!」

    隆武帝迫不及待的通過。

    ……

    聖旨下達,消息傳出之後,內外譁然。

    「周延儒,奸佞啊~~」

    「聖人之學乃我輩根本,科舉不可改!」

    大批官員上疏反對,奏疏如雪片一般,隆武帝一概不理,官員們不服,繼續上疏,妄想用雪片般的奏疏,淹沒隆武帝,逼隆武帝就範。但隆武帝可不吃這一套,先是罷免、廷杖了反對最激烈的十幾個官員,其中就有吏部右侍郎李建泰,然後又連下兩道旨意,第一道聖旨說明增加農業和數學、學以致用的必要,向天下學子喊話;第二道聖旨則是明確表示,明年試行科舉新制之事,朕意已決,斷不能更改,再有人妄議者,一律貶斥,到遼東前線去為官!

    這一來,立刻就肅靜了不少。

    文官們或許不怕廷杖,甚至以廷杖為榮,但如果被發配到遼東前線,面對兇惡的建虜,辛苦不說,很有可能會一去不復返。

    這種風險和收益不成比例的事情,大部分人是不會做的。

    不過也有愣頭青。

    國子監李森先、學正王皋,繼續上疏反對。

    而隆武帝毫不客氣,立刻將兩人貶至薊州長城,為七品倉糧官。

    離開京師,眾人送行之時,李森先和王皋意志昂揚,表示為維護聖人之學,連命都不在乎,何況只是一個貶斥?眾人都是佩服,但是等車馬離了京師,到了薊州前線之時,面對現場的簡陋和辛苦,兩人卻都是傻了眼,這哪是貶斥,簡直就是流放啊。

    世上沒有後悔藥可吃,李森先和王皋欲哭無淚,只能咬牙堅持。

    消息傳回京師,很多人在同情二人的同時,也不免慶幸,幸虧沒有跟着上疏,不然現在在薊州長城風餐露宿,提心弔膽的,就是他們自己了。

    ……測試廣告2



  
相關:  1644英雄志    Fate夢幻旅程  悍卒斬天  日娛之用愛發電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崇禎十五年第957章 周延儒罷相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崇禎十五年"
360搜"崇禎十五年"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58s 3.89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