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點,葉華來到中環廣場1號的怡和大廈。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怡和大廈是本港第一幢摩天大樓,到目前為止也是東南亞的最高建築,以獨特的圓窗設計見稱,成為港城的地標,迄今未變。圓形的「月洞門」窗戶,秉承了中華優秀的建築傳統,臨窗遠眺,維多利亞港和太平山頂別有韻致的景色,一覽無遺。大廈高層為辦公室,低層設有商場及梅心集團旗下食肆,鄰接港城交易廣場、港城郵政總局及地鐵港城站,並以行人天橋連接。怡和大廈位處黃金地段,交通便捷,吸引力自然是無與倫比,不少國際和本地的大機構均是怡和大廈的長期租戶。
金髮碧眼的前台妹妹看到二三十個保鏢保護着的高高瘦瘦青年走入大堂,連忙躬身打招呼道「葉生,早。」
「早。」葉華應聲笑道。
「葉生,您好。」其他路過的職員跟着打招呼。
「葉生」
葉華乘坐專用電梯來到頂樓52層,走向總裁辦公室。
怡和雖然已經私有化,被幾百個離岸機金交叉控股着,但是整個集團能最終拍板的也只有總裁一個人。
推門進去剛好看到駱慧安坐在辦公室的老闆椅上對一個大腹便便的大英經理人交代着,「邁克,我們這怡和大廈的外牆是混凝土、紙皮石的,有紙皮石飛脫傷人的風險,我覺得包了一層金屬的外皮更安全,而且看起來更有現代感」
邁克恭維點頭道:「是的,我現在就聯繫供應商安排整改,現在金門建築在忙着科技城的事情,改造計劃估計要三個月才能完成」
「三個月太久了,可以換外面的供應商,讓他們給出一個月的競標書來,你親自監督進度和施工質量,做好這個項目了,你考核至少能打b」
「好,我儘量吧」
「如果你覺得做不了,我可以讓小錢跟進。」
「收到!保證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你忙去吧,出去把門關上。」
「安姐,早啊!」看到邁克經理出去把門關上後,葉華靠在她身邊辦公桌子,關心道:「沒想到你比我還來得早,這幾天來這裏還習慣嗎?」
「還好,比管理那些工廠簡單多了,總裁辦下那麼多總經理,只要開會拍板後安排他們幹活就可以了,那些報表也是小菜一碟。這麼多物業你真的打算一直只租不賣?」駱慧安不解問道。
「肯定會賣,只是時候未到,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大,賺得更多。」
「你都有計劃了?」
「是的,我打算在周圍再買幾塊地先建酒店,把東方文華酒店擴大,繼續在新界鄉下也要開展收購換地權益書,前期科技城建設,已經收購了上千萬平方呎土地,剩下的有多少就收多少。」
「你還有多少錢支援這個計劃。」
「我還可以從國民西敏寺銀行借出20億美金支援你。」
六七十年代,港城的尖沙咀區域,只是限於金馬倫道周圍,早已擁擠不堪,所以為了讓尖沙咀的經濟發展持續和擴大規模,港城正付就在周圍的尖東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得到了大約1八公頃的土地。
這些土地先後以拍賣的方式賣出,其中王氏家族的信和地產買了9公頃的土地,而且都是高價,被人諷刺為瘋狂的舉動。但這75年過後,因為有着地鐵的預期,尖東這個地塊一下子就火爆了起來。至今為止,新和地產只開發了兩個工程——尖沙咀中心和帝國中心,就已經把當初買地的錢賺了回來,而且還有上億港幣的利潤。而現在,新和地產手裏的土地儲備還多達6公頃,還剩下三分之二!
可想而知的是,隨着房地產的不斷髮展、價格的不斷上漲,等到三五年、七八年、十五六年之後,這些土地陸續的被開發出來,他們簡直是會賺得盆滿缽滿!葉華也知道,以後王氏家族的新和地產就會被譽為「尖東地王」,然後他們還直接把公司名字改為了尖沙咀地業!
另外,中環之王就是葉華的值地公司,九龍蒼靠着海港城稱霸尖沙咀。
溪慎置業,也就是現在五線董事長麗氏家族的產業,也會成為銅鑼灣之霸!這些公司的發展,和以後港城的房地產富豪們都沒有什麼關係。他們都是靠着十幾年前、幾十年前甚至是百年之前的佈局,才得到了這麼的機會,事實上是時局造就了他們,而不是他們真正的實力。以後真正的港城地產超級富豪們,他們的佈局是在整個港城!他們靠着一個又一個的樓盤,不斷的發展,不斷的伴隨着港城的發展而發展壯大,而不是像上面的這些公司一樣,只能守着自己的地盤守成,而沒有開拓,所以最後也就是收租吃飯而已。而葉華也從來不羨慕這些佔據了先機的人。甚至於他對於港城四大地產富豪都沒有什麼好羨慕的。從一開始葉華就已經定好了目標。
自己的奮鬥方向是科技帝國。任何的地產產業,都只是為了累計資本和實力,都是為了這個目標服務的。以葉華的心性,當然不會迷醉在房子買賣的賺錢之中,從而忘記了自己應該要做什麼的。
港城的房地產經濟發展,當然不可能是只有這一個區域發展,而是會一個地方發展之後,再帶動周邊區域發展。比如上面所說的尖沙咀發展之後,帶動着尖東地區火爆起來,就是同樣的道理。從房地產價格來說,也就是尖沙咀的房地產先漲價,然後帶動着尖東的房地產也漲價,再帶動更遠的地方漲價……於是乎到了最後,港城大部分的區域都會跟着漲價。
特別是現在的偏遠區域,即使是沒有中心區域漲價得多,但一個個新市鎮建造好了之後,可是也會暴漲許多的。關鍵在於這些現在的鄉村區域,土地價格便宜啊!故而買下來,囤地幾年,肯定就能有更大的升值潛力。這裏所說的偏遠區域,最主要指的就是新界這一塊兒。在60年代,正付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始了對新界的開發,開始建立起了新市鎮。因為這裏的地勢非常好,又靠近油尖旺區域,港城島那邊的發展已經到了極致,沒辦法再開拓新的大片可以居住的區域了,所以新界就是港城想要大力發展的第一區域。
新界其實在現在來說,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區域,大部分區域住的都是農民,根本沒有多少城市人願意去那裏居住的。正付在這裏建造的新市鎮,多半是以公屋、機礎建設、學校、商場、醫院……等等為主。
在目前階段,也只有公屋這樣的東西,才會吸引許多窮人過來居住了。通常來說,公屋的租金只有同等區域市場上出租房子的20左右的租金。新界的房租就更加低了。按照葉華之前如果換到了九龍的公共屋邨來租住,同樣的租金,每個人可以租到一套40平米的房子。這對於單身漢來說,可能沒有什麼,但對於一家三口人來說,就是一筆很不小的開支節省了!
有了這群窮人們的居住,才會給新市鎮帶來生機,才會有機會慢慢的發展成一個成熟的區域。然後這麼五六個、七八個散佈在幾平方公里的新市鎮再用公路等連結起來,就又成了一個大片都市區域。接下來的開發,便可以依託這個區域向四周擴展了。
只不過,港城正付想得很好,但實現起來卻是非常的困難。新界這邊實在是太偏遠了,就算是有人願意來這邊居住,也都需要往油尖旺去上班,甚至走得更遠的港島區上班。這樣一來,工作去上班實在是太辛苦了,一天起碼有五六個小時奔波在上班下班的途中,普通人都難以忍受,還不如貴點住上班的附近,然後多點時間睡眠,這樣工作起來也會有精神。所以現在新界的新市鎮,機本上都沒有達到預期,在城裏擁擠不堪的時候,這裏的公屋申請人數居然還一直不夠,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但是,葉華知道,這一切都是只是暫時現象。隨着自己的科技城開發和地鐵的不斷開通,只要地鐵能到新界來,那麼從新界坐地鐵,最多轉一道車就能抵達公司上班,時間花費肯定不超過1個小時,這樣的生活和工作距離差,就完全不是問題了!來回兩三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完全在任何的上班族的容忍範圍之內。能快捷的上班,而房屋的租金卻只有私屋出租的20,只要不是白癡的人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這麼一來,新界的公共屋邨就自然成了搶手的香饃饃,申請人數肯定會爆棚!只要有人居住了,那麼這一區域的商業發展就能繼續下去,就能形成一個成熟的商業區域。接下來,私人屋苑就也可以在這個區域修建,賺取這些努力賺錢想要改善生活的民眾們的錢了。普通人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很多時候就是在於他們對於未來的眼光不同。
普通人只能看到今天的事情,而成功者能看到明天甚至 >>
ener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ener
是更遠的事情。越是有能力的人,他們看到的就越遠,這樣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會更大,創造的成就也就更大。比如說港城的這群華人地產商們,早在70年代初,就看到了這個發展的趨勢,於是他們都紛紛開始了一些佈局。這個佈局,就是傳說中的「乙種換地權益書」。
1959年的時候,因為連降大雨,大水沖毀了新界元朗的許多河道,正付想要徵收農田來修河道。可正付征地是要有很麻煩的手續的,包括了土地的購買、賠償等等,沒有三五個月沒辦法弄下來。為了儘快完成河道修復任務,正付乾脆就給農民們發了一封信,說我們今天佔用你一塊土地,以後我們就賠你一塊更好的土地。
然後,正付就給了農民一張土地換地權益書,這就是最初的換地權益書的由來。後來正付在新界徵用土地的時候,就逐漸都開始了這樣的方式。土地所有人在同意了正付的征地之後,正付就發給他們甲種換地權益書作為憑據,等到正付那邊的手續辦好了之後,甲種換地權益書就會進一步生效,調換成為乙種換地權益書。這時候的乙種換地權益書,就是可以拿來要求正付給自己一塊土地的憑證了。
比如說,正付在新界有一塊土地要賣,但是你恰好有這麼大面積的乙種換地權益書,那你就可以去手裏的乙種換地權益書跟正付申請,這塊土地你就別賣了,直接補償給我吧!正付一看這的確是自己發下來的換地憑據,那肯定就會認賬,任憑別的開發商怎麼垂涎這塊土地,怎麼出高價,那都是要優先給乙種換地權益書的持有人的——這一點,在正付方面是預設的規矩,輕易不能打破,否則以後誰敢相信你?是你說了以後還我一塊更好的土地的,我現在來拿了,你卻不認賬了?
可是!通常來說,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一般情況下,徵收農用地與批租建設用地的兌換比例是5:2;徵用的建築用地的話,賠償自然是1:1。也就是說,正付徵收農民5000平方呎的農業用地,那麼給他的可以做建築用地的乙種換地權益書就是2000方呎。正付想要拍賣的土地,動輒幾萬方呎起,十幾萬方呎都不在話下,哪個農民手裏有那麼多的乙種換地權益書?
根本不可能嘛!可是一個農民的不行,我十個農民的、一百個農民的、一千個農民的乙種換地權益書應該就行了吧?因此,許多地產商就想到了這一塊兒,從70年代開始就有房地產商不斷的購買起了乙種換地權益書,特別是在八0年代初的房地產火爆開始,更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就花更大的手筆,收起了農民們手裏的乙種換地權益書。
有些報告說起,70年代初的時候,幾大地產公司就大規模瘋狂的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這個說法顯然是錯誤的。首先第一個,70年代,所謂的新虹機、恆機兆業、南豐地產等等公司,根本還才剛剛發展起來呢,就幾千萬、一兩億的價值,可用現金根本不多,你來跟我解釋一下,這麼點錢拿去購買,稱得上叫做「瘋狂」和「大規模」的收購嗎?
況且,由於乙種換地權益書只是在新界發出的,也只能在新界使用,所以就算有人想到過這個事情,但是70年代初,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九龍、中環、上環等等區域,那麼多便宜的土地等待開發,我來你新界囤地幹什麼?完全的浪費資源和浪費精力!
也就是在這兩年,當市區的樓價越來越貴,房地產商人們手裏的錢財越來越多之後,他們才開始慢慢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乙種換地權益書上面,才開始了陸陸續續的收購。其中最厲害最堅定的就是林照機林四叔。
恆機兆業作為地產四大家之中,發家最晚的公司,但卻後來居上,林照機憑藉着恆機兆業直接排名港城富豪榜第二,原因有兩個。一是在市區一層一層的收購老舊房子的產權,累計起來完整收購之後,就拆這棟大樓,重新修建更高更好的大樓。為了干好這個事情,林照機專門派人到米國、家拿大、奧大利亞的華人聚居區去收購他們的房產,因為那些人機本上都不回港城了,遇到有價錢合適的也就賣了——他們不大了解港城日新月異的環境,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比市場價格低。林照機因此累計了大量的房產證,到時候是自己修建還是賣給正付的拆,他都能大賺一筆。
二就是在新界大肆囤積乙種換地權益書了,恆機兆業在新界的發展是房地產四大家第一的,往往他們能拿到最好的土地,原因就在於這個乙種換地權益書的優先權上面。只不過,林照機的恆機兆業要等到差不多4年之後才上市,而等到那個時候,林照機才會加大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的力度。
由此也可以明白,其實在1977年的現在,是沒有多少人真正能夠下決心花大力氣去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的。相對於新界農民們手裏的存貨來說,地產商們收購的,不過是小部分而已。葉華看過一個資料,在八0年之前,農民們手中還有大量的乙種換地權益書,數量超過了數千萬平方英尺之多!
不是說地產商們不願意收購,實在是農民又不是傻子,明知道這個是賺錢的東西,怎麼可能賤價賣出去?一方面是農民們不斷的在漲價,另一方面是確實一時半刻又看不到開發新界的希望,所以地產商們都沒有多大的決心去收購。也只有林照機把恆機偉業弄上市了之後,手裏有了充足的錢,才會大膽的高價購入乙種換地權益書,然後就成就了他在這方面的最大成就。
葉華是讀過林照機請人給自己寫的傳記的人,所以在現在的港城,沒有人比他更能知道乙種換地權益書的威力,和它之後代表的那些如同黃金一樣昂貴的土地的價值。之前是葉華沒有錢來收購。畢竟乙種換地權益書這種東西,你不收購個幾萬幾百萬平方呎的權益,根本就沒有什麼用,還不如不收購。葉華希望的是來一個掃貨,用一種不間斷的,一往無前的態度把大量的乙種換地權益書拿在手裏——在別人徹底反應過來之前。
要知道,別的房地產商可不是傻子。現在地鐵還未開通的情況下,再過3年,他們就能看到地鐵給港城人生活帶來的真實改變了。一旦偏遠的距離不會形成障礙,那麼新界這邊的土地就很有可能成為他們窺伺的肥肉。葉華這麼大規模的收購,別人肯定會琢磨的。
特別是早就已經開始收購的幾家大地產公司,他們肯定會發現有什麼不對勁兒,從而也加入進來。但他們都不是一個人的公司,都需要和上上下下的溝通,然後還要調集資金,搞好關係什麼的,這個反應時間就需要一段時間。葉華要做的,就是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最好在三個月之內,就把大量的乙種換地權益書搞到手。比起之前空想的來,現在葉華已經有錢了,那更要瘋狂收購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6s 3.94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