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四零零章 餉制

    楊振說完了營制的問題,算了算,征東先遣營本身編十七哨人馬,加上夏成德部、呂品奇部各三哨,七峰山劉萬忠部一哨,自己麾下能夠使用的戰兵,就是二十四哨。

    二十四哨正兵,就相當於滿韃子的二十四個牛錄。

    可是滿韃子那邊一共有多少個牛錄呢?

    根據楊振所知,滿韃子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一共二十四旗,入關前的巔峰時期,總兵力一度超過了四百個牛錄。

    當然了,四百個牛錄,其實齊裝滿員也就是十二萬人馬而已。

    那麼,這個總兵力算多嗎?

    其實也不算多,起碼與崇禎十四年松錦大戰之前,崇禎皇帝調集到遼東前線,交給洪承疇統領的那十三萬大軍相比,滿韃子這邊還少了一萬呢!

    當時崇禎皇帝以為在受人蠱惑,以為一次把九邊重鎮的精銳人馬全調過去,集結了十三萬,可以一鼓作氣,一戰而勝,畢其功於一役。

    然而結果卻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之外,不僅沒能把滿韃子一舉殲滅,反而自己這邊十三萬明軍九邊精銳,卻幾乎全軍覆沒。

    唯有見機最早、跑得最快的吳三桂等人,保住了一支萬餘人的關寧鐵騎,從此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甚至能夠決定大明朝命運的人物。

    現在楊振麾下的松山官軍各部,能夠拉出去作戰的正兵,一共才二十四哨,算下來,一共也才七千二百人,還不夠滿韃子一個滿編固山之數。

    單從兵員數量上來說,這點兵力確實不夠看的,滿韃子的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中隨便一旗,兵力都蓋過了楊振。

    但是楊振對兵力的要求從來都不高,他一向講究兵貴精而不貴多,因為他更看重的,不是人數,而是火力。

    三個哨的火槍手、三個哨的炮兵,以及三個哨的擲彈兵,是他真正看重的殺手鐧。

    有了九個哨一共兩千七百人的先進火器部隊,他現在的底氣可是足着呢。

    當然了,他也想編出更多的火槍兵,更多的炮兵和擲彈兵,可是眼下的條件卻不具備。

    一來,征東先遣營的餉額有限,而他麾下雜七雜八的人馬又多,把有限的餉額都給了火槍兵、炮兵、擲彈兵,那麼祖克勇、徐昌永以及仇震海他們這些人怎麼辦呢?

    二來,眼下的征東先遣營也並沒有那麼多合格的火槍手,沒有那麼多合格的炮手。

    擲彈兵的門檻雖然低了許多,可是沒有其他隊伍的保護和配合,擲彈兵編得再多也沒有意義。

    楊振現在調派給火槍隊、擲彈兵隊、炮隊的人手,是充足的,要高出他給的分別三個哨的正兵額度。

    那些人,當然會頂着之前楊振給他們的預備隊名義,繼續存在下去,編成一個或者兩個輔兵哨,然後一邊訓練,一邊輔助作戰,等到時機成熟,或者正兵出現傷亡以後,隨時把他們補充進去

    這就是楊振在重定營制的最後,給各部將領留了一個小口子,留了一點餘地的原因。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正是因為有了各哨正兵與輔兵以及軍中雜役的區別和不同,餉制的問題,也就該提上日程了。

    正兵與輔兵,與雜役,肯定不能是一個待遇,這個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到楊振這裏,自然不能例外,要不然,正兵哪有作戰的熱情,而輔兵和雜役也就安於他們原有的地位,不思進取了。

    而要將這樣一潭死水激活,就應該在待遇問題上,也就是糧餉問題上,給他們分出三六九等來,然後一級一級地吸引着他們往前進取,甚至是吸引着他們、激勵着他們投身戰爭。

    「關於餉制的問題,這些天來,我也一直在想,咱們既然重定了營哨制度,就該重定一套與它配套的餉制。」

    楊振定下了營制之後,見眾人都無異議,便緊接着說起了重定餉制的問題。

    之所以他要重定餉制,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考慮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他現在總體上不缺糧餉了。


    征東先遣營的五千餉額,是崇禎皇帝親自辦頒佈了聖旨,批准了他從遼餉之中支出的,按照每名正兵每年人均餉銀二十四兩,征東營五千員額,每年共有餉銀十二萬兩銀子。

    把總官以上官將,餉銀自然倍於甚至數倍於正兵,但也要從這十二萬兩銀子裏面支出。

    按理說,如果楊振老老實實地齊裝滿員地編練出了五千士卒,那麼他的糧餉就一定是不敷使用的,是不夠支出的。

    這也是整個大明朝官軍體系裏面普遍面臨的一個狀況,紙面上的兵力,往往要比實際擁有的兵力多出好多。

    軍中陋規就是如此,而朝廷上下也基本上睜隻眼閉隻眼,相當於默許了吃空餉的行為,只要不太過分,也就沒人理會這個事情。

    比如崇禎皇帝給楊振五千餉額,而他心裏實際想的是,這五千人的餉銀,能夠用來編練出一支三四千人的兵馬,就已經算是一個很能幹的忠直之臣了。

    現在楊振卻實打實地真正編練出了一直五千餘人的征東先遣營,想來有一天楊朝進把這個情況報告上去,崇禎皇帝應該會對楊振別有一番觀感了吧。

    這其中的問題就在於,現在的楊振,連續發了幾次外財之後,已經不必再完全依靠朝廷撥給的那一筆固定的征東營軍餉了。

    比如這一次,光是從范毓馨這裏得來的贖金這一項,就多達十萬兩銀子,就夠他麾下這麼多人開支多半年的了。

    「各部人馬,過去如何計餉,如何發餉,我一概不計較,但是之前如有欠餉,必須於本月底前,一律自行補發完畢。從下月開始,即九月初一以後,執行新的餉制:

    「凡各哨選定正兵,平時月給底餉一兩,戰時加餉一兩,出征再加餉一兩,戰場若有斬獲,照例給予厚賞。」

    祖大壽所部遼東鎮的邊軍,向崇禎皇帝索餉的時候,都是按照一個正兵每年二十四兩計算的。

    但是,實際上大部分的餉銀,最後進入了各級軍官武將的口袋裏,底層的士卒,幾乎不可能如數拿到平均每月二兩銀子的餉銀,普通邊軍士卒每個月能有一兩餉銀的實際收入,就很不錯了。

    這一回,楊振要做的就是,首先保證正兵每個月有一兩銀子的底餉,打不打仗,這個底餉都是要發的。

    然後,多設置幾個加餉的機會,比如戰時,不管是外出征戰,還是守衛城池,只要參戰了,就加餉一兩。

    同時對於外出征戰,也就是跟着上官跑到城外去打伏擊戰,或者去阻擊戰,以及執行其他危險任務的,同樣再加餉一兩。

    這樣做,就是為了以餉銀為槓桿,來調動各部官軍士卒積極作戰的熱情。

    當然除了這些,楊振還設計了一些別的,所以在眾將矚目之下,他又接着說道:「凡各哨編列輔兵,不入朝廷餉額,平時供其吃住,但無正兵底餉,戰時給餉一兩,隨隊出征加餉一兩,戰場若有斬獲,照正兵例,另給厚賞。

    「凡軍中記名雜役,同樣不入朝廷餉額,各部只供其吃住,不給餉銀,戰時隨隊出征可給餉一兩,若有斬獲,照正兵例,另給厚賞。」

    楊振軍中的雜役,大多數都是他們之前俘虜過來的那些二韃子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當然還有最近這一批從草原上帶回來的那些商隊夥計車夫馬夫販夫駝工之類。

    這些軍中雜役,現如今主要集中在協理營務處直管的制鐵所、彈藥廠以及那幾處礦場冶煉廠坐着苦工。

    只有夏成德、呂品奇兩部人馬裏面,有一些他們之前徵用到軍前效力的百姓,因為各種原因成了隨隊的雜役,同時也是兵員的補充。

    其中的青壯人員,當然早充做了正兵或者輔兵,只有那些老弱病殘,攆出去也是無以為生,只能繼續留在隊伍里充當照看馬匹屯田、洗衣做飯伺候官將生活的軍中雜役了。

    楊振軍中餉額有限,當然不能把這些為數頗不少的軍中雜役人員都算上,更不可能給這些人與正兵一樣的待遇。

    但他也給他們留了一條路,那就是在戰時更加奮勇效力,爭取有所斬獲,然後轉為正兵,或者領取厚賞。

    這樣做,既能節省餉銀,又能激勵他們在平時賣力,在戰時效力。

    軍中餉制本就分了三六九等,眾將也不詫異,而且從今往後,松山官軍各部的餉銀,統一都有總兵府協理營務處計發,他們當然也不能有什麼意見。

    於是,這件事,便毫無爭議地就通過了。

    當然了,以楊振現在的權威,又有監軍內臣楊朝進的加持,即使他說的不對,跪在地上的眾將也沒有人敢當面反對。



第四零零章 餉制  
相關:  日月當空照中華    王婿  妖怪茶話會  蘭若仙緣  醫婿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明新命記第四零零章 餉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明新命記"
360搜"大明新命記"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9s 3.89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