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前蘇聯航天飛機裝有計算機控制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它可以實現無人自動軌道飛行。筆神閣 www.bishenge.com這樣在作為空間站服務工具時,它可以實現無人貨運發射,從而減少對航天員生命的威脅。
(8)前蘇聯航天飛機的表面防熱系統與美國航天飛機軌道器有所不同。「暴風雪號」表面用38000塊由特別細的玻璃纖維和碳碳複合材料構成的輕型耐熱陶瓷片覆蓋,可承受2000c的高溫。
「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飛行程序是:航天飛機首先被推力為3550噸的「能源」號運載火箭推到亞軌道速度之前,第一級液體火箭發動機脫離,然後,在160公里高度時,啟動自身的發動機,將航天飛機推到軌道速度。
這時,主發動機和大型燃料箱把航天飛機送到可能進入軌道的高度後,即脫離航天飛機,同時再次啟動機上發動機,使之達到260公里的圓軌道。返航着陸情況與美國航天飛機一樣,着陸速度為340公里/每小時,地面滑行距離1100至2000米,需要彈出減速傘。
1988年11月15日,前蘇聯用一枚「能源號」運載火箭將無人駕駛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送入250千米高的預定圓形軌道,前後用了47分鐘的時間。
「能源號」首先將航天飛機送入亞軌道,然後航天飛機上的兩個小型機載發動機繼續推進,進入軌道。「暴風雪號」自動繞地球飛行兩圈,在軌道上運行3小時後,按預定計劃於當天9時25分受控返回地面,準確降落在距發射場12千米外的機場。「暴風雪號」的首次不載人自動軌道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1989年以後,由於前蘇聯內部動盪、經濟每況愈下,航天飛機載人計劃一推再推。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1991年載人的「小鳥號」(亦稱「暴風雪2號」)進行了地面實驗。
隨着8·19事件前蘇聯解體,原來的航天計劃被蒙上了一層陰影。前蘇聯解體後,ols國經濟狀況不佳,維持「和平號」空間站的運行已經力不從心,再無力繼續航天飛機計劃。
除經濟原因外,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航天飛機的實際用途也不明確。正像一位前蘇聯專家所說的:「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思想,無疑是很先進的,但在我們的航天計劃中,還從沒有一個有效載荷超過25~30噸的。「暴風雪號」就像一輛重型卡車在高速公路上空車奔跑。」
由於經費及使用目的不明確等原因,1993年6月30日,葉利欽政府正式決定中止航天飛機計劃。
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計劃是前蘇聯時代為了與m國進行太空軍備競賽而開展的,在前蘇聯解體後不久此計劃也宣告正式終結,殘存的設備歸屬給前蘇聯時代太空中心所在地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擁有。
暴風雪計劃中共有五架航天飛機實際上已開始建造,但是只有第一架的暴風雪號(buran1.01)真正被完成並且順利發射升空與回收,而包括二號機小鳥號(ptichka,也就是buran1.02)在內的其他幾架蘇聯航天飛機全都是以未完成的姿態停止建造。
挑戰者號升空爆炸——1986年1月28日,天氣雖然晴朗但極冷,夜間溫度下降了20度。管理組官員讓工程師評估這種零下3度的溫度對「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是否會造成影響,評估結果認為沒有嚴重問題。
因此決定繼續倒計時並向外燃料貯箱加注燃料。固體火箭助推器承包公司的工程師們始終堅持反對在低溫環境下發射,羅克韋爾公司也認為發射台上有冰凌,這時發射不安全。
但挑戰者號在這種情況下仍發射升空,起飛73秒後發生爆炸,7名航天員全部遇難。發射後110秒時空軍靶場安全控制人員將固體火箭助推器炸毀。
根據「挑戰者號」事故調查委員會的研究,引發「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的直接技術原因是右則固體助推器一個o型密封圈失效所致。在「挑戰者號」升空後不久,右側固體助推器後接合部因段體膨脹而略有變形(此屬於正常現象),由於環境溫度過低,o形密封圈彈性變壞,沒有達到它原來密封的位置。
密封性變差使接合部靠近外貯箱的部位發生蒸發物泄漏。很快,灰色蒸發物變成濃黑的煙霧,這表明接合部密封部位的潤滑劑、絕熱材料和o形密封圈已受到燃氣的燒蝕。當主發動機加大推力時,接合部出現了火舌。大約在起飛15秒鐘時,火舌已發展成連續的清晰的羽焰。遙測數據表明,這時兩個助推器燃燒室的壓力不一致,右側較低,說明接合部的泄漏在加大。
在此後的3秒鐘,這個火焰成了一個高熱的噴燈,對着外貯箱燒烤,外層絕熱層很快燒壞,接着又燒向鋁蒙皮。當鋁蒙皮也被損壞後,急劇冒出的氫氣立刻被點燃並向後順氣流衝擊。
液氫貯箱的進一步破壞、右側助推器的擺動撞擊着液氧箱,巨大的衝擊力使液氧箱底部撞壞。就在這一瞬間,大量氫氧混合物釀成巨大的爆炸。此時「挑戰者號」的高度約14千米,速度達到m1.92。爆炸形成的超音速擴散的氣團給「挑戰者號」造成20倍重力的衝擊,使之解體四散。
哥倫比亞號返航解體——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結束了為期16天的科學實驗任務之後,在返航途中解體,7名航天員喪生。
2003年8月26日,m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事故調查委員會,公佈了有關「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導致「哥倫比亞」號發生事故的技術原因是:航天飛機發射升空81.7秒後,由於外部燃料箱外表面脫落的一塊泡沫材料的撞擊,導致了航天飛機左翼前緣的熱保護系統形成裂孔。航天飛機重返大氣層時,超高溫氣體得以從裂孔處進入「哥倫比亞」號機體,造成航天飛機最終解體。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事故調查耗資2000萬美元,報告長達248頁,涉及調查人員多達2.5萬名。調查人員在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州收集了8400多片殘骸,相當於整個飛機的38%。通過把它們拼裝起來,調查人員做出了上述結論。
藍色星球m國政府在奧巴馬上台之後叫停了新的登月計劃,開始將太空探索的目光投向火星,對於服務於近地軌道的航天飛機來說已經沒用武之地。
與此同時航天飛機投入使用後並未達到原先預想的目的。因此2010年,由16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基本建成時,美國決定放棄「航天飛機」計劃。另外,過高的運營成本和過低的安全系數亦是航天飛機被退役的主要原因。
安全系數低:5架航天飛機2架爆炸,14名宇航員因此喪命,航天飛機由於重複使用,因此其技術難度大、系統設計複雜、零部件更容易耗損,從起飛、上升、軌道運行,再入大氣層直到返回着陸過程中,需要經受各類極度嚴酷的環境。
航天飛機的弱點是在使用中逐漸暴露出來的,它的系統遠不止將載人飛船和運載火箭兩者單純相加那麼簡單。
讀之閣,讀之閣精彩!
(www.玉ed玉e.com =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3s 4.0714MB