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也是,所謂的危機就是危中有機,只要能夠熬過這段寒冬,將來的收穫必然十分可觀。伏魔府 m.fumofu.com」徐志點頭同意道,香江的華資財團之所以能夠崛起,就是因為他們眼光夠好,膽子夠大,在地產危機之時,大量動用資本吞併優質的廉價資產,待春天來臨之後,這些資產的價值就翻倍的提升。
當然,能被後人知曉並崇拜的也都是成功的這批人,實際上,能預測危機爆發的人很多,但準確預知準確時間的卻少之又少,很多人也知道抄底,但卻抄錯了時間,在槓桿融資的情況下,這是個致命錯誤,一不注意,也極有可能傾家蕩產。
面臨這種黃金機會,徐志實際上也沒有錯過這一場盛宴,只不過即使是地產危機時期,香江黃金位置的大廈也很少有出手的機會,而普通的物業,都是由手下去操作購買,每個月統計一次,交給徐志過目即可。
只是最近半年,恆大就已經動用了3億港元,收購了大量的商鋪、小型寫字樓、工業寫字樓等等,這些資產只要等到幾年之後,可以輕輕鬆鬆的翻個幾倍。
「二位在聊什麼呢?」正當徐志與李嘉成繼續閒聊之時,包玉鋼與霍營東二人走了過來。
徐志笑道:「也沒什麼,只是聊一聊地產生意上的事情罷了。」
包玉鋼開玩笑說道:「哈哈,那我可得好好聽聽了,兩位的商業眼光可都是香江一流,說不定能夠學到不少好東西呢。」
徐志笑着說道:「包生你這可就說笑了,論起商業眼光,在場的可沒幾個可比得上你,聽說香江的幾位船王之中,也就包生你現在最瀟灑了。」
香江雖然面積狹小,但二戰以後,憑藉着優勢的地理位置以及內地商品的窗口,貿易及運輸也變的極為發達,其中以海運業最為強大,小小的香江,誕生了排名前十的數個船王,在世界商業史上,也算是一個奇蹟。
70年代末,英國泰晤日報評出全球十大船王,包玉鋼以2000萬噸的航運噸位位居世界第一,這份噸位重量,超過了當時蘇聯的國家船隊。
而在香江,同時還有數位其他船王,如東方海外的董家、趙從衍、許愛周等等,除了華人船隊之外,英姿財團也有數家涉及航運,和黃原本也有船隊,但徐志入主之後就已經全部賣掉,怡和、太古、會德豐也都擁有自己的船隊,只不過除了會德豐,其他三家的規模都不算大,並非整個集團的主業。
70年代末,包玉鋼預測到了航運業將會進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低潮,於是開始進行「棄舟登陸」的事業大轉移,以極低的價格賣掉手中的海輪,再與怡和在資本市場硬碰硬幹了一場,成功的將家族的資產轉移到了陸地之上。
而其他的船王則沒這麼好運,董家創始人董浩雲心也看出了航運業即將到來的危機,不但沒有清理船隻,反而逆向操作,大規模擴大自己的船隊規模,結果去年突然髒病發去世,為兩個兒子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公司瀕臨破產。
另一個船王趙從衍自發家以來一直就有收購古董的愛好,然後這次航運危機,逼的他套現了手中大部分古董,獲得3億港元的資金,最後慢慢經營,熬了過去。
英資洋行會德豐則也與幾大船王一樣,航運業務虧損嚴重,不過好在會德豐早就實現了業務多元化,其他行業的利潤還能夠填平船運業務的虧損。
另外兩家洋行怡和與太古因為船隊不大,損失較小。
當初包玉鋼白菜價出手手中海輪之時,無數吃瓜群眾坐井觀天般的大肆嘲笑,直到最近,所有人才明白當初包船王的策略是多麼的有遠見,於是,一堆媒體又開始吹捧起來。
包玉鋼搖頭道:「也算不了什麼瀟灑,海上的劫難逃過去了,可陸地上又來了一場,日子也一樣不好過啊!」
「包生,這地產市場價格下跌,也只是賬目數字的損失罷了,頂多在損失一些租金,哪天經濟恢復了,這些自然會回來。」霍營東在一旁笑着說:「可這海輪可不一樣,每過一天價格就降低不少,而且即使沒生意,這維護成本可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啊。」
「是啊,相比而言,房地產的確要安全很多。」包玉鋼嘆氣說道。
「的確,香江的房地產要安全很多,只要不進行大槓桿投資就好。」徐志喝了一口紅酒說道,香江的不少船王,據說在晚年時,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利用資金在香江購置房產。
「徐生,董浩雲董家的情況不知道你聽說了沒有。」霍營東突然轉移話題問道。
「知道一點。」徐志點頭說道,最近一段時間,香江財經周刊之中報道最多的,就是關於董家是否會破產的新聞,甚至坊間還有不少賭局,押注董家將來的命運,而破產的賠率要低得多。
雖然目前不少地產公司及金融機構受困於目前幾乎被腰斬的房價,但倒閉的公司一般都是一些小企業,大的公司即使負債纍纍、虧損嚴重,但一般也都熬的過去,回顧整個83/84年的地產危機,除了巨騙佳寧公司,其他的地產巨頭倒閉的非常少,還有幾家受損嚴重的也就規模被大幅度縮小。
但航運市場卻更是血雨腥風,這是一場席捲全球的危機,無數航運巨頭在這次危機中徹底倒下。
航運業是一種比房地產更看重金融槓桿的行業,正常情況下,買一艘輪船需要幾千萬美金的資金,所有船務公司都是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這筆資金,船到手後再經營還債。
海而運行業是一個波動極大的行業,造一艘大型輪船周期需要2-3年,但經濟的起伏不需要,全球經濟發展良好之時,貨運量會迅速上升,貨輪或者油輪數量立刻捉襟見肘,這種時候,運價暴漲,一艘10萬噸的集裝箱貨輪去一次美國就可以獲利數百萬美元,一艘輪船,3年時間就能回本。
70年代,一艘20萬噸的遠洋運輸油輪造價高達6000萬美元,當時的包玉鋼旗下有8艘這種巨型油輪,任何一個價值都堪比中環的摩天大廈,當年的怡和集團,曾經意圖以康樂大廈(70年代香江最高大廈)與包玉鋼交換一艘這種大型油輪,卻被後者拒絕,因為當時油輪價值遠超過當時的康樂大廈。
這件事,據說包玉鋼後悔了一輩子!。
但相反的船運危機就是之前輪船噸位不足,導致了大量船務公司向造船廠下訂單,幾年之後,大量的新船下海,而這時,全球經濟卻開始縮水,貨運量大幅度降低,海運危機就正式降臨。
80年代初,只是歐洲,輪船噸位過剩就超過一億噸。
而且輪船不像大廈,是必須投入資金大量維護的,停在海上更容易損壞,甚至連停船都是一筆巨額投入。
因此,危機降臨之時,大量的船務公司根本就養不起那麼多停在海邊的貨輪,只能排着隊,將輪船送去拆掉。
董家的情況就是如此,旗下輪船大量擱置在全球各大港口之外,訂單萎靡,而且董浩雲去世之前,為了超過上一任世界船王包玉鋼,不惜大幅度借貸購買新船、吞併海外船務公司,因此,欠下了14億美元的債務,按照目前東方海外公司的規模,早就已經資不抵債。
董浩雲去世後,其二兒子董建華接手了整個公司,他可以說是最苦逼的「富二代」,最近一年,為了還債,幾乎費盡了一切心思。
霍營東說道:「老董的突然去世,給他們家族留下了不小的麻煩,我準備注入一筆資金,幫他們公司走出困境,所以想問一下三位,有沒有興趣一起投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3.99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