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相趕到寧夏時,已經遲了一步,六萬明蒙聯軍,早已突破關牆,浩浩蕩蕩殺向蘭州、涼州兩府。
夏國相連忙率軍追趕,于靖遠縣追上蒙古軍一部,周軍先勝後敗,一戰下來兵馬損失慘重。
明蒙聯軍兵多,夏國相不敢繼續追擊,後撤五十里,飛馬告知長安。
在明軍繞道河套,突襲甘肅之時,趙銘已經從瀋陽,返回了關內。
北京,明朝舊都。
此時,城池外軍營密佈,趙銘的赤龍王旗高高飄揚,明軍文武齊聚大帳。
大帳中坐着謝遷、王翊、王朝先、阮美、黨守素等大將,以及堵胤錫、嚴起恆、張家玉等高官和他的心腹高參。
「攝政,十日前,李都督送來消息,大軍收取了河套。算腳程,如果一切順利,李都督應該已經攻入雍、涼。」張家玉沉聲道。
趙銘在得知吳三桂要逃後,立刻調集三萬精騎,又征伐四萬蒙古藩兵,去段周軍後路。
於此同時,關內兵馬迅速調動,準備發起總攻,與李元胤東西夾擊,滅亡周國。
趙銘微微頷首:「如果李元胤攻入雍涼,吳三桂得知消息,必定大驚,肯定不惜一切代價,打通雍涼。李元胤兵少,又是騎兵,不利防守,糧草也有限,寡人當立起大軍,發兵入關。」
「攝政王,各路兵馬,除了四川一路,因為棧道燒毀無法出兵之外,其餘各路,都以準備就緒。」張家玉道。
奪取四川後,明周之間,局勢已明,趙銘本來是想等四川修復棧道後,從多個方向同時伐周。
不過,棧道修復,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而李元胤深入周國境內,趙銘已經等不及了。
趙銘沉吟道:「棧道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修好,四川一路就不等了。」
說完趙銘站起身來,朗聲喝令道:「傳令各路兵馬,即日興師,掃滅吳三桂。」
七月中旬,趙銘抵達北京後,立刻就部署了對周發起總攻的事宜。
此戰,趙銘動用四十萬大軍,以李元胤率軍六萬,包抄雍涼;以謝遷率軍五萬攻擊壺關,直取太原;陳友龍領兵四萬,攻居庸關,取宣大;以高一功領兵五萬,出鄖陽,攻漢中。
最後趙銘將親率二十萬大軍,攻取洛陽,打破潼關,直取西安。
四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五路滅周,一時間天下大震。
~~~~~~
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表裏山河。
山西之地,與四川一般,為山河環繞,易守難攻,中部太原盆地,土地肥沃,曾為前趙、唐朝興起之地。
明末以來,天下動盪,流寇橫行,北方生產遭受極為嚴重的損害,不過山西地形封閉,相比河南、河北、山東之地,破壞相對要輕一些。
因為破壞較輕,所以在滿清入關後,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滿清的主要賦稅來源。
西清滅亡後,山西就落入姜襄手中,而在姜襄的經營下,山西進一步恢復,經濟和人口都冠絕北方各省,甚至比江南亦不差。
姜襄祖上皆為明將,其家族在山西之地,頗有勢力,而如今姜襄又控制山西十餘年,深耕細作之下,加上山西太平,百姓富足,軍民擁戴,姜襄已經將山西經營得如鐵捅一般。
不過此時,趙銘五路伐周,戰火終於燒到了太平許久的山西頭上,將姜襄推上了風口浪尖。
趙銘興師伐周,發起統一戰爭,令姜襄內心震動,急忙命晉軍堅守關隘,而明軍未到,趙銘的討伐檄文卻先到山西。
其實從滎陽之戰後,姜家就感覺到吳三桂不行了,開始與明朝暗中接觸,四川陷落後,暗中接觸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直接進入談判階段。
不過,之所以能夠進入談判,並非明朝方面妥協,而是姜家做出了讓步。
眼下談判還在進行,姜襄卻沒想到,明朝會突然變臉,直接發兵討伐。
太原城中,姜襄看着以趙銘名義發不的檄文,命令他半月之內投降,否則城破之時,梟首示眾。
這讓姜襄內心十分不舒服,趙銘太不將他放在眼裏了。
書房內,一身龍袍,頭戴翼善冠,腰裏扎着玉帶,五十多歲,相貌威武,兩鬢垂頜的姜襄,手裏拿着趙銘的檄文,皺眉站在地圖前。
趙雜毛態度強硬,直接發檄,連個私信都捨不得發,讓姜襄感到了羞辱。
不過,檄文中的話,他卻不敢當做耳邊風。
畢竟,這是趙雜毛的話!這天下沒有幾個人,能不將趙雜毛放在眼裏。
可是,作為坐擁河東、洛陽之地,割據一方的土皇帝,讓姜襄僅僅因為一封檄文,就投降趙雜毛,顯然也不可能。
姜襄面色陰沉,突然罵道:「娘的,就算是趙雜毛,想要奪孤王的江山,也不是一件易事。」
姜襄一拳,捶在桌案上,下定了決心,不過在下決心之前,他還需要一個人的回應。
「來人!」姜襄大喝一聲,一名侍衛推門進來。
「王爺!」侍衛單膝下跪。
姜襄將一封信件,交給心腹侍衛,沉聲道:「你立刻去一趟關中,面見吳三桂,讓他給本王一個交代。」
侍衛接過信件,貼身收入懷中,行禮告退,「喏!」
~~~~~~
關中長安。
周國王宮內,吳三桂正與眾臣商議大事。
「君上,夏國相稟報,敵將李元胤,率六萬大軍,以破武威。」韓朝宣憂鬱道:「此外,關東傳來消息,趙銘又發四路大軍,攻我大周,前線紛紛求援。」
吳三桂臉色陰沉,他本來是打算,收了最後一季糧食就走。
沒想到,因為這點糧食,現在卻困在了關中。
現在趙銘興兵五路,發兵四十萬,號稱八十萬伐周,讓他進退兩難。
眼下的情景,似乎一下又回到滎陽之戰,同樣的境遇,再一次出現,讓吳三桂有些抓狂。
這時,一名官員匆匆上殿,行禮稟報道:「啟稟君上,明軍攻擊河東,晉王姜襄遣信使,前來求援。」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3s 3.93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